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通用15篇)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一個精彩的活動已經圓滿收官,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有了這樣的機會,要好好記錄下來。那麼活動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通用15篇)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

在區教研室領導的帶領下,到文登路小學參加聽課活動。兩天聽了5位語文教師的課,現將聽課情況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教學

1.準備充分,注重常規。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雖然本次聽的常態課,但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備課比較到位,都製件了精美的教學課件。良好的常規是成功課堂的保證。課堂中教師都注重了學生常規的訓練,從學生回答問題的站姿、到聽課的坐姿,讀書的姿勢,寫字的姿勢等在不同的課堂中都有體現。費霞老師和潘豔紅老師的課堂秩序井然,師生配合默契,足見平易訓練有素。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體現新課標讀中感悟的理念,教學中注重以讀促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馬韻秋老師結合畫面,讓學生在如臨其境中讀出春雨的柔、輕、細,讀出鳥兒的不同觀點,孩子們讀得韻味十足。湯霞老師、鄭詠梅老師注重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做得比較到位。幾位老師在朗讀方面都比較充分地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字,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效果明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會舉一反三,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老師們有了學習方法指導的意識,如:讀書中強調“眼到、心到、口到”,指導學生在書中做標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教師的評價提醒學生回答問題站姿規範,坐姿優美,在識字、寫字教學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讀字帖的方法等。

4. 教學方法上,各位老師都能量體裁衣,優選活動,並能使教學方法多樣化,能適當的改革與創新,並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和多媒體技術,體現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例如,馬老師、湯老師、費老師教態自然,普通話好,有較強的親和力,通過教學課件,創設情景引入課堂,顯得既生動、活潑,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板書設計簡明生動,極具概括性、條理性和欣賞性。如費霞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鄭詠梅老師的《中彩那天》、潘豔紅講的《日月潭》等。

6.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 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課堂中說得太多,真正留給學生的時間較少,不必要的話語、不必要的教學環節過多。

2.獨特教學風格呈現不明顯,喪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由於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都是這樣的,導致課堂的同一性。不能很好地展示個人魅力。

3.課堂設計過多或不充分,點撥、評價單一、不及時。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內容過多,從而出現拖堂、講不完的現象。大部分教師評價單一(好、棒等),末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評價語。有必要加強備課的設計,內容不能太多,時間設定準,多多學習不同型別評價語。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的目標。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2

新學期開始後,我校這學期再次按計劃開展了聽評課活動。較之以往的活動這次的有些新意:從所有的語文老師中抽籤決定講課人選,並提前一節課通知。這樣的課因時間有限,所以也能更真實反映授課教師的總體真實水平。六週下來也有許多的感慨,現總結如下:

一、 教師講課情況分析

1、展現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幸授課的老師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或溫文爾雅,或落落大方,或灑脫穩健,都比較放得開。也許正因為放得開目中無人,心中只有學生,所以才得以正常或超常發揮。

2、能教好控制好教育情緒

因面對的教育物件是活潑頑皮的孩子,教育者情緒化是常有的事,但這次講課的老師都能較好的調節。拿破崙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趣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偉大。”借這次的東風真心希望我們的每節常態課,老師們都能如此激情穩健。這樣學生放鬆主動,自己平和喜悅,一箭雙鵰何樂不為?

3、體現了小學語文新課程的理念。

1)努力嘗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初步體現了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形成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思想和個性。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在這些方面作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些,表明教師們開始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個性,力圖幫助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這種意識越來越明顯,說明課程改革已經引起了教師思想觀念和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學生正逐漸成為課堂的主人。

2)師生關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師的語言親切、課堂氣氛輕鬆、活躍,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大大促進了課堂的雙向交流和師生互動。在平等的交流中又體現了一定的引導、組織作用。例如:教師指導學生讀書時,教師示範,師生互評,然後再改正不足,學一學讀得好的地方。教師和學生完全是在平等地切磋、研討、交流。學生沒有心理負擔,但是往往又受著教師的知識、經驗和人格魅力的影響。另外老師在學生討論難以深入的情況下,能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

3)、比較注重紮紮實實的語文基礎的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定要紮紮實實打好語文的`基礎。這是我們語文教學傳統的優勢,決不能放棄。語文課程改革只能加強基礎,然後追求創新。決不能放棄我們好的傳統,片面追求“創新”。本次課堂教學老師基本都注重了語文學習的基礎,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文基礎學習。例如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識字,使得識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體現了基礎,又體現了創新。閱讀教學注意了一定量地讀的訓練,比較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沒有出現遠離文字進行過度發揮的現象,注重教材資源和學生資源的挖掘和運用。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

在語文教學一定程度上雖注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有的老師的課還體現得不夠充分,還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有的教師還被教案牽著走,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不能以學生的狀況而制定和調整,挖掘教材不深;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授課環節猶如走馬燈不夠深刻到位;傳遞給學生的精神力量不夠,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主動性不夠和諧統一。所以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引導學生,降低教學難度,激發孩子的自信、滿足感,挖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快感,不惜一切保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這就要求老師敢於放下自我,敢於裝傻,把孩子當老師,轉變角色做“火柴”,點亮他們心中的光明;做律師,維護捍衛孩子;做啦啦隊,為其吶喊助威。

2、集體評析不夠積極活躍

為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有更好地融合,聽課完畢後,教研組還安排了語文老師互動式評課。在互評前,老師們先自己對本堂課進行說課,然後,全體聽課者根據說課內容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的教學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本次語文教研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如果以後老師們不再過於謙虛低調,集體評析氣氛會更加積極活躍。

總之,這次的聽評課活動是有效的成功的,但任何一節成功的課或優秀教師的經驗,拿來就用到自己教學中不一定就適合有效。真正的學習是學而不用,學了就忘掉,然後悟了自覺內化為自己的教育素養和狀態,悟得多了積累成一種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以後,自然流露出來的心態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後祝願所有的老師,更是為了自勉:耐得住浮躁,控制好沉穩之氣,靜水深流,紮實走好自己的語文教改之路,從而提高學校的語文教研水平。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3

學校組織我們聽骨幹老師上課,我聽了譚益姣老師、田春麗老師和沈菊芳老師三位優秀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著譚老師、田老師和沈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能帶領學生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在五年級人教版《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課時,譚老師先向學生展示一段富有哲理的話,讓學生欣賞,再聲情並茂地朗誦,用語言勾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讓學生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放後扶”的過程。”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三位老師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三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有問題(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疑惑)就說明你在思考,沒問題才是有問題……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三位老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 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董張丹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4

根據學校安排縣支教教師的展示課活動,我們語文組教師認真地參加了聽課活動。雖然小學只有兩位教師講課,但是他們的課也讓我們受益匪淺。聽課後,我們認真地進行了分析。從中我們總結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和自己以後再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講課教師課前準備充分

每位教師能做到精心備課,明確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並正確處理教材。在新課伊始的情境創設上,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準備教具。如在丁主任的數學課上,她以小明從家到學校為內容創造教學情境,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新的知識做好了鋪墊。

2、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創新

無論從講課情境的創設到新知的探究,練習的設計等都體現支教教師的獨具匠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支教教師在不斷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丁主任的課以三個研究問題為整個課堂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中使學生總結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3、支教教師課堂真正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每節課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凸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教師讓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互動、對話的平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李茂榮老師的體育課,和學生一起玩遊戲,不僅教給了學生遊戲的方法,而且也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次聽課活動習得的一些方法和經驗,結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後的教學中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課例分析”,利用學科教研活動,使我們語文組的每位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成熟。通過聽課、評課,從中發現問題,在反思中改進教學,從而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平時要多關注細節,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做好上課準備,課堂要舉手發言,認真傾聽,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尤其強調學生的書寫及坐姿等。另外,孩子就是孩子,教師要多注意課堂上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不要太單調、唯一,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雖然“聽課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熱情仍然高漲,下階段,我們將會帶著問題,開始新一輪“深入課堂、研究課堂、改變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活動。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5

《荷塘月色》既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近現代散文的經典。每次講解時,都是抱著一種誠惶誠恐的態度,惟恐辜負了這篇散文的美。聽了郭尚民老師的示範課,感覺這堂課,老師講解的很規範,語言應用很美,學生的反應也很好,老師和學生的提問回答很精練。

郭老師本課從朗讀入手進行整體感知,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深入探討作者的思想心理,品味優美語言,角度獨特新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老師積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畫面美感,這是賞析的重要方法,更需要細細口味的耐心。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含蓄雋永,走進他的文字已實屬不易,更何況走進他的內心。所以,郭老師本講授這堂課對老師教學很有啟發意義,對學生提高欣賞水平更有幫助。這樣,就使得本課成為了一堂有效率的課,有意義的課。

郭老師的課內容充實,始終注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給人親切感。示範朗讀字正腔圓,感情到位。學生的個人讀、齊讀,感受了文字的美。這一點比較難得,我們很多的語文老師上課時怕自己讀不好,或者就乾脆放錄音,這樣學生就缺少了直接從他們每天接觸熟悉的老師身上找語文感覺的意識,也不會老師身上感悟到語文的語言文字之美。郭老師對“江南採蓮圖”的處理,可以看出引導的關鍵,從而學生的解讀很精闢。抓住兩個“熱鬧”讓學生分析情感,找出了荷香月色圖和江南採蓮圖的內在聯絡,找出靜、美的意境。任何一堂課都有它遺憾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就個人而言,對本堂課一些小的瑕疵有點體會。教師在進行散文語言的鑑賞時,提醒學生要留意生動的動詞。這樣進行提問:比如畫在荷葉上的“畫”字,換個詞好嗎?比如換成映照的“映”字和印刷的“印”字?”學生回答:“映”字沒有美感,沒有情感;“印”字太生硬了,有一種硬物與之擠壓成像的'感覺。學生的體會很到位,很準確,那麼教師的引導呢?郭老師這裡處理的過於簡單。品味語言在於煉字,學生怎麼運用這種所謂的技巧呢?有時候理解並不能等同於運用,學生明白了並不表示他就會說會讀會寫,關鍵還在於多練習,勤動筆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郭老師沒有注重練習,可能有課堂時間限制的考慮,但這樣給人的印象就是似乎太順利了,反而是不太好的。

上好一堂語文課不容易,上好一堂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語文課更是不容易。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平時多儲備些資料,多動些腦筋,多用些心思。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6

每個學期都要舉行聽、評課活動,本學期也不例外。最近我鄉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聽評課活動,參與其中,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本次聽評課活動規模之大,,無論從聽課領導,還是講課老師人人蔘與,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使期間有其他事情被迫間斷,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結束。可見,領導對此次活動之重視,老師們對此次活動之用心。歸根結底,是因為本次活動的主題“在快樂中追逐高效”,是每位教師賺追求的目標。

其次,各位教師精彩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老師們都運用了“三段六步教學法”備課、講課,課堂上都由學習目標做引導,注重課堂訓練,課上檢測及時反饋了學習效果。另外,老師們對“三段六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認識還體現在積極備課、講課的態度上,老師們的參與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對於學習目標的制定、反覆推敲,多次與身邊教師討論,就是在小黑板上寫的字都格外認真,稍有一點不滿意都要擦了重寫。劉老師也是一位年齡比較多大的老教師,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加上劉老師的心態,使她的課堂活力四射、神采飛揚,正應了那句“讓老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課上老師們都注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教材的利用均能做到深入淺出。

再次,在這次聽評課活動中,我取得了不少“經”。如張俊茹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課上引導學生自學,採用了抓重點句、詞、段落,理解文中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用文中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張老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情的方法,也是別出心裁。先用五壯士的壯烈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們對五壯士的敬仰之情,再讓學生分男生組、女生組、全體讀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將學生的閱讀激情推向高潮,此時,那激昂、高亢的語氣在學生口中自然流露出來,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楊素欣老師指教的《地球萬歲》課堂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我印象深刻,讓學生勸說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不僅是學生自己有了口語鍛鍊的機會,也是同學間相互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而且使學生對文中體現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本次聽評課活動,讓老師們身體力行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相互交流了教學方式、方法,認識了自身的可行之處和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輝更加改進,深入地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提高。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7

5月10日,我到xx小學聽了市實驗小學xx、xx小學xx以及xx特級教師xx等三位老師的課,她們的課樸實、生動、有趣,讓我對小學語文,特別是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教學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三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領學生在語文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感受自己的真情。如xx老師提供的小詩;xx老師提供《我媽媽》的繪本,利用圖片欣賞、繪本引路激發學生的激情,藉助看圖讀句子讀出學生不同的感受,開啟學生的思路,挖掘、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引起學生的心靈對話,讓學生學會愛的表達,並做到樂於表達、自由表達,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我能寫、我會寫的快樂。她們的創設學生想寫的情境,鋪設學生想寫的框架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我也要做到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說自己想說的話。

二、教師的教學藝術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三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鑽研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她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

形成自己穩定的教學風格。如xx老師的《草船借箭》打破常規教學方法,利用讀歇後語、在括號裡填歷史人物的方法匯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讀最喜歡的句子、讀人物的對話、讀呼應句、演課文內容等方法來學習課文,做到了樂學、活學。這種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了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學昏昏欲睡,而在這三位老師的課上,師生互動很多,學生不再是聽從,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使用了多媒體、繪本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各級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向各位名師學習,不但提高自身素質,不但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語文教師。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8

近日,街道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姚金治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王明月老師優美的教學語言,翁寶珠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她們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深度解讀文字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姚金治老師在教學《別董大》時,她首先請學生朗誦了學過的送別詩,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以品讀詩句──感悟詩情──讀懂詩人的程式,層層深入,引領學生走進了傳統詩句的美妙。最後,多重解讀,多次引讀。整節課在姚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蔡老師在上《燕子媽媽笑了》這課時,多次讓學生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體會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認真給媽媽帶來的欣慰,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四、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9

我校在本週對所有語文教師進行了一次普聽課活動,並進行了認真的聽課、評課、議課活動。在這次普聽課活動中,所有語文教師在思想上都能高度重視,認真備課、積極參與,在教學中都能充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

1、通過聽課教師的教學觀念在發生著變化,體現了教師嚴謹的工作和教學態度。所有的教師都積極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尤其是教師教學設計每個環節都圍繞“高效”,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漲,課堂效果良好。

2、教師與學生關係的轉變,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語言親切、課堂氣氛輕鬆、活躍。教師能夠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學習,平等交流。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促進了師生互動。在平等的交流中又體現了一定的引導、組織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時,教師示範,師生互評,然後再改正不足。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採用多種激勵性評價語言。如:“你讀書真用心”、“誰來挑戰一下他”等,還注意採用商量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狄千印老師在語文課上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說:“我有一個疑惑,同學們能幫我解決嗎?”於是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感覺就像是向學生求救,課堂氣氛很融洽,學生參與率比較高。

3、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都會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方法,當他們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例如: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課文時標上自然段序號,便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他還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時對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聯絡上下文理解。申王,注重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去感悟。

教育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在本次活動中雖然發掘了老師們的許多優點,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1、教師在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時,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讓其在相互合作的活動中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在這次普聽課活動中,能認真鑽研教材,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效果不明顯。

3、在出示自學指導時為提示學習方法。

總之,本次聽課活動提升了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起到好的指導作用.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0

聽了陳玉英老師執教的《錢學森》一節課後真是受益匪淺,讓人回味無窮。

《錢學森》這篇課文所記敘的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的時候,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以及為我國的運載火和導彈的研製以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陳老師在教授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緊扣文章中心,以錢學森愛國情懷為主線,把握重難點,深入淺出,這精彩的課堂教學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

1、引人注目的多媒體視訊實景場面播放的匯入非常成功。

陳老師很有心思,一開始就播放了前段時間我國成功發射的“天宮一號”發射場景實況回放。學生們看到這萬眾矚目激動人心的一刻,觸動了學生的神經,再加上老師畫龍點睛的旁白,以及內容自然的過渡,直接拉近了錢學森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怪人們這麼說“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2、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思路清晰,重難點的.把握張馳有度。

陳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從開始的匯入,到對文中重點段落以至重點詞句的把握,始終緊扣文章的中心,以錢學森愛國情懷為主線進行對問題的設計,開展各環節的教學。例如:在品讀“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這一段內容的時候。老師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反覆朗讀,在學生深入研讀文字的基礎上,對照老師精心設計的課件圖片,瞭解錢學森當時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的環境與我國當時工落後的社會環境進行對比。再提出設計得恰到好處的問題,如“多讓人羨慕啊!設想一下,錢學森在美國過著怎樣富裕的生活?”“對呀,這麼優厚的待遇怎麼不讓人心動呢?可是,錢學森是怎麼說的?”這樣的問題設計,既簡單明瞭,又不失其實際價值。對學生了解錢學森當時的心情以及內心世界,從而體會錢學森寧可放棄優厚待遇而堅決回國的愛國情懷。

3、師生互動融洽,氣氛活躍,收放自如,教學效果水到渠成。

一節精彩高效的課堂教學永遠離不開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環節。陳老師在這節課上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上能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學效果水到渠成,這也是我覺得陳老師紮實的基本功的一個體現,也是這節課的又一個亮點。例如:教學錢學森堅決回國的這一個內容時,老師以“我是中國人。”中心展開師生互動。師:“這兒有這麼富裕的生活,他不為所動,因為——”生:“我是中國人。”師:“這兒有這麼優越的工作條件,他不為所動,因為——”生:“我是中國人。”師:“這兒有優厚的待遇,他不為所動,因為——”生:“我是中國人。”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充分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的昇華。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1

今天聽完張老師的課,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那就是意猶未盡。從張老師課堂上睿智的語言,到巧妙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入文學得有滋有味,相信給我們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三年級是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圍繞語文組課題《小學語文不同文體“1+1”教學模式的研究》,張老師對在略讀課文中如何在閱讀中積累,以讀悟寫,以讀促寫,充分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點,展開了教學實踐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亮點1: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略讀,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在檢查完了預習之後,引導學生學習首尾兩段,把閱讀後獲得的有價值的資訊資料隨時摘抄進行積累,有利於培養學生略讀瀏覽的.能力。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把製作資料卡的方法進行了介紹,並建議課外繼續運用,這是很有價值的。

亮點2:眾所周知,略讀課文教學的整體特點:“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在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這種教學方法的滲透主要體現在張老師對第二、三兩段的處理上,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亮點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張老師在對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處理上,充分理順了讀寫的關係,抓住了人物的一連串動作描寫,讓學生說一說、圈一圈、演一演、寫一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把很混亂的場面,通過一條線串了起來,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課堂隨文練筆是“文思如泉湧”前的積蓄,是語言積累、內化、外顯的一大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將“文字拓展”、“整體回顧”、“要點提煉”、“情感激勵”融為一體,拓寬提升又不忘整體迴歸,理性思量卻又不乏情趣共生。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西山漾校區的老師們也在思考著這麼一個問題:如何處理第二、三自然段的文字教學,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訓練點:有……有……有……,出現了6個有字,在第三自然段中,出現了5個有的……有的……有的,能不能把這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對比教學,在這兩段中尋找一個讀寫結合的點,如何轉變讀,來促寫。希望能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2

聽了我們鎮中心小學馬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她的課總體來說是:實在。

馬老師教學的內容是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練習1》中的“認清筆順”部分。在她的課上,她首先用簡潔明瞭的幾句話匯入了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接著進入第二環節:複習重要部首名稱及書寫筆順,在此環節中,首先讓學生溫故學習過的部首名稱,自己認一認,並把自己認為容易寫錯的部首做上標記,而後指名開火車讀部首,全班齊讀部首,最後老師把容易出錯的部首指出來並強調如何書寫,注意什麼等。到此複習部首這一環節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是第三環節:複習一類生字的筆順,在此環節中,她首先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並把容易出錯的字圈出來,描一遍,而後指出易寫錯的字,並強調筆順。第四環節:總結。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馬老師的課實實在在,沒有華麗的課件,沒有精雕細琢的裝飾,雖然沒有這些,但整堂課對於學生來說是收穫很大。在她的課中始終滲透語文素養教育,比如:在課開始時帶領同學們複習漢字的書寫規則、再開火車讀字時,要求學生字正腔圓、在書寫時強調坐姿和寫字的.姿勢,這些對於我們一年級的孩子乃至小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她的課堂上,把權力全部交給學生,教師只做一個熱心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和他們一起去親歷,去尋找。所以說馬老師的課實在、紮實。是呀,我們一年級語文是得實在!語文課程標準都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那就得來點實在的,就得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到知識。一年級的語文是人在小學乃至終身學習的基礎階段,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都是個關鍵期。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馬老師的課很好的落實了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對於此課,本人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有二處能不能這樣上?

1、對於今天的教學內容:學過的部首和一類生字能否不要在上課時板書在黑板上,能否課前寫在小黑板上,上課時帶進去即可,這樣可以省很多的時間,而且便於調控班級情況。

2、今天的部首和一類生字都是採用開火車形式讀的,能否可以開火車讀後,再找一些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來讀,或者不用開火車讀,先讓同學們自己舉手來讀,再指名同學讀,這當然是要找那些平時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同學,這樣一來,可以瞭解全班同學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於那些掌握不太好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輔導,對於教師自己及時的調整教學思路有個很好的依據。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拙見,有不對之處請指正,請諒解,謝謝!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3

星期三,去七十六中聽了一堂教研課。在聽課的過程中,各位老師都對課堂做了評議,最後,華東師大的教授評課,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在平時的公開課和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都是必不可少的課堂環節。小組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思考和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很多時候,學生自己在獨自思考的時候無法得到的結論,通過小組討論以後,都能夠得出非常不錯的見解。但是,小組活動是一個集體性的活動,在課堂的有限的時間裡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自然會陷入一片混亂。

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學生們對大典的內容進行表演,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各個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同學們訓練一下朗讀技巧。在班級表演之前,我讓他們先分小組進行排練。但發現,由於我課堂干預的策略不同,兩個班的表演效果有很大的差別。

在第一個班級上課的時候,我沒有過多的指導各個小組在討論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合作,所以在討論的前幾分鐘裡,課堂陷入了一片混亂。各個學生都為自己演什麼樣的角色爭論不休,而實際上該怎麼演卻被嚴重忽略,教學目標顯然沒有完成。在展示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課代表所在的那一個小組表現的特別好。原來,作為課代表在平時的學習中領導能力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所以,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的化解各個方面的分歧,給每一個學生分配好角色,再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能夠快速的進入到朗讀的練習中,不會為分配角色浪費太多的時間。

在另一個班上課過程中,我就先讓他們推選出有領導能力的學生對整個小組的表演進行領導。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讓這一個環節進行的非常的流暢。表演的效果也好的很多。

通過這一課的對比和在七十六中的聽課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小組討論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為有源頭活水來。其次,在談論的時候,應該有記錄員、領導者、發言和總結討論的分工。這樣才能夠在發言的時候能夠總結出整個小組的意見,這樣的討論才是有價值的。再次,在討論的時候,應該讓學困生更多的有發言的機會,只有他們都學會了,才可以讓整個班級的認識水平才會得到提高。最後,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指導中讓他們形成領導者,促進小組合作的進行。同時,在討論的時候,應該讓各位同學先逐一發言然後求同存異,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各位同學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同時讓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互相的補充。這樣才能夠讓各位同學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4

今天上午,本人非常有幸聆聽了一年級(1)班、(5)班倪曉燕老師、張桃紅老師的語文課,兩位老師執教的課題分別是《zhchsh》和《yw》。聽完兩位老師的課,感觸良多。

一是對教材特別熟悉,教師和教材水乳交融

教學過程中,教材的地位凸顯得很徹底,無論是利用上一節課內容的匯入,本節課教學的內容,還是本節課為下一節課做的鋪墊,都顯示了教師對教材文字以及編者意圖的高超的解讀能力。聽兩位老師的課,感覺沒有生硬的教學痕跡。教材活在教師心中,教學環節設計絲絲入扣,教學目標的達成是那麼的水到渠成。

二是對學生特別親和,教師和學生兩情相悅

“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在兩節課上都得到了彰顯。看著兩個班級學生看老師的眼神,那種崇拜溢於言表。老師對學生是和風細雨,褒獎有加。既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又能依據學生的現狀有選擇地提問學生,基本上給每個學生(每班60多人)一次或多次自我表達的機會,老師的肯定和鼓勵,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一種滿足感、成就感。真是“小手林立,小臉通紅”了。

更難得的是兩位老師在授課中間專門抽出一點時間,讓孩子們做一下老師選擇的“課間操”,既讓孩子得以很好的休息和放鬆,也為孩子集中注意力參與下一段學習提供了契機。這樣的老師孩子不喜歡才怪呢。

三是對養成特別重視,知識和養成相得益彰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非常重要,毋庸置疑,但兩位老師也深知習慣的培養更輕視不得。在兩節課上,老師既把“zhchsh”“yw”等知識完整、有序、有效的傳授給了學生,同時把習慣養成的一貫做法一以貫之地執行。可以說兩者之間融合得嚴嚴實實,恰到好處。

你聽孩子的讀書聲音、看孩子寫字的姿勢、觀孩子交流的架勢無一不在顯示老師平時工作的效果。

在教學過成中兩位老師都會適時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書寫作業時的“三個一”的強調,對正在發育期的孩子成長也很有好處。

四是對生成特別關注,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

別以為,一年級的課堂就是簡單的“aoeiuü”,其實越是一年級學生的課堂,才越會狀況百出。

記得在張老師的課堂上,張老師在講給“yi”戴“聲調小帽子”的時候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當給“yi”戴上“聲調小帽子”的時候,“yi”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個孩子勇敢地回答:聲調變了。大概不是老師要的答案,老師接著讓另一個孩子來回答:聲調讀長一點。這個好時候張老師突然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誤解,接著張老師說:當給“yi”戴上“聲調小帽子”的時候,“yi”的樣子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個男生馬上回答:要把“i”上的“

語文聽課評課活動總結 15

荷花開了,有的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露出嫩黃的小蓮蓬,我被荷花的清香幽美陶醉了……《荷花》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美文,所以,課堂上教師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在美的薰陶中愉悅地學習課文。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荷花之美

教學前,教師先播放音樂,而後隨著樂聲聲情並茂地介紹荷花,讓學生感受到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花,瞭解荷花的色彩清麗、婀娜多姿,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教學中,教師又充分利用直觀效應: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圓盤;白荷花的幾片花瓣展開了,有的還露出了花骨朵兒。隨著教師的簡筆勾勒,荷葉的美姿漸漸展露出來,大家喜歡荷葉的情景也演繹出來,伴隨著柔和的音樂,娓娓動聽的朗讀,孩子們專注地觀察著,發展思維,體驗情感。

二、加強朗讀,讓學生感受文字之美

這篇文章十分優美,充滿著童趣。讓學生在接觸文字的過程中,逐步感受文字之美,是教師的教學目的`之一。

在自學思考“這是怎樣的荷花”時,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的荷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聯絡原有的知識,說出了一連串的四字詞語。學生在積累詞語的同時,進一步明白運用這樣的詞語,能使表達更生動。接著,教師請學生用喜歡的語氣讀讀有關的句子。學生在朗讀時,有意識地強調了荷葉挨挨擠擠的,讀出了荷花之美。

荷花給大家帶來了快樂,作者喜歡荷花的心情通過文字表現出來。整堂課上,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個別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圍繞各種姿態的荷花,讓學生感受到荷花之美,作者對荷葉的喜愛之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孩子們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不斷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

三、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

課堂教學進入尾聲之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荷花,你聽到了什麼?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學生的興致一下子又濃厚起來。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彷彿把自己當作了一朵朵迷人的荷花,敘述著他們的所見、所感,再次領略到荷花帶給人們的歡樂。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節課上,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習得語言文字,發揮著各自的想象力,感受著真正的童趣,觸控著生機勃勃的荷花,開心地學完了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