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七年級(上)《散文詩兩首》之《荷葉 母親》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散文詩兩首》之《荷葉 母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8W 次

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散文詩兩首》之《荷葉 母親》教學設計

《荷葉 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以親情為主題,寫出了親情的豐富與多樣。魯迅先生的《風箏》洋溢著濃濃的手足同胞之情;張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與父母的衝突;《散步》勾勒了一個和美的家庭;《荷葉母親》是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著愛的光輝,是難得的幸福與歡樂(正如紅蓮);遠離或失去母親,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單與無助(如同白蓮)。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真摯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親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去分享與珍惜真摯美好的親情。

在教學中,先由聽歌引起學生共鳴——母愛,引出課文,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料介紹作者、聽讀課文、欣賞詩畫、聆聽音樂等,融入學生朗讀、師生探討交流、小組合作、師生練筆等形式,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把聽、說、讀、練、思、賞、搜等多種方法結合在一起,藉此提高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學情分析

有人說,九零後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們相當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關愛,在享受的.同時而忽視了父母付出,本節課的設計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基礎上,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學會體貼父母。

我面對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農村孩子,他們對語文的整體感知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因此,要上好這節課,教師就要做好引導,要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文中去,不能為學課文而學課文,而要聯絡生活實際去感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散文詩的感情,品味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指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藉助賞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題,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

難點:1、賞析文章,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

2、學習借景寫人、託物寄情的寫法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