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後浪》觀後感(通用10篇)

《後浪》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後浪》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後浪》觀後感(通用10篇)

《後浪》觀後感 篇1

五四青年節當天,發表在b站的演講視訊《後浪》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演講視訊不長,才不到四分鐘,在剛看完視訊的那幾分鐘裡,我確實收到了極大的鼓舞,就像何冰老師說的那樣,我出生且生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年代,我是幸運的。但經過仔細的思考後,我又反問自己,我真的那麼自由嗎?和強烈肯定這個視訊及強烈否定這個視訊的人不同,我認為合併老師說的有可取之處,也有過於理想化的地方。老師所說的,可以盡情享用現有資源,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的當代青年,其實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人,或者說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

我作為一個20歲的青年,對未來,對我的喜好,更多的其實是迷茫,我想應該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以後該從事什麼工作。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把它作為自己從事的工作的人,是幸運的。更多的人,只是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一個更有利於自己發展和今後生活的選擇。這個後浪,我把它理解成前浪的後代,而大多數的年輕人,其實是在努力成為前浪,或者說是後浪下的泥沙,在推動著後浪前行,使自己的後代能像後浪一樣生活。後浪,可以去笨豬跳,可以去跳傘,可以去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一切都是需要條件的,而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向前看,為自己及自己的後代能過上後浪的生活積累資本。希望有一天,大家都可以成為後浪,面對自己的生活毫無壓力,面對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再有金錢上的煩惱。

《後浪》觀後感 篇2

5月3日,B站聯合各大主流媒體推出了五四青年節的演講《後浪》,演講人為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聲情並茂的演講,再配上富有感染力的BGM,迅速刷爆朋友圈,“後浪”一時間成為熱詞。

演講從“一代不如一代”的爭議話題切入,然後從“羨慕”到“敬意”再到“感激”層層展開,表達了對新一代年輕人的堅信。“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演講抒發了對青年數不清的期許和祝福。60後何冰所代表的“前浪”,主動走向了“後浪”,主動去對年輕一代進行了解,而後理解和祝福。

從這部片發的時間上看,五四青年節,具有特殊意義,屬於青年人的節日。這天,我們看到這樣激勵人心的短篇自然而然會將自己帶入其中,幹完了這碗雞湯。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也許作為80後,90後或00後其中之一,我們曾經被非議過,但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上,也正是這些被我們“非議”的年輕人,扛起民族復興的重擔。國家有難,年輕人們始終衝在最前頭。

《後浪》觀後感 篇3

也許你會說,別人的起點,我們可能得奮鬥一生才能達到。這句話沒有毛病,那請問你還想奮鬥嗎?

上層階級掌握著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資源和財富,多少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實現階層的躍遷,但不可否認,也有很多人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生活在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裡,可嘆的是想靠雙手致富卻只能勉強維生,可悲的是看清真相後不願去努力,可貴的是看清骨感的現實卻仍然熱愛生活。

我認識的人裡面,有家裡很有錢但仍然自己打拼的富二代,也有家裡很窮靠自己打拼創立公司的貧困生。

她,家庭條件優越,旅遊、學外語,這些都是她的標配,憑她家的資源和人脈,幫她謀份工作根本不算啥,但是她選擇離開家,去往另一座城市,成為一名攝影師,靠自己的技能去生存。

條件比你好的人,比你還努力,你好意思抱怨人生不公卻不去改變嗎?

條件比你差的人,也不少。

李子柒幼年喪父,少年輟學,早早外出打工,命運對她不公,但她放棄過嗎?人家現在油管粉絲破千萬,年收入過億。

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到自己的貧窮卻不願意改變,可怕的是你覺得一做出改變就必須達到精英們的樣子。

《後浪》觀後感 篇4

看完了b站何冰的演講《後浪》,我什麼感覺都沒有,沒有那種熱血澎湃,沒有那種心生嚮往,也沒有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只有不屑和一點點尷尬。

可能我本身就屬於共情能力比較弱的人,聲色俱厲的演講只會讓我覺得更加尷尬。所以我會以近乎偏執的理性去看待內容。

說實話,視訊好看嗎?好看!演講有深度嗎?有!內容勵志嗎?勵志!是事實嗎?不是!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來播放up主的視訊!跳傘,笨豬跳,滑板,跳舞,古裝等等,這些頭部up主的作品和豐富多彩的生活能代表普通人嗎?不能,事實上他們跟我們早就已經不在一個階層!

而我所知道的事實是:脫髮熬夜黑眼圈的程式設計師,累死累活的醫護人員,邊疆不毛之地守衛的戰士,沉迷於吃雞和王者的年輕人,工廠裡默默無聞的工人......

中國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做過飛機,還有百分之六十的低收入人群,他們貢獻社會,缺連視訊上都沒有他們的位置。這才是80,90後的事實,他們有選擇嗎?沒有!

雞湯好喝,但是請不要把肉吃光!

《後浪》觀後感 篇5

後浪——就好比做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上,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不知引起層層波瀾。海豚越出水平面,小丑魚躲在珊瑚礁,鯊魚徘徊在海底深處,在這茫茫的大海里,我們從未想過下一秒會遇見什麼,也從不去想。

現在的我們不應該生活在時代的封印,我們不能去追究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做的,我們應該追求內心深處的自己,我們有無數的可能,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我們在學習的其餘時間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充盈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這個年齡什麼都有,要什麼有什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活的太死板太幸福了,這樣不去追求的幸福,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心裡會不會有內疚感,那是活在心裡的我們,也是真正的我們。它是隨心所欲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就好比做“活在叢林的豹子和馬戲團禁錮的獅子”它們的人生是不可以自己選擇的但是我們可以,我們就應該去爭取,去努力,用自己的付出得到自己想要的,應得的一切,那個時候我們才是最好的自己。

青春期的我們,不應該心裡僅存叛逆心理,要與父母和平相處,滿足自己的“小家”,努力學習長大貢獻給我們的“大家”。“衣食父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會讓自己爛在這四個字,努力活出更好的自己吧!

《後浪》觀後感 篇6

昨晚開始,朋友圈開始被後浪佔據,於是我也認真看完了這個視訊。作為一名00後,我能片面的理解60後、70後的過去,因為我生活在他們所建立的家庭,但我更喜歡可以無限可能的接觸新鮮事物所帶來的熱度,像視訊中的年輕人一樣打破歷史的約束,燃燒新生的靈魂。

上一代人總想把他們最好的一切傳給我們,讓我們活得更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那種責任感,但生命與文明從不侷限於一種形式的傳承,而是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前行。我明白了後浪能被人們稱讚的原因:為“後浪”正名!為熱愛不被上一代理解,為觀念不被上一代理解,為方式不被上一代理解,卻仍在堅持不懈地努力的我們正名。

我們的身軀中流淌著上一代的熱血,我們的肩上承載著未來的希望。請你們相信,後浪未曾淪落,因為我們有你們的支援與幫助,無時無刻的點燃著我們的激情。

《後浪》觀後感 篇7

五四青年節,小破站的《後浪》刷屏了。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登臺演講,以上一代稱許的口吻激勵當今年輕一代,點贊當今年輕人的專業態度及自信。不少人表示,看完受到鼓舞,流下了30歲的熱淚。

作為一名後浪,看完《後浪》後確實燃了那麼幾秒鐘。

但是,冷靜下來問問自己,這說的是你嗎?你配做後浪嗎?

“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或許應該說的是00後?作為90後,小時候的夢想無非就是想當老師,當科學家,可是也不曾真正瞭解過他們。直到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可選擇的專業一無所知。

記得高中政治老師曾說過:“讀書是為了什麼呢?你學的這些函式知識,過幾年就會忘得精光,其實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加減乘除足夠了。讀書,是為了鍛鍊一個人的思維,教會一個人學習的能力。”到18歲成人的時候,才明白了讀書的意義,童年,不惑之年?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確實,現在大家交流,基本上都會說兩句話:我有一個朋友……,來加個微信吧……。

我們確實有很多“朋友”,他們在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點贊之交,然後,大家都不發朋友圈了。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這個時代,看似選擇很多,其實,任何時代都是一樣,選擇只留給有實力的人。

選擇的權利,不在於你可以選擇接受,而在於你可以選擇拒絕。我們拒絕不了996,拒絕不了成功就是賺很多很多的錢,拒絕不了成為房奴。社會現實如此,如果無法改變,只能努力適應。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是的,一個國的希望在年輕人身上,一個家的希望也在年輕人身上。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沒車沒房的年輕人,畢業四年工作四年,換工作都是無縫連線,因為沒有工作的焦慮感真是太可怕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好找,哪怕公司降薪、做一休一也要埋頭苦幹下去。畢竟,要先生存。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在現實中掙扎,都在認真的想活下去。

3040後經歷戰亂,5060後經歷饑荒,8090後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等待1020後的又是什麼呢?

每個時代的浪花都不容易,但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浪尖的一抹花白,卻看不到下面的芸芸眾浪。

後浪很好,但不是我的生活,就像青春片一樣,不是我的青春。

但還是想說一句,奔湧吧,後浪!

《後浪》觀後感 篇8

在五四青年節前夕,Bilibili以“獻給新一代的青年”的名義播出《後浪》這一文化宣傳片,並登陸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該宣傳片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作為“前浪”登臺演講,他那堅定又深情的聲音極具感染力,讓不少青年聽得熱淚盈眶。

但是在激動與自豪中,回看視訊,我們會發現片中的“後浪們”出現最多的就是在各種社會娛樂活動中身著光鮮亮麗衣服的年輕人,這真的是“後浪”嗎?

後浪,不應只有自我。2020年的到來,正式宣告“80後”走向40歲,“90後”走向30歲,生兒育女如何培養孩子已經成為“80後”的主要話題,甚至有的“80後”已經需要思考孩子上大學的問題了。而“90後”,最大的也已經滿30週歲,他們現在正走在人生的交叉口,工作、家庭、婚姻、未來,都困擾著一個個已不再年輕的他們。但是作為經歷過科技發展、文化繁榮的一代,“80後”“90後”就難道不是後浪了嗎?他們現在不僅僅只是想著自己,更多的是撐起家庭與未來的壓力,而這壓力也將成為他們繼續“奔湧”的動力

後浪,不應只有富裕。宣傳片中的“後浪”們顯而易見是城市之中成長的,他們富足、寬裕,有時間去跳傘、有時間去旅遊、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在農村中的年輕人,卻很難去體驗這些活動,有的甚至一生也難以實現,但是你能否認他們就不是“後浪”了嗎?不,年輕的工人與農民們正推動著中國城市化與“三農改革”的程序,他們的知識與活力讓農村與城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面貌,即使,他們並沒有辦法去參與到視訊中“後浪”的生活中去。

後浪,不應只有笑容。後浪奔湧在河流中,是勇敢的,是無畏的,是充滿動力的。在邊疆保家衛國的青年戰士,在醫院中與死神鬥爭的青年醫生,在科研機構中與化學元素整日作伴的青年科學家,在每一個崗位上奮鬥的青年們,都是真正的後浪。他們不只有笑容,更是有著每一種情感的活生生的年輕人,他們努力,他們強大,他們在帶著我們的國家走向富強。

2020年的五四青年節,我國是在與疫情的對抗中度過的,電視上一張張稚嫩的面孔經過汗水與心血的洗禮變得剛毅與堅強,“90後”的醫護人員、黨員幹部、基層工作者都走上前線成為國家的頂樑柱,這就是我們國家所希望的下一代,這就是真正的“後浪”。

《後浪》觀後感 篇9

看之前就沒帶著閱讀雞湯的的心思,也沒帶批判的想法,於是觀閱之後的感受就很純粹:這是對年輕群體的肯定和鼓勵,但也就僅限於此,可能並無也不需要更深刻的解讀。就像bilibili官方迴應:只是新聞聯播前的一段廣告投放。

看網路上對這個短視訊的熱議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這段廣告本是和年輕人的對話,但是網路上部分年輕人貌似對此並沒有強烈的共鳴。

當代社會給年輕人太多的現實壓力,壓力之下,所謂的理想,興趣,前途統統成為虛幻的泡影,一切讓位於現實。

精神的純粹在於,它獨立於現實,高於現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於“後浪”來說,它本就不在於闡述大部分年輕人的現實狀況,而是抽象了一部分年輕人人生觀世界觀的“情懷”,說是雞湯也不為過。

於是乎,當情懷與現實碰撞以後,便有了無感和共鳴爭執。當我們超脫現實用一種超現實的眼光去看,這就是一個勵志短片——長江後浪推前浪,無論現實中的年輕人有多少壓力,多少勵志,何老師所描述的應該都是所有年輕人精神深處的一種理想,至少是曾經的所想的那個樣子。

《後浪》觀後感 篇10

我沒有坐過飛機,沒有滑過雪,沒有跳過傘,沒有出過國,也用不起ipad,買不起專業攝像器材,拿著三千多的月薪,還著一千五左右的房租。

我雖然窮,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和資源,但我有熱愛的事情,願意為我的事業去奮鬥,去學習,承受著孤獨和不安。

如果因為恐懼和不安便放棄未來,那就不要抱怨精英們精緻的生活,而你卻只是底層的勞動人民。

《後浪》這支視訊裡展示的東西的確很高大上,普通人用不起,也消費不了,但我的解讀是:重點是去學習一門外語,學習一門手藝,而不是把關注點放在用什麼去學外語,用什麼去拍Vlog。

普通手機不可以學外語嗎,非要用近萬元的ipad嗎?普通手機不可以拍Vlog嗎?非要用幾千上萬的專業器材嗎?

視訊裡的都是小圈文化,都是高階消費,這點的確是這支短片的不足之處,沒有辦法引起廣大青年的共鳴,反而引起群嘲。

但我覺得把消費作為關注的重心,勢必就會忽略了新一代青年更包容開放,更願意學習,更接納多元文化的精神內涵。

但,就提出不同聲音這點來講,本身就是後浪敢於質疑的一種體現。

一支短片,不可能代表所有青年,也不可能定義所有人。每個人不必活成別人眼裡的樣子,也有權利選擇不同的態度對待生活。

但我想要的,不只是努力地在城市裡活下來,更是認真地去奮鬥,我想知道我可以變得多厲害、多優秀。

即使我可能失敗,可能會逃回小縣城,但拼搏的這段時光,將會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