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烏塔有感13篇(優選)

讀烏塔有感13篇(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烏塔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烏塔有感13篇(優選)

讀烏塔有感 篇1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烏塔》。在學這一篇課文之前,我就在想: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塔嗎?這一個有很多黑烏鴉的塔嗎……

今天學了這篇課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主人公烏塔,才14歲,在我們的眼裡14歲也是爸爸媽媽的小寶貝,可是烏塔不一樣,他趁著這個暑假,獨自遊歐洲,她的獨立和自立意識,讓我很讚不絕口。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用她自己的錢,出去遊歐洲,而且,每當到了一個地方的時候,她都會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讓爸爸媽媽放心。在課文中我還發現了烏塔是一個很有計劃的女孩,因為她用三年的時間去準備,在準備的`時間裡,她讀了很多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就讓她有了計劃感和要去哪裡的順序。

和烏塔比較,我對世界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烏塔說:“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烏塔說的太對了,我們被爸爸媽媽當做了心肝寶貝,哪兒也不能去,每次有了一點兒小刮擦爸爸媽媽就得把我們的自由全都抹去。

烏塔你是我們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你的獨立、有主見、膽大和細心。

讀烏塔有感 篇2

讀了這篇課文,烏塔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她很自立,適應能力也很強。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女孩,她趁著暑假遊遍了很多國家比如法國、義大利、瑞士……而且獨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我”說什麼她都有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我”的想法,特別是烏塔做事很有計劃,用了三年時間做了這次旅行,這讓我很佩服。

西方國家的人與中國人有不同之處,就比如國外的父母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出去看世界,因為他們放心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會自立;而中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過於溺愛,不放心讓孩子出門,更別說去遠的地方,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只讓他們在家裡看各種書本,看電視上的那些事兒,缺少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所以烏塔說中國孩子很少有樂趣。但我說中國還孩子有兒童書本,遊樂場等,他們很快樂。烏塔卻說愛孩子,為啥不能讓他們學會自立呢?這個就是國外人和中國人的不同表現。

讀了《烏塔》一文,我深受啟發,知道了愛孩子就應該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學到更多的'知識,放眼看美麗的世界。我還要學習課文中的烏塔獨立,還要有理由堅持自己的想法。希望家長看了這篇文章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學會力所能及的“放手”。

讀烏塔有感 篇3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令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趁暑假期間獨自一個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小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深有感觸,一個14歲小女孩,竟能獨自一人遊歐洲,這讓我很吃驚。

烏塔的'自立意識,讓我很敬佩。其實,我也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媽媽把我送到廣場上,對我說:“兒子,你先去書店裡看書,我帶奶奶去看病,過一會兒來這裡接你。”說完,就帶著奶奶走向醫院。我大步流星地向書店衝去,心裡想:“馬上就能看到喜歡的書了!”可到了書店,原本歡呼雀躍的我一下子變成了洩氣的皮球。書店門還沒開,只見一旁的牌子上寫著,九點開門,我看了看手錶,才八點多一點呢!要不去醫院找媽媽?還是回家?可我又沒帶鑰匙,怎麼辦呢?我左右為難。這時,我想起了媽媽的囑咐“待會兒我來這接你”不能去別的地方,那就在廣場裡玩玩吧!我走著走著,發現廣場里正在播放電影,我就坐著看起了電影,看得都忘了時間,突然我一看手錶,九點時間早到了,趕緊回到書店,看起了書。過一會兒,媽媽回來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媽媽聽了,說:“兒子,你長大了,會自己處理事情了。”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難道我們不會學習烏塔的這種自主,獨立的優點嗎?相比起烏塔,我還差遠了,我們要向烏塔學習!

讀烏塔有感 篇4

默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烏塔自己會掙錢,而且還一個人周遊了歐洲,我跟她年齡相仿,經歷卻是天壤之別!

我清醒地知道,我不能只是盲目地羨慕她,羨慕她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我更應該冷靜地崇拜她,崇拜她為遊歷歐洲做了三年的準備,還有她那極強的自立能力也讓人由衷地欽佩。

烏塔只要到了一個國家,就會先到警察局拿上電話號碼,方便自己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能請求到幫助。同時,也方便警方聯絡到自己的家人。就這一點足以說明她的.自立能力有多強,對生活是多麼的熱愛!

中國的孩子就是大棚裡的花朵,永遠是被陽光和塑料膜包裹著的,永遠成為不了天上的雄鷹,永遠成為不了地上的雄獅,永遠成為不了水裡的鱷魚。為了那萬里的晴空,要勇敢地面對電閃雷鳴的暴風雨。

烏塔,你真棒!

烏塔,你 讓我有了學習的目標

讀烏塔有感 篇5

烏塔,是一個堅強又可愛的孩子,它只有十四歲。如果在中國,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是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長大的,而烏塔,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她父母愛他的方式很獨特,不是嬌生慣養,而是讓她自己出去尋找自己的成長旅行,烏塔周遊許多國家,在那長的旅行中,烏塔也在漸漸成長。

在中國,幾乎沒有父母讓孩子出遠門。即使一個孩子願意外出旅行,但是父母的心卻是一千個不願意。怕孩子在外生病,沒人照顧啊,餓肚子呀……覺得自己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當做自己的心肝寶貝對待,含在嘴裡怕化了,擱在手心怕被風吹走了。

難道烏塔的父母不愛烏塔嗎?可是她父母為什麼就同意讓她周遊世界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式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對孩子的愛是讓孩子在成長中養成自立的好習慣,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難,讓孩子在磨難中頑強,讓孩子成為暴風雨裡的雄鷹;中國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從小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成為享受生活的籠中鳥。同學們,你願意像溫室裡的花朵、籠中之鳥一般還是願意成為暴風雨中的驕子-------雄鷹?

《烏塔》,讓我認識的是一位教會我堅強與獨立的可愛女孩,在此,我想說:“父母啊!請你們放開溫暖的手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

讀烏塔有感 篇6

獨自一人遊歐洲,在許多人眼裡簡直是天方夜譚,可當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後,德國女孩烏塔用自立堅強的故事證明,只要努力的做事,不要依賴別人,遊歐洲其實不難。

烏塔是一個來自德國的14歲女孩,家人從小鼓勵她自己想辦法。烏塔為了遊歐洲,用了三年的時間賺錢和計劃,每到一處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號碼和給家人報平安,走遍了許多國家,她的自立與中國的孩子截然不同。

中國孩子被大人圍得團團轉,烏塔卻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中國孩子連去公園都大人陪伴著擔心摔跤;烏塔卻獨自一人遊歐洲也不覺得害怕;中國孩子每天奔波於各種培訓班,烏塔卻利用這些時間來周密計劃旅行;中國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和別人沒有差距,但是自理能力卻十分咯弱,烏塔小小年紀卻時時顯示出自立的表現:自己收拾衣服,自己上下學,自己穿梭於……烏塔的事例在許多中國人家長看來,一向被視為“不可超越的圍牆”,認為這種要求未免太高了,把自己的孩子定格在那“圍牆”裡,於是因為看不見外面的美景,人們便普遍認為院內的景色是最好的,也不想著爬上,翻過牆,去到未知的地方闖蕩。我理解為,不經過千錘百煉,怎能看見任何人都看不見的仙境;不走過長滿荊棘的.小道,怎能親眼見識到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不走過毒蛇遍佈的草叢與沼澤地,怎能發現天堂天使飛翔的祥和?

學習別人的長處是件好事,可不能染上做事一味聽取,依賴的習慣,要有自我獨立性,會思考,自強自立,這樣長大後才能自己的作為!

讀烏塔有感 篇7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一個年僅14歲的女孩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

文章中的對話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孩子為什麼連獨自逛街都不行,而德國的孩子卻能獨自遊歷歐洲?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放棄了可以玩耍的假期,到市場分發傳單,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而且每次出發前就已經查閱了有關書籍,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再給家人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這都是我們無法獨立做到的。

再想想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數連自己上、下學都要大人陪同,有的孩子就是不需要,大人也會在後面跟著,直到進了校門。記得我剛搬進新房子時是二年級。我新家就在學校旁邊,當時,我十分想自己去上學,自己回家。但家長總是跟在後面,直到三年級下學期,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才脫離“魔掌”,自己去上學。還有一次,我已經四年級了,想自己去買個文具。但無論我怎麼說,都無法自己去。要知道,去文具店比學校更近啊!

在這裡,我想對全中國的家長說:“請鬆開雙手讓我們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上!”

讀烏塔有感 篇8

在我讀過的課文中,《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是講一個14歲的德國小學生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在歐洲讓她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使她更多的瞭解歐洲,還讓她鍛鍊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在這次的歐洲旅遊費中一半是烏塔暑假時賺來的。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的感觸很深,中國小孩受到的教育方式與外國小孩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在我們中國,小孩都是家中的寶,他們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給他們。有的小孩還很受父母的寵愛,上學放學都讓家長或是長輩們被回來的,父母們只想他們好好讀書,什麼事都不用做,他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現在有的大學生就算考上重點學校,但他們還是靠著父母過日子,不懂自己處理自己生活與社會方面的事。中國的父母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獨自出遠門。

外國人也很愛他們的孩子,但是他們愛的方法卻不同,烏塔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媽媽也說外國人教育孩子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吃飯時給他們吃什麼他們就得吃什麼,他們要是不吃就餓肚子,而不像中國人,孩子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給他們。在外國孩子想要什麼就得靠自己爭取,就像烏塔那樣,自己賺一部分錢圓自己的夢。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青少年成長過程所經歷的也不同。國外的教育方法能使孩子們更好地走向社會,我希望我們的長輩不要太寵愛孩子了,不要使他們成為溫室裡的花朵,應該讓他們成為高山上頂天立地的松柏。

讀烏塔有感 篇9

讀過這篇課文,我的心裡擁有非常大震撼人心。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孩,居然能獨自一人遊覽歐州!想也無需想就瞭解東西方小孩子有多大區別,一個能自立自強,一個是經常呼爹喚娘!中國的孩子們,是溫室的塑料大棚的花瓣,經受不住風吹,稍微受挫就拉肚子。大家中華文化世世代代代廣為流傳的'磨練意志去哪了,難道說確實要毀在大家手上了沒有?大家經常便是學習,學習,再學習,隨後變為“老實人”。烏塔是翱翔於藍天白雲的蒼鷹,而我們都是養在金絲籠中的小鳥!烏塔能感受獨立學習的開心,度假旅遊的開心,打工掙錢的開心……。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烏塔對比差得很大太大。

我想高聲的告知中國的爸爸媽媽,大家確實想要祖國的花朵毀在大家手上嗎,趕緊開啟“嬌慣之鎖”給小朋友們一片自立自強的藍天白雲,讓愛更極致,讓愛更豐富!

讀烏塔有感 篇10

四年級上學期我們學了一篇叫《烏塔》的文章,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文章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故事,表達了小女孩自主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我十分佩服烏塔,覺得她是一個獨立的女孩,她的做法同時也反映出一個社會問題:現在的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使孩子過多的依賴父母,沒有一點的自立意識。我們要克服這種依賴思想,在生活上、學習中逐漸提高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

這篇文章令我感受頗深,我真想象魯迅先生那樣對社會呼喚:“救救孩子!”是啊,現在的孩子被父母寵慣了,什麼事情都依靠父母,到了將來,孩子們就會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那個時候孩子們就無法獨立生活了。家長們:你們快快醒來吧!不要只想著孩子們現在的幸福,而且要為孩子們的將來著想啊!如果你們繼續溺愛孩子,那麼將來孩子們該怎麼辦呢?現在孩子是你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可以後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就會變成“小星星”“小僕人”啊!

家長們,愛孩子就鬆開你們的雙手,讓我們自己在天空中翱翔吧!不要不放心我們,讓我們自己去開創一片自由的天空吧!同學們,不要再躲在父母的懷抱裡了,出來吧,這個世界是屬於我們的!不要再害怕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啊!讓我們都來學習烏塔的膽大心細,以及她的獨立精神,成為生活中精神上獨立的人吧!

讀烏塔有感 篇11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德國女孩——烏塔,自己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這篇課文後,讓我體會到烏塔是一個勇敢而又自理能力強的女孩。她讓我很敬佩。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時,我體會到烏塔是一個很有禮貌,很熱情的一個好孩子。當我讀到“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時,我不禁想到烏塔年紀這麼小,就早早設計好路程。可見她有豐富的旅遊經驗和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這讓我想到了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媽媽叫我出門兒買西紅柿,因為我不想一人出門,所以我一邊急匆匆跑回自己的房間,一邊說著“我不要,我害怕。”經過幾番爭吵,最終還是媽媽去買西紅柿了。現在的我,連獨自睡覺也是偶爾,經常和爸爸媽媽擠在一塊兒睡覺。平時生活中,我也不敢出遠門,生怕被別人欺負。但自從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不禁感到很慚愧,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要做一個有主見,獨立自主的孩子。在此,也想告訴所有家長,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門,做一隻搏擊長空的飛鷹,不做籠中的金絲雀。

讀烏塔有感 篇1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深有感觸,受到了啟發。

此文講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去遊玩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多個國家,這使在德國旅居的作者大吃一驚,覺得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真不一樣,家長的思想、教育方法更不一樣。

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她在家裡安排好了線路,併到了一個地點,就查一下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裡打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但在中國家庭,外出旅遊就按著旅行社安排的走,拍張照片紀念一下就去了,有的甚至連個介紹也不看,走一遍就過。有著鮮明的.對比,顯得烏塔準備得很細緻,安排也很得當。

烏塔的旅費,並不是向父母索取的,而是靠自己每個週末的空閒時光去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傳單掙來的。而現在的中國孩子的“搖錢樹”是父母,哪裡要錢就向父母索取,不會自立,自己掙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遇上一個國外的陌生大人,別人問她問題,她能夠很自然地回答出來,一點兒也不扭扭捏捏,可以大方地與別人交談,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她的適應能力也很強,不管環境如何,也能不抱怨地住下。而在國內,不少小孩不願與人好好地交談,很害羞。有也很挑剔,環境差也不願意住下。

經過一番對比,想到烏塔是多麼的自立、獨立,適應能力多麼的強。課文給我的感受很深,啟迪了自己也要做得那樣自立、獨立。

正如烏塔所說:“光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實地感受到了這裡的美麗。”正是這樣,我們也要像烏塔一樣學會自立。不光是從書本中見識世界,得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領悟到。

讀烏塔有感 篇13

烏塔這篇課文描寫了德國的 14歲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遊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熱情大方、堅強勇敢、熱愛生活、自立意識非常強的`女孩。為了去歐洲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時間設計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我覺得烏塔說得對,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所以,我想對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說:“既然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學會自主獨立,請收起你們用來保護孩子的“翅膀”吧!孩子們需要學會自我保護,而不是依賴你們來保護自己!”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就是因為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又說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父母們,這樣並不好,把孩子“關”在家裡,會讓孩子非常依賴你們,這樣長大的孩子是永遠不會有出息和成就的。你們應該讓自己的孩子適應著獨立生活! 連一個14歲的小姑娘都有遊歷歐洲的勇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學烏塔做個不讓父母操心,不讓父母擔心,能獨立自主的好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