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節的散文三篇

春節的散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在鞭炮聲聲中,大家所日思夜想的春節終於向我們走來了!下面是關於春節的散文三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春節的散文三篇

  春節的散文【一】:我的春節故事

大年三十,鞭炮響起,笑臉迎春,祝福開始。

“哈,哈……過年了,過年了。”聽著外面不知“愁”為何物的純真的童聲。“喂,是你嗎?哈,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快樂,狗年大吉。”“嗯,謝謝,也祝你新年快樂。”聽著電話傳遞朋友之間最忠誠的祝福的語言。“好,說好了,明天一定要來,咱老朋友聚一聚,把你灌醉了住我家。”“什麼?”“哈……”聽著分別已久的朋友打算借過年之喜氣來瘋狂地玩樂,我的心裡充滿了幸福與滿足。

一家人坐在一起,不用太多的語言,不用太多的禮節,僅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把愛傳遞。

想著大年三十前的幾天,家家都忙的不可開交,購物,洗衣,掃房……為的就是送走過去迎接新的開始。雖然疲憊但卻壓不住心中的歡喜,那一張張有些滄桑的臉上此時卻洋溢著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落葉歸根,大雁南飛,遊子終要回家。因為家永遠都是人們心中的牽掛。

常年在外居住的父母帶著我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奶奶爺爺都已白髮蒼蒼卻相互扶持著在門口張望。兒女們的回來讓老人的臉上多了些許快樂,少了一絲落寞;多了幸福的深情,少了一絲悲哀;多了過年的動力,少了一絲無奈。

一大家子的人相互祝福,聊著年前的種種生活。“兵分五路”,情況各不相同。

媽媽擁著奶奶坐在床邊,你一句我一句的關心著奶奶的健康,訴說著一年的喜事。奶奶用慈祥的眼神,溫暖的雙手將愛傳遞。

爸爸拉著爺爺坐在酒桌前,邊喝邊聊。聊一聊今年的收穫,說一說今後的打算,講一講家鄉的新鮮事,愛在酒桌間傳遞。

而我們這些近20歲的女娃們,拉著手,看著電視,說說各自的衣服,講講各自的學習、生活,討論著看過的電視節目。姐妹情就在無形中傳遞。

大弟弟們擺一桌屬於他們自己的酒席。呵,那個喝勁,那個叫喊勁,讓人聽著可真夠瘋狂的,但卻沒有人阻止,因為那是他們結交更深情誼的方式。一年中就瘋狂一次吧。

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幾個小孩圍在一起。你打一回,我玩一次。時不時還不忘自吹一番,那些調皮搗蛋的話卻成了歡躍氣氛的調味劑。

我靜下心來,看著這一幕幕,心理充滿了幸福。親情是不會因為距離而被時間沖淡的。因為血緣關係將親情緊緊拉住,不管在哪裡,回到家就永遠是父母們的孩子。

發手機簡訊成為傳遞祝福的重要工具。你傳一個,我發一個。將祝福傳到各地,讓春節多了一份精彩,朋友將祝福給你,你將祝福送給他人,他人將祝福送給朋友……那不會因為距離而被中斷。一個簡訊一角錢,一角錢就將無形的祝福傳遞,將愛光大。

我的春節簡單無奇,雖不轟轟烈烈但依然震撼心扉。因為我在春節中懂得愛不會因為距離而被時間沖淡,親情不會因為距離而變得遙遠,友情不會因為距離而變得陌生。我懂得了什麼才叫珍貴。

  春節的散文【二】:春節裡的懷念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來,花開花落,落花有淚、流水無情,片片花瓣暗香遺留,甜蜜的回憶。流水歲月沉澱的是美好珍貴的往事,不曾忘記過,若隱若現相伴至今。“爺爺與我隔開了十五個春秋、奶奶二十個冬夏”,曾經耳濡目染的親情慈愛在春潮中滾滾而來!

——題記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馳的年輪彷彿瞬間一躍,不知覺中人生三十九載、下一個春天我整整四十歲了!眼前2015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臨近,每年春節總會想起兒時的爺爺奶奶,在心裡像雲霧般的繚繞。思念挾雜著淡淡的悠傷,忘不了爺爺奶奶在世時,一家人過春節的其樂融融……

在鄉下,家家戶戶趕在冬至醃臘魚臘肉等準備年貨,喜氣洋洋的年味早早的瀰漫了整個鄉村。用大人們的話說一年辛苦到頭了,似乎沒有比過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遊子歸家、一家團圓,閤家歡度春節。熱誠的親情繾綣在迎春的氣流中,這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心願!

春節充滿無比燦爛的光景鐫刻在人們的心上,是人生中一個唯美、團聚、歡樂、思親、念故、情感的代名詞。蘊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溫馨,親人的牽掛,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當吃年飯的鞭炮,——噼啪啪啪的響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著爺爺奶奶,腦海裡閃現兒時一家人吃年飯的情景,今已變成珍貴的流年。在這家庭溫馨、新年玉錦的時節,曾經曖曖的祖孫深情潛潤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懷念中!

那親情濃郁的朝夕相伴,愛家顧後的真摯無私,甚至老態龍鍾仍然為家庭操勞不倦,即使能獻出一點餘力也竭盡身心。我無法用文字來表達出心裡的`感情與懷念,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經久不衰的歌謠。

那時一家人笑逐顏開圍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飯,擺滿了一盤盤的美味佳餚,這是豐盛純正的一桌農家菜。大人們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飯不能倒掉要存起來,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親會拿出兩無錢塞在我衣兜裡,這便是我記憶中的壓歲錢。那時還是孩子的我不懂這些習俗講究,這淳厚的鄉村民俗風情、赤誠的愛子之心,動感的搖曳時光中閃爍!

平日很少喝酒的爺爺,吃年飯前、把散裝的白酒倒一個在小玻璃瓶裡,放在開水中湯熱,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來,彷彿品味著家庭美滿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過年也難得清閒下來,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臺上操持。家裡有親朋好友來拜年,客人一來要把家裡燉的湯,端上桌熱情款待,這是我們家鄉招待客人的新年禮儀,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著。

那時家裡還沒有電視,除夕晚上到鄰居家裡去看春節聯歡晚會,一臺最老式的黑白電視機,坐滿了鄰里鄉親,嘴裡嗑著瓜子,有說有笑,臉上浸潤在過年的喜悅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燈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陣陣歡聲笑語湊響在除夕夜,勾勒出鄉村最璀璨歡樂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鄉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煙花炮、乃至當今盛行的國粹娛樂經典麻將,在鄉下很少見,大人小孩主要靠是撲克牌娛樂。

時光轉瞬即逝,想起我與弟弟妹妹,孩提時一起成長,被爺爺奶奶呵護疼愛的童年。那深沉的慈愛從舊歲中暗湧而來,在歲月的幽靈夢影中、天國裡的爺爺奶奶依如往昔護愛著我們!

如今我們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離開了生養我們的故鄉,關懷愛撫我們長大的老屋,分別在不同的異鄉紮根安家,可春節再也沒有過兒時的團聚,卻是陳年舊歲曖心入骨的回憶。

美好難忘的事情總是彈指一揮間,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讓人感覺光陰似箭,人生如痴如夢!當歲月勾起溫情感念的回憶,不由而然會觸景生情,心裡、眼裡、夢裡,皆滿了曾經兒時的朝朝暮暮。

按故鄉的風情習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給祖宗,離世的先輩上墳,在陰陽兩個世界一起過春節。一捆冥錢,兩根蠟燭,三根香,一卷鞭炮,在這最傳統的祭典緬懷中凝思,曾一家親依依相伴……

爺爺奶奶離世後,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們的墳前祭奠,此時我除了慚愧還是慚愧,又是多麼的想回到故鄉,走到他們的墳前,以此洗禮哀思,以最近的距離夢迴兒時。

在墳頭喊一聲爺爺奶奶,雙膝三磕頭、雙手對墳朝天三作儀!春節,我來到了他們的旁邊,曾經——曾經——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記得兒時有一年春節,爺爺帶著我去給未見過的姥姥上墳,歲月的變遷墳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記得那個地方。這蒼涼傷殘的時空在世間流轉,如今我要給爺爺奶奶上墳盡孝,假如時光讓我選擇留在兒時,我寧可永遠不長大,也不願有今日!

兒時的年味是甜美的回憶,卻又銘刻著對世故親人的懷念。長大後歷經一個又一個春節,已漸行漸遠,然記憶中的春節如陳年的美酒,越釀越醇、歷久濃香。心潮盪漾著那段悠悠歲月的情,猶如一曲清婉悽美的笙簫,低吟淺唱在美麗的春天裡,此時百感交集!

時光向前飛奔不停,但兒時的春節在更新的年輪中迴轉不棄,辭舊不忘祖,不忘親,不忘恩情。歲月無法從我心間帶走爺爺奶奶,在故鄉、在兒時、在老屋,曾共度春節的溫馨愜意,一幅流年的印跡在溫曖中情思……

  春節的散文【三】:歡歡喜喜歡度春節

駿馬奔騰辭舊歲,銀羊報喜踏春來……送走了碩果累累的二0一四年,迎來的是信心滿滿的二0一五年……又一個三百六十五天的輪迴,即將劃上了圓滿句號,迎著凊骨的寒風,踏著冰凍的土地,在這西域大地清淨午夜,靜靜地等待春節的到來……

歲歲年年望相似,年年歲歲節不同……春節,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也是一個不同平凡的寓意……新年開始、新的氣象、新的希望、新的祝福……

紅紅的燈籠高高掛,滿滿的吉祥冉冉升,一聲聲貼心的問候,一片片深厚的情意,福氣多多快樂連連,萬事圓圓一帆風順……

張燈結綵新春來到,鞭炮聲聲人人歡笑,大江南北彩旗飄飄,長城東西歌舞昇平,歡欣鼓舞喜慶大年,各族人民歡度春宵……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與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都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靚麗背景,抒發未來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與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形式多樣”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辛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與信仰,寄託著百姓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守歲,是最為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是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誌》之中: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屋裡屋外明燈高照,圍坐在客廳裡面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不眠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十分之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與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以及喜事慶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結伴相邀,幾個人一起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煮餃子,也有“炸餃子、烙餃子”,因為與面的“與”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合”與“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包餃子,話話新春,其樂融融……

靜靜佇立窗前,舉頭遠眺遠處,高樓林立,一片繁榮,大雪過後,如洗天空,格外清澈,格外透亮……

家的牽掛,再遠的路,也是近的……家的思念,再冷的天,也是暖的……家的味道,再淡的飯,也是香的……家的體會,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晚上二十點整,一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圍坐在一起,歡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精彩紛呈,且年年不同,今年的節目中,有“優美婉轉、跌宕起伏”的美曲,有“扣人心絃、驚心動魄”的表演,有“神祕莫測、精彩不斷”的魔術……這些節目,看得一家人,目不暇接……

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放五彩繽紛的煙火,把夜空裝飾得熱鬧非凡……人人爭先恐後,個個不甘示弱,家家的鞭炮串串響起,戶戶的煙火衝向天空,小院裡、社群內、廣場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各族人民,有說有笑,一起度過了美妙、熱鬧的春節……雖然是三更半夜,雖然是冰天雪地,大家精神抖擻,歡樂興奮不得了,毫無一絲絲睡意……

回首過去,各族人民,思緒紛飛,感慨萬千……立足今日,各族人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來,各族人民,引吭高歌,一路歡笑……

點燃新的希望,放飛新的夢想,站在新的起點,迎接新的朝陽,擁抱陽光,擁抱明天……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新的盼望,新的努力,新的的目標,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點燃希望,寫下理想,抱起祝福,在新的一年裡,笑迎生活……

辭舊迎新,繼往開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偉大祖國在整個世界展現輝煌,中國盛世日新月異康莊大道……

在新的一年裡,祖國的明天,天空更藍、流水更清、大山更綠、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