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大綱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在教師如何把握問課品課藝術方面給出了有意的建議,下面給大家分享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的讀後感,歡迎借鑑!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2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思考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教學,都在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採用反思性教學,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實施反思性教學呢?通過閱讀《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後我才知道,原來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問課和品課藝術。

所謂的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徵詢學生、同行、家長以及自我對課堂的感受與意見,並對自己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所謂品課就是教師以品的角度去聽別人的課,去觀別人的課,去評別人的課,去議別人的課。在聽,觀,評,議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可以在品課的同時,聯絡自己的教學,看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別人的長處,及時改進和完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漸入佳境。

這裡我想重點談一談問課。其實,我們每次的教學過後也有過“問課”,但更多的是問自己上課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處理的比較滿意,問問同事對自己上課的意見,想要通過這樣的問課,來改進自己的教學,以求精益求精。其實有時候,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問問學生,問問學生上課的感受,從學生口中尋找自己上課的成功與失敗,並且我們可以在與學生口頭交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接著用書面的方式,把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的處理和把握教學。只有從學會從多層次多方面的去問課,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問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課後問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還有“課前問”和“課中問”。“課前問”就是教師在課前反覆琢磨自己對教材的把握是否準確,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學內容是否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層次性,仔細思量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否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隨機調整,充分預計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什麼反應等等。教師要通過課前問要明確教學目標,自己要帶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課堂,要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上這堂課,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課中問”。指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就是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我們要不斷的問自己:我實現教學目標了嗎?我控制教學節奏了嗎?我處理好突發事件了嗎?並且在課堂上,要關注意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要進行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我們在教授“購物”一課時,我們就要讓學生紮實的掌握購物用語,並且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讓他們自主的運用所學的購物用語進行交流,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要學以致用。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特別要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狀況,要多給他們“開口說”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學會了“捫心自問”,“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才能適時適地地調整教學難度和節奏,遊刃有餘的調節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隨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充滿生機和活力。

最後是“課後問”,也是我們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課堂結束後,教師及時反省、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穫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兩方面的`問題,便於今後教學揚長避短。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事件或教學問題,也就是為了不斷詢問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那麼從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這節課的效果如何。語言精彩生動嗎?讓知識走近課堂了嗎?教學效果達成如何?整體把握教材,面向考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了嗎?多關心愛護頑劣學生,做他們的朋友了嗎?然後要反思: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著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舉和敗筆之處在哪裡。對於成功之舉,我們要及時捕捉瞬間的靈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對於敗筆之處,我們要認真思考,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尋找補救和改進措施,引以為戒,“亡羊補牢”。

問完自己之後我們還要去“問學生”。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教師如何教學的願望等等。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最好的資訊反饋。我們要敢於放下老師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同等的位置,詢問學生從課堂中學到了什麼,老師準備的是否充分,課堂的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希望老師以後怎麼上課。通過向學生求教,下一步該怎麼做,教師的心裡就應該有譜,問題也就不那麼令人煩惱了。因此,我們適當的要學會和學生交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徵求學生的建議,這樣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後還要“問同行”,虛心求教。要傾聽同行和領導對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這是站在專家角度提出的觀點,便於自己長善救失,有利於我們很好地改進教學工作。詢問別人自己在教學重點把握上是否存在問題,課堂的調控是否有效,情境的處理是否合理,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一個人的想法是單一的,大家集體的智慧才是強大的,所以我們要多向別人求教,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每時每刻注意積累,錘鍊自己,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我們以後的教學路還很長,“問課”應該成為我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後怎樣去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要多聽,多問,多學,多想,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爭取在教學上有更大的進步。以上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一點知識和我的一點感受,謝謝大家!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2

自從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思考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如何運用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等問題。在寒假裡,我有機會閱讀了《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問課和品課藝術。其實問課和品課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評課,只是我們做的還不是很深入而已。

我最關注的就是問課藝術。所謂的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徵求學生、同行、家長以及自我對課堂的感受與意見,自己對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實,我們每次教學過後也“問課”,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問自己上課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處理的比較滿意,問同事對自己上課的意見,想要通過這樣的問課,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我想沒有一個老師在教學之後,低下頭來問一問學生上課的感受。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有時我們不妨來問問學生的看法,從學生口中瞭解自己上課的成功與失敗,並且我們可以在與學生口頭交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的處理和把握教學。我們只有學會從多層次多方面的去問課,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教學實效。

一、問自己—自我反思。以前我的理解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課後反思”。閱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還有“課前問”和“課中問”。

1、“課前問”就是教師在課前反覆琢磨自己對教材的把握是否準確,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學內容是否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層次性,仔細思量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否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隨機調整,充分預設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什麼反應等等。教師要通過課前問,明確教學目標,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上這堂課,知道如何研究並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2、課中問。指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就是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我們要不斷的問自己:我實現教學目標了嗎?我控制教學節奏了嗎?我處理好突發事件了嗎?並且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要進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特別要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狀況,要多給他們“開口說”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學會了“捫心自問”,“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才能適時適地地調整教學難度和節奏,遊刃有餘的調節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隨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充滿生機和活力。

3、課後問。我們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課堂結束後,教師及時反省、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穫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兩方面的問題,便於今後教學揚長避短。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事件或教學問題,也就是為了不斷詢問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那麼從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這節課的效果如何。語言精彩生動嗎?讓知識走近課堂了嗎?教學效果達成如何?整體把握教材,突破重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了嗎?照顧到學困生了嗎?還要反思: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這節課的成功之舉和敗筆之處在哪裡。對於成功之舉,我們要及時捕捉瞬間的靈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對於敗筆之處,我們要認真思考,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尋找補救和改進措施,引以為戒。

二、問學生—掌握學情。這一點是我們所欠缺的,一直以來,我們都不敢放下老師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同等的位置,詢問學生從課堂中學到了什麼,老師準備的是否充分,課堂的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希望老師以後怎麼上課。因此,我們適當的要學會和學生交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徵求學生的建議,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最好的資訊反饋。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才能真正的促進教學工作。

三、問同行—虛心求教。一個人的想法是單一的,大家集體的智慧才是強大的,要善於並樂於傾聽同行和領導對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多向別人求教:詢問別人自己在教學重點把握上是否存在問題,課堂的調控是否有效,情境的處理是否合理,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每時每刻注意積累,這更有利於我們很好地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大膽的嘗試運用“問課”藝術:多聽,多問,多學,多思,不斷地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讀後感3

有效的課堂教學,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有效的研究也日夜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讀完《什麼是最有效的教學:教師最需要掌握的問課品課藝術》後,我對有效教學課堂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下面淺談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分為怎樣問課和怎樣品課兩個篇章,對我幫助很大的是問課這一篇章。所謂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徵詢學生、同行、家長以及自我對課堂教學的感受與意見,並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問課”其實範圍可以很廣,可問成敗;可以是課堂的精彩一瞬,緣何精彩?也可以是遺憾一筆,遺憾何在?“問課”,可問大小,大到問教學方式的轉變,小到問一個數字、一個問題的匯入處理;“問課”,可深可淺,深到對教學方法的再思考,淺到對一個教學細節的再設計。我想如果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天天問一問,問自己,問學生,問同行,那又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呢?

首先“問自己”。以前我有時候會在課後問:自己今天的課上的是否有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還需要改進……閱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其實不止課後問,還有“課前問”和“課中問”。“課前問”就是教師在課前反覆琢磨自己對教材的把握是否準確,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內容是否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預計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什麼反應等等。教師要通過課前問要明確教學目標,自己要帶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課堂,要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上這堂課,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課中問”指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也沒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學會了“隨機應變”,才能適時適地地調整教學難度和節奏,遊刃有餘地調節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後我們還要學會去“問學生”。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一些意見,包括學生的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老師如何教學的願望等等。通過“問學生”,我們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是老師檢查教學效果最好的資訊反饋。因此,我們要學會和學生交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徵求學生的建議,這樣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

平時我們還要“問同行”。要傾聽同行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他們的建議便於自己長善救失,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改進教學工作。一個人的想法是單一有限的,大家集體的智慧才是強大的,所以我們要多向同行求教,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每時每刻注意積累,錘鍊自己,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綜上所述,我覺得問課最重要的就是問學生。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能夠與學生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學生打成一片,那麼學生在課堂上自然愛聽,樂聽了。如果在課堂前我們能多多瞭解孩子,針對孩子的心理特徵,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尋求適合孩子的方法進行教學。我覺得要想在課堂達到好的效果,老師就必須多問學生。可是我們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只有七八歲,他們並不可能對老師的課堂進行多少理性分析及概括總結,但是孩子們對事物的感覺表達的是最本能的,正因為他們的純真,他們對老師的表現反應會更加的表面與直白,自然也就更真實。而我們老師就是為這些孩子服務的,所以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問學生,問學生的年齡特徵,問學生的心理特徵,問學生的課堂表現,問學生的習得效果。

在我們的教學路上“問課”應該是我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這本書,我要多聽,多問,多學,多想,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去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爭取在教學上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