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人相重是胸懷散文

文人相重是胸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東漢末年的某天夜晚,在一家小客店裡,年輕的書生服虔正和別人談自己註解《左傳》的想法。他苦惱的是,自己手頭的資料不夠全。這時,一位中年人走過來,和藹地對他說:“我也在注《左傳》,您剛才的談論,大多見解和我相同,現在把我作的注送給您吧。”這位中年人就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大師鄭玄。

文人相重是胸懷散文

服虔為《春秋》作注時,得到了鄭玄的幫助,大有精進,就想參考更多的意見。聽說學者崔烈聚集學生在講解《春秋》,他便隱姓埋名,受僱替崔烈的學生做飯,每次到崔烈講解時,他就在門外偷聽。在瞭解到崔烈並不能超過自己之後,他漸漸地與學生們談論起崔烈講解的長處與短處。崔烈聽到這件事後,猜不出這是什麼人,然而平素就聽說過服虔的聲名,心裡懷疑是他。第二天一早,崔烈前去拜訪,趁著服虔尚未醒來,便連聲喊服虔的字:“子慎!子慎!”服虔不覺驚醒答應,於是兩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崔烈為服虔的注書提供了很多幫助。

這是《世說新語》上的故事。因服虔的注書寫成的兩段“文人相重”的佳話而千古流傳。

曹丕說“文人相輕”,從此它便成了天下讀書人身上一塊揭不掉的狗皮膏藥,臉上一塊洗不掉的刺青。但,相輕的又何止某些文人呢?哪行哪業哪個領域哪種人群沒有呢?

相對於其他職業,讀書人更多一份道義。杜甫牽掛被流放的李白,歐陽修讓位於蘇軾,郁達夫幫助貧困潦倒的沈從文,魯迅與瞿秋白的相知,葉聖陶對茅盾的幫助……在向文學殿堂朝聖的路上,他們相互鼓勵,扶老攜幼,使這條崎嶇的'路充滿了溫情。

相輕,是一個人的眼界太小了。他坐在井底,看不見外面廣袤的大地、寥廓的天空,所以自以為是,自以為高。相輕,是一個人的心胸太小了。他坐在樹梢上,看見有鳥從天空飛過,怕奪了他的食物,所以要發出警告。

相重,皆是有大胸懷的人。他站得高,發現生命之有限、天地之無盡。他看到青山巍巍,一峰高一峰;他看到江河滔滔,後浪接前浪。

如果他是一顆星,他欣賞月亮的皎潔,也同樣欣賞身邊和自己一樣閃爍的星星。他相信,夜空因這共同的光明而深邃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