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東周》有感(精選50篇)

讀《東周》有感(精選5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東周》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東周》有感(精選50篇)

讀《東周》有感 篇1

伍子胥過了昭關以後,《史記·伍子胥列傳》是這樣寫的:“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值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佰金劍邪!不受。”太史公記得比較簡略。

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有關伍子胥的章節,我認為在全書中寫得最為出彩,伍子胥也是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其中過河一段,情節曲折,跌宕起伏,讀來有蕩氣迴腸之感。現簡述如下:

伍子胥偕太子建的兒子羋勝過了昭關,一路疾行,到了鄂渚,見大江茫茫,波濤萬頃,無舟可渡,更兼後有追兵,心下十分焦急。幸有一漁翁駕船出現,將其渡過河去。漁翁說:“昨夜做夢,見一將星墜入我的小船,所以蕩槳出來,看你容貌,確非常人,可實告我,不要隱瞞。”伍員遂告姓名。漁翁大驚,說:“你面有飢色,我去拿些吃的來,請稍等。”接著繫好小舟,回村去了。伍子胥對羋勝說:“人心難測,我們還是先躲一下。”倆人就在蘆葦叢中隱藏起來。

漁翁回來,不見了人,便高呼:“蘆中人!蘆中人!快出來,我不是見利忘義的人!”伍子胥與羋勝於是出來得以飽餐一頓。臨走前,伍子胥解下佩劍遞給漁父,說:“此劍乃先王所賜,我家佩戴已有三世,中有七星,價值百金,贈給老丈,以此來報答您的大恩吧!”漁父笑道:“楚王懸賞五萬石粟、上大夫爵來換您的人頭,我要圖利的話要您的劍幹什麼?!況且君子無劍不遊,此物正是您需要的,於我沒有用。”伍子胥又說:“望告尊姓大名,以圖後報。”漁翁怒道:“我因你含冤受屈才救你,並不是要圖你報答!”伍子胥欣然拜謝。剛走了幾步,又轉身對漁翁說:“倘若有追兵來,千萬不要對他們講。”

漁翁聽後,仰天而嘆:“我這樣誠心救你,你還是懷疑我,假如追兵從別的地方渡河,我哪裡說得清呢?”說完,把船划到江心,沉船溺河而死。

《東周列國志》是寫王侯將相的,漁父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幾個小人物之一,他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為了寫好伍子胥這樣非凡而又性格鮮明的人物,小說家自然要精心設計,在古人看來,相對於王侯將相,小民的命是不“值錢”的,所以在知道對方並未完全相信自己的時候,漁父選擇了慷慨自殺,來解除伍子胥的疑慮。這樣一來,漁父因獻身“節義”而不朽,而伍子胥則在閃耀“天命將星”光芒的同時,又留下“多疑”的陰影,收一箭三雕之功,筆力可謂老辣!

然而我想,如果讓現代作家來寫這個故事,結果會怎樣呢?

先來看六十年代的作家,大致劇情便會這樣:伍子胥來到江邊,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十分焦急。見到一船出現,便高聲大喊“漁父漁父,快來渡我!”漁父聽見,快速駕舟靠岸,順利將倆人渡過河去。伍子胥感恩,欲與佩劍相贈,漁父不受。臨走,伍子胥對漁父說“老丈,追兵若來,就說沒見過我們,千萬不要提起這事。”漁父一聽,吃了一驚,說道:“閣下儀容非凡,又有追兵追捕,想必是伍子胥將軍罷?小民痛恨楚王殘害忠良,既然遇上將軍,一定全力搭救,讓我跟你一起走吧!此去往東之路我還算熟,也好照應你們!”於是三人一起入吳。後伍子胥被公子姬光接納,受到厚待,漁父遂不辭而別,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伍子胥感嘆不已。

再來看八十年代的作家。他這樣寫道:伍子胥來到江邊,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十分焦急。見到一船出現,便大喊“漁父漁父,快來渡我!”漁父聽見,慢悠悠地划槳把舟,似理不理、欲進還退的樣子,似乎是在遊玩而非渡人……伍子胥忽然急中生智,解下佩劍,高舉空中,大喊:“若蒙丈人渡河,當以寶劍相贈!”漁父於是快速駕船靠岸,拿過佩劍,掂了一下,塞入艙中,便將二人渡過河去。臨走,伍子胥轉身對漁翁說:“倘若有追兵來,千萬不要對他們講這件事。”漁父把胸脯拍得啪啪作響,說話乾淨利落:“請將軍放心,我這就回家侍奉老母去!”

如果是新世紀零零年代的作家,他會這樣寫:伍子胥來到江邊,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十分焦急。見到一船出現,便大喊“漁父漁父,快來渡我!”漁父迅即駕船過來,但不靠岸,把船停在半江心,伸出一隻手向伍子胥示意,伍子胥不解,問其何意,漁父冷冷地說道:“五金!”

伍子胥微微一笑,解下佩劍,喊道:“若蒙丈人渡河,當以寶劍相贈!”漁父說:“我只要錢幣,誰知道你的破劍值多少錢!”伍子胥又說:“此劍乃先王所賜,我家佩戴已有三世,中有七星,價值百金,望老丈明鑑!”

“哦,七星寶劍?想必閣下是伍子胥將軍吧?”

“在下正是伍員,這是太子之子羋勝,我們負深冤大屈,望老丈快快渡河相救!”伍子胥急切地說。

“楚王正懸賞五萬石粟和上大夫爵位來買你的人頭,這柄寶劍即使能值百金,也太不夠意思了吧?”漁父依然慢條斯理。

“那你要怎樣?”

“寶劍之外,身上還有寶物嗎?”

“亡命之人,徒具軀殼而已!佩劍之外,身上哪裡還有寶物!還望丈人伸張大義,他日得運,定當厚報。”伍子胥近乎哀告。

但漁父似乎仍然不為所動。

這時,羋勝忽然手指後方,大叫道:“將軍,你看!”伍子胥往後一看,但見遠方空中升起一股濃塵,是不是楚王的追兵?

伍子胥大急,朗聲大喊:“老丈!楚兵迫近,你若不救,我們被捕,於你也沒有什麼好處,且必將陷己於不義!快快救我們過河,我伍員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只要我逃脫此難,一身才華必有可用之處,他日出將入相,一定與您分享富貴!”

漁父略一思忖,終於駕船靠岸,將伍子胥倆人渡過了河。伍子胥將劍贈與漁父,求得漁父姓名,遂拜謝而別。

路上,羋勝問伍子胥:“將軍,如果追兵到來,那漁翁洩露實情,怎麼辦?”伍子胥說:“不會的,此人乃勢利算計之徒,他只等著我報他的大恩呢!況且他手上有我的寶劍,現在向楚軍洩密對他沒有任何好處,我們快走吧!”

讀《東周》有感 篇2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是一部描寫我國東周歷史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東周五百年間爭霸稱雄的故事。

我喜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挑選了最為精彩的故事,是能讓我瞭解春秋國史的最佳通俗讀本。

在這本書裡演繹出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書裡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有忠肝義膽的門客們,當然還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

神箭養由基的故事中有個叫養由基的小士兵,他射箭技藝精湛,百步穿楊,在與敵方一位覺得自己箭術超群,天下無敵,沒有人可以打敗他的驕傲自大的將軍比試中一箭就射中了他的脖子,射死了敵方的大將,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浮誇導致失敗,謙虛穩重能使人進步,獲得勝利。

書中趙氏孤兒這個故事也十分精彩,更令我感動。故事是這樣的:佞臣屠岸賈十分嫉妒趙氏家族顯赫的地位,便誣告趙氏家族謀反。正巧國君晉景公也十分討厭趙氏家族,所以他讓屠岸賈悄悄地剷除趙氏一族。此時趙朔的妻子已懷孕了,在千辛萬苦下生下了男嬰趙武,為躲避屠岸賈的追殺,趙氏的門客程嬰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冒充趙武,公孫忤臼抱假遺孤趙武甘心被殺,才使趙氏的遺孤逃過一劫。後來程嬰帶著趙武忍辱負重藏匿在盂山,15年後等趙武長大成人回到宮中殺死了佞臣屠岸賈,為趙氏一族報仇。故事中趙氏門客程嬰和公孫忤臼為了報答趙朔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和自己的性命,這種高尚偉大的情操著實令人佩服啊!

讀《東周》有感 篇3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寫的。

它講述了春秋戰國,這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間段。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開始形成。

《東周列國志》一共五十八回,起自周幽王戲眾諸侯。終於秦始皇兼併六國,跨越五百多年的歷史,講述了春秋各諸候國之間的吞併及稱霸,戰國七雄之間的鬥爭。書中事件雖多,但是並不凌亂,而且回回有道理。

這裡面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周幽王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獲得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緊急報警救援用的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後,急忙過來救援,卻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白擔心了一場。結果周幽王的確讓褒姒眉開眼笑,但卻讓各位諸候對他寒了心。下一次真正有人來犯時,當他再次點燃烽火臺,卻沒有人來救援,最終導致亡國了。

有一個故事雖然不出自《東周列國志》但卻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狼來了》的故事中的孩子就像周幽王一樣,只為博一時的歡樂。喊“狼來了”,來騙大人們,當大人們跑來卻什麼都沒有發生,自己就開心了。

幾次以後,當狼真的來了呢?即使他再怎麼拼命喊:“狼來了”!卻再也沒有人來救他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以欺騙別人,看他們出醜取樂。最終,一理危險真的到來時,是不會有人拔刀相助的。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把五百多年的歷史興衰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物雖多但各具特色。從帝王到將士,從官員到百姓,個個特色鮮明,讓人影響深刻,令我大開眼界。

讀《東周》有感 篇4

我愛書,更愛讀書,書中的內容使人心潮澎湃,使人心花怒放。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比如:《笨狼的故事》、《稻草人》、《東周列國故事》……但讓我最喜歡的書是《東周列國故事》,這本書好像帶我走進了東周列國時期的畫面,讓人有時唉聲嘆氣,有時喜眉笑眼,又有時悲喜交集。

《蜜蜂計》這篇文章我十分感興趣。寫的是晉獻公胡作非為,害死了一個太子,跑了兩個公子。到了公元前65 年,晉獻公得了重病,無藥可救,沒過多久就死了。接著晉獻公的妻子驪姬在宮裡待不下去了也自殺了。因此,晉國成了一個沒有人管的國家了。西方的一位國君乘著這個時候,出來擴張勢力,消滅了晉國,成為了中原的霸主。這真是自作自受,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孫子練兵》體現的是孫武是一個聰明才質和愛動腦筋的人。孫武練兵出去打遠仗時只說了一句話:"不能讓士兵們太累了,只有抓住好的時機,才能夠百戰百勝。"在消滅徐國的時候,士兵們趁晚上行動,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徐國給吞沒了。孫武是一個多麼有才華的軍事學家呀!

我真的應該感謝書,書不僅帶給了我許多知識,而且給我注入了無形的力量,教給了我許多深刻的道理,為我人生的航程指引了正確的方向。再美的花兒也會凋零,再絢麗的彩虹也會消失,但只有書,才會成為永恆的美妙經典。

讀《東周》有感 篇5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許許多多歷史故事熠熠生輝,並能夠給人們啟迪。而《東周列國志》就再現了當年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它成書於明代,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記載了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這一段歷史,其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家喻戶曉的故事。

令我感觸很深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黃泉”見母親的行為。鄭莊公母親武姜不喜愛大兒子,也就是鄭莊公,因為武姜生他不太順利,而武姜更喜愛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後,武姜與共叔段想謀反,不料被鄭莊公發現。於是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絕不與母親相見。一年後,他後悔自己說的話,十分懷念母親。大臣潁考叔出主意,他認為“黃泉”為地下的泉水,讓鄭莊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與母親相見。潁考叔安排之後,母子倆抱頭痛哭。我欣賞鄭莊公孝順母親的行為,儘管母親謀反,但他始終對母親念念不忘。而現在的我們,有些人就為小事而與母親發生爭吵,實在不應該。“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去發揚光大。管鮑之交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兩位好友互謙互讓,值得讚揚。其中,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管仲帶兵打仗,向前衝總在最後面,後退總在最前頭,大夥兒都笑他膽子小。鮑叔牙幫好友辯解,說他家老母無人贍養,管仲要保護自己性命。從這本書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鮑叔牙的行為是讚揚的。可能,由於古代與現代觀念不同吧,我認為觀眾的行為應當要批判。保衛祖國,就應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而鮑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應包庇。這故事放在現代的話,可能會遭批判。因此,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認為還是不要學習他們的,不過應該學習的是管仲的孝,鮑叔牙與管仲間真摯的朋友關係。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學習歷史,就是為了“鑑往知來”,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們應自己分析,自己判斷,做一個“大寫的人”。家長感言:學習歷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史學著作《東周列國志》就可以讓我們領略歷史的傳奇。諸多著名成語就源於東周故事 。

因此,他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學歷史的意義是“鑑往知來”,東周時代看似與現代社會毫無關聯,卻能影射出現代社會,從書中找到現代社會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陶冶我們的情操。

讀《東周》有感 篇6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說家馮夢龍據前人作品改寫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該小說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書。是一部少有虛構、根據史實創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編排,成為一部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語言生動的優秀文學著作,對後世影響深遠。

讀了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該書的第二回———鄭莊公掘地見母。本故事講述了鄭武公兩個兒子(長子寤生,次子段)爭奪王位,加上母親姜氏從中撮合,長子寤生即位(叫鄭莊公),母親姜氏跟段裡應外合,打算奪下王位,不料長子寤生早有準備,次子段覺得沒臉見哥哥和母親就自殺了。母親也離開了長子寤生的國都。鄭莊公後悔了,覺得自己成為不講天倫的罪人。有一天,鄭莊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穎考叔。他為鄭莊公帶來了一隻貓頭鷹給他當野味嚐嚐鮮。同時,把貓頭鷹的寓意講了出來。(這種鳥小的時候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它養大,長大後,竟然反過來把母親啄死。)鄭莊公聽了非常羞愧,同時看到穎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裡,原來,他要帶回家中給母親吃。此時,鄭莊公讚揚穎考叔是一個孝子,同時問他如何彌補自己對母親的不孝,穎考叔為鄭莊公出了一計(把地挖開,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下室,把母親姜氏接到裡面,在此相會,這樣就不違背誓言了。),使鄭莊公能夠把母親接到國都。

讀了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能忘記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不能像貓頭鷹那樣忘恩負義,要像穎考叔一樣孝敬母親!

讀《東周》有感 篇7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英雄縱橫馳騁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無數個國家和個人在這段長達五百多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期的許多故事。

我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書中描繪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大如牛的壯士,有驍勇善戰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小人,當然還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些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其中,《鄭莊公掘地見母》是令我感動的故事。那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再也不見母親。有一個正直無私之士潁考叔見莊公對母不孝,便講了一個貓頭鷹長大後啄死母親的故事。莊公默默不語。晚餐時,莊公賞了潁考叔一塊肉,只見他卻把肉用紙包好回家孝敬母親。莊公猛然醒悟,掘地見泉,建了一個地下室,與母親相見。我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雖然莊公不孝於母親,但是他仍做到了他應盡的義務。

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令我憎恨的故事。周幽王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了搏美人一笑,居然點燃了烽火,頓時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鄰近的諸侯以為有戰事,連夜趕來相助。可是幽王卻只是和他們開了個玩笑,諸侯們都非常生氣。褒姒見了,卻大笑不已,幽王也因此失去了威信。後來,真的有外敵入侵時,再燃烽火,卻沒有人來救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究誠信,如果失去了誠信,危險真的來到時,就不會有任何人來幫助你,到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這本書非常值得大家去會讀,因為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還能汲取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精神。讓我們“以史為鑑”,從古人的智慧裡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讀《東周》有感 篇8

我在暑假裡,讀了一本很喜歡的歷史小故事《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明朝人馮夢龍所寫,講的是西周末年,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小故事,從“周悠王無道失國”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一共五百多年。期間存在許許多多諸侯國,周王朝已名存實亡。 秦王政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稱皇帝,戰國時代終結。

這本書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晉靈公荒淫遭弒》,晉靈公是春秋時代晉國的一個昏君,愛濫殺無辜:他喜歡用彈弓打人,有時甚至以打掉人的眼珠、牙齒為樂;有人走過就放狗咬人,把人咬死為止;因為菜沒熟就殺掉廚師等行為,弄得滿朝人心惶惶。相國趙盾幾次進諫都沒有作用,這反而惹惱了晉靈公,所以幾次派人去殺趙盾,而刺客卻認為趙盾是忠臣,不肯去殺卻無法抗命撞樹而死。晉靈公的荒淫遭到了人們的不滿,公元前607年,他被趙盾的侄子趙穿所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國之君,不能修身養性,反而荒淫無道,不能獲取民心,必將被歷史的洪流淹沒。

東周有許多人才,如石碏、管仲、鮑叔牙等,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這是個人才輩出、風雲激盪的年代,《臥薪嚐膽》、《負荊請罪》、《紙上談兵》這些我們熟知的歷史小故事都是發生在這個時代;這也是個群雄角逐的時代,雖然免不了打打殺殺,但絕對是個精彩的年代,我們現如今只能捧著書本,遙想亂世之中,英雄輩出,金戈鐵馬。

如果你也想了解這些歷史小故事,就一起來讀讀這本《東周列國志》吧!

讀《東周》有感 篇9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崛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力頂千斤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還有許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一次,吳王親自伐越,結果大敗,吳國國君闔閭也在戰爭中陣亡。他的孫子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後,勾踐求饒,夫差答應了。於是,勾踐來到了吳國養馬,而且穿著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糞便,夫差見勾踐忠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這是一本講國家與國家之間發生鬥爭故事的書,但是裡面卻湧現出捨己為人的人,如管仲、介子推。其中介子推這個人最讓我敬佩,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給了飢餓的重耳吃,這真是沒人能夠做到的事啊!這難道不是捨己為人的精神使他做出這樣偉大的事?

每個人都要有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心。

讀《東周》有感 篇10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

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竟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把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一個個人物都讓我難以忘懷。

本書的原著是餘邵魚,改寫是侯榮榮,書中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講述了許多春秋列國的史實,書中的歷史真情都讓我無比讚歎和感動,例如:大義滅親,管仲和鮑叔牙,管仲的遺言,一鳴驚人的大鳥,臥薪嚐膽等許許多多緊張的歷史故事,豪傑蘇秦身掛六國相印,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六國合眾功秦穆公邀做宰相,成大器晚成的典故與此而來,管仲隨齊恆公爭孤竹國,有了老馬識途這個成語……

伍子胥和孫臏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戰國英雄,有人曾說過,自已喜歡那種英雄,他身上就那種英雄的背影。孫臏和龐涓一起在鬼谷子下學習。龐涓急考功名,早早出山投奔魏國當了將軍,但是他嫉妒孫臏的才華,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孫臏,於是他應了下流的手段,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後監禁起來,處以臏刑。孫臏受了臏刑,苦不堪言,被齊國救走之後,孫臏圍魏救趙,在掛林打敗龐涓,又在馬陵殺了龐涓,最後同鬼谷子歸隱山中。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幾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的英雄中的一個。想想,看看我們自已,我們身上會不會有孫臏的影子,會不會知道自已現在所做所為的後果,會不會看到遠方自已的未來……

《東周列國志》給了我許多人生啟發,儘管東周在遙遠的公元前,它的思想業精神卻一直延續下來。孔子,孟子,莊子的思想,英雄的意志。那種浴血沙場,馬革裹屍的氣概,那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豪情,那種悌孝為本的,以德為先的文化。

在現在的時代,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將祖先的核心價值傳承下來,不能在這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因此,我難忘《東周列國志》,更難忘它的精髓。

讀《東周》有感 篇11

今天,窗外的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冬季的嚴寒還是有的,我讀著“荊軻獻圖刺秦王”,血流成河的場面鮮明入眼,荊軻的坦然自若、英勇就義的畫面,驚心動魄。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留下了千古的遺憾。不久,秦王贏政就消滅了列國,統一了天下,自己做起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稱秦始皇。浩浩蕩蕩、長達百年的戰爭終於結束,我也是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現在,我掩卷深思。

此時我的思維是混亂的,抬起頭望著玻璃窗上的雨滴,空中的麻雀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絲毫不怕寒冬的風雨。是什麼原因?求生的慾望吧。對,就從求生的慾望說起。文中的諸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權勢的爭奪,是求生的本能。常言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國與國之間君主想的是吞併與擴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遙遠的歷史回到今天21世紀的中國,我國的與世界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審視我們的國情,周邊的美國、日本也想制裁咱們,有13億人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他們是妄想的。

一代君主的身邊有些賢臣志士,也少不奸逆小人。若君主親近賢臣,國家必定富強穩定,若君主親近小人,最終免不了國破家亡。縱觀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其中也少不了志同道合的摯友,還有一心想致你於死地的“狐朋狗友”,不知你是否已經看清他們的面目?有人說:“現在這個社會,黑白兩道都得通。”對與否?“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崗位上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就自己在小學教育的道上,說一點自己的感覺。我的身邊是天真的孩子,他們是一張乾淨的白紙,我要孩子們繪上色彩斑斕的畫面,給他們一個勇敢、向上的心態。我的要辯證地看待人們的話語,“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每一章節都會寫道,某一君主在某事某地做好事善待他人,在某一個緊急情境中那人由來報答,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的是同師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的場面,如龐涓與孫臏的恩怨情仇。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呢?有,我們還是要學習《弟子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又想到了贛榆區第三屆傳統優秀文化公益大講堂的諄諄教誨,感恩世界萬物,感恩親人,我們都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工作學習,小家好了,大家必然就好了。

軍令如山,嚴明的軍紀,是作戰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一定要遵紀守法。班級中的紀律是成績好的一半因素,“不成規矩,不易方圓。”

看歷史,察世情,暢想人生,一個人要走向哪裡,要走多遠?窗外的雨停了,光禿禿的枝幹在寒風中屹然站立,走出室外,天地間一片清新的氣息。雨水沖洗了整個冬季的渾濁,頓感豁然開朗。

“念天地之悠悠,做人之堂堂正正……”一個聲音在長嘆,我仰望藍天。

讀《東周》有感 篇12

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一天,她正在講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講臺上。翻越了夾金山,還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又橫在他們面前,一些年齡大、身體弱的紅軍戰士,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有的倒在雪裡就永遠起不來了。"小弟弟一把握住空氣,張開手問?

這2000餘年裡中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周幽王腐敗然後西戒鬧京最後秦國政變統一天下。所有的強國都是強不了永遠,因為有些人是十分腐敗的而且是公子,比如:周幽王。一上任就“壓榨”百姓最後這個國家不會墮落才怪。《莊公平叛》裡我覺得那個母親很壞就因為長子在她發惡夢驚醒後出生的就不喜歡他,不讓他繼承王位。一心讓小兒子——段當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把長子拉下王位。《完璧歸趙》、《刺秦義士》等,也都在稱道英雄業績的同時,表彰了忍辱負重、抗暴除惡的品德。《王周童瑤》裡的周宣王的墮落、腐敗顯現出來,迷信使他從王位上掉下來,死之前還把賣箭袋和弓的人都砍了頭並燒掉弓和箭袋來告戒人民。《女妖亂周》裡周天子把杜伯拉來給自己解夢,不小心說錯了話被周宣王殺了,但反被杜伯和左懦的冤魂勾去了。

中原的發展總是一高一低的沒有人能知道這條飛翔在東方的巨龍會有什麼變化。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的。

讀《東周》有感 篇13

前段時間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它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這段寶貴的歷史,它從西周末年寫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豐富,頭緒紛繁。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於是,諸侯們各自為政,並相互攻伐。經過長期的戰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裡面還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來了”騙山下種田的人以獲得快樂,開始兩次人們都信以為真你聽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來,看到的卻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們知道被這小孩欺騙了。當狼真的來時,不管怎麼叫喊都沒人相信了,都說這孩子又在騙人了。別人已經不相信,不去救他,讓他差點命喪黃泉!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誠實,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欺騙別人。

在這本書裡,我不僅瞭解到那時候的歷史,更瞭解了做人的許多可貴的品質。

讀《東周》有感 篇14

鄭莊公為了不傷母子之情,成全兄弟之義,只好將京城分封給段。誰知段仗著母親的寵愛竟然得寸進尺,到京城後就著手積聚力量,擴充地盤,擴大勢力,準備奪權。後來更以打獵為名奪取了鄢和廩廷,但是鄭莊公對此仍然忍讓。直到得到段謀權篡位的確實證據才起兵吧段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馬翻。

段兵敗自殺,鄭莊公十分傷心,覺得是母親的偏愛害了段,於是將她逐出王宮,並當眾立誓:不到黃泉,決不再與姜氏相見。不過鄭莊公終究是孝順的,氣頭一過就覺得這樣對待母親於心不忍,又怕天下人笑話。但說出去的話收不回,怎麼辦呢?於是大臣潁考叔獻計,派人掘一個地道,待掘到泉水後在泉邊建一個地下室,這樣母子才得以相見,兩人禁不住抱頭痛哭。一直以來,在我的概念裡,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為了爭奪王位向來是不擇手段的,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有時候單憑武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仁者才是真正無敵的,孝義之人天不負!它也啟發我平時遇到事情要多一些寬容、仁愛,這樣才會成為更多人喜愛的孩子。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讓我們深受啟發的故事,它們一樣引人入勝,膾炙人口,流傳甚廣。《東周列國志》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朋友,你也來讀一讀吧!

讀《東周》有感 篇15

春秋時期,群雄四起,周室衰敗,無力號令諸侯,中原大亂,外有楚國之患。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道義無存,禮樂仁義敗壞的時代。此時急需一個能平定中原,號令群雄的人,此乃伯也。

欲成伯業必有如公子小白(後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之智。想當年小白為奪齊王之位,以為父出喪之名返回齊國。誰知為扶持公子糾的管夷吾,卻於途中暗放冷箭。雖然管夷吾的箭並未射中小白要害,但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詐亡,不僅騙過了管夷吾,防住了他的第二箭,竟然還騙了隨行的鮑叔牙。此為急中生智。

誤以為小白已死的公子糾放慢了腳步,而小白則換了便服快馬加鞭。終於小白趕在公子糾之前到達了齊國。由於他的賢德和鮑叔牙的舉薦,小白終成齊桓公。桓公之善在於願納賢人之諫,亦有容人之量。鮑叔牙知管夷吾賢德,將他推薦給齊桓公。桓公不計之前的一箭之仇,還任用管夷吾為相。此等容人之度,普天之下有誰能不臣服?

雖然,齊侯有智,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自知之明。齊桓公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管夷吾,於是他下令:“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不過,桓公此舉不免讓人有覆國之憂。但齊桓公之智正在與此,他下令國人只得稱管夷吾為仲父。他用免死大恩,相國之職,萬人之敬將管仲“囚禁”於齊,讓他為齊效力。

齊桓公可謂:“知賢,知賢而用,用而任,任而弗以小人蔘之,可霸天下也。”

若欲霸天下,兵甲必足,但是霸主必以德服人勿用威。如衛國為狄所破之時,衛民半罹狄刃,衛懿公亦死於鐵騎之下。桓公麾師驅狄,助衛重修宗廟,又送木材重建其國。此乃桓公之仁也,亦為親鄰國之計。在混亂的年代裡,桓功亦行周禮,伐楚亦以以討楚久不效周為名。並請於周天子,聯合七國之兵,以壓楚境。正如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齊桓公以兵安亂邦,以仁平中原,以禮服人心,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可以霸天下,得人心,恐怕有也只是屈指可數吧!而僅靠武力奪取天下又能維持多久呢?

兵者救人,能者治人,仁者愛人,伯業之成。

讀《東周》有感 篇16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

那時候,群雄紛爭、天下大亂,天子周宣王已無力治理天下,大權都已經交到晉、魯、齊這幾個諸侯國手上了。其中,晉國實力最強,自然就最有權力。所以,每個諸侯國每個年頭都要給他進貢。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名民主——重耳。他愛民如子,以仁德而遠名之天下。可惜,在他為太子之時,他的同父異母——驪姬在他父王面前說他與他的兄弟——申生的壞話。最終,她把申生騙進宮中用計殺死,而重耳逃亡在外,忍辱數年,終於重新當上了一國之主,治理晉國。這就是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重耳,我們現在雖說不用愛民如子,也要尊老愛幼,比如:一位老爺爺拄著柺杖想要過馬路,你就可以攙扶著她過馬路;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就可以把他攙扶起來……

愛是重耳身上最大的優點,我們也要擁有愛:愛國家、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動物等等等等。我們因該嚴重抵制破壞公共財產的人,他們這麼做是不道德的。

從今以後,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愛的人。

讀《東周》有感 篇17

我這幾天讀了《東周列國故事》這本書,它講敘了在中國歷史上,東周是指春秋戰國時期。講敘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王朝王權哀微,一步步失去對各諸侯國的約束力,進而反被諸侯中的霸主挾制。各諸侯為了統治爭權,一方面在王室內部互相殘殺,一面在渚侯之間爭權霸權,這樣由此展開了五百年多的混戰。在不斷的兼併戰爭中,許多國家滅已,在紛亂動盪的時局使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

七雄中的秦國變革最為徹底,實力也越來越強,到最後,秦始皇終於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統一的環境使思想有了空前的高度,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個領域都湧現出領袖的代表人物。

在東周這個動盪的亂世中,有齊桓公、秦始皇這樣的精明強勢君主,有胸懷大志終成霸業,但也有像周幽王、楚靈王那樣昏庸無能的王侯,荒淫無恥惡果自食;有程嬰、晏子等許多忠貞爰國的臣子,忍辱負重一心為國;但也有如屠岸賈、靳尚這種貪婪奸詐的小人,陰險、狡詐、無恥、作惡多端,而似廉頗、荊軻般力拔山兮的壯士,戰國四君子般才智過人的有伍子胥、孫臏的志士,更是層出不窮有眾多的人物輪番登場推動著東周歷史車輪的前進,感受春秋戰國時期那些戰爭的驚心動魄場面,也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歷史過劇目。

讀了《東周列國故事》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它不僅內容豐多彩,而且寫的既生動又詳細,它讓我瞭解歷史的故事,瞭解了許多歷史上的人物。知道有些皇帝不理朝政,因為不動腦子國家就會滅亡,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動動腦子,才能取得勝利。我以後要多看歷史書,才可以增長很多知識,也知道更多的歷史故事。

讀《東周》有感 篇18

今年暑假我讀了馮夢龍所寫的《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除《三國演義》以外,影響力最大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明朝後期出現了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二十多部!從遠古到明朝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演義它們以一朝一代的興亡史實作為線索,採集史料,適當吸收民間傳說,鋪敘為小說,對普及歷史知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記載列國史事的史書有《左轉》、《國語》、《戰國策》、《史記》等二十多部。最早講述列國故事的當推宋元話本《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等。明嘉靖隆慶年間,《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創作的一部小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眾多的人物一起組成了書中絢麗的場面。

書中有許多個性不同的人物,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他在越國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波的兒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於是,勾踐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著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後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晚了。

願大家不因小失大。

讀《東周》有感 篇19

我看這本書,很讚賞它把零碎的史料連綴成篇,對我這種覺得史書太多太碎看不清頭緒的人很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順便看看不同時期古人思維方式的變化,也挺有意思。例如楚子元有意於先王夫人息媯,擊鄭而還,先遣報息媯。息媯謝曰:“令尹若能殲敵成功,宜宣示國人,告諸太廟,以慰先王之靈。未亡人何與焉?”子元大慚。蔡元放想得夠歪的,批曰:“說的更是明白,猶言你必須戰與我看,果有力量,方才用得你著也。此即《肉蒲團》中豔芳之意,可惜子元不懂。”看到這裡,不禁捧腹大笑。然而有時看到古人的特異之事,雖知其不可行於後世,仍感慨系之。

“羽翼信史而不違”,是古代文學評論家所認同的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境界。中國歷史小說中,真正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也許只有《東周列國志》了。

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說鉅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馮夢龍繼“三言”之後的又一個小說佳作。

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據史實錄,“事取其詳,文撮其略”;“敷演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面對此起彼伏繁雜錯綜的事件,你來我往既多且亂的人物,馮夢龍充分展現了其傑出的組織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敘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說信守史實,脈絡清晰,堪稱一部真正的歷史教科書。

清雍正年間,南京城裡的教書先生蔡元放,對馮夢龍所作進行了潤色評點,改名作《東周列國志》,成為清代列國小說中影響最大的通行本。

讀《東周》有感 篇20

最近,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這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書的內容包羅萬有,很多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如:鄭莊公兄弟相殘、晉楚爭霸城濮大戰、田單大擺火牛陣、荊軻刺秦王……其中,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成功滅掉吳國,成為霸主,一雪恥辱的故事讓我深有感觸。我想到了自己也曾象勾踐一樣為做好一件事而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最後取得了成功。

大概在四五歲的時候,我只是會騎裝有輔助輪的自行車。一次,我看見幾位姐姐騎著沒裝輔助輪的自行車,多輕鬆啊!於是,我向媽媽提出把輔助輪拆掉。媽媽說:“拆掉後,我就不理你了。”我胸有成竹地說:“沒關係,很簡單。”輔助輪被拆掉了,我高興地上了車。可不到幾米遠,我便倒下了,摔在地上。我忍著痛爬起來,用責怪的眼神看了自行車一眼。然後又騎上自行車,一會兒又倒下了。我真後悔啊!真不該把輔助輪拆掉。又想到媽媽不會幫我再裝上去了,只好咬咬牙騎上自行車。就這樣,不知摔了多少次。終於,我把自行車馴服了!我騎著自行車串來串去,雖然滿身傷痕,痛得我合不上嘴,但那種快活勁兒真是沒法說的,沒了輔助輪轉彎輕鬆多了,也靈活多了,感覺自己會飛!

是啊,做好每一件事都一樣: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不放棄,勇往直前,是成功的前提條件。

讀《東周列國志》不僅可以瞭解歷史,可以豐富知識,還可以學會做人處世的道理。例如,伍子胥的故事可以教育人們孝順長輩但做人不妨寬容大量一點;秦國的強大教育人們如何任用賢能;齊桓公說到做到,贏得眾人信任成為“江霸”,教育人們要誠實守信;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用三年時間發現賢能,重用斗子文、伍舉……教育人們要遠小人、親賢人;晉文公當國君後不肯扔掉舊衣服,教育人們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城德臣因驕傲打敗仗,教育人們不要驕傲輕敵。朋友們,快來讀《東周列國志》吧,你會受益良多。

讀《東周》有感 篇21

讀書,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今天,我又閱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厚厚的書,全身頓時輕鬆了許多。

這本書中有許多許多我從沒有讀過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會告訴我一些有用的道理。

伍子胥的父親與兄弟被楚王殺害,他微服逃亡,路過韶關的時候,因自己不能為父兄報仇而一夜難眠,竟愁白了頭。他悲憤的仰天大呼曰:“吾父兄仇還未報,吾頭已白矣!”他日日風餐露宿,身上的盤纏已經用光了只能沿路吹簫而乞與吳市,被楚王所賞識,任與高官。伍子胥便帥吳軍攻打楚國,一路勢如破竹,當他見到楚平王的墓時,一怒之下,掘開墓,以鋼鞭抽打屍體,棄於荒野。伍子胥的故事使我看到了一個愛父愛兄的偉大形象,也學到了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戰爭中,一位名叫鬥越淑的將軍威猛異常,以一敵百,戰無不勝,只是他只有勇而無謀。有一次,敵軍在河那邊,鬥越淑驕傲的高聲叫道:“誰敢和我比試射箭?”敵軍一小兵拱手曰:“我敢!”鬥越淑哈哈大笑說:“我們每人射三箭,射到者贏,被射者輸。”那小兵說:“你先射吧!避者非丈夫也!”鬥越淑挽弓搭箭,“嗖”地射出一箭,被那小兵一手接住,下面兩劍均被小兵接住。小兵開始射了,他使弓弦空響一聲,趁鬥越淑避劍時,又一箭射出,鬥越淑中箭,倒地而死。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其實,也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或者做事都不能有勇而無謀,更不能驕傲自滿。俗話說得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所以,我們一定要謙虛做人。

整本書,我看到了孔子的勤學好問,看到了商鞅的廣得人心,看到了荊軻的勇敢,也看到了奸臣當道的楚國和廣納聖賢的越國。但無論是什麼國家,他們最後都被強大、多智多謀而又深思遠路的秦國佔領了,造成了天下統一。

書,是我的一位摯友,一位老師,他告訴了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不僅豐富了我的認識,也豐富了我做人的經驗!

讀《東周》有感 篇22

我認為東周列國志是一本一般般的書不是很好,裡面有一些我很小就知道了的那種知識,不過大部分都是我沒讀過的。比如說:《鄭莊公母子情與仇》《齊桓公強國成霸業》《晉荀息智滅虞與虢》啊哪些等等。

就先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一篇吧。周幽王也真是的,就為了給那個褒姒看錶演,就把自己的愛卿耍來耍去玩,結果呢?到了最後還不是和放羊的小孩一樣的下場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間不能騙人耍人。否則到最後,你就是一個沒人能相信的人了。

我在讀這篇《鄭莊公母子情與愁》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人會後悔自己出生呢?而更寵愛他的弟弟,越是這樣就越是害了他。本來這樣就對他的弟弟傷害很大了,後面還更加寵愛了。所以到最後他弟弟會貪心不足的霸佔了旁邊的兩座小城。然後訓練了一幫兵。最後和哥哥打了一場仗,自己打敗了覺得沒臉在回家見哥哥,自殺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對他人過好,這樣會害了他們的。

讀《東周》有感 篇23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精彩紛呈的課外書,但是有一套書令我回味無窮,那就是《湯小團東周列國卷》。

這套書是以《東周列國志》和《資治通鑑》等史書為藍本的,讓遙遠的歷史成為孩子們走進其中的奇幻現實,用生動鮮活的故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時讓他們瞭解了真正的中國歷史。主人公湯小團是一個愛看書,調皮搗蛋,總是裝著滿肚子的故事的人,說起來便滔滔不絕,同時又熱情善良,愛幫助人。

有一次,湯小團因晚回家,意外發現一間古董書店,奇怪的書店老闆送給他一本薄薄的《東周列國志》。湯小團一拿到這本書,就具有了進入書本的神奇魔力。故事的巨輪開始轟隆轟隆地轉動了。唐菲菲與孟虎發現了湯小團的祕密,他們翻開了那本《東周列國志》,與湯小團一同掉進了書裡,開始了神奇的探險之旅,他們親眼見證了烽火戲諸侯,目睹了蠻族犬戎攻克都城的景象,西周滅亡了,東周從此開始。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湯小團與自己慾望鬥爭的情景,是拯救父母還是拯救世界?因為湯小團三歲時父母就不見了,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父母,想擁有一個溫馨的家,但如果自私的救了父母,世界將永遠沒有書可讀了。我本以為湯小團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拯救父母,但他以一種大義凜然的方式選擇了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的精神世界!不用說,他的舉動令我震撼,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實,通過這套書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書魔是無處不在的,就像有時父母不在的時候,我也會偷偷地打遊戲,玩電腦,它們霸氣十足地佔領我們的閱讀時間,把我們帶進了無窮無盡的誘惑世界。可是,玩電腦打遊戲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這時就需要靠我們自己克服這種慾望。看了湯小團,我以後也不會這樣了,我會充實自己的課餘生活,積極學習,並且掌握更多的知識。

感謝作者,寫出如此美妙的書,希望以後還會有更多精彩紛呈的湯小團系列故事!

讀《東周》有感 篇24

荊卿,名軻,本慶氏 ,齊國大夫慶封之後也。時楚國討伐慶封,其族人奔衛,衛人謂之慶卿。後荊軻以劍術說衛元君,元君不能用,復奔燕,改氏曰荊,燕人謂之荊卿。

荊軻嗜酒,日與燕人高漸離飲於燕市。高漸離善於擊築,荊軻常和而歌於市中,已而相泣,旁若無人,以為天下無知己。燕之名士田光先生知其非庸人也,常資於酒資,善待之。

未幾,燕太子丹為國之大事求教於田光先生,田光先生便力薦荊軻。在得到荊軻答應去見燕太子丹時,為避免國家機密有洩漏之嫌,田光先生遂拔劍自刎,以死自明。

於是,燕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在秦國歸順大將樊於期公館旁邊,復築一館,名為荊館,以奉荊軻。事後,太子丹日造門下問安,供以太牢,間進車騎美女,資其所欲,惟恐其意不適也。

為取信秦王,荊軻獻計:用得罪於秦國的樊將軍之首,以及督亢膏腴之地奉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將軍之仇可報,而燕亦免於滅亡之患。樊於期聞聽此計,即拔佩劍刎其喉,慷慨獻顱。

於是,太子丹又以百金覓得鋒利匕首一枚,並淬以劇毒,包裹在所獻地圖之中。另外,太子丹挑選門下最勇武士秦舞陽為其副手。

及見秦王之時,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不能升階。荊軻只能一個人來到秦王面前,將所之物拱手奉上。待秦王展圖欲觀之時,圖中匕首已現,荊軻依計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執匕首刺其胸。秦王驚而奮起,掙斷袖袍,繞柱而行,待內侍提醒,方才拔出寶劍,將荊軻刺倒在地。

事敗之後,荊軻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罵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倖免,豈非天乎!

荊軻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性命,又斷送了燕丹父子,結果卻是功敗垂成!

但是,歷史往往並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榜上有名的共有五位,即曹沫、專諸、豫讓、聶政,最後一位就是荊軻。

在這幾個人當中,代價最小,效果最佳的當屬曹沫;最有耐心,最有執行力的是專諸;最為衷心,最為慘烈的是豫讓;最忠孝兩全,不計名利的是聶政;最高消費,最為悲壯的就是荊軻了。

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影響力最大的卻是荊軻。

一是荊軻刺殺的物件名氣最大。

春秋三百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最後一統天下的正是秦國,而秦王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始皇帝。

如果荊軻所屬意的好友蓋聶能夠擔當荊軻的副手,而不是臨上陣前才倉促換上了徒有其名的秦舞陽,也許這個計劃可能完成;如果荊軻不心存僥倖,想學曹沫,生擒秦王,脅迫其返還諸侯領地,也許,最先倒在地上的應該是秦王了;如果荊軻的行刺能夠成功,荊軻改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歷史,而且整個世界的歷史恐怕都得重新書寫了。

二是荊軻行刺的.目的是為了天下百姓,而非一己之利。

曹沫劫持齊桓公是為了追討其三戰所亡之魯國失地,意在雪恥,以此來洗刷齊國手下敗將之名;專諸刺殺吳王僚,是為了還吳公子闔閭的人情債;豫讓毀容吞碳,行乞於市,幾次刺殺趙王無恤未果,是為了報智伯知遇之恩;聶政刺殺韓相俠累,是為了酬謝嚴仲子供奉老母之義。而荊軻刺殺秦王,則是為了向秦王討還各諸侯國的土地,免除戰亂,讓老百姓能夠過上一個安生的日子。

另外,更有甚者,當年美國總統的里根遭到一名企圖“以刺成名”的刺客的刺殺,一顆子彈穿過了里根的胸膛。而這名青年暗殺里根的惟一目的——竟是為了引起一名著名女影星的注意。他試圖以這種形式 來博取世人的矚目,結果卻是成為世人的笑柄而遺臭萬年。

三是荊軻的那首絕唱,贏得了眾多粉絲。

臨發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以及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荊軻至易水之上。高漸離聞訊,亦持酒肉而至。酒行數巡,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此歌聲,如長虹貫日,直達九霄,至今還環繞在我們的耳畔。

讀《東周》有感 篇25

這幾天我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一生必讀的經典之中國十大名著的《東周列國志》。

在漫長的歲月裡,周朝是一個最久的朝代,可卻是歷史中一小部分。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在西周的時候,國力強大;而在東周,政府的力量十分衰弱,結果天子只是一個名義而已罷了。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此時諸侯割據,群雄逐鹿。《東周列國志》就敘述了春秋戰國間,五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春秋五霸”的故事吧!

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是一個善於用人的霸主。管仲是齊桓公弟弟的老師,為了讓齊桓公的弟弟當上皇帝,於是管仲曾經用箭射他。但因為他的胸襟十分寬廣,而且管仲也很有才能,於是他任用管仲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管仲協助他整頓齊國,國內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齊國日益強大起來、有所振興。這時,齊桓公稱霸之心活泛起來,佔據了他心中所有位置。有了管仲,齊桓公信心百倍地踏上了稱霸諸侯的旅程。

啟發:說明了只有以誠相待,才能讓別人幫助你,感激你。其實齊桓公對人以誠相待,也是為了自己的霸業做的奠基。所以,我要向齊桓公學習,做一個對別人以誠相待的人。

第二個霸主就是厲害的晉文公,他的身邊都有難得的文臣武將,他也跟齊桓公一樣善於用人。他為人賢明,出言不浮誇虛飾,氣度不凡,所以他打敗了專橫跋扈,讓人們抱怨連天、不得安寧的晉懷公。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登上了盟主的位置。

啟發:只有一個善於用人的人,才能當好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因為只有懂得用人,他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才能為他自己的公司增添了得力人才。而晉國就好比一個公司,晉文公則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假如他不懂用人,他還能當上霸主嗎?

第三個霸主是宋襄公,他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人。他愚蠢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傻蛋。

啟發: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不能向他學習。比如說他要用仁義戰勝刀槍,這可能嗎?假如一個善良的小羊羔在一隻貪得無厭的大灰狼手中,善良的小羊羔有可能用自己的仁義戰勝大灰狼那可怕的牙齒嗎?

第四個霸主就是——胸襟寬廣的秦穆公。秦穆公懂得用人,用了許多難得的文臣武將。他也是一個十分明智的君主,該提拔的就提拔,不該提拔的就不提拔。在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下,他成為稱霸各國的盟主。

啟發:做一個懂得寬容的別人的人是有些難,但是秦穆公做到了,他寬容別人時,別人則會以感恩的心去回報寬容他的人,在這時寬容則變成了秦穆公成就霸業的奠基石。寬容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我要向秦穆公學習,做一個懂得寬容的人。

第五個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莊王。在楚莊王年輕的時候貪圖享樂,專橫跋扈,一點都不關心政治。經過好幾個大臣的規勸,他醒悟過來了。他一鳴驚人,有了大幅度的改變,整頓內政,關心人民。經過許多年的努力,他坐上了盟主這個位置。

啟發:國學讀本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以”。楚莊王在以前也曾經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但是他知錯就改,他提拔了許多厲害的文臣武將,國裡漸漸恢復,從而當上了盟主。我們其實應該向楚莊王學習,因為在學校中,有許多同學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他絕對不改,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所以,我們應該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好孩子。

《東周列國志》是精彩萬分的一本書,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僅讓我瞭解了歷史,也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讀《東周》有感 篇26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東周列國志》,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這本書是十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

本書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故事,此時諸侯割據,群雄逐鹿。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在這個時期相繼出現,經歷了興盛與衰亡。本書一共有三十四章,從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

《東周列國志》選取了許多內容豐富的故事,其中人物描寫比較突出。讚揚了勵精圖治、胸懷寬廣的鄭莊公和忠心耿耿、有勇有謀的管仲一行人。諷刺、批評了昏庸、殘暴、無能的周幽王、衛莊公等,和姦詐狡猾的虢石父等奸臣。

我最喜歡“秦贏政一統平天下”這個故事。秦國是先將弱小的韓國打敗;再趁趙國發生地震、災荒時將其消滅;秦王派王賁將魏國、燕國先後打敗。楚國是一個大國,秦將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攻楚。他驕傲輕敵,終於兵敗,隨後派王翦用以逸待勞麻痺敵軍,打敗楚國;最終打敗了四十四年無戰爭,一直過著安逸生活的齊國,一統天下。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優秀的小說,為什麼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這是因為秦王會審時度勢、抓緊機會、做事果斷、知錯能改、作戰經驗豐富。並且手下文武官員極多。贏政自幼天資料聰穎,加上後天勤奮好學,最終成為了一位出色的君王。

秦王抓住六個諸侯國互相征戰的機會,一舉消滅所有國家。

讀完這本書後,我們不僅學會了解許多史事,還能獲得許多啟發。

我們要學習秦王的勤奮好學、足智多謀。也可以學習他的計謀,秦王從弱小國先起兵,最後征伐強國,我們做題時也可以先做簡單的,再做難的。在比賽中先打敗弱小的對手,再與強大的對手對抗……

我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讀《東周》有感 篇27

卜世雖然八百年,

半由人事半由天。

綿延過厲緣忠厚,

陵替隨波為倒顛。

六國媚秦甘北面,

二週失祀恨東遷。

總觀千古興亡局,

盡在朝中用佞賢。

沒錯,這就是《東周列國志》的開篇詞,講的是整個東周列國的整體情況。《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寫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故事,並且在每一章故事後面都有一個人物介紹,生動而又傳神。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嚐膽終吞吳》。在這個故事當中,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闔閭報仇,去攻打越國,並戰勝了越國。但夫差不聽大臣伍子胥的勸告,沒有殺掉越王勾踐,而是把勾踐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後,沒有顧著享受榮華富貴,他時刻激勵自己,天天睡在柴草堆裡,吃飯睡覺前都要去嘗一嘗掛起來的苦膽,以此鞭策自己不忘戰敗的恥辱。過了幾年,越國慢慢強大了,於是勾踐帶領訓練好的兵士,大舉進攻吳國,打敗了夫差,為自己報了仇雪了恨。這就是臥薪嚐膽的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

看了《臥薪嚐膽終吞吳》這個故事之後,想起了蒲松齡的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讀《東周》有感 篇28

“衛石碏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

“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於春秋亂世,禮崩樂壞,而在《東周列國志》的第六回中,石碏向讀者展示的卻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角色。

公義私情不兩全,甘心殺子報君冤。州籲殺兄長衛桓公篡位,石厚幫其奪位,實屬大不義之舉,石碏獻計使二人被捕於異國,群臣念及石厚乃國老石碏之子,願意饒其一命,但絲毫不有舐犢之私心,憤怒的要親手斬殺兒子,最後獳羊肩代石碏斬了石厚。古往今來,石碏之舉得到無數讚許,更是印證了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敢於為國鋤奸、殺子滅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於吾輩自身而言,石碏大義滅親之例,在當下對我等做人做事於公於私、於國於己、孰重孰輕、怎樣權衡、如何取捨也有一定的啟示和教益。

自是老臣懷遠慮,故留子厚誤州籲!在兒子石厚一開始為惡不仁之時,石碏其實一直有機會剷除逆子,但出於對衛國長久發展考慮以及對州籲為人的瞭解,深知若現下除掉石厚,只會更加縱容州籲的胡作非為,倒不如留著石厚在州籲身邊有所提點,待事情有了轉機,再斬草除根也不遲,不得不佩服石碏的深謀遠慮,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這也啟示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眼下的蠅頭小利、利得利失不必過分在意,懷著長遠辯證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不拘泥於一時間的結果,不單單著眼於當前。

透過馮夢龍的文筆,我們也能看到更加豐滿的石碏個人形象,他有著難能可貴的文人氣節,敢於勸諫君主、直言不諱;堅守個人本心不隨意侍君、不為金寶折腰;德高望重、為群臣所尊;善於處理外交、友好陳國。

筆鋒一轉,馮夢龍接著上文闡述鄭國莊公假命伐宋之事。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伐宋當然也要滿足一些先決條件,春秋時期,各國之間關係紛亂,剪不斷、理還亂,首先要團結陳、魯兩國,方能有所勝算,最後,事情的結果也是如鄭莊公所願,有了發兵的理由,併成功的團結了陳、魯、齊三國出戰宋國,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伐宋的準備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背後呢?

重用能人異士、好的臣子的輔佐事半功倍,君主善於納諫、從善如流相得益彰。鄭莊公起初準備直接出兵宋國之時,幸得身邊臣下祭足、穎叔考的出謀劃策,即團結他國、有充足的伐宋理由,鄭莊公對臣子的意見也是虛心接受、而非剛愎自用,才有了十足的準備,正所謂內因起決定作用,伐宋的準備進展的如此順利,離不開君臣間的美美與共。

明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充足而又正義的出兵理由很難不讓人贊同。雖說鄭莊公此戰非義戰,但打著的是周天子的名號,是因為宋國不來朝覲對王室缺乏尊重所以才出兵的,引得路人群眾紛紛一邊倒向鄭莊公,宋國也就成了眾矢之的,孤立無助,在戰初處於被完全碾壓的局勢。假的名號被信服的背後我們也能看到周天子仍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天子不是完全的形同虛設。當然,鄭莊公假託王命的行為,在當下的正能量教育中也是不可以被當做正面教材。

國與國的政治外交中,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齊、魯二國只是單純的想幫助鄭國才願意協助出兵的嗎?非也,我們不能完全的排除這方面的原因,但齊、宋之間本就是表面關係,且魯與齊牽扯的各方利益更是多,魯國願意幫鄭國,齊國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且鄭莊公說過在伐宋之戰中,所得到的領土,皆歸二國所有,沒有單純的只是出於道德的政治關係,一段好的政治關係的出現,在它的背後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利益結合。

在《東周列國志》第六回中,馮夢龍通過精彩、犀利、而又通俗易懂的文筆用石碏大義滅親向我們展示了為人為臣之道,同時也用鄭莊公伐宋之事讓我們看到君臣間相處之道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維繫之法!

讀《東周》有感 篇29

今天我去啦哥哥家,看到啦這本書,我就好奇看啦幾頁,覺得很好看,愛不釋手。我把它帶回啦家。

我幾天就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了:春秋戰國,一個烽火不斷、爭雄稱霸的時代,無論英明的王侯、智慧的將相、果斷的豪俠,還是昏聵的帝王、荒淫的諸侯、陰險的佞臣,同樣活躍於歷史舞臺,演繹著驚心動魄的故事,他們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亡成敗緊密相連。恍惚間,那些劍拔弩張的歷史瞬間,那些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將我們帶回那個精彩而遙遠的時代。

這本書是中國十大名著之一。每個成年人的頭腦中都有一些古典文學名著的印記。這些印記大多是在我們童年或青少年時代留下的。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活靈活現的典型人物對我們的思想和情感產生了難以計量的影響,社會再發展,科技再進步,它們的位置也難以被取代。這是中國兒童教育研究所的陳勉說的,而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只要好好讀書,多看書,就可以增長知識,希望大家多讀書。

讀《東周》有感 篇30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2000多年前,周幽王無能,使得各路諸侯紛紛謀反,天下大亂。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著著晉文王重耳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誠,有一次他在幫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沒吃東西,餓得很是難受。於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沒吃東西了,但他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可見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國在抗日期間,也有許多對祖國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為了祖國,把敵人引進我軍的埋伏圈內,但自己卻犧牲了性命。這難道不是對祖國的忠心嗎?明知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自己會死,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去了。但還有一些對祖國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漢奸,他們沒有經受住敵人的威脅,而成了對方的走狗。

介子推還有一點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順。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時候,重耳要他當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贍養老母。於是重耳便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一開始我讀的時候,我覺得介子推很傻,放著大官不做,卻要回家贍養老母。但我轉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撫養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輕時就跟重耳四處闖蕩,現在清閒了,就應該孝順父母。但社會上有些人卻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有一位30歲的人,他離家出走了,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我覺得,他這麼大不務正業還要父母撫養,還跟父母要這要那,不滿足就離家出走實在是不應該。

讀《東周》有感 篇31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經史典籍,古文和白話夾雜,典故很多,閱讀難度很大。我幾次捧起這本書都是東挑西撿看幾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決定繼續讀這本書。慢慢地,終於讀懂了一些,並且想寫寫讀後感。

這本書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為主線,描寫了從宣王中興到秦滅六國這段動盪的歷史。當時列國爭雄,豪傑輩出,對於中華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書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如管仲相齊、重耳出亡、吳越爭霸等,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戲諸侯、完璧歸趙、紙上談兵、毛遂自薦等。

當我讀到"石蠟大義滅親"時,我不禁感慨!石蠟的兒子石厚和為桓公的弟弟州籲和謀殺死了為桓公。州籲當了皇帝后戰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蠟對自己兒子的行為深惡痛絕。他設計把州籲和石蠟處死,國家才得以安寧。這和成語故事《大公無私》非常的相似。故事裡的晉國官員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分別推薦他的仇人和兒子去不同的地方擔任不同的官職,並得到了百姓的好評!

石蠟和祁黃羊他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但是現在有很多的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國家裡,不珍惜。為了個人的一些利益,去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生產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從國家利益出發,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讀《東周》有感 篇32

今讀《東周列國志》前二十九回,感慨萬端。已經一段,記下心中所想、腦中所悟,以為將來。

運勢由看人品相開始。周幽王宮涅諒陰時,“狎暱群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慼之心”,已顯暴戾寡恩之態。及得褒姒,退申後廢太子,棄朝政戲諸侯。11年斷送西周275年祖宗基業。晉惠公夷吾為求得國,大割地以賂秦,未得國先失國。及至登基獲位,抵賴不允。失信於臣下,無信於鄰國。內憂外患,國人不順。

衰敗由過度貪婪開始。衛懿公不恤國政,好養鶴畜,按位給俸。養鶴之人,也有厚祿。民有飢凍,全然不顧。及至狄兵殺至,兵不能用,被砍為肉泥,徒留笑柄。虞公貪晉之白璧良馬,借道於晉伐盟友虢,利慾薰心,忘記虢亡而虞不能獨存,國滅而璧馬無處安放的道理。及至國滅,落魄為寓公。

成功由靜心順勢開始。鄭莊公寤生因出生遭母嫌棄,受逼而封京城與弟叔段同享,知其訓兵講武、意謀篡奪而不動,好一個“段惡未著,安可加誅”!好一個“寡人寧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國母之意”!及至誅段,掘泉見母,悉心治國,成周鄭交質之勢。齊桓公小白助燕滅令支孤竹子,闢地五百。燕伯感恩,禮送出界五十里,桓公守禮“諸侯相送,不出境外”,以五十里齊地相送。助燕伐戎,功成名就,仍克私慾,不貪燕地,諸侯信服,遂成春秋首霸。

不律、貪婪導致失敗,自律、順勢走向成功,3000年前,這個革命法則在中國土地上已經在有序的演繹著,重複了一個地域又一個地域,重複了一段時間又一段時間。今天,這片土地已經統一治理,資訊爆發式增長。我們可以輕易的把北方的事情拿到那邊來做警示,把東邊的事情拿到西邊做經驗,更能把千年前的事情放到面前做教訓。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看為所用,學為實踐,悟為己有,讓笑柄與嗟嘆遠離自己,讓運勢與智慧包圍自己,珍惜當下,努力奮進。

讀《東周》有感 篇33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這本書寫了東周五百多年的歷史,讓人看了身臨其境。

其中有一篇《百里奚謀求官位》。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有個人叫百里奚。他家裡非常窮,但他從小博覽群書,很愛學習。在他三十多歲時娶了妻子杜氏,然後去謀求官位。他先來到了齊國,想輔佐齊襄王,但是沒人引薦,時間一長,百里奚身上的錢就花光了,只好在路邊乞討。有一位叫蹇叔的人看出來他是個賢才,就與他一起謀求官位。但當時五十多歲的百里奚想回老家,就與蹇叔一起趕回了虞國。在虞國大臣宮之奇的幫助下,百里奚當上了中大夫,但一直沒受到重用。蹇叔對他說“虞國國君見識短淺而且剛愎自用,不會有什麼作為的。”可是百里奚不聽。

後來虞國滅亡了,百里奚被晉國作為奴僕陪嫁到秦國。在途中,他逃到了楚國。楚王不知道他的才能,讓他去養馬。秦穆公發現陪嫁的人裡有百里奚的名字,卻沒有這個人,就問大臣。大臣說“百里奚有經世治國的才能,只不過沒有遇到賢明的君主。”秦穆公與大臣們商議完之後,決定用五張羊皮去換百里奚,這樣楚王就不會懷疑。楚王以百里奚就是普通的奴僕就爽快地答應了。百里奚由此被稱為“五羖大夫。”百里奚後來又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兩個人一起輔佐秦穆公。

在這個故事中,雖然百里奚是主要人物,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時秦穆公,他之所以會成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是因為他能招賢納士,任用賢才,把原先弱小,國土不廣的秦國變得強大。他還霸西戎,擴大陝西北部地區,讓他的霸業越來越穩固,不愧是一代賢君啊!

讀了這本書,不但給我帶來了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還認識了很多賢君。將領和大臣,這本書真是太棒了!

讀《東周》有感 篇34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到秦始皇併吞八荒,一統天下,《東周列國志》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顯神通的恢弘曆史畫卷。東周列國時期,唯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求變的強者,才能生存下來。

春秋初,天下分封為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至戰國初,僅剩下二十餘個,直到秦國成為最終贏家;東周舞臺上的主角無不是求變最徹底的君主和國家。"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是在打破舊的制度,任用賢能,改革內政、富民強兵後才成為霸主的。能夠稱雄中華大地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也是在求變中崛起的。

東周時期,個人通過改變自我,可以衝破世襲制的束縛,走上歷史舞臺。蘇秦學縱橫之術,遊說秦王不成,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奮讀書,後配六國相印。"蘇秦刺股"式的個人奮鬥在東周比比皆是:孫臏,張儀,毛遂,吳起,他們通過不斷學習,日新月異,才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泥古不化,拒絕改變的人,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宋襄公堅持排兵列陣的古典戰法,不攻半渡的楚兵,等到楚兵擺好陣形再對攻,導致"泓水之戰"的慘敗。楚共王堅持"將在謀而不在勇"的老教條,不用神箭手養由基,害死了太子,自己也弄瞎了一隻眼,方知悔改。趙括"紙上談兵",在"長平之戰"敗給了戰神白起,斷送了四十萬將士的性命和趙國前途,終成千古笑柄。

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提升的是競爭力,對道義的堅守卻是不變的。鄭莊公黃泉認母,伯牙摔琴謝知音;廉頗負荊請罪,重耳退避三舍。小勝靠智,大勝憑德,齊桓公"尊王攘夷",憑藉的是道義。求變,但要講原則,守道德。若恣意妄為,失去民心,必然一敗塗地。秦始皇一統天下,卻橫徵暴斂;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終究是曇花一現。

東周列國,汰弱留強,勝者為王。順應潮流,積極應變是這一時期的主題。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值得一讀。以史為鑑,受益良多:在今天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我們應當不斷改變自我,成為時代的強者。

讀《東周》有感 篇35

對《東周列國志》感興趣,源於兒時父親親口相授的這部書裡的很多故事。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程嬰為救趙氏孤兒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歷盡艱難,終於復國;這是何等的大義!因報智伯之恩,豫讓不僅以土地和地位相許,在智伯死後,還幾次為智伯復仇;這是何等的情義!田光向燕太子丹舉薦荊軻刺秦,為了保守機密自刎而死;這是何等的忠義!在現實生活中,正因為有了這些“大義”、“情義”和“忠義”,使得我們有了朋友,有了“死黨”;使得我們擁有了和諧的社會和充滿活力的國家。有了這些,才使得我們的生活有了樂趣,也使得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勾踐臥薪嚐膽,圖謀十年,終於摧毀強敵,稱霸天下。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無論處境多麼糟糕,都不能沒有志向。按照自己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謀於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瑤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徐吾曰:‘宵才智皆遜於瑤,不如立瑤。’智果曰:‘瑤有五長過人,惟一短耳。美須長大過人,善射御過人,多技藝過人,強毅果敢過人,智巧便給過人,然而貪殘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長凌人,而濟之以不仁,誰能容之?若果立瑤,智宗必滅!’”其結果就是智瑤剷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親。智瑤有英武的外表,過人的智慧和超強的武義,按說,應該是以為很好的帶頭大哥,然而,正是智瑤的“貪殘不仁”,導致了智氏亡祖滅宗。假設當初立“宵”為嗣子,“瑤”很可能是一位英勇善戰、保家衛國的將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仁德,乃成人之基,成事之本;更昭示了“小勝靠智,大勝憑德”的道理。

如何做人很重要,如何做事,也同樣的重要。《東周列國志》中不乏這樣偉大的人物:太史季“據事直書”而不畏死;藺相如“國計為重,私仇為輕”; 魏絳不懼權貴、不計後果而執意嚴明執法; 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孫叔敖的“一錢不入私門”等等。說明正直、無私的品質對於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國家有多麼的重要。反觀現實中,對上諂媚奉承,對下武斷粗暴的人時而有之;不顧大局、只重私利的事並不鮮見。而倡導“書香武漢”,正好能夠讓我們數百萬市民讀書明理,陶冶清朝、盪滌心靈。作為女人,作為妻子和母親,通過多讀書,讀好書,提升自我相夫教子的能力,豈不美哉!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把我讀《東周列國志》的體會、認識和感受一屆一屆的傳授給我的學生們;以期我的學生們以史為鑑,學會做人,善於做事;把古人的智慧結合現實融會貫通,更好滴服務於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讀一部《東周列國志》,既能瞭解五百多年的歷史,又能沐浴眾多大家的光輝思想,還能受教於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和安生立命之法;真可謂受益無窮。

讀《東周》有感 篇36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劉向的這句話傳頌千古,發人深省,所以我便也在空閒時間閱讀了一本名著——《東周列國志》。由於讀書心切,竟也忘了看前言及簡介,直入文章了。所以現在眼前只剩兩件令我記憶猶新的關於它的故事來向大家分享了。

近期語文學習了《馬說》一文,這也令我聯想到了這本書中的似千里馬、伯樂一樣的角色。“燭之武與佚之狐。”在鄭國處於危難之際,佚之狐慧眼識英雄,力薦燭之武;二而燭之武智勇雙全,且頗有愛國精神,不因為之前鄭伯的冷落而耿耿於懷,最終不辱使命,說服秦伯退兵,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憑三寸之舌退百萬兵師”的千古佳話。看到這裡,我不禁想,難道他與秦伯正面交鋒時,他就不怕失敗嗎?怕,他當然怕。那麼,是什麼讓他如此大義凜然地決定扮演一個國家的使臣且面對強敵呢?是勇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勇氣。

《東周列國志》一書中荊軻刺秦王一章也體現了這一永垂不朽的勇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易水送別,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氣,在秦王的大殿上,當荊軻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時,我們看見了昔日威嚴無比的一國之君,竟然也失去了天子的儀態;所有的大臣更是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荊軻一刺,刺穿了所謂天子的神話。

秦王與大臣的名字,也許在歷史的風塵中漸漸消失,但荊軻之名,永載史冊,萬古流芳。荊軻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勇氣卻是熠熠生輝的。

這令我不禁感慨到,燭之武不惜性命為國退秦師,荊軻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毅然刺秦為報燕太子丹之情,這不都表明:“勇氣是挑戰者擂臺的鼓點,它擊退了人的膽小與怯懦;勇氣如航船上的風帆,引領人們走向成功的彼岸”這一觀點嗎?所以,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借戴望舒之名句說:“勇氣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氣是火,點燃熄滅的燈;勇氣是燈,照亮前行的路;勇氣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勇於嘗試,要勇敢,千萬不可怯懦,不可成為遺笑千年的“懦夫”,但也應該做到聰明,切不可為莽夫。

讀《東周》有感 篇37

三國雖然有趣,但過於短暫;秦朝雖然勇敢,但過於殘暴;明朝雖然戰無不勝,但過於無能;只有東周呆若木雞才是給人帶來無窮情趣。那些驚險的宮廷鬥爭,充滿智慧的外交故事、場面巨集大的戰爭,各國國君賢納的感人故事,全面體會了東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東周歷史的記載,離不開的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裡面精彩的故事,也離不開馮夢龍良苦用心地將紛繁蕪雜的線索處理得有條不紊。《東周列國志》記述了從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五百多年的歷史事情。第一個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從此,西周滅亡,春秋開始,春秋開始後,周王朝國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強盛的諸侯各國們。映入腦海的是“春秋五霸”,後來,是”戰國七雄”。他們使中國國力突飛猛進,無論是軍事、教育、經濟還是政治都佔據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們現在經常用的很多成語,典故都來自《東周列國志》,如:一鼓作氣,完璧歸趙等等。

《東周列國志》最大的意義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後一回——三十回統一六國上說:二世殘暴,不得人心,雖兵甲數十萬,但義兵志也,次發反擊大戰,敵朝滅。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理,解決疑難,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論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做人的智慧。

讀《東周》有感 篇38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講述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的長篇小說。和《史記》相比,這本書在講述歷史故事時講述得更生動、詳細。這本書裡的故事始於周幽王時期,結束於秦始皇統一六國。

這本書先講述了周幽王因為過度享樂,導致國力衰弱,最後因為烽火戲諸侯而被入侵者所殺,導致周朝不得不東遷的故事。從周朝東遷開始,周朝朝廷的力量就大大衰弱,周朝的土地被幾個諸侯國分裂成小塊,權力被分散到了各國國君的手裡。

接下來,該書就細緻描寫了諸侯國之間的大混戰。這些戰爭大多始於國家之間的糾紛,然後規模逐漸變大,最後形成有數萬人傷亡的大型戰爭。除了大國,就連力量很小的小國之間也會互相攻擊,大國也經常靠侵略小國來獲得土地。由於戰爭頻繁發生,這段時期的人民生活得十分艱難,幾乎連一天安穩的日子都過不上。我還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國君是通過占卜來決定是否發動戰爭的,這說明國君在發動戰爭時有時不會慎重考慮,也說明一些國君發動戰爭是比較隨意的。

除了戰爭,作者還描寫了這段時期各國內部發生的故事和各國之間的交往。這些國家內部經常會發生權力鬥爭,有時甚至會發生大規模的內戰。國家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時常發生的戰爭讓國家變得非常不穩定,經常出現動盪。不過國家之間不只會發生戰爭,也會互相往來,比如派使者到別國去訪問,或者和別國互相交易商品。各個國家也會與其他國家結成盟友。當有一個國家發生戰爭時,它的盟友們就會來幫助它。有時一些國家會出於自己的利益而去幫助其他國家,這種現象在現代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比如中國在新冠疫情中就幫助了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從而樹立了中國的大國形象。

書中還描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齊桓公、管仲、荊軻、西門豹等。雖然這些人物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無不被作者描寫得十分生動,單從作者所用的詞句裡就可以直觀地看出人物的性格。這說明作者非常用心地刻畫了這些人物的形象。作者還會通過描述人物的事蹟來描寫人物的形象。比如,作者使用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來描寫荊軻的形象。《東周列國志》裡描寫的很多人物在《史記》都有出現,但兩本書的描述有時會出現差異,而且《東周列國志》對人物的描寫會更加詳細。作者還會評價書中描寫的人物,批評了自己不認同的人物,也讚揚了具有良好品質的人。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故事,為什麼說它特殊呢?因為它和我們通常看到的版本有比較大的偏差。它就是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我們通常聽到的版本是秦朝婦女孟姜女的丈夫被強制徵去修築長城時因勞累而死,孟姜女悲痛欲絕,在長城腳下哭了三天,居然把長城哭倒的故事。但是,《東周列國志》裡記載的故事卻是齊國將軍杞梁戰死後,他的妻子孟姜女在齊國的城牆邊哭泣了三天,把城牆哭倒的故事。書裡還說,我們聽到的版本實際上是這個故事的誤傳。

讀完了這本書,我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感受到了這段時期的混亂,由於各個國家之間時常發生戰爭,人民的生活十分不穩定,住在邊境線邊的人們更是如此。每發生一次戰爭,就會消耗大量的物資,還會導致很多人員傷亡。如果有一座城被敵軍包圍,城內的物資很快就會耗盡,就算後來解圍,這段被包圍的日子還是會讓這個城市遭到極大的打擊,甚至變為一片廢墟。戰爭如此頻繁,國家的經濟必然無法正常發展,只要發生一次戰爭,就一定會消耗大量的物資,還可能導致很多人員傷亡,這會讓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我希望,像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混亂時期不會再次出現。

讀《東周》有感 篇39

讀史明理,讀史明智。暑假剛剛開始,我閱讀了《東周列國志》,品味歷史,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這本書講的是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這一時期是我國曆史上大動盪、大分化,大變革的時期,諸侯列國之間各自為戰,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許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

歷史總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諸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激揚文字中,令我感動不已,鄭莊公因為母親偏愛小兒子,幫助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母親的計謀失敗後,發配邊疆,莊公有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後來因為思念母親,派人迎回了她。

畢竟親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親對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才有偏愛。親人犯了錯誤,應該包容。這樣在愛的融化下,有什麼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除了親情感悟,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為了齊國的強大讓位於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為國情懷,他在國家與自己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有人強過自己,謙虛舉薦,能者居之,自己也會因為國強而獲得幸福。

在過去了將近兩千多年的《東周列國志》裡,我不僅讀懂了親情的力量和仁義的光芒,還從許多的歷史,故事裡明白了勤奮刻苦學習和工作的道理。

讀《東周》有感 篇40

今年暑假,我把一本好書收入囊中,這本書姓甚名誰——它就是明代馮夢龍編著的《東周列國志》。記載了從周宣王三十九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約六百餘年發生的大事,這真是歷史長河呀!

這本書一共有一百零八回,每一回都講述了不同國家發生變動的經過和結果,讓歷史故事三百六十度展示在讀者眼前,更好的還有後人是怎麼評論的。內容可以分成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主題明確,翔實可信,令人情不自禁看完一回還想往後看。春秋名家有晏嬰、孫武等,戰國時代有張儀、廉頗、白起等著名軍事、政治家。晏嬰能夠處變不驚,遇到事情能夠冷靜處理。當時晏嬰出使楚國,因為楚國在當時是大國,楚王和大臣都想羞辱他,由於他身高不足五尺,楚官員讓他從狗洞進入楚國,他卻說:“進狗國者,從狗門入,進人國者,從人門者,從人國入。”楚王和大臣在宴席上想羞辱他,都被晏嬰的智慧化解了。伍子胥為了報父仇,在打敗楚國後,沒能約束吳兵,使吳軍殺人放火,胡作非為。他把楚平王從墳墓里拉出來,鞭屍三百下,不聽孫武的勸言軍法殺伯噽,最後慘遭吳王夫差賜死。

暑假裡,我和表兄弟在家中玩卡牌遊戲,有一名忠臣,有一個奸細和一位主公。我的卡牌是奸細,表弟是忠臣,表兄是主公,我欲擒故縱,每次用技能把主公打沒血,我就幫他回血。但被“忠臣”看穿了,他就悄悄地對“主公”說:“他是奸細。”但表兄是個“大頑主公”便懷疑表弟是奸細。,就把他打死了。我趁虛而入,瞬間幫小表弟報仇了。表兄玩過很後悔:“我再玩的時候,就要揹負“昏君”這個罵名了。”

讀完這本書,第一感受就是忠言逆耳,不聽勸言,只會自取滅亡,果然驗證了。做人還要懂得能屈能伸,隨機應變,這該向晏嬰學習。唐太宗還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說得就是看書的益處。

讀《東周》有感 篇41

東周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混亂的時期,各路諸侯各自稱霸一方,經過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小國家,《東周列國志》主要講述這個時期所發生的事情。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嚐膽》。它講述的是吳國打敗越國後,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發奮圖強,立志為國報仇雪恨的事情。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僕,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痺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嚐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像這樣精彩的故事,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還要反覆閱讀,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啟迪。

讀《東周》有感 篇42

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形成許多國家,因而會有許許多多的磨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讓的復仇》。

這一章所講述的主要內容為:當時的晉國、有智、趙、韓、魏四大家的大臣專政,其實晉哀公只是一個傀儡,智家的智瑤在四家中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晉哀公的意圖。一次智家問另外三家要土地,趙家不給,智瑤便約韓、魏兩家去水淹趙家所在的晉陽城。卻反被趙韓魏三家聯合起來滅了智家。智瑤的僕人豫讓讓他逃過了這一劫,兩次刺殺趙襄子都沒成功,臨死前對著趙襄子的衣服砍了幾刀,才飲恨死去。

讀罷這段歷史,我不禁掩卷沉思,豫讓為了給主公報仇,又是當傭人又是用漆塗臉,用炭薰啞喉嚨,而且視死如歸,這樣的義士天下又能有幾個?這種對別人的小恩小惠銘記於心的人又能有幾個?豫讓這種“有小恩則加倍償”的品質,是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們所缺少的。

我記得自己在一本書上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醫生治好了一個財主的大病,但是隻要考每年祭拜獨角鬼才能得到錢財,獨角鬼要他每年的12月12日給他殺一個過路人才行,財主正猶豫不決,兒子正好走了進來,見父親愁眉不展的神情就追問其原因,財主說:“大夫治好我的病,我要是殺了他的話,他又對我有恩。不殺卻不能滿足獨角鬼的要求。”兒子是個為人陰險魚肉鄉民的壞蛋,他笑了笑說:“自古有說法是‘大恩暫且不報,先報仇。’這難道沒有道理嗎?”說完就出門殺了那個醫生。這件事情讓人讀後,不由得寒意從心底升起,現在這個社會裡,像財主兒子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啊!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像豫讓這種仁義之士越來越少了,豫讓雖然飲恨而死,但是他這種為了“義”而寧死不屈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嘆,我們也應該學習豫讓的仁義至上的精神品質啊!

讀《東周》有感 篇43

這個學期,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書是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東周建立,進入春秋時代開始敘述的,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東周(周朝)滅亡為止,一共五百多年的歷史。在這部人物繁多、事情複雜的史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被諸葛亮所說的“每自比管仲、樂毅”這句話中的管仲先生。管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周穆王的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我之所以喜歡他,並不是因為諸葛亮的話,而是在於他的智慧與才幹。他的智慧與才幹表現在他遠征孤竹國時,他放開老馬任其識途,走出困境;他的智慧還表現在他擔任上卿時與齊桓公商討國家大策時,首次提出“以民為天”的思想準則,更表現在他的“按照土質好壞、產量高低來確定賦稅徵收額”的經濟理念,在幾千年後,馬克思才提出級差地租的理念。這不正是管仲的智慧所在嗎?他還幫助了齊桓公在春秋時期成為了諸侯國中的強國,幫助了齊桓公成功得“坐”上了“春秋五霸”的席位,並且還使齊國從原來的貧窮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國泰民安、地位極高的國家,這樣的局面,不是管仲創造的,還能是誰創造的?

每當想到管仲,我還會想到著名的書籍《管子》裡面收錄了許多的治國方略與發財之道,令人望而生嘆啊!只可惜,管仲先生在公元前645年(齊桓公43年)去世,後來,齊桓公被奸人易牙、豎刁、衛開方三人在宮中活活餓死,最後,齊國雖然想再創輝煌,可已是無力迴天,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所吞滅,國家就此畫上了句號。

讀《東周》有感 篇44

中國古典名著中哪部誕生的成語最多?既不是紅樓夢,也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明朝人馮夢龍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像一鳴驚人、臥薪嚐膽、紙上談兵、完璧歸趙等這些我們熟悉的成語都來自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語嗎?想知道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東周列國志》吧!古人云:“亂世出英雄。”這本書可以我們認識許多豪傑。有雄心萬丈。的君主;有經天緯地的能臣; 有徵討殺伐的將士; 還有各種能人義士…… 這些鮮明的形象,將枯燥乏味的歷史教科書,演變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書上的故事生動、感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別的精神。如臥薪嚐膽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雪恥,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勵。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戰場上不忘當年承諾。總之,讀《東周列國志》,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收穫:一是勵志,它激勵我們胸懷寬廣,目光遠大,以天下事為己任;二是益智。

從兼併戰爭和宮廷紛爭中,可以學習瞭解到古人的政治謀略,提高警惕,防範奸詐小人和陰謀詭計;三是警示我們從昏君亂臣中得到啟示,瞭解歷史規律,增長知識;四是提高文化修養,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成語及故事。我推薦大家也來讀這本書。願大家在讀這本書時能收穫快樂!

讀《東周》有感 篇45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書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晏子巧辯挫敵焰》這一篇文章。

楚靈王在位時,楚國勢力很強大。小國向楚國朝拜,大國同楚國進行外交往來,時間一長,楚國就驕傲起來。

一次,齊國派大夫宴嬰去楚國,楚靈王得知後,便和大臣們商量怎樣羞辱宴嬰,因宴嬰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個主意,楚靈王一聽,便在城門邊挖個小門。第二天,宴嬰等人來了,見城門禁閉,開口叫開門,士兵說:“大夫也不高,就從這裡走吧。”宴嬰就說:“楚國是狗國,因出使國家走城門,出使狗國才走狗門。士兵不知怎麼回答,便回了楚靈王,楚靈王覺得宴嬰不好對付,便讓人打開了城門。

在通往王宮的路上走著,忽然,兩輛馬車行使而過,車上是一些精壯大漢,身穿盔甲,手握長戟大刀,威風凜凜,想借此顯示楚國人高馬大,晏嬰身材短小。晏嬰明白他們的用意,微笑著說:“我今天來是交好,不是來攻戰的,用得著這麼多武士嗎?”那些人聽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後面不敢出聲。

來到大殿裡,楚靈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驚訝地說:“怎麼,齊國沒人了嗎?”晏嬰先行了個禮,自豪地說:“齊國有很多人。街上總是擠滿了人,走路肩膀挨著肩膀,甚至會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氣就能變成雲彩,每人揮把漢就會下雨,怎能說齊國沒人呢?”楚靈王用嘲笑地語氣說:“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泒你這麼矮小的人出使我國呢?”“大王有所不知,我們齊國的人成千上萬,但有這樣的規定:賢明的國家泒賢明的使節,差些的國家就泒差些的使節,我晏嬰是齊國最沒用的人,就只好泒到這裡來了,”楚靈王聽了哭笑不得,看佔不到便宜,對晏嬰尊敬起來。

從以上的這些事可以看出晏嬰機智過人,非常聰明,反應靈敏,善於辯論,對晏嬰這種人不能以貌取人。我們應該學習晏嬰,做一個像晏嬰一樣有才華的人。

讀《東周》有感 篇46

餘自幼喜讀中國歷史,三代以下無不涉獵,但凌亂不全。因幼喜讀說部,故漢、唐、兩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戰國,征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自思丁憂之身,無可娛暇,可用三年時間通讀歷代史書。又憚於正史以紀傳為體,卷秩浩繁,文晦難解。故欲以野史為先,將本國曆史從頭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東藩先生的《歷代通俗演義》為優,而先秦史當以馮夢龍初著、蔡元放校訂的《東周列國志》為佳。

遂自去年9月開始,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為底本,以齊魯書社1993年版及中華電子書庫本書為主,用了近一年時間通讀完畢,並將部分典故、詩詞摘錄存記。雖不能全記書中諸細節,但春秋大事一一領略,已可知一二。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覆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後人樹範,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後人憑弔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於文字中,無一定見地者很難發覺,遑論理解。作者恰將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正適合初讀者賞析。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盪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

書中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麼龐大,但也十分精彩。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為諸侯而天下大亂,衛鞅入秦變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強大,為最後秦滅六國開始鋪墊。諸國征戰頻繁慘烈,人命如紙,但湧現出了更多的智謀、軍事人物。孫、龐、蘇、張,白起、吳起、“戰國四公子”等人物,鮮活可贊,可歌可泣。最後在智囊運作與軍事打壓下,六國紛紛破滅,中華重新成為了一個統一政權國度。而這個國度遠超夏商周三代的國土、實力、文明程度,與現代祖國的版圖更為接近。這正是東周時期在混亂中擴張、在戰爭中前進對祖國發展的有利影響之一。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將近半數的成語出自這個時代。

春秋時期,強主強臣紛湧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宋魯亦有盟伯之機;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併出,國尚可繼;列國後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遊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於此可見時世造英雄,英雄亦應時勢。

在我國小說寶庫中,以“演義”命名的很多,但我認為《東周列國志》是將中國古代以“義”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再為慘烈、悲壯的一部。

讀《東周》有感 篇47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的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是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過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無不是戰國的佼佼,他們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繹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女,有力能舉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許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讀《東周列國志》帶你進入歷史的長河,讓你體驗激盪與奮進的人生,讓你經歷梟雄的滄桑,更讓你一觸即發想爭霸的夢。

讀《東周列國志》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為有智者可以生存。何為智者?簡單的說智者就是有頭腦的人。如宴嬰﹑勾踐。智者是時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擺脫死亡的噩耗,智者永遠都是時代的上從人物,當然作為一名智者是需要歷史的選擇。然而智者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也有無奈,因為他們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會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智者之所以能成為智者是因為他們的心思縝密面面俱到。成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識,知識是成功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魚得水。所以我認為只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使我們屹立於世。

讀《東周列國志》讓我知道,當我們在痛苦絕望,對生命感到極度時如果只有一剎那的時間,聽到生命意義的肯定回答,縱使下一剎那就被濁流所吞噬,我們也會覺得滿足,而且在短暫的時間內,還會繼續活下去,那不單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愛生命的表現。只要我們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因為生命是人的本源,沒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談。

但驀然回首卻發現,這這個世界的悲劇和無奈太多,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存,好好珍惜現有的美好,然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做實際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

然而當我把《東周列國志》讀完兩遍之後,卻猛然發現,自己的見解有點偏激。這才發現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只是微乎其微。生命是孱弱的,她柔弱如花芯,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花瓣的保護,莖葉的扶持,碩根的支撐;生命是單純的,她單純的如一粒種子,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厚實的土地,和煦的陽光,溫暖的春風;生命是辛苦的,她辛苦如跋涉征程的溪流,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舒展的河床,堅固的堤岸源頭的生生不息。因此我們要熱愛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有意義,讓我們的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輝,讓我們為自己擁有堅強而美麗的生命而自豪。

讀《東周列國志》之後,彷彿腦海無形中有了規劃,也許是潛在意識上的薰陶,他好像指引我前進,為我明確了方向。是生命在背地裡操控著一切呢?又是誰將我帶到這無暇的空間?原來是理想在我的內心生根﹑發芽。理想是人生的指明燈,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有了理想就等於有了靈魂,前進的路即便障礙重重,也擋不住我們理想的帆舵。明確了自己的理想,我想生活也會因此而精彩。

讀《東周列國志》我知道了許多精彩故事,“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無不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在於它擁有了後無來者血的經驗,也是中華民族血的教訓。中華民族的千年文化無一不是歷史瑰麗的“結晶”,然而這卻是億萬人民用生命所銜接起來的,是人類的瑰寶。讀了它真讓我獲益匪淺。希望大家也來讀讀,相信定有所獲。

讀《東周》有感 篇48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集合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聞名歷史典故。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候是我國曆史上1個出色混亂的時候,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制社會制度開始構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由此引發了戰爭。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不僅僅有傾國傾城的褒姒,昏庸無道的幽王,還有驍勇善戰鄭伯友等人物。

讀了這本書,讓我彷彿親身歷程了奴隸制社會變成封建制社會的過程,親眼看到了正因西周滅亡,東周的建立而置成的戰爭。心裡感受到了當時奸臣的挑撥,致使好多忠臣被陷害,斬頭。

在這本書中,我最中意的人物是白起大將軍,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秦國一齊大業立下了大功。只可惜,之後正因殘忍的殺死了趙國的四十萬降兵,又接連觸怒了秦王,最後被貶為平民,被逼自殺。我想:假如沒有範睢這些奸臣的的挑撥,白起將能為國內歷史程序再立下汗馬功勞。

成語驍勇善戰:驍:勇猛。指矯健勇猛,善於作戰。形容戰將英勇出色。如:《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餘人。”又如:旋由粵軍司令李烈鈞,引眾堵截,麾下都是銳卒,驍勇善戰,非龍軍所能與敵。——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四回

成語傾國傾城: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如:《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又如:一個太真妃傾國傾城。——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

讀《東周》有感 篇49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作者:馮夢龍。該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長,從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及其豐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重耳復國興霸業》、《藺相如完璧歸趙》等眾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述的是周幽王為了討寵妃褒姒的歡心,竟然聽從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議:點燃烽火臺,戲弄各路諸侯。各路諸侯被戲耍多次,非常惱火,等到敵人真正入侵,烽火臺再次被點燃的時候,大家都以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樂,所以他們決定不出兵。最後周朝滅亡,周幽王慘死。

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丟了江山。一個君王荒廢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國家強盛,而是用盡心機只為美人一笑,那麼這個君王對國家的統治必然不能長久。一個君王戲耍諸侯,用欺騙來取樂,結果必然被滅亡。為了減輕周幽王的過錯,褒姒就被稱為妖姬,被後人不停的唾棄。事實上沒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決定的。就如夏桀、商紂丟了江山,就不是因為妹喜、妲己。

《東周列國志》作者文筆非常好,把一個個故事寫得生動形象,人物刻畫得入目三分。通讀全書,讓我對西周、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豐富了歷史知識。看著一個個國家慢慢興起、慢慢強盛、慢慢衰弱。最後滅亡,我發現國家興起和強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廣納賢士的時期,國家衰弱和滅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廢朝政的時期。

誠信、勤奮、進取是讓我的學習和生活更上一層樓的法寶,這就是《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讀《東周》有感 篇50

“荊軻刺秦王”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自從臺灣遊學回來,我對“荊軻刺秦王”便有了極大的興趣。

在臺灣遊學交流中,我們所表演的舞臺劇“荊軻刺秦王”與真正的歷史記載有什麼區別呢?

戰國末年,燕太子丹十分憎恨秦王,於是招攬了許多勇士。太子丹經過田光先生的指點和引薦,認識了一位叫荊軻的勇士。為了得到秦王的信任,便想出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去見秦王,達到近距離刺殺的目的。

樊將軍知道此事後,毫不猶豫的拔劍自盡,太子丹悲痛萬分。易水河邊,樂師高漸離擊箸,荊軻唱歌,看到這裡彷彿場景再現,讓人不由得悲壯萬分。

荊軻和副手秦舞陽來到咸陽宮。荊軻將人頭和地圖獻給秦王並按計劃實施刺殺行動,不料行動失敗,秦王用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最後,守衛進殿,將荊軻殺死。

這個歷史故事,讓我看到了太子丹的仁慈,不願傷及無辜;看到了樊於期的豪邁——拔劍自盡;看到了荊軻的神勇、毫不畏懼。看到了秦王的武功高強,獨自面對荊軻。

令我記憶深刻的人物非荊軻莫屬。在他身上體現了以弱小的個體反抗強暴的精神,他的勇氣和甘為高尚的政治價值觀獻身的犧牲精神,將千古流芳。

此外,我還看到了歷史和劇本的差距。比如說:劇本編寫高漸離推薦的荊軻,而歷史卻記載田光舉薦的荊軻。又比如說:劇本上描述高漸離是燕國的大臣,而歷史卻記載高漸離只是擊箸的樂師。再比如說:劇本上寫了秦王刺殺了荊軻,而歷史上卻記載守衛殺了荊軻。歷史劇的改編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而真正的歷史卻不能篡改,我們要尊重祖輩的記載。

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已銘記在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