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作文(熱門)

端午節作文(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作文(熱門)

端午節作文1

中國有許多的節日,如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在這許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這天,大夥們都早早的`起來,去竹林深處,去摘綠綠的竹葉,拿來包大家都喜愛吃的粽子。我奶奶一早就把我吵醒了,說和我一起去買米,因為吃粽子要用糯米。買回來,我就開始洗米,奶奶就在洗竹葉,洗完了,就開始做我最喜歡的粽子。

我喜歡吃紅豆的粽子,所以,就放了很多紅豆。爸爸、媽媽和姐姐全都起床了,我們全家,一起開始吃起了香噴噴的粽子。

吃完了粽子,我們就去看划龍舟賽。在那長長的桃江河邊,已有幾百位選手在那等候,迫不及待地等著開始划龍舟。河的兩邊,人山人海,等了很久,終於開始比賽了。

只見,江面上擂鼓震天,一艘艘龍舟,好似箭一樣,飛快地跑到了前面,在後面的龍舟也不甘示弱,馬上就追上了前面的那艘,先到的心情愉悅,後到的悲傷不已。但是,端午節,還是必須過得開開心心的,所以前面先到的人,一直也在鼓勵後到的划龍舟選手,到處,一片歡樂。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也讓我懂得了,失敗是成功之母。

端午節作文2

我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春節、中秋節等等,但問我最喜歡哪個節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端午節。

去年端午節那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開開心心地來到鎮上的圍湧邊,放眼望去,兩岸紅旗招展,彩旗飄揚,人山人海,很熱鬧啊!我來到小橋然後擠過人群,看到有兩條龍舟激烈在比賽,他們手握船槳,蓄勢待發,等待指揮員放哨衝刺。我細細的數了一下,龍船可以坐40多人,船頭坐著一位指揮人員,船中和船尾都有兩個打鼓的人,船尾還有一個劃龍尾的人,其他人都是划船的.人。聽到一聲哨聲之後,比賽開始了,在船員的奮力划船下,只看到兩條龍船迅速向前,岸上很多人們為他們打氣,划船的船員更加用力了,龍船很快到達終點了,大家都高興極了。

我還學包粽子了,先把材料全部洗乾淨。我們就開始了,先拿起勺子把糯米放在棕葉上面,然後放上豬肉和綠豆,再放上一層糯米,然後打粽子包起來,用繩子把粽子紮緊就可以了。

這是我難忘的一次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作文3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是相傳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為了紀念他,每年一到這個日子就要賽龍舟、吃粽子。據說,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找到屈原的遺體,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

在奶奶家,依然保持著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的方法,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首先,要採摘一些新鮮的蘆葦葉並清洗乾淨,再放進水裡煮,煮的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還有準備好喜歡吃的餡,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包粽子啦。只見奶奶取出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出葉子的另一頭往裡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往裡面放進一些糯米,再放入餡,緊接著再往餡上面蓋一層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粽子,一個粽子“寶寶”就這樣誕生了,她穿著深綠的衣裳,裡面是白白胖胖的大肚床。別說,要是再圓點,就成一個大圓球了。我和媽媽喜歡吃豆沙的,爸爸最喜歡吃肉餡的,因此,奶奶都會準備好多種餡料,用爸爸的話來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端午節,我吃著這香噴噴的粽子,感受到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4

“賣粽子嘍!香噴噴的粽子嘍!”每當這響亮的吆喝聲響徹在鋪滿青石板的大街小巷時,我就忍不住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末期,秦軍接連攻打楚國。深受人民愛戴的楚國大夫屈原心如刀割,力主變革圖強,無奈遭受奸臣迫害,滿腔抱負不得施展,在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楚國人民為了讓屈原的身軀得已保留,紛紛用雞蛋來餵食江裡的魚兒;怕屈原餓了,聰明的人們用竹葉包,纏線團的方式來避免魚兒偷吃,以便偉人食用。這種紀念方式千百年傳承下來,便成了今天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的主婦們便拿出糯米洗淨,用紅棗、豆沙、蜜餞、牛肉、豬肉等搗碎,拌上五花八門的作料做餡兒,然後用新鮮的竹葉或蒲葉包成三角錐狀,用線繫緊,蒸熟,於是滿屋子瀰漫著淡淡的.竹葉清香。拆開線,咬一口,不禁口齒芬芳,彷彿有一段厚重的歷史讓你久久回味。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彷彿又看見幾千年前,一位身材瘦削卻又無比堅強的老人站在浩蕩的江邊,向天地傾訴自己的憂愁。屈原心懷天下,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進取。

端午節作文5

早上在吃早餐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說賣艾葉的事才知道,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是啊,每年端午節我們這裡的'人家都會在門上掛艾葉、插蒲劍,說是起到驅災辟邪的作用。

記得每年到端午節時,媽媽總是早早出去割一大把艾葉和蒲劍回來。先在門上各掛一把,然後把剩下的艾葉放到一邊,等到晚上煮水給家裡的小孩洗澡。說是用艾葉水洗過澡的小孩一年都很少有蟲子咬,也不會有面板病了。每到這時候小孩總是開心地在一旁玩,等著吃媽媽包好的粽子。粽子可好吃啦!圓錐形的粽子拿在手上,撥開粽葉露出潔白的粽肉,趕緊一口咬開,裡面還有紅棗、紅豆、臘肉等。這時就恨自己的肚子太小。據說吃粽子是因為要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而這天爸爸呢,總會到街上買一些好菜回來讓我們解解饞,順便也帶些雄黃酒。到了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心地吃著、喝著並沾些酒點在每個小孩的額頭和耳朵上。大概是保佑平安吧。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就帶我們到大河邊去看賽龍舟,這時岸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只見河面上有許多隻龍舟已經開始比賽了,水花四濺,龍舟疾馳,號子聲、鼓聲、震耳欲聾。岸邊人群也在為各自的龍舟助威加油。當第一條龍舟衝到終點時,人們會歡呼雀躍,蜂擁而上,用一匹紅綢緞掛在龍頭上以求來年平平安安。

端午節作文6

一片綠葉包裹著糯米,用一捆細繩紮起來,放到鍋裡慢煮,那粽子香味飄散著。關了溫暖的燈,來到屋外,擺起鋪子來,一聲聲的粽子喚醒了人們的記憶,那臉上的笑容從未消失。

已近農曆五月,心中的棕香萌動著。在記憶的書籤,兒時的那段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太陽晒暖的.午後院子裡,我坐在木凳上,等待著奶奶做好包粽子的準備,一盆浸泡的糯米,一把煮過的粽葉和一團線繩,整齊的擺在奶奶面前。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一片粽葉,在水中涮過後折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入其中輕輕壓實,又拿起一個蜜棗放在裡面,再把粽葉合起,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三下四下,轉來轉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看著,看著,我被奶奶包粽子的姿勢震驚了。

“奶奶,為什麼要包粽子“

“端午吃,為了紀念屈原。“奶奶的手一直忙碌著,一邊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

等待是個漫長的過程,當一股清淡的棕香慢慢飄滿院子時,奶奶已經將一盆粽子端到我面前了。剝開粽葉,香甜的棕味沁入心脾,吃上一口,脣齒留香。

猛然間,腦海中浮現出屈原的背影。一條沉重的河流和一頁小舟,在寂寞的歌裡,飄過五月,這時候,兩岸的艾葉,總在痛苦的抖動,他憤憤走入江中,而那些魚兒卻沒有感動,幾千年還在遊動,結滿眼淚的沉甸甸的粽子,在我們心頭,淚流滿面,無法沉默。

撫摸著散發香草芳香的小粽子織品,我會讓那棕香流傳久遠,久遠。

端午節作文7

又到了飄滿粽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此時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作文8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口放滿了艾草。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裡。”聽到這首童謠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時,要插艾條,掛艾虎。端午節的早上,人們把艾條放在門上,或者編成“艾虎”,放在門楣的中心或身體上,以驅蟲和辟邪。

端午節要畫個門牌。在端午節,人們會製作蠍子、蜈蚣、毒蛇、蟾蜍和壁虎的剪紙。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除“五毒”,預防瘟疫。

端午帶香包和彩色絲線。香囊上繡有棉製品和絲線。香囊中除了一些雄黃和蒼朮外,還含有香草製成的香料,起到驅蟲、祛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能降魔降鬼。

粽子應該在端午節吃。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裡盛產的嫩葦葉做成的,也有竹葉,統稱為粽子。粽子的傳統形式是三角形,一般以內髓命名。糯米叫粽子,拌紅小豆的米叫紅小豆,紅棗叫棗粽子。棗粽子的'諧音是“初中學”,所以大部分人吃棗粽子,打算讀書的孩子可以早中學吃。以前,進士們都要在科舉考試的當天早上吃棗餃。到現在,家長早上都要給考生包棗子餃子

端午節作文9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今天又迎來了端午節。一大早,我和弟弟都起床了,戴上了“五色絲線”,紮成了各種花結,既漂亮又獨特,與眾不同。

吃著美味可口的粽子,當然也少不了綠豆糕呀!我一邊吃,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由來: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個真正的愛國者,當時楚國危機重重,他每天晚上都為楚王出謀劃策。可是有一群小人在楚王面前告了屈原一狀,楚王信以為真,把屈原趕出了楚國。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跳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訊息後,紛紛捕撈屈原的屍體,人們怕魚兒傷害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裡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端午節最快樂的要屬我們小朋友了。我和弟弟掛著香袋,聞著那嫋嫋的香味,迎著同伴們羨慕的`目光,和大人們一起用自己的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大街小巷都飄著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我最愛吃的要屬紅棗餡的,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夾著幾片薄薄的棗子,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我愛端午節,愛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愛它給我們帶來的趣味。

端午節作文10

“吃粽子了,天姿,吃粽子了。”媽媽在餐廳大聲地喊我,我連忙關掉電腦遊戲跑過去。

只見粽子像舞蹈演員一樣,排成一圈一圈的;粽葉被包得稜角分明,仔細看,有的像伸出腿腳跳舞的小朋友,有的像拉開架勢準備攻打別人的鬥士,還有一個被粽葉包的圓圓的,像一個胖乎乎小女孩。

我拿了一個紫薯餡的,慢慢地解開粽葉上的細線,一層一層地揭粽葉,脫了衣服的粽子像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冒著熱氣,飄著粽香。我“呼——”使勁往粽子上吹了一口氣,希望它涼的快點。然後顧不上它是否涼了,就用牙齒咬了一點,“嘖嘖,真好吃。”我邊吃邊說。接著又朝著它吹了一口氣,然後咬了一大口,“哇!紫色的,媽媽快看,紫薯,真甜!”我邊吃邊說。

媽媽剝著粽葉對我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我看著媽媽,嘴裡嚼著粽子說:“昨天才從電腦裡看了屈原的.故事。”媽媽輕輕地“哦”了一聲。

我又問媽媽:“媽媽,屈原的故事是真的嗎?”媽媽把粽葉放在桌子上說:“應該是真的吧!史書上有記載,還有我學過屈原的《離騷》這首詩。是節選的段落,那首詩很長的。”

媽媽還給我講了她小時候怎麼過端午節故事。吃著粽子聽著端午節的故事,真是快樂!

端午節作文11

中國有許多傳統佳節。比如:中秋節、春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就是端午節了。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傳說這天愛國詩人屈原聽說國家快要滅亡的訊息時,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中。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就划著龍舟,在江河上撒糯米。直到現在,一到端午節人們就用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當端午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有豆沙的'……我家也不例外。今年端午節我還學會了包粽子呢!首先,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找來兩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上一些糯米,再放上一些花生、蜜棗,接著又放了一層糯米,用筷子攪勻、摺好,最後用繩子捆好。瞧!一個歪歪扭扭,有點出米的粽子就包好了。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我仍然不灰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得有模有樣了。經過我和媽媽半個小時的奮戰後,粽子終於包完了。最後一步,煮粽子。一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小心翼翼地找到了那個有點歪歪扭扭的粽子,輕輕一咬,呀!真香啊!接著,我把那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完了。媽媽說:“別吃那麼快,會粘著牙的!”我一邊吃粽子,一邊小聲地說:“真好吃,真好吃!”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在那一天我可以吃到自己包的粽子,那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節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為這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於我們小朋友來說是最開心的事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戴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裡團聚,一起吃粽子,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今天剛好奶奶在家裡包粽子,我在旁邊看著,聞著極香的糯米味,攪拌著盤子裡的棗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麼美味的粽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叫喊:“賣粽子,一元一個,絕對純手工。”我就吵著讓奶奶給我買,不知不覺長大了,每當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麼幼稚的吵著讓媽媽給我買。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徵,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成為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粽子,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為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後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端午節作文13

今天,我興奮極了,因為,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到來了!小孩子們都說:“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一大早,媽媽帶著我去花店,買來了一束艾草,接著,又帶我去了菜市場,買來了包粽子的料,有:綠油油的棕葉,甜甜的棗子,粘粘的糯米和新鮮的豬肉。買來了包粽子的料,我和媽媽準備回家包粽子嘍!

到了家裡,媽媽拿來了一個包粽子的板,教我怎麼包粽子。首先,把一團糯米放到棕葉上,說著,拿出了一片綠油油的棕葉,把粘乎乎的糯米放了上去。接著,把棗子放進了糯米中,在把棕葉包起來,

用一根絲線在粽子上打了一個結,一個胖鼓鼓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學得很認真,所以,不一會兒,滿滿一盤的.粽子就包好啦!媽媽把粽子一個個放進鍋裡煮,過了70分鐘,粽子煮好了,當媽媽把粽子拿出來時,

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當全家一起吃粽子時,我開心的笑了。

接著,媽媽帶著我去看了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旁邊人山人海。只見,湖上有有四條龍舟,每條龍舟上的人都精神抖擻,只聽發令員一發令,頭上的人打鼓,尾部的人敲鑼,龍舟像

離玄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第二條龍舟暫時領先,第一條龍舟的人不服氣,拼命的往前劃,最後,第一條龍舟獲勝了,圍觀的人歡呼起來,我喜歡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這樣,我又可以和媽媽一起

包粽子,看激動人心的賽龍舟了。

端午節作文1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不但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還是一位愛楚國的大詩人。他做過許多為民的事,所以楚國人民都非常愛戴他。楚懷王卻聽了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屈原大怒,來到汨羅江邊,跳了進去,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是因為楚國人民知道屈原投江後,迅速乘著漁船來打撈他的屍體,一直行至洞庭湖,還是沒有看見屈原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投入江中,說是讓水裡的生物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種米團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楚國人民為了寄託思念,盪舟江河之上,後來發展成了賽龍舟。

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吃粽子、插艾葉。太倉的`粽子種類很多,有白米粽、蜜棗粽、肉粽、蛋黃粽……不但種類多,形狀也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其中,我最喜歡吃三角形的肉粽和白米粽了。

端午節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一陣陣歌聲傳來,哦,端午節到了。今天學校開展做香囊的活動。

掛香囊是端午節的習俗,就是用各種中草藥做出來的香包,掛在身上。在古代,它具有驅五毒辟邪的作用。在現代,大家都裝一些祛溼的中草藥,防身治病。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佩戴的香囊的形狀、圖案、香料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開始了,老師給我們分發了香料、布、針線等材料,讓我們來縫香囊。我發現香囊裡面還有個福字。於是我就認真地開始縫了起來,先把其中一塊三角形布拿了出來,把福字也拿了出來,把福字縫到了布上,然後再把縫了福字的布和另外一塊三角形布縫起來,倒入香料後,把另一個邊也縫上了。老師又分發給我們流蘇和掛繩,我記著福字要倒著,於是我就把流蘇縫在了福字的頭上,然後把掛繩縫在了福字的底下,一個精緻的香囊就做好了,我滿意地看著我的作品,開心的和同學們比了起來。

做完香囊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端午掛菖蒲艾草的'習俗和原因。放學後媽媽帶我去買了艾草和菖蒲,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口,端午的氣氛更濃了。

晚上,我們一起吃粽子、觀看電視裡的賽龍舟,欣賞著各地不同的端午風俗,端午節地習俗可真豐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