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杜甫的踏春唐詩《長吟》

杜甫的踏春唐詩《長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杜甫,一直被描述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被稱為“詩聖”,詩被稱為“詩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杜甫的關於踏春的唐詩——《長吟》,希望大家喜歡!

杜甫的踏春唐詩《長吟》

  《長吟》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江飛競渡日,草見蹋春心。

已撥形骸累,真為爛漫深。賦詩歌句穩,不免自長吟。

  創作背景

此係逸詩,收在卞圜本者,亦見吳若、黃鶴本。按:杜斿雲:此詩“已撥形骸累,真為爛慢深”,乃初辭幕府之作。樓鑰謂“束縛酬知己”,形骸之累已極,到此始得爛熳長吟耳。今編在永泰元年之春。應瑒詩:“永思長吟。”

  註釋

①《抱朴子》:屈原沒汨羅之日,人並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為竟渡。或以水車,謂之飛鳧,亦曰水馬,一州士庶,悉觀臨之。”《荊楚歲時記》:屈原以五日死於汨羅,人以舟拯之,競渡是其遺俗。”唐人以中和節為戲。

②踏青心,有兩說,一雲足踏青草之心,一雲人有踏青之心。前說為近。竇氏《壺中贅錄》:“蜀中風俗,舊以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踏青,又見《舊唐書·代宗紀》。隋煬帝《望江南》曲:“踏青鬥草事青春。”

  賞析

(上四春郊佳景,下乃對景抬情。“翻”字“帶”字,句中著眼。競渡在江渚,踏青在柳陰,皆一水一岸對言。撥形骸,謂身世兩忘。爛漫深,謂恣情遊玩。【顧注】公詩云“晚節漸子詩律細”,非細不能穩也。可見“語不驚人死不休”尚帶少年意氣。胡夏客曰:詩句已穩,猶自長吟,比他人草草成篇,輒高歌鳴得意者,相去懸絕。)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