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大綱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1

今天我觀看了著名教授于丹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看完後我深受啟發,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棵大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

故事講的是男孩在不同階段向大樹的索取。先摘走了果實,又為建房砍掉粗樹枝,最後為建船砍掉了樹幹來滿足對生活的需求。大樹好比我們無私的父母,男孩就好比我們。從我們出生,我們就向父母索取一切,甚至在得到了後有時還對他們愛搭不理。細細想來,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關愛,還有一切,不求回報,默默無私的奉獻,難道還不知足,不思考回報嗎?這是我們永遠報不完的恩。從現在起我不應該再抱怨她們,吃飯認真一點,學習自覺一點,多對他們笑一點,對他們的問話耐心一點……長大後,像他們照顧我一樣照顧他們,他們是我們最大的恩人。

除了感恩父母,我們也應感恩辛 勤教育我們的老師。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位父母,老師把我們 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一樣疼愛。難道我們還不應該讓老師少操一分心嗎?

懂得感恩是幸福的,快樂的。我會永遠沐浴在愛的陽光下。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2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為"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說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說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董卿認為:"這個舞臺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為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眾:"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眾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3

我對文字來說有一種親切感,熱愛感,興趣感;文字對我來說有一種動心力,感染力,吸引力。我與文字的關係冥冥之中似乎是息息相關,親密無間的;我愛好文字的秉性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上蒼給我的。常言說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最近,我在不經意間邁入央視旗艦頻道CCTV—1頻道,有幸見到《朗讀者》節目精彩紛呈的展示。儘管節目內容具有那種政治氛圍的濃烈氣氛,但是精美的文字,體現文字背後的價值,不能不使人稱歎的。確實,秀美的文字是能打動人心的,感動人心的,觸動人心的;儘管那些朗讀者並不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大多數平民人士,而是代表著當下時代,所謂正面人物的那些網紅、專家、學者、歌者、舞者、演員、導演、作家、畫家、名人、富人、明星、文學家、出版人、運動員、知名人士、成功人士、文藝工作者等人,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些人的經濟、政治地位、身份早已跨入上層領域,他們的頭上戴有光環,他們的朗讀有其愚民的傾向。就連那網紅腦癱兒餘秀華都在不經意間表白“我有錢了。”當然這是央視為她搭建的平臺,捧她,扶她,助她一臂之力成為了網紅。諸如演員蔣雯麗為艾滋病人發聲,徐靜蕾為奶奶朗讀聽哭董卿,倪萍回憶為子治病哭成淚人,劉震雲讀女兒電影,斯琴高娃為母親深情朗讀,王耀慶懷念爺爺落淚,馮小剛朗讀老炮兒等等等等,無不體現了體制內,時代的正面人物,為活在當下的人們做表率,做引領,做示範,做形象。

然而,不得不承認,豐富多彩的人文生活,自然氣息,明星朗讀打動人心,分享時代畫卷的人心、人性、親情、仁愛、人愛、心得、故事,那是一種人間共同體的受用。文字的動心力,感染力,吸引力,確實巨大,在人性、人情、感情、感知上,讓人感同身受;在人心、人愛、仁愛、故事間,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尤其在母愛、父愛,兄弟姐妹之間,等等的人間大愛中,更是令人淚流滿面。朗讀者精心挑選的那些經典美文,將會呈現出自然之美、文字之美、宇宙之美、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情感的表現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唯一標準。

《朗讀者》是一檔由中央電視臺推出,董卿擔任製作人的大型朗讀類真人秀節目,是她20多年電視經驗的一次全情綻放。儘管她是體制內的人,然而她確實年輕漂亮,先後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9屆本科班和華東師範大學20xx屆碩士研究生班,獲得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畢業於上海著名藝術類院校,她是時代的幸運兒。董卿表示《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人類,讓觀眾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節目之所以精彩,因為它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的宗旨是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那種自然人文社會,各種不同職業人士的冷暖人生,當今時代的生活氣息,有時候有著它人心、人性,共性、共鳴的一面,很能感化人,愚教人,很能令人動心、動情。

最近我觀《朗讀者》幾個片段,靈魂深處有感而發。因為同時我正創作著未完成的《火星人系列劇(電視文學劇本)》的文字作品,於是我將我的感觀奉獻於閱者看客。

人的一生,痛苦中有歡樂,那種歡樂如一縷春風,一絲陽光,一片綠葉,一種憧憬、祈望、願望、理想、夢想,甚至於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美好的幻想。痛苦是一個故事,轉化成歡樂,千錘百煉,命運捉弄人,那是造化,逢凶化吉;

人的一生,歡樂中有痛苦,那種痛苦如一支插曲,一幕舞蹈,一個瞬間,一種風景、順境、現實、美好、境遇,甚至於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美好的實景。歡樂是一個綠洲,生機勃勃,天長日久,那是生逢其時,那是幸運,一路順風。

愛情與親情同樣是人情、情義、情分,但它們之間的本質不同。愛情讓人動心,是一種男女兩性之間唯一,親密情分的特性,它是以代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情操而結合為目的、目標的;親情則是親人、家人之間的手足之情、父母之情、隔代之情、叔伯之情、婆媳之情、姑嫂之情等等人性之情,有時也能極度投入,深受感動,受用不已,催人淚下,表現、感化的。

求真務實就是講究實際、實事求是,也就是腳踏實地的`意思;飄逸在有道詞典中註釋為飄浮,輕疾高飛。灑脫自然,通常用飄逸來形容這個人,氣質好動作自然好看,【組詞】飄逸春秋 神采飄逸。我卻把它歸納理解為不切實際浮想聯翩,與遐想有著相同的意思。務實與飄逸這兩個詞彙,我把它們歸結為是反義詞

然而務實的結局有時令人痛苦、彷徨、糾結;飄逸的結局有時令人驚喜、興奮、快樂。

就拿農村的房產與城市的房產來說事,一直以來,農民在農田務農,這是農民務實的工作。那時代農民務實種地,不敢去往城市打工找生活,因為那是不務正業。任何飄逸瀟灑、遐想的舉動都是會遭致不合時宜的痛苦、彷徨、糾結,於是農民曆來老老實實居住在農村,務農、務實。然而幾十年後,老農民的結局自然是國人大多數人都知曉的窘況,老來無退休養老金,生活悲催、苦難,農村房產不值錢。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那是自欺欺人。當時他的務實,思考矛盾,有糾結,導致成為之後國人中最貧窮的苦命人。務實的結局想不到真換來令人痛苦、彷徨、更糾結的現實,這確實是體制下存在的真事。

如果有這樣一個農民,他在那個時代到處瀟灑、飄逸,不務正業,佝僂在城市一角打工,在城市租借國家公房居住。幾十年後,他租借的房子遭國家徵用土地,於是他那不務實的工作、戶口、住房都得到了安置落實。以至於他整個家的窩居,有了一次質的飛躍,有了一處賴以生存在城市的房產,瞬間從貧窮轉變為富有。他這個人,從窮人瞬間轉變為富人。當時他的不務實,不怕矛盾,不糾結,導致成為之後搖身一變,變成時代的幸運兒。他這個農民,由於年輕時的不務實,顛覆原來的農民身份,而成為城市居民,於是不務實,壞事變成了好事。想不到若干年後,他這飄逸的結局卻成為驚喜、興奮、快樂的真事。

就如建國初期,土改之時的時局,之前的務實地主階級,一圈轉下來,變成了階級敵人;飄忽的無產階級,一圈轉下來,變成了領導階級,務實與虛晃成為顛覆性的結局。如今的務實人員成為最大底層貧困群體,弱勢群體;飄逸人員成為投機技巧的中產階級,富人階層,務實與務虛同樣是顛覆性的結局。可見在中華大地上,務實與務虛有時會得到非常可笑、滑稽,大相徑庭的結果。

當然這些都是體制的安排,依靠國人個體的力量是很難抗衡任何一種體制、國策的。

寫了這些觀感,似乎與觀《朗讀者》有感沒有關係,然而我還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或許有那麼一絲一毫的連帶關係。

我那火星人系列劇(電視文學劇本)初稿按原計劃年內完成,明年修改,完成腹稿。當然此文被凱迪網站遮蔽,不予放行釋出,也好。此文在新浪部落格、中國知青之聲網站卻都予以放行,我卻不想上傳發表了。如今我想把此文作為壓箱底的物品、寶貝珍藏起來了。或許若干年後會閃爍出異樣的光芒,成為流光溢彩的寶物,流傳於民間。這或許是我痴人說夢的夢話,胡思亂想的幻想,但望有一天,這是真事吧。

觀《朗讀者》有感的範文4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董卿這樣問大家。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著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情不自禁地投入,靜靜傾聽著,欣賞著。

首期節目主題是“遇見”。遇見,彷彿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感謝遇見,每個人,每件事的出現都讓我們成長,因為生命中無數次的遇見,讓我們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

此時,朗讀者站在舞臺中央,聲情並茂的朗讀著,就像訴說自己的故事,平靜卻有力量,這就是文字,隻字片語就能進入到我們的內心,泛起我們對文字的渴望,對生活的共鳴。書中映著自己的影子,映著你想要去表達卻找不到語言去表述的心情。

遇見《朗讀者》,讓我遇見美的文字,讓我進入每位朗讀者的內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悲傷與喜悅,足以在這忙忙碌碌的一天裡讓浮躁的心情變得平靜。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中,在慾望縱橫的嘈雜中,隨著朗讀者的思緒,讀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讀出一天的燦爛和啟迪, 生命的長度不是我們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我們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我們過得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一個人,一段文。再拿起書本,愛上文字,愛上吹過麥田的風。 新能源山西公司 龐舒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