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上善若水仁者無敵初二作文

上善若水仁者無敵初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善若水仁者無敵初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善若水仁者無敵初二作文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良的品行,如同水一樣,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多做些解釋了。“仁”指對任何人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古代早有人意識了這點,從前“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說明如此。

“上善若水,仁者無敵”總的來說是無論遇到任何事都心如止水,以“仁”心去面對,相信一定能夠與人相處和諧。

老子認爲上善若水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纔是最謙虛的美德。

下面是關於“上善若水”的故事。

文帝,景帝在位其間,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奉行以安民爲本的方針,創造了安定的局面,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減輕刑罰。文帝在位時廢除了連坐法和殘損肢體的肉刑。景帝又減輕了笞刑。經文帝、景帝將近40年餘的整臺,統治者“躬修儉節,思安百姓”。形成一個“史安其宮,民樂其業”的社會環境,史稱“文景之治”。這個故事就說明了以善去幫助那些百姓,使他們爲這個君主,這個國家而保護這片土地,這就是“善”的力量。

“劉邦善於收攬民心,注意擇善而從,又以進能攻,退可守的關中爲根據地,逐漸由弱變強。項羽雖然在兵力上佔,但驕傲自大,聽不進意見,最後在垓下陷入漢軍重圍。在劉邦的謀臣張良故意安排的“四面楚歌”聲中,楚軍大亂,項羽僅率領八百騎兵突圍,至烏江自刎。”這說明了“仁者無敵”的原因。

“仁”是實施者的心態,對百姓的善待,原意說:“統治者實施‘仁’的教練,百姓會把農作物暫時放下,扛起鑰頭把敵人打跑”。它說的統治者應該以“仁”來做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卻能穿透世上最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能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的逢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無言”的教導,“無爲”的好處。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萬物卻不求回報。

所以我們要有水一樣的心境去面對任何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要學會去寬容別人,以德報怨,以德報恩。這樣纔會與人相處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