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1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式化的事務弄個規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後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

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業精與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古訓。少時的我並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為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才有日後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幹工作的真實本領。

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幹好工作的本領,成為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2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一個優秀的人除了努力,必是常常自我審視的,必是凡事會思索高效方法的。而盲目依靠本能行事的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令人無奈的是,人們往往身陷囫圇而不自知。故而每日睡前的自省,我認為非常必要:我今天做了什麼重要工作?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這項工作變得更簡捷高效?今天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沒有值得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前人常講謀而後動、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會自省是提高自身效率的必要前提。

工作是一座圍城,在裡面的人想出去,對外面和陌生的環境充滿幻想;在外面的人想進來,總想逃避現實尋找世外桃源。有句歌詞講得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切身處地的想,我們何不是如此?一線員工苦氣連天,既要面對客戶小心翼翼,又要揹負任務指標,更要應付二線部門的各種指示,幾乎人人想去二線工作。而二線員工羨慕一線員工工資獎金多、受到褒獎多、受到重視多、能幹出成績

根源在哪?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而不是“參與者”。在其位,謀其政,話雖簡單,道理卻深。我們都在為中行這個大集體服務、奉獻,在當前既複雜又透明的工作環境下,沒有一個崗位可供我們投機取巧,不付出超出他人的努力而憑白獲得榮譽、晉升。單位不同於家庭,我們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勞而獲的時代早已遠去,想得到就要付出,想安逸就不要不知足,一味抱怨索求,只會讓自己永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碌碌一生。

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讚美,這叫社交。人總是不能免俗的。我們面對客戶也好,面對同事也罷,想要達到高效的目的,熱情洋溢的讚美要優於平靜的陳述更要優於冷漠的指示。我總是思考幾個問題:在我們的工作中,為什麼有的理財經理掌握著上億元甚至上十億元的客戶而有的人只有寥寥幾十萬?為什麼有的客戶經理掌握著專案,而有的客戶經理只能機械的做件、錄機、放款?為什麼有的領導能夠不必親力親為卻網點成績、部門工作優秀突出,而有的領導則終日疲憊奔波而達不到既定目的?我認為,溝通就是核心所在。

我們每天面對的人形形色色,說話之前要先過腦,要重視說話之道。說話之前要站在“他人”的立場,試圖瞭解對方想要什麼,從而簡單制定溝通策略。有的人喜歡讚美,有的人喜歡直白,有的人需要恩威並施,有的人需要點撥解惑。“話多則失效”,如果說不到點子上,不如不說。只有找到對方的“痛點”,以短路徑解決,方是高效之道。所以,我認為有效的溝通,智慧的說話之道,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捷徑。

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人無完人,豈能沒有情緒?但能控制自身情緒的人,才是臻至達境。孔子認為“克己”是修身而平天下的必要素質,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尊重的前提。在當代社會同樣適用。面對榮辱,不忘初心,廉潔自律是克己;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畢,克服拖沓懶惰,得過且過的情緒,是克己;在營銷中,放下身段,誠懇真誠,笑臉相迎是克己;面對同事,說話委婉,尊重理解,不非議他人是克己;面對單位困難的經營環境,積極努力,互相鼓勵,患難與共是克己;回到家中,不將工作中的情緒帶給家人,不抱怨不牢騷,也是一種克己。

簡而言之,自省修身,克己努力,不忘初心,傳播正能量,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通達之路。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3

讀完書中的一段墓誌銘,想起小時候經常掛在嘴邊、寫在日記裡的豪言壯語,如今已畢業參加工作三年,沒能活出理想中的狀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與身邊人的差距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免不得心生焦慮。時至今日,曾經的美好願景已差不多成了白日夢。

嘆息。何嘆息?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更何況此時的你必然還有心有力。重要的是敢不敢拿出歸零的心態以全新的自己去開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若想改變你的人生首先從改變你自己做起。

如何改變自己呢?這也是我近來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本週閱讀了朋友推薦的這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關於自我管理和人際管理等方面,獲益很多。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心態很重要,其次目標要明確,最後搭配工具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改變自己要改變思維定式。“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怎樣看待世界,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和他人相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都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是什麼呢?它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知識、生活經驗及選擇混合加工構成的認知上的固定傾向,影響著你對事物的分析、判斷,決定著你的行為和態度,即使最後做出的`決策可能不是正確的,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不符。想起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對比來,從中可發現窮人思維更多的是消極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消極行為,而富人思維則相反。由此可見,如果想要生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要學習積極樂觀的思維,學會思維轉換。人往往在生死關頭、生活困窘面前容易頓悟,或者在人生當中的重要階段,比如高考、畢業、結婚、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人生角色轉換之際,思維突然發生轉變。平時,我們也應該注意思維鍛鍊,多讀書,多關注社會新聞,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多思考事情發展的規則,主動打破常規,打破舊的思維模式,讓生活朝著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改變自己要樹立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式。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的思維定式,更能“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人處事原則,然而並不都是清晰可知、正確無誤的。這裡的“原則”是指什麼呢?

原則如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

原則是不辯自明的真理,任何人都可以心領神會,就好像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不分種族膚色,人人具備。即使被社會流俗或個人否定而隱晦不彰,但它們依然存在。

原則不同於實踐。實踐是個別的、具體的,而原則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原則不是價值觀。一群盜匪可以有相同的價值觀,但卻違背了良善的原則。如果說原則是地域,那麼價值觀就是地圖。唯有尊重正確原則,才能認清真相。

原則是人類行為的指南針,歷經考驗,長盛不衰,不證自明。

作者提出了7大原則,也就是7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當我們堅持做到這7個原則,必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即使不能實現絕對的成功,也一定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讀一兩遍,總感覺還是不甚理解,不知如何抒寫,此類書籍,文中所寫7大原則,重在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能真正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