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示例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中秋是一個想象優美的神話,一千年一萬年脈脈相傳,中秋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濃情思念。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供參考!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1

一年中一家人難得團聚在一起,所以團圓的滋味是幸福的也是悲傷的。

一年之中團圓的日子就那麼幾天,平常的日子裏不是這個沒來,就是那個有事,家人們很難得全聚在一起,於是大家就盼呀盼,盼望節日的到來。終於在大家的期盼總中秋節來臨了,在中秋節來臨的前幾天裏,奶奶不是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就是坐在沙發上一個人嘴裏唸叨着:怎麼中秋節還沒到呢?奶奶就這樣一天天的期待着。中秋節來臨了,在那個早上,奶奶起了一個大早牀,我不記得了,只記得天才剛剛亮了,奶奶在早上溫柔的陽光中興高采烈地出門買菜了,直到我們都起牀時纔回來,奶奶的籃子裏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哼着小歌走進了廚房,我們收拾好了之後,便陪着奶奶等待叔叔他們一家人的到來。在九點鐘的鈴聲敲響後,叔叔一家才姍姍來遲。奶奶也沒說什麼,大家便一起談天論地,高聲分享着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惹得大家鬨堂大笑,特別是我和堂弟之間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夜,寒夜漫漫、白雪飄飄,我們不能出去玩遊戲和放鞭炮,所以我們便無趣的很,忽然我想起了電視上的郊遊時的場景,大家把桌布鋪在草地上,把食物擺在桌布上,大家一邊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一邊欣賞着爛漫的風景。我們便決定向電視上一樣來進行一次郊遊,我們用沙發上的枕頭來充當着靠背,用地毯當桌布,又把過年時的食物擺在上面,一邊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一邊欣賞着電視上的精彩的節目,直讓家人們對我們刮目相看,我們一邊在大家的期盼下玩着屬於我們的別樣郊遊,一邊在節日的薰陶下享受着愉快的生活。回憶完之後,我們都多了一些感觸。

大家在一起幸福的團聚在一起,但是有團聚就會有分離,以前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只有珍惜現在的與家人一起快樂生活的日子,才能把以前的即分即離補償回來,纔會不留遺憾。

讓幸福的滋味多多蔓延在世界裏,把悲傷拋向太空,多回家看看,讓家人一起團圓,整個社會都沉浸在甜蜜的滋味中!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2

現在,讓我來重新認識一下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它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也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起源:中秋節起源有較多說法,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粥飲食。”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發展: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

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纔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

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在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中,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啓泓的《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在以前“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爲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節日別稱: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

  中秋節的八年級作文3

天也漸寒了,畢竟將也要過了秋分。葉也落了,花也凋了,那本是綠的黃的呵!終還是化作了明年的春泥呵!這裏卻已是十里桂花香。是的,這的確是好的,因爲落葉也歸了根。然後大地也會沉默,因爲樹上葉兒“沙沙”,樹與葉是在密語,那是即將離別時的抽泣。葉兒被漸寒了的秋風無情地扯下,到只剩下了枯藤老樹悲寂的暗影,在夜晚,它被銀白的月光,照的些許死寂....

近了秋了,月似乎在冰冷之中,吐出了嘆息。它發出一道道迷茫的冷光,可卻不敢照到那座城市裏去,因爲那座城市太閃亮。然後夜月也會被這座城市淡忘,只剩下河流,在月的冷光下,被浸的水汪汪,浸的水汪汪。隨着河流流入海洋,兩兩礁石也被蓋上了一層月光,月亮呀月亮!你可是我在遠方的故人? 此時月光下,空氣是冰冷的。不過穿上一件秋季服,倒也是挺暖和,也許在海濱路上,微風從海的那邊吹過來,略帶幾分海的鹽的溼鹹味,它迎着我吹來,利刃似的劃過我的臉的輪廓,其中略帶些許蕭瑟。風是輕輕的,我聽不出什麼,也聽不見什麼。

我沿着原路走,走回了喧囂,走進了迷惘,走得快了,我的迎風淚便被噓了出來。是什麼刺激了我的味蕾?啊!是花香,它是屬於這個季節的——花香。

它讓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空了的鳥巢,如今已被不知何事何時的一次意外,讓它散了。鳥兒們帶着失望,在南下是否會好起來?這棵即將枯死的樹,靜靜地爲我搖着,搖着我金色的夢想,風中飄來了些許桂花香。這是屬於此時的傷感嗎?浪漫的老樹呦!問問那無情的冷風,你爲什麼呀?要慢慢地吹皺着它多情的臉龐?在這傷感的夜晚,看那月光下的城市,講着故事的夢兒,都似在爲我盛放,盛放開了一朵醉人的桂花香....

我爲什麼這麼喜歡想象呢?也許,我就是這樣。看着我寂寞的時候,我會四處張望,我覺着,四周都是我的思念,網一般的散落開來,密密麻麻,無邊無際。是的,我想,我不過是用思念爲自己織了一座城池,而我,正在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