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2016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50字【精選6篇】

2016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50字【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導語: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很快來到,下面小編整理了有關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過來閱讀和借鑑。

2016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50字【精選6篇】

  【篇一:端午節踏青】

6月20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群山,一座疊著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裡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麵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裡都拿著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為了紀念他,發明了粽子這種食品。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可以繼續上山踏青。

 【篇二:五月五日話端午】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粽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粽子。外面裹著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著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粽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著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裡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粽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眾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篇三:說說端午節】

在中國提起端午節人人都知道,而且都要吃粽子,賽龍舟。

可是,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古時候楚國住著一個人,名叫屈原,他在朝中當官,對皇上非常忠誠,他經常為皇上出謀獻策。但是,有一些奸臣對屈原恨之入骨,於是在皇上身邊說屈原這不好,那不好,皇上聽了竟然相信了,把屈原貶到邊疆。屈原懷著報國之心。別的國家都請屈原去,但他不去,只是擔心自己的祖國。失去了屈原,楚國離滅亡越來越近,最後,連楚王都被別國扣押。

有一天,屈原聽說楚國快要滅亡了,非常傷心,心想:“連國家都滅亡了,我還活著有什麼用?”想到這裡,他抱起石頭跳進了汩羅江。

這一天是五月初五,人們傷心極了,他們把米扔入江裡,讓魚吃米,不吃屈原,並且奮力划船去河裡找屈原。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了吧!

  【篇四:端午節的起源】

吃粽子,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要問為什麼,還得從屈原談起。

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當時秦國的實力越來越強,為了楚國更強大,屈原建議楚王和邊界的齊國結盟。他的主張觸動了秦王,秦王命令他的手下帶了金銀珠寶去楚國活動,他們先收買了楚國的奸臣,然後要楚王答應和齊王絕交,秦王願送他六百里土地。楚王與齊國絕交,還把屈原流放到京城之外。結果他不僅沒有得到土地自已還被關進了秦國的大牢裡。楚王的兒子登位,比他的父親更荒唐,把屈原流放到了更遠的地方。不久秦國的大軍攻打了楚國,屈原聽了這個訊息,悲痛地跳了江。楚國的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往江裡撒很多的米,時間長了就演變成包粽子投入江中。

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用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篇五:端午節的習俗】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篇六:我家的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們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00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們划著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裡的米撒在水裡。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粽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掛上艾葉,包好粽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於到端午啦!我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把粽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