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1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人人公開課,我也有幸聽了幾位教師的公開課,受益匪淺。這些教師的課,設計精美,樸實自然,我被有經驗的教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被課堂的情緒所感染。

一、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到生活中。

三、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老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上課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

五、授課者通過學生身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然後自己得出結論。最後把新知變成能力。

六、授課者教態自然,語言很自然,鼓勵、評價學生的語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七、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完善思維。

聽幾位教師的數學公開課,使我親眼看到他們各自的教學藝術風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過他們的課堂教學,讓我看到老教師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啟迪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有了一點感悟。

1、課前精心預設,老師們在課前都以與本節課有聯絡有情趣的故事與學生非常和諧的交流,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內心有一種親切感。課前準備得充足,學生的水平,實際經驗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計預料。

2、課中精講多練,老師們根據教材內容適時適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動腦,動口說,動手做,學中玩,玩中學,非常適合孩子們的特點。對一些較困難的問題,又在適度的情況下,開展小組活動,並且老師能提出既明確又具體的要求,討論有目的,說話有依據。整個課堂上,充分利用45分鐘。課堂上老師們的應對能力強,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能及時準確地排除解決。他們的課堂教學,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鏡子,自己在時間上與他們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暫的一節課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須認真學習。

3、課後回味評價很重要。他們都注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重點,加強回憶。注重學生互評,師生評價,給與肯定。我認為這樣做是給學生的一種鼓勵,一種加油的妙方。

此次聽課,使自己學到了其他老師的長處,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後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完善教學藝術,提高效率,必須不斷地“充電”,不斷探索,樹立一種去學習,去長期學習的觀念,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2

20xx年5月17日,我旗教研室組織教師開展區域教研活動。 在20日,我到浩來呼熱小學聽了劉玉山老師的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一課,在授課中,劉老師採用的是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聽完之後,給我的感觸很深,在這裡,我不評論這節課的好壞,只是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談一點我的看法。

近幾年,課改活動可以說搞的轟轟烈烈, 課堂教學更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體現生活化、藝術化。所以,我認為數學課堂應該體現一下幾點:

一、重視培養學生從情境圖中捕獲數學資訊的能力。

教 材中“解決問題”的出現改變了過去應用題呈現形式單一、結構呆板的情況,以情景、對話等方式出現,例題和習題安排形式多樣,如圖畫、卡通、表格、文字等。 這樣創設出的情景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課堂教學,如同和學生一起經歷一次次難忘的旅程,如果教師只為了引導學生到達“終點 站”,那麼就會忽略旅途中的“美景”,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省去了讓學生收集資訊發現問題的過程,不僅有違課改精神,而且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創新 能力的培養,所以,應充分利用情境圖給學生展示才能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參與分析問題,知道分析數量關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重要作 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在教學和複習時,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呈現方式,培養學生善於從各種生活情境中捕捉數學資訊、尋求數學問題、 分析數量關係、處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同時學會概括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二、加強學習策略訓練,優化知識結構。

關 於解決問題,《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瞭解統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 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常常對要不要強調某種方法而感到困惑,新課程注重讓學生自己選擇問題解決的` 方法,但學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簡便、最易懂的。老師擔心解法一多會產生思維混淆,甚至會在學習上產生負遷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知道“多樣化是優化的基 礎,優化是多樣化的昇華”,因此,在教學中,關鍵是讓學生有機會去思考、去發現,讓他們有機會經歷嘗試與探索的過程,教師作為引導者,一方面要保證學生知 道基本數量關係,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解法,在比較中自主進行“優化與篩選”,指出其思維分析過程中的問題,讓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在 理解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同時滲透問題解決方法的優化思想。

三、重視滲透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解 決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新課程教學中,解決問題更是滲透在每一個教學單元中,因此,它時刻相伴於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然而,有的學生只要 是碰到解決問題,就會不知所措,而有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學懂的知識,在運用時卻又屢屢出錯。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缺少解決問題的思考 與方法,欠缺一些數學思想方法的緣故,而數學思想它蘊含滲透在知識體系中,是無形的,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總結、積累解 決問題的方法與思想。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去,給學生思考、動手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探究過程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四、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用好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

“沒 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因此,課堂評價已經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在於 “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 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當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等方面取得點滴進步 時,應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當學生理解得不夠準確、表達不夠完整時,教師不要急於作出否定性評價,採用延時評價,應利用好學生的錯誤這一生成性 資源,補充設問,點撥學生引發思考,使學生經歷一個自悟自得的創新過程,真正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3

一、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如:在《可能性與必然性》一節中就通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果很好。

二、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於生活,在這幾節課中,教師都特別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絡,運用學生熟知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如:在講《面積與面積單位》一課時,教師就用了比較房間大小引入課題,然後出示了各個房間的平面示意圖,從而很自然地指出房間的大小就是房間的面積。

三、要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四、課堂的設計至關重要。

不相同教學效果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師把問題設計得比較大,結果學生接受起來很吃力,到最後,學生也不十分明白什麼是面積。而後面的那位老師用“我們說的房間的大小就是房間的面積”,簡捷易懂。又如:在講單位面積時也大不相同,第一位老師直接讓學生說出常見面積單位,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吃力,而後一位老師則用了一句“面積的大小用單位面積來表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積單位,便於學生掌握。

五、教師要有較強的駕駛課堂的能力。

我們觀摩的這七節優質課中,教師的基本功都非常的紮實,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語氣有很強的親和力,教師應變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都特別的強。

總之,要上一節好課十分不易,這就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現今的課改要求。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4

20xx年11月22日至26日,我有幸參加了濰坊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觀摩了來自各個縣市23節教師的展示。短短几天的時間忙碌而又充實,讓我們充分領略了我市優秀教師的風采,也從中感受多多,收穫多多。綜觀這23節課,主要感受有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有效的情境創設

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學生應在一定的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更利於學生有效學習。本此評選的優質課的教師都重視這一點。有的老師課始創設一種競爭性的氣氛,如一位老師講授“分數的初步認識”,老師提出:請你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種紙,看誰能通過摺紙,創造出更多的分數。這一競爭情境的'設定,把同學們引入了思考情境之中。有的老師興趣性方面下功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事情、實事入手,採用講故事、猜謎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有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如一位老師在講授“2、3、5倍數特徵時”,老師讓學生隨意說出一個數,老師隨口說出是哪個數的倍數,引起學生的好奇,從而產生求知的慾望。

二、教師精彩的評價

這些教師能根據具體情況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語速放慢一點,其它同學聽得就更清楚了”,“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說得也很好”“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由於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因此教學中這些老師沒有吝嗇自己的評價語,對於學生點滴的進步和回答及時地進行鼓勵,有的老師在一些低年級教學中給學生畫星,畫笑臉等。這些做法消除學生的緊張心裡、解除學生壓力,信心倍受鼓舞,使他們大膽的猜想、敢於創新、敢於嘗試,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育機智

精彩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難免會發生諸多的意外。如一位老師在執教“13減9”時,在電腦中出現了13只栩栩如生的鴨子,消失了9個,這時候小學生不願意了,“老師鴨子游走了”“老師、我們想要鴨子”這時的老師並沒有緊張,而是說:“我們同學都很喜愛小鴨子,老師也喜歡,同學們能不能告訴老師遊走了幾隻啊,我們再把他們找回來,快點快點,不然一會可就追不上了啊”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幫老師找,最後順利完成任務。我的第三個收穫就是課堂上一旦出現“不速之客”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慎重思考,靈活應對,而不參一味拘泥於教學預設,巧妙利用意外來的“生成”,將他生成課堂中的精彩。

四、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參與評選的老師在課堂上都是採用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這些教師不僅僅是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學生主動形成知識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如一位老師講授《梯形的面積》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梯形面積的計算,之後幾乎把所有時間交給了學生,經過學生猜想、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最後推匯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再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整個過程教師當做引導者。這樣學生各樣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作為第四個收穫就是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經過個人反思、小組合作來學習新知。

當然每個人聽課角度不同,收穫也不同。這幾天的收穫也不是以上幾點,作為一名新老師需要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時反思,儘量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慢慢地轉化自己的一份教學心得,學以致用,盡力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在收穫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5

20xx年12月9日,數學教研會組織了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聽了陳玉芝和封惠兩位數學老師的執教的《平均數》一課,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兩位數學教師的講課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慾,進而促進其思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節課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聽了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

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6

上午我參加了在實驗小學舉行的數學公開課活動。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深切感受到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下面我把個人聽課的一點體會彙報如下:

一、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李老師上的二年級《1000以內數的認識》,李老師在課件裡呈現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李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二、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李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李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7

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特級名師教學方法與教學示範體驗式研修,聆聽了幾位特級專家名師的示範觀摩課。分別是錢守旺老師執教的《24時計時法》、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小學柏繼明校長執教的《數數與計數-排隊》、武維民校長執教的《租車的問題》、中關村第三小學孫敬斌老師執教的《認識A4紙》、北京實驗二小副校長華應龍執教的《閱兵中的數學故事》和特級名師劉德武老師執教的《平均數練習課》。而在這麼多優秀的教師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繼明老師,華應龍老師,劉德武老師。

走進柏老師的《排隊》一課,讓我有一種“樸實中見深刻,簡約中見內涵”深刻感受。《排隊》一課是柏老師根據人教社實驗版教材一上年級第102頁一道思考題設計的內容。原本這樣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堂中往往會較為簡單地作為一道習題處理。然而今天她卻將一題化為一課,其意何在?讓我們一起去領悟、思考柏老師通過這一道小小的思考題所承載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考。

在柏老師的課上我們看到是關注排隊這一類問題中核心要點、知識體系的整理。通過手勢演示“前後左右、排頭排尾、正數倒數、順著數與倒著數”梳理了排隊中數數計數的主要方式,為解決該類問題奠定了基礎。同時將排隊中的三種不同情境結合不同的計數方式進行了系統地整理,並通過三個題組的逐層推進,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出排隊問題的基本規律。由此可見柏老師對於教材內容解讀的精緻細膩與教學處理的深厚功力。課中,柏老師引領著學生們逐步梳理要點,整理知識結構網路。通過內容之間的縱橫關係,從梳理走向整理,關注建構良好認知結構。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在一年級的課中即慢慢地引領孩子追求上位的學習能力,深感佩服。

適應兒童的學習是柏老師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學工作除了教師的努力,必須要通過學生內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於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需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要求。這一點在今天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柏老師的教學流程推進關注學生,遵循兒童的認知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是愉悅的,富有成就感的。通過一隻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導孩子理清了計數數數的表述方法。課中三大版塊的逐層推進過程中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具體的座點陣圖中感受計數、數數的一般方法並結合列式,非常直觀形象,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搭建了良好的認知平臺。再次逐步推進至藉助畫圖、想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一版塊都很好地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與思考。學生充分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學習過程很好地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過程中學生不斷加深對排隊這類問題的領悟。柏老師的課堂對於我們如何深刻解讀教材文字、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有效關注學習方法無疑有著很大的啟示。

感受最深的還有華應龍老師的“魅力課堂”。在課前,華老師就與我們分享了今年閱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這場讓人自豪震驚的閱兵式在華老師的眼中卻又增添了一層數學之美。課堂上,華老師與學生們分享了三個故事:一是解決“51”之謎;二是為了神聖的那一刻;三是當坦克踩上俄軍的腳。三個故事的命名都極富神祕性,讓學生忍不住想去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講解每道問題時,華老師總是能抓住過去所學知識點,例如在解決閱兵方隊長度問題時聯絡到植樹問題,在分析如何求閱兵速度時聯絡到火車過橋問題。

在華老師的課堂上,“融錯教育”始終貫穿始終,首先是“容”錯,包容孩子錯誤,然後將其融化為一種資源,這是教學中很難得的。錯誤,是一種反證,對教師也是一種提醒和幫助。對孩子“不同”的聲音,他總是特別好奇,“還有不同的嗎?”。每次當課堂上只有一種回答的時候,華老師就會不停地去問,“還有沒有不同的?”在隨後與老師們的交流中,他說,“有時候我是有預設的,這個問題,還有著怎樣的答案。更多的時候是沒有預設的。我只是給孩子一個空間,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很獨特。”在華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再把犯錯誤當作一件見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認識到,他的錯誤是很有價值的,所以他才會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華老師告訴我們:“在這樣一種融錯的教育中,積澱下來的就是孩子創新的人格,在學習的過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還養成了敢於嘗試的良好習慣,錯了、失敗了,他會去分析,然後再不斷地探索。這種教育能幫助孩子磨鍊出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回想這次的觀摩活動,在課堂上,華老師都面帶微笑。當孩子答錯題目時,他會摸摸孩子的頭笑著讓他安心地坐下;當孩子語無倫次時,他會側著頭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訴孩子,別怕,慢慢說;當孩子的回答有趣時,他會發出爽朗的笑聲,甚至有幾次他笑得儼然像一個天真的孩子。華老師的笑讓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誠,讓上課的孩子們忘卻後面有那麼多聽課老師在注視著自己,忘卻緊張。在華老師的課堂上,我真切地體味到,他教給孩子們的,已不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而是整個數學文化。藉助數學,他不僅引領著孩子們去探索真實的數學生活,更“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們領悟人生的真諦。

數學專家劉德武老師的《平均數的練習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練習課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劉老師平平常常一節課,很好地體現了練習課中的三性,即知識性、思維性、趣味性,不得不讓人佩服。本以為練習課會很枯燥無趣,但是劉老師的課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題型難度慢慢增大,孩子們卻絲毫不畏懼,而是更加積極地思考,更加踴躍地回答。

數學練習課的教學大都離不開題目的練習,教師要設計好題。好題顯現在細節上。劉老師對題的設計讓我佩服不已。給條件,給資料就是暗示,等於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我們要將“全直觀”變為“半直觀”,“半成品”的思維價值要高於“成品”。在設計題目時,教師要帶有創意地將細節做好。

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句話總結本次的收穫。教學,有問題要上,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今後,要向華應龍老師學習,不但要做一個心中有數的老師,更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心中有數的課堂。

小學數學教研聽課心得8

在長樂路小學,聽了趙文淵老師的一節植樹問題。這節課通過幾個環節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數與間隔的關係。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自主探究,你是園林工人應怎樣做?最後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本節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在練習中,著重逆向思維完成練習,通過課件體現知識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教師過多的引導,使學生的自主探究任務沒有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單純的用規律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對學生有些難,所以在課堂中重視規律更強調方法,注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柺杖。有了這根柺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直接例題匯入,引導學生可以畫圖模擬實際栽樹,通過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就此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短距離的路用畫圖的方式得出結果。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展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