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畢昇是哪個朝代的

畢昇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是哪一個朝代的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畢昇是哪個朝代的,歡迎參考閱讀!

畢昇是哪個朝代的

問:畢昇是哪個朝代的?

答:北宋慶曆年間

人物生平

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蹟,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覆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

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昇的活版印刷術不是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關於畢昇的籍貫,沈括也沒有交代,但他的後代,現住 歙縣的畢家村儲存下來的活字膠泥字現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館裡。

1990年在湖北 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現畢昇墓碑。

史籍記載

沈括《夢溪筆談·活版》內容如下: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 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而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不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印刷簡介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中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 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 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

畢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 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在此之前,只有 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其製作程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等藥劑稍 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