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瞭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一)

在我閒暇時,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著作,其中《父親的病》一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味仍意猶未盡。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主要記述了魯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充分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

在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也許醫治魯迅父親的病在當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父還是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結於醫學技術的落後,導致魯父病程拖延,最終離開了人世,只留下魯迅“父親!!!”“父親!!!”一聲聲不禁叫人潸然淚下的呼喚。甚至在其彌留之際,魯迅也沒有按照父親的意願給他最後的安寧。而是遵從封建思想,不斷地呼喚父親,使他吵嚷的結束一生。正是這個行為,使父親的病成為魯迅後來最後悔的一件事。

這篇文章魯迅以辛辣的文筆再現了舊社會庸醫的無能和當時社會的腐敗,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像魯迅父親的'病一樣,重了——無藥可救!如果那些當年的神奇藥方再拿出來,一定會成為人們的笑柄,像那兩位醫生一樣的庸醫,定會被世人所唾棄。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現如今當前社會上坑蒙拐騙的遊醫仍然層出不窮,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一定要相信科學,明辨是非,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二)

記得魯迅先生曾在《吶喊》的序中寫道:“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以前我永遠也想不通魯迅先生為什麼這麼說,中醫畢竟也是為醫學做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啊。後來我讀了他寫的《父親的病》,才稍稍理解了魯迅對中醫的看法。

魯迅先生幼年時,便為父親的病與城裡的兩位名醫周旋。這兩位名義的藥房藥引都十分與眾不同,尤其是陳蓮河。他的藥引最平常的也只是“原配”蟋蟀一對,蟲子用藥都要講究“原配”真可以算的上是夠“道德”了。此外還有一種可以克服水腫的藥丸,叫“敗鼓皮丸”,它只是用打破的舊鼓皮製成的。因為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舊鼓皮自然可以克服它——雖然我並不理解僅有字面意思牽強附會而來的“藥理”到底哪裡“自然”。用這種毫無藥用價值的東西做藥,恐怕除了顯示醫生的昏庸不懂醫什麼也做不了。更有甚者,還要查查病人是否有何冤愆。說醫生只能醫人,不能醫命。可笑,命都沒了還醫什麼命啊?

醫學本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可在那時的中國,卻完全倒了個兒,醫學竟與封建迷信扯上了關係,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怕。可笑者,是有些帶著迷信觀念行醫的醫生卻會有人將其稱為名醫,讚歎其神妙;可悲者,是病人們滿懷希望喝下用半通不通的藥理和“道德”的藥引做成的藥卻往往只能換來病情不減甚至於加重病情的結果;可怕者,是倘若醫生或多或少都會用帶有迷信色彩的藥方為病人治病,如此這般,病人們又該怎麼辦?魯迅先生的父親經過這兩位“名醫”治療仍病重而死,也正因為這樣,魯迅先生才會這麼說吧。

好在當今,醫學已於封建迷信斷絕了關係,醫生也再也不會變成“有意或無意的騙子”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裡的那句話也不再適用於現在的中醫。但我想,這也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吧。

魯迅《父親的病》讀後感(三)

本文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神醫”的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著驕子,生活好得很。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對於當前社會上坑蒙拐騙的遊醫,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辨明是非,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