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導語: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不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它與傳統的學科相提並論,教學中也沿襲了傳統學科的教學方法,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1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資訊科技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資訊素質不斷提高,推廣資訊科技,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資訊科技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後,提供展示平臺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資訊科技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資訊科技教師到學校進行講課。

2、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進行考核,嚴格把關。

4、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資訊科技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基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資訊科技“怎麼使用”的問題;

2、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資訊科技“能做什麼”的問題;

3、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資訊科技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資訊科技“為什麼用”的問題。

4、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資訊科技“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在實施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時,注意以下原則:

  1、要明確以課程為本的資訊科技整合目標,堅持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髮展需求的方式

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有無、多寡和先進與否。在教學中是否使用資訊科技、使用什麼樣的資訊科技、如何使用資訊科技都應服務於課程、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理解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時,應避免“技術本位”的目標取向,避免單純為了炫耀技術的優勢,而偏離課程培養目標或忽視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同時,作為學科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科本體目標與發展目標之間的關係,不管採用何種技術、何種應用方式,應首先保障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將學生資訊素養培養等發展性目標有機融合進來,不能在學生未掌握本領域或本學科必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時,就本末倒置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資訊素養或其他能力,並影響課程基本目標的實現。

  2、在追求課程“效果”的同時兼顧“效益”

如果不採用資訊科技就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更佳教學效果時,我們就應該儘量不要刻意地使用資訊科技。不能不加選擇地將資訊科技用於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當有多種技術方案可供選擇時,利用低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就能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學效果時,就不要脫離實際地一味追求技術奢華和技術時髦。我們在評價資訊科技應用效果時,應注意考察資訊科技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全面發展是否有效、應用是否適度,而不要過多關注技術應用的多寡和技術是否前沿高階。在學校具有不同層次技術裝置時,也應注意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整合功能,將現代資訊科技與其他教學技術結合使用,不能因為購置了新裝置就盲目地棄置原有技術裝置。

  3、在選擇或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時,應追求資訊科技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的相互促進

教師應注意有機組合各種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幫助和支援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學習活動,並積極探索和組織學生開展資訊科技環境中特有的學習方式,如基於網路的探究性學習、遠端協作學習等,實現資訊科技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機械電灌”,或有了資訊科技支援反倒不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

  資訊科技提升研修日誌2

這次巴南區中小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收穫頗大。資訊科技教育是中小學的選修課,通過開設資訊科技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培養學生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資訊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通過資訊科技則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 更新了教學理念

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掌握教育資訊化應用能力。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樹立了 “教育資訊科技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的理念;我明白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使教育教學賦予更多的內涵,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使我們的教學更具實效。

  二、提高了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這次培訓前,先做了網上設定的問卷,網站根據回答的情況建議你選擇你學習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所需來學習,極大的調動了老師學習的自覺性。對我而言,提高了蒐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學到了整合和開發教學資源的方法以及傳輸和管理教學資源的方法;提高了資訊科技與中學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能力。這對我今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大有裨益。

  三.指明瞭未來努力的方向

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向新課改的目標不斷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改變灌輸知識的思想,更注重學

習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學到更系統、有價值的知識。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同時必須看到仍存在許多不足亟待改進,必須時時檢視自己,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