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集合7篇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高考話題作文集合7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在生物鏈中,狼是羊的天敵,沒有狼這個對手,羊群就面臨著災難。在人類社會中,對手可以說是人類生命中的鹽,少了它,生活會淡而無味。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會碰上對手。如何尋找對手,如何對待對手,常常關係到人生的成敗。

請以對手為話題寫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內。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①文體自選;②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從小就接受了“要說實話,不要撒謊”的教育,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頭腦中實話實說的意識被沖淡了,因為社會上的假話實在太多了,一頭霧水之後,人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喟:生活中實話還能實說嗎?

曾在書上看過這樣兩段極具諷刺意味的小品。妻子極溫柔地問丈夫:“親愛的,我做的麵包好吃嗎?說實話!”丈夫想了想,決定說實話:“難吃透了,跟我媽媽做的沒法比!”妻子一聽這話臉色突變,當天就捲起包裹回了孃家。還有一段,是一位愛好音樂的校長請學校的音樂老師到他家中聽他唱歌,唱完了他懇切地問那位音樂老師:“我唱得怎麼樣?請你一定要說實話!”這位可憐的音樂老師顫顫地說出了實話:“難聽極了,就好像公鴨叫似的!”校長聽了,面露難色,但仍說:“沒關係!沒關係!”時隔不久,那位音樂老師被調換了工作崗位。

既然實話如此說不得,那麼實話就果真不應當說嗎?當然不是,如果那樣,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麼虛偽!實話應當實說!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實話實說》欄目,每期都請一些群眾代表講一講經歷,說一說實話,通過這種形式,黨可以瞭解民情,傾聽呼聲;民可以吐露真情,交流實意;實話實說,真心放送,善莫大焉!1999年中央電視臺又將《實話實說》欄目搬上了春節聯歡晚會的螢幕,唱響了一曲講實話,辦實事,以實立德,以德治國的時代主旋律。

一時間,“實話實說”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收視率直線上升,螢幕內外,說實話,訴真情,成為一種時尚,人們真心呼告:

讓這個社會敢說實話的人堅持實話實說,帶動愛聽實話的人,讓他們也實話實說,連成一條說實話的真心鏈,再去帶動周圍所有的人,將這條真心鏈拉成一張真心網,還世界一片純潔的天空。如此說來,實話怎能不實說呢?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想必“和平”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在以前的年代裡到處都是戰爭,人們期望和平希望戰爭可以快點結束,終於戰爭結束了,迎接人們的是和平安穩的好日子,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達,我們的世界又迎來了新的“戰爭”。

值得深思的是這一次的戰爭早已不是原來我們最常見的人與人之間的兵刃相見,取而代之的是人與自然界的戰爭,同時這也是一場值得我們深思和考驗的戰爭。

位於太行山脈西部的山西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隨著山西省內的煤礦被不斷的發現,各地的開發商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紛紛前來開採煤礦,據我們所知首先將要消失的要屬稱為“地面保護神”的植被。植被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沙塵暴和源源不斷的水土流失現象,聽到的是大地母親的哭泣。可是愚蠢的人們還不迷途知返,卻在昏睡中越走越遠,大肆的開採煤礦,由於大肆不加節制的開採煤礦導致地下空曠,地面塌陷成為了必然結果。直到現在地面塌陷問題還未解決。這就嚴重的制約著山西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因素都是密切聯絡和相互影響的,我們要注重它的整體性,不能因為我們的一己之利,而以它們之間的和諧為代價。

因此針對上述這種對環境大肆掠奪的行為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保護:

第一,加強環境保護力度。

第二,作為環境保護的主體,提高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建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三,加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宣傳力度。

第四,作為中小學生的我們,作為未來國家的主人,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刻不容緩。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與她和平相處,共同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大家園。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聖經》篇的造人,上帝照自己的形象用塵土造人,吹了一口氣,一小陣風吹入其鼻孔而土人成了“有靈氣的活人”,從而開創了人類的新紀元。

好怡人的天氣,蔚藍的天空偶爾飄過的幾朵白雲如同微風中輕輕拂動的薄紗,讓人覺得舒心。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一陣風吹來,吹起了我的靈魂:風,風吹遍了世界,風......

風無時無刻的吹著,吹醒了世界萬物。吹到了一個風車,而這個風車卻按奈不住風的誘惑,不自主的轉動了起來,而這風車偏偏不在外國轉,也不在別的地方轉,也不被破壞掉,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的展現在一個科學家的面前。這一轉,轉動了人類風力發電的發展,促進了點的廣泛運用,這一陣風也推動了人類電學的進步。

風吹走了地上的輕物,也吹動了發明家的心思,他讓船被風吹走而造出了帆船,這也吹起了人類的航海程序。風也吹起了一個個漂亮的風箏,鳥兒也自由的翱翔在風之中。也放飛了科學家的思緒,造就了飛機的產生。讓人類的航空事業高速發展!

風從海上吹來,帶來了大量的水蒸氣,給陸地帶來了降水的機會。它也吹活了整個生物界的迴圈,風吹來了新鮮的空氣。讓一切顯得更加充滿生機活力,吹走了渾濁的空氣,使之更為舒心。春風!吹醒了一切沉睡的植物,吹綠了大地。風吹活了人類,吹活了一切。

風給地球帶來了生機活力,使其欣欣向榮。這是乎有些太過於單調,因此風也有它的經典傑作——狂風.颱風.龍捲風.暴風.颶風......它吹滅了人類的希望,吹滅了人類的追求,吹滅了綠色......這一切又是對人類的破壞,阻止人類發展的風,或許這種風的益處還沒被人類所發現,還等待著人類的探索。

風一陣陣地吹著。在我的感慨這陣陣風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不禁想到操縱風,利用風又是什麼呢?!如果不是風的亂吹,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如果沒有好奇者的大膽猜想,也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了,那惡魔今天的生活又會是怎麼樣的多姿多彩呢?

又一陣微風吹來,夾著淡淡的花香,我又回到了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來。但一陣真吹過的風,又能帶來怎樣的啟發呢?又能否吹動人類的進步呢?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材料、有人騎一匹國馬(指平時養於民間,戰時由國家徵用的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兩人一路同行。駿馬咬傷了國馬的脖頸,國馬血流如注,但若無其事,行走自如。後來駿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飲,渾身顫抖。國馬主人說:“它大概是為咬了國馬而羞愧,我把國馬牽來,勸勸它就好了。”國馬奔來後,用鼻子親近駿馬,和駿馬同槽共食,不到一個時辰,駿馬就恢復如初了。

閱讀材料,以“寬容”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辨析概念含義,區別於“包容”

題目舉例:

人心貴寬容

寬容,智慧的選擇寬容

寬容,人生中的陽光

開頭段例: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國馬與駿馬同行,駿馬將國馬的脖頸咬傷,結果國馬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駿馬。故事雖小,卻揭示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寬容。我們要學會寬容。

(簡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論點)

說理段例:

例一:“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冒犯自己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於懷。寬容如水的溫柔,它使人們冷靜下來,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解釋概念,闡述寬容作用)

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國馬理智地選擇了寬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結局必然是兩敗俱傷。由此可見,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於“以德報怨”,用寬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

論據使用;

(事例概括略)試想,張英如果沒有寬容曠達的胸襟,執意要奪回三尺地,定會激化兩家矛盾,結下深仇大恨。張英正是用寬容的力量使兩家和好。 ——分析論據

分論點設定:

寬容是人和人相互溝通的橋樑,是協調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寬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藥

寬容,是事業成功的加速器

舉例:

光武帝劉秀大敗王朗,攻入邯鄲,在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朗,辱罵自己甚至企圖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可是,光武帝卻視而不見,他懷著一顆寬容的心,不顧群臣反對,全部銷燬。這把寬容的火,燒燬了嫌隙與猜疑,化敵為友,終於成就帝業。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一、大題小作遊刃有餘

話題作文的限制少、範圍寬泛,所以大題目居多,高考作文123系列指導(六)。大題小作是話題作文制勝的法寶。如果是單一話題,可以自選角度擬定與這個話題有關的小題目來寫;如果是多頭話題,可以先在眾話題中選其一,而後再定與這個支話題有關的小題目來寫。這樣化大為小,就容易下筆,便於表情達意。越是寬泛的話題,以大題小作治之,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題目,於是構思選材就進入自由天地,然後擇善而為,下筆就會遊刃有餘。如果不懂得大題小作,便就無從下筆了。記住:不管話題作文的題目多大,都要把它轉化成小題目來做,以獲取成功。

二、明智抉擇取一瓢飲

單一話題可以派生出許多小話題,多頭話題本身就提供許多支話題,而且還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話題,可寫作的時候只能選其中的一個話題來寫。取哪一個話題呢?選自己有把握寫好的“那一個”。這便是“取一瓢飲”——“瓢”(考生的實際情況)制約了“飲”(寫作什麼話題)。到底該寫什麼?考生總是通過讀題進行分析研究,在不違背題意及其要求的情況下,確定自己的寫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制約著“寫什麼”,那就是考生的“記憶體”。考生的大腦儲藏著或多或少的寫作資訊,這些資訊中與這道作文試題有關的到底有多少,又直接影響著“寫什麼”。可用的記憶體多,迴旋的餘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見肘之苦。考生在尋找立意點的同時,不斷提取有關資訊,當兩者融合時“寫什麼”的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因此,取哪“一瓢飲”是話題作文的重要一環,要把作文話題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以“能夠寫好”為前提,做出明智的抉擇——“取—瓢飲”。

三、另闢蹊徑獨樹一幟

話題作文雖然寬泛,但如何另闢蹊徑獨樹一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比如,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有關心理承受力的話題,就有不少同學虛構“父母雙亡”的故事來寫自己怎樣戰勝脆弱,結果因構思雷同而影響了成績。“獨樹一幟”,要求立意儘量不說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選材儘量不選大家都可能有過的經歷,寫作儘量不走大家習慣走的思路;也就是說要把一看到話題就冒出來的道理、材料、寫法撇開,再深入一層進行思考,說新穎的道理,用新鮮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來說,立意要尋求別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選材要選自己的特殊經歷或獨得的積累,寫法則要懂得打破常規以創新,高考作文指導《高考作文123系列指導(六)》。概而言之,“獨樹一幟”要做到視角獨特,內容獨有,寫法獨創。當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點或兩點,就足以使之出類拔萃了。

四、發散思維兩極立論

所謂“兩級立論”,就是根據話題對立的兩極來確定中心論點。話題作文的立論,與供料作文的立論,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只要求與話題有關,而後者則要求合乎材料所包含的意義。顯然前者比後者寬泛得多,自由得多。根據話題作文的這個特點,我們要善於抓住話題的兩極展開發散性思維,生成論點。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存在著對立的兩極,而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解出不同的兩極,比如“書”,它的兩極是“好書”與“壞書”,那麼“談讀書”這個話題就可以圍繞“讀好書”和“讀壞書”立論;如果變換角度,可以從讀書的目的找到“為國”和“為己”這兩極,可以從讀書的方法抓到“活”和“死”這兩極,還可以從讀書的態度看到“勤”和“怠”這兩極……那麼“談讀書”這個話題就不知可以派生出多少的論點了。另外,在兩極之間立論很容易出新,而且充滿著辯證統一。如:讀書既要“活”,也要“死”;讀書既能“為國”,也能“為己”。

五、形散神聚從一而終

話題作文並沒有框定文章的主旨,讓考生自由立意,只要合乎話題、思想健康就可以了,其目的在於打破中學生作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框框。但是不是說話題作文可以信馬由韁,言所欲言?答案是否定的。你一旦從話題中選定一箇中心來寫,那就只能從一而終了。當然,由於話題作文具有漫談式的特點,你大可無拘無束地展示自己的思維空間,天南地北,任你馳騁;不過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即“形散神聚”。這種技法的特點是既放得開又收得攏,那些材料看似遊兵散勇,實際上唯馬頭是瞻,各得其宜,各盡其妙。此法適用於運用散文筆法或雜文筆法來寫話題作文。

六、蜻蜓點水巧扣話題

“蜻蜓點水”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說白了就是通過點題來扣住話題的技法。我們知道,話題作文只要求寫作內容與規定的話題有關,如果善於點題就容易扣住話題,從而滿足“有關”的要求。“蜻蜓點水”法適用於記敘文(包括散文、故事、小小說等),操作簡便,只要在文章中安排適當的地方提及話題即可。20xx年有篇《“三個和尚”新傳之一:變,變,變!》的高考優秀作文(載《語文報》高考專號),編述了一個故事,讓三個和尚吃上自來水,他們懶得開自來水,卻被評上“節水標兵”,還要出國傳授節水經驗,文章調侃、幽默而又意味深長。作者在文末寫道:“這三個和尚肯定還有下文,該變成什麼樣兒,答案當然不止一個,就靠你去想去琢磨囉!”顯然,如此巧妙地扣住話題,是這篇作文取得高分的祕訣之一。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範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巨集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巨集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巨集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資訊、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巨集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巨集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