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實用的六年級遊記作文3篇

實用的六年級遊記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遊記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六年級遊記作文3篇

六年級遊記作文 篇1

春天來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者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春天,那是一個花開的季節,那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便出發來到了枝江的安福寺,欣賞下美麗的桃花吧!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看到同學們都嘰嘰喳喳地議論著春遊的事情,整個教室充滿了快樂的氣氛。

坐著車,和同學說說話,哼著小調,我心裡充滿了無限激動和興奮。不一會兒就到了枝江安福寺。我們下了車,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分享食物,準備野炊的物品。

大家各忙各的,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講話、還有的則在一旁看著熱鬧。過了一會,我們便high了起來,拿著鍋和鏟子,一個勁的炒著,雖有些糊了,但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山珍海味。Anna也忙了起來,一邊撿柴火,還要一邊督促我們,真是辛苦啊!慢慢地,各個組的桌上,都擺滿了佳餚,有“土豆片”“涼拌黃瓜”“可樂雞翅”“炸薯條”等,可謂是數不勝數,也讓我這個吃貨笑開了懷……

吃完後,那裡早已成為一片狼藉,但在我們的努力下,終於恢復了原貌。經過幾十分鐘,終於到達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桃花海”雖然那裡的桃花已經謝了,當依然沒有減輕我們的興致,仍然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著,有些同學忍不住要來拍幾張照片,儲存下來。

看完桃花後,我們坐上了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枝江的安福寺,安福寺的桃花海!

六年級遊記作文 篇2

羊頭山位於太行山南麓,高平、長子、長治交界處,因近年來發現該山有大批上古炎帝文化遺蹟而聞名於世。我國一些典籍早就有描繪羊頭山的詩文,“太行來脈中天近,炎帝神功萬世尊”,“神農遺蹟在羊山,祠宇重修在此間”,諸如此類的詩句比比皆是。明代皇室弟子、音樂家朱載曾親自考察過此山,留下著名的遊記散文《羊頭山新記》(以下簡稱《新記》)。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高平市文博館和當地鄉政府的有關人員陪同下,上羊頭山遊覽。當乘車來到山腳下時,發現這裡有數座小煤礦。看來早在遠古時期,這一帶就是茂密的森林,是萬物生長的棲息地。通往山上的,是一條崎嶇陡峭的羊腸小道,婉延曲折。攀登時間不長,我就氣喘吁吁了。《新記》雲:羊頭山“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餘丈,磅礴數十里”,“以此地極高,與天為黨,故名上黨郡”。原來這座山是古上黨地區最高的山,上黨郡的地名就是來源於這座山。當登山到一定高度時,你會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微風習習,漫山坡上,雕刻著佛龕神像的石窟隨處可見,均是北魏佛教文化的遺蹟。在一座石窟洞口的兩旁,各雕刻一個牛頭人身,手持耒務農的藝術浮雕,這與古籍中關於炎帝神農“人身牛首”、“始作耒”的記載相吻合。當然,炎帝是人不是神,所謂“牛首”,不過是部落頭領特有的一種裝飾。炎帝浮雕表明,早在北魏時期的佛教文化,就與炎帝文化緊密融合在一起,對數千年的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羊頭山有兩座主峰。我們先登上了山北的次主峰。這是一座有雕刻的'羊頭石的地方。因石頭“狀若羊頭”,“山以此石得名焉”。在羊頭石旁,聳立著兩座七層石塔,相距約50米左右,相傳是北魏孝文帝為紀念歷史上炎帝、黃帝而建造的。

在通往主峰的山道上,有一座《新記》中提到的炎帝高廟的遺址。高廟又名神農祠,是供人們祭祀祖先炎帝神農的廟宇。現已成一片廢墟。登上主峰時,我目睹了史書上記載的清化寺上寺遺址。據《新記》記載,寺內曾有一塊唐代的碑刻,碑上記載了炎帝始創農業的豐功偉績。碑文開宗明義道:“此山炎帝之所居也”。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如今,寺已不復存在,僅剩幾根長方條石柱,掩映在芳草中,彷彿在回顧著昔日的輝煌。在主峰頂的一塊石階壘的臺地上,有史載著名的“神農城”,所謂“神農城”,其實沒有任何建築。這裡在上古時期是炎帝神農立木杆、測日影的地方。木杆,又稱表木,神農由此創造了“四時八節”,成為我國古代原始的天文曆法,用於指導農業生產。在神農城的南面,就有兩口泉眼,左泉清,右泉白,泉水匯合流入一口水井,這就是史載的神農井。相傳是神農開鑿的。我們由神農井再向南走二十步,來到井子坪。《新記》中記載:“井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得嘉穀於此,始教播種,謂之‘五穀畦焉’”。五穀畦是神農最早發現“嘉穀”櫃黍,播種農作物的地方,由此成為中國原始農業的第一塊試驗田。

當我們下山,回首那草木茂盛、高聳入雲的差別頭山巔,不由感慨萬千:炎帝就是在這座大山上創始農業,帶領先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就是從這座山麓發端,拓開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六年級遊記作文 篇3

又是星期天,多麼美好的一天啊,我們一家人決定去天台遊玩國清寺。

一路上,我們十分興奮,在車裡有說有笑,直到車子慢慢停在了一座古寺前。還在車上,我們便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下車才知道是國清寺的小溪。不是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嗎?“嘩嘩”的水聲給國清寺更增添了一份寧靜。我們才步行入山門,兩棵幾十米高的大樹不禁讓我們大吃一驚,走近了看說明才知道那兩棵樹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足有36米高,樹身要5個人才能抱住,是鎮寺之寶。

我們由西向東入寺,先步入彌勒殿,在那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前上香,想讓自己能夠和他一樣永遠笑口常開,百事可樂。轉過彌勒殿便是大殿了,殿前的幾棵樹上有松鼠來來回回,好似上天派下來的幸福使者。站在大殿前,我們抬頭望,哇,好高,整個大殿足有兩層樓那般高,而四角支撐大殿的大理石柱子彷彿是擎天柱一般,足有6、7米高。正中有一塊大匾,匾額上寫著“大雄寶殿”四個大字。入了殿內,我們更是驚歎不已,店裡供奉著幾百尊佛像,有大有小,形態各異,有的凶神惡煞,有的慈眉善目,越到大殿中心佛像越大。四周的牆上都刻滿了密密麻麻的經文,它們陪襯著眾多佛像,彷彿有一種奇異的力量讓入殿的人不由的肅穆起來。

穿越大雄寶殿,就到了“魚樂國”,所謂“魚樂國”當然有數不清的魚啦,只見成百上千的金魚在池塘裡來回穿梭,讓人覺得眼前一亮,這才把剛剛在大雄寶殿的那種嚴肅放下。魚兒有的搖頭擺尾,有的吐著泡泡,有的躍出水面,彷彿是在和我們這些初來的人打招呼呢!轉過池塘,我們來到了一株名叫“隋梅”的梅花前,原來這株梅花是隋朝時期種下而唯一存活到現在會開花的梅花,傳說如果能夠有機會一睹“隋梅”開放的奇觀,那就能永遠太平,永遠安康。

繞過“隋梅”,我們就到了祖世名人碑。原來國清寺不但是歷史名剎,還是一個名家之堂,名人碑上有好幾百歷史名人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墨寶,有李白,杜甫,陸游……可惜大多都是草書看不懂。看過名人碑,我們還看到了濟公的金身,只見他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提著酒葫蘆,悠閒自得,讓人不禁想到了“閒雲野鶴”“無拘無束”這些字眼。

啊,國清寺,一個多麼美麗而神聖的地方啊,它見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有名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