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歡度端午節日記

歡度端午節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度端午節日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歡度端午節日記

歡度端午節日記1

農曆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菖蒲、掛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高享,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在家門口掛艾草、菖蒲和香袋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最後,胡老師給我們包粽子。首先,她拿出做粽子的皮和用開水泡過的米,認真地包著,一粒粒米粒從做粽子的皮裡漏了出來。她先把做粽子的皮包成一個圓錐形,把米粒放進圓錐形的粽子皮裡,然後把“口”堵住,用線把它包住,粽子就做好了。胡老師的表情從高興到皺眉頭一切都很好玩。

今天可真有趣,我真高興!

歡度端午節日記2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媽媽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媽媽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媽媽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媽媽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媽媽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歡度端午節日記3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端午風俗。我的家鄉在北方的海城,每年的端午節都是我最快樂和最難忘的節日。

過節之前,大人們要準備很多好吃的東西,但最讓我垂涎三尺的就是姥姥包的粽子了。碧綠的葦葉包上潔白的糯米,裡面還要放上一顆紅紅的大棗,煮好後的粽子香飄四溢。輕輕地扒開葦葉,那潔白的糯米就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吃起來香甜可口,真是耐人尋味啊!

除了好吃的以外,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如:女孩子還要佩戴用小布頭、絲線做成的五顏六色的小香包,裡面塞滿了香草又漂亮又芳香,戴在胸前美極了,有時是奶奶親手做成,有時是媽媽帶我到琳琅滿目的小攤上去買。節日的早晨還要在手腕和腳腕上繫上五彩的絲線。各家的房前屋後都要插上艾草和桃枝,屋門上一定要掛上小猴子、小蓖子、小斧頭等小飾物,穿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漂亮極了。幼兒時的我,就知道好吃和好玩,上學後才知道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小女孩佩戴的東西和屋門上的艾草、飾物是為了消災辟邪,祈福平安等等,真是充滿了神祕浪漫的色彩

我希望我們通過過端午節,永遠發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我們傳統的民俗民風永遠的傳承下去。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歡度端午節日記4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歡度端午節日記5

青禾抽穗、槐花飄香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的節日之一。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秦人攻破楚國憤而跳江自殺。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江邊投放粽子餵食魚蝦,防止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有了包粽子習俗,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習俗,如:賽龍舟,掛艾草,做香包、點硃紅……眾多的習俗中,最期待的就屬吃粽子了。

瞧!端午節還沒到,大街上就已熱鬧非凡,到處都是賣粽子、賣艾草的,連空氣中都飄散著粽葉的清香。

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和媽媽就來到超市裡買粽子,粽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牛肉粽、豬肉粽,還有蛋黃粽、豆沙粽等,在這麼多粽子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鹹蛋黃粽了。

端午節早上,媽媽端上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解開繩子,撥開粽葉,裡面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和黃黃的鹹蛋黃,真香啊!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滿嘴都是粽子的香甜。

如果趕得巧,還可以去看賽龍舟。比賽還沒開始,河道兩邊就早已站滿了人,無論是看的人,還是划龍舟的人,個個都是激情滿懷,喜氣洋洋……

不知不覺,端午節在人們的忙碌與喧鬧中過去了,我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喲。

歡度端午節日記6

又是一年端午節。

大清早,粽子的清香飄散進房間。我立即清醒,一骨碌爬起,循著香味來到廚房。桌上,白色瓷盤裡靜靜地臥著誘人的粽子。墨綠色粽葉呈金字塔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粽子身上緊緊地裹著各種顏色的棉線。

我拿起紅色棉線的粽子。聞一聞,有股肉香味兒。哈!肯定是個肉粽。我拆開線,開啟一層又一層墨綠色的粽葉,棕色的糯米就展現在我的眼前。果然是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粽子,鹹鹹的,軟糯可口,我的嘴脣、臉頰都留下了粽子的痕跡。終於,咬到肉了。肉又酥又香,在嘴裡一下就化了。再咬一口,居然咬到了鹹鴨蛋蛋黃,真是讓人驚喜!一枚小小的粽子居然包羅永珍。

吃完粽子,媽媽帶我出去買艾葉。艾葉散發著清香,使人神清氣爽。把它掛在門上,說是可以驅蟲。

端午節,本是一個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的日子。可現在卻很少有人過端午節了,節日的味道也越來越淡。因此,我們要保護好傳統習俗,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歡度端午節日記7

今天是端午節,放假啦!

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餐桌旁邊準備吃飯。啊,早餐是粽子呀!這粽子還不一樣呢,有燻肉味兒的、有蜜棗味兒的。我一邊吃著一個蜜棗味兒的小粽子,一邊問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呀?”媽媽說:“這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呀,還有,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很多人不說‘快樂’,而要道‘安康’嗎?”“我不知道。”“因為端午節是一個圖騰祭祀節日,所以一般說‘安康’,而不說‘快樂’。”啊,原來如此!以前,我可都不知道呢。

剛吃完早餐,姥姥就來了。她一踏進門,就說給我帶來了一個好東西。我好奇得不得了,催著她,讓她趕快說。姥姥經不住我催,開口說:“我給你帶了一根五彩繩,因為中國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小孩子戴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佩戴五彩繩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說完,便拿出了一條嶄新的五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我仔細地看了看五彩繩,發現還挺漂亮的!

戴上五彩繩之後,媽媽又神祕地對我說:“寶貝兒,我也給你準備了一件禮物!”“什麼禮物?”我兩眼放光地問。“香包!”說完,媽媽便從背後拿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香包,還說:“端午節佩戴香包,有辟邪祛瘟之意呢!”

今天過得真有意義,我瞭解到了好多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你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