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1

是一樣,他們也需要快樂的學習和快樂的生活。缺少了“快樂”,無論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變得枯燥無味。而在夏山學校裡,就是這樣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

夏山學校的孩子是自由的、平等的。有人會說:講自由的話豈不是要“無法無天”了,老師們還怎麼管教學生?其實,自由並非放縱,它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適的紀律不是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為了讓每個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讓整個環境更和諧。在夏山學校的工藝室裡,孩子們可以做各種各樣自己需要的做的實驗,即使弄壞實驗器具也沒關係,因為他們在研究,成人們沒有理由責怪他們。再回顧我們的學生,有誰真正在實驗室裡呆過,真正親手做過實驗,從實驗中獲得結果。

夏山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尼爾先生本著這種愛的理念,鼓舞學生熱愛自己的生命,也熱愛別人的生命;他對小孩深具愛心與信心,“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全靠我們給他的愛和讚許而定。小孩對愛和讚許的需要遠超過對知識的需要。”夏山學校主張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邊。跟孩子們站在一邊,就是給孩子愛,那並不是一種佔有的愛,也不是一種不講理智的愛,而是一種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也贊同他一切行為的愛。

手捧這本書,感受著夏山學校博大的愛與自由,感受著教育內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合上書本才覺得理想和現實差距有多大。有一種“此曲只應天上有的感覺”,但我又想到了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們應該立足現實,積極地借鑑它山之石,在教育地比較中不斷完善自我。讓我們的教育充滿自由和愛,讓校園充滿和諧,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我還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夏山學校式的教育也會遍地開花。

學生讀夏山學校個人心得體會範文2

背一篇離騷,丘壑蒼茫。誦一本詩經,脣齒留香。讀一本雜誌,周遊世界。看一本歷史,穿越古今。書籍豐富了我們的閱歷,讓我們不再貧乏。書籍淨化了我們的煩惱,讓我們不再無聊。世界讀書日,有書讀的日子真好!

在工作繁雜的小學教學中,要靜下心來讀書,實屬不易。但這個學期我還是做到了。

最近,一本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經典之一,被美國600多所大學指定為必讀書”、“僅在美國,10年就銷售超過200萬冊!”、“《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原型”……的《夏山學校》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迫不及待認真品讀!

書本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教學個案,來驗證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提出的“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這種“自由發展”的教育是行得通並且值得去做的。

然而,我對於尼爾先生的這種觀點則不以為然,原因有三:

其一,也許“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這種觀點在小範圍的學校當中可以實現,但是孩子終究要長大,當他們走出夏山面對社會的時候你還能說“讓社會適應夏山的學生,而不是讓夏山的學生適應社會”嗎?

其二,雖然尼爾先生的`理念是很好的,它關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但是連他自己也說“世界各國即使採用夏山的教學方法,也不會維持很長時間”。的確,各國的國情不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其三,尼爾先生反覆強調自己關注孩子的情感領域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但是他是否有跟蹤調查過學生長大後對於夏山的學習生活有沒有留有遺憾? 在我的眼中“夏山學校”雖然有其成功之處,但是面對社會這個大環境,這個學校似乎成為了“烏托邦”。如果因為從這所學校裡曾經走出過一些優秀學生就認為這種教學就是成功的,那麼從別的學校走出來的成功人士不也證明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成功的嗎?在這個小環境中尼爾先生的“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也許是正確的,因為面對眾多特殊學生,是得用特殊的方式加以對待,因材施教嘛!但是當他們走向社會,也許因為他們大多是家庭比較富裕的孩子,所以還有“我行我素”的權力,但是如果夏山曾經接受過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孩子,當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面臨的將是“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社會是現實的,絕對不是理想的國度,沒有人會像尼爾那樣包容你,因為你是孩子,因為你是在夏山。但是殘酷的現實,有規則的社會是不會允許你過度“自由”的,何況你已經過了年少輕狂的時期了。即使這可以稱之為有“個性”,但是別忘了只有有了“共性”才能凸現“個性”。

“我們的教育怎麼了?”“國外的月亮真的比中國的亮嗎?”在國內討伐應試教育呼喚歐美素質教育的時候,其實美國上下卻在反思素質教育給他們帶來的弊端,他們在後悔“自由”,反而對中國的應試教育大加讚揚並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