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莊子寓言》讀後感

《莊子寓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寓言”一詞最早大概是出於《莊子》。《莊子》“雜篇”中有《寓言》篇。關於寓言的解釋,唐代莊學家成玄英解釋為“寄也”。也就是說有寄託的意思。清代大經學家王先謙解釋得詳細準確一些。他認為“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寄於彼也”。也就是說寫的是一件事,而裡面卻寄寓著別的意思。《莊子·寓言》篇中寫的多是寓言,都是編造一個故事而寄託故事之外的自己的思想於其中之作品。不僅《寓言》篇,其實整部《莊子》中很多故

《莊子寓言》讀後感

事都是離言,都是寄託,都是“言在此而意寄於彼”的作品。譬如他的著名寓言“泡丁解牛”,描述的是危丁肢解牛的過程,但卻是寄託了莊子對人生的態度,並非僅僅說肢解一頭牛而己!自莊子之後,我國的寓言創作綿延不斷,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驢》、《臨江之糜》、《永某氏之鼠》。韓愈的《毛穎傳》等等,都是優秀的寓言;這些作品都寄寓了作家的思想。寓言的這種性質,可說是人盡皆知的事,也就是常識吧!就說上面一則“雜話”提到的“龜兔賽跑”就是一則寓言;它的寄寓連小孩都知道是說不要驕傲,要鍥而不捨。想來國內外的理論家、作家或者新聞記者們,對寓言這一“質的規定性”也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他們的知識水平,想必不會在一般的'小孩之下。

可是,天下間怪事往往會出人意料地出現。例如吧,有位讀者投書報紙,批評一篇評論家們稱之為“離言小說”的作品,認為評獎組織者不應該給這篇“寓言小說”評獎,並且引用評論家們的評論,把這篇寓言小說的主題寓意點了一下。評論態度之平和,口氣之婉轉。可謂得文藝批評與人為善之木色矣。這麼一篇短短的批評,竟引起作家的無名怒火,向法院狀告發表批評文章的報紙。我原以為,作家總該有他的道理吧,然而,思考再三,覺得並沒有道理。甚至可說是毫無道理。試想,當國內評論家說這篇小說是“寓言小說”。“可以讀出對中國變革的憂思”的時候,作家並沒有發表宣言,申明自己的作品不是寓言小說,不是寄寓對中國變革的寓意,也沒有對評論家施以上告法院的拳腳。當大陸之外的刊物轉載作品時。點出作品的寓意,已經過去一年有半,也沒有看見作家發表嚴正宣告予以駁斥。惟獨對我們自己刊物的善意批評就大光其火,這道理何在呢?尤其奇怪者,狀紙遞到法院不到兩天,域外報刊、電臺就連篇累犢地喋喋不休了。這難道又是以前“雜話”中提到過的“洋壓力”?這裡可否借用列寧一句話問問:“這些措施對誰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