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1

主題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用處。

2、指導情節水對人體健康的主要性,瞭解水是怎樣受到汙染的,以及汙水的海處。

3、做到保持水的清潔及注意在提倡生活中節約用水。

環境設定:

1、通過觀察水、玩水等各種活動,把認識水,飽和水源、節約用水等教育滲透欲日常各活動中。

2、潔合格科教學、遊戲、外出觀察等活動進行。

3、根據主題需要設定室內環境及各區材料,通過多種有趣的活動,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節約用水的情感。

家長工作:

1、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水的圖片,如海洋、下雨、河流、井等。

2、請家長帶幼兒觀察骯髒的河流及乾淨的小溪。

3、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水的作用。

教學活動:

活動:玩水(在玩水中認識水的特性)。

常識:認識水;水從哪裡來;認識水的主要用處。

實驗:植物生長需要水。

兒歌:《一滴水》、《水的作用大》《我是節水娃娃》。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傷心的小水滴》

外出觀察:骯髒的湖泊與乾淨的湖泊;水變髒了。

音樂:《快樂的小水點》

談話: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體育遊戲:送水

目的:

1、發展平衡能力,鍛鍊手臂力量。

2、教育幼兒節約水資源,不浪費水。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水桶、兩隻大水桶。

玩法:幼兒分成兩組,手提小水桶站好。遊戲開始:兩組幼兒一個接著一個提著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達終點,將水倒進大桶裡,然後返回站到隊尾。以不將水灑出,並先將大桶住滿水的一組為勝。

智力遊戲:水的祕密

目的:讓幼兒知道水有浮力。有的東西能浮起來,有的東西能沉下去。從而教育幼兒要節約水。

準備:盛有水的大盆若干只、幼兒每人有木片、鐵片、小石頭、樹葉、塑料片等。

玩法: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一盆水。讓幼兒圍著水盆,把木片等各種東西放到水裡。觀察哪些東西浮起來了,哪些東西沉下去了。

表演遊戲 小水珠找家

目的:通過表演,讓幼兒知道池塘、小河、大海里的水都會變髒的,變髒的水是不受歡迎的。

準備:

1、分配角色 小水珠、池塘、小河、大海、小朋友們。

2、錄音機、故事磁帶。

玩法: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分別扮演小水珠、小河、大海,其餘幼兒扮演小朋友們,進行表演。

語言遊戲 誰在水裡遊

目的:

1、讓幼兒練習對答問題的能力。

2、知道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我們要節約用水。

玩法:有老師提出一動物的名字,請幼兒回答是否會在水裡遊。如師問:“金魚?”答:“水裡遊。”師問:“老鷹?”答:“不會水裡遊”。

規則:回答必須正確。說錯的要受罰,罰唱一隻歌或停止遊戲一次。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2

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徵。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初步培養幼兒節約能源的意識。

準備:

幼兒:玻璃杯每組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的瓶子每組一個,玻璃球每人一個,水盆每組一個

老師: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漏斗一個,水勺,泡沫板。

過程:

1、請幼兒觀察水是什麼顏色的?並出示牛奶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麼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並出示“無色”的字卡。

2、讓幼兒每人拿一顆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珠子?為什麼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文到了什麼氣味?再聞聞水的味道,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並出示“無味”字卡。

4、實驗:水是怎樣到桶裡的?

(1)讓幼兒觀察用水勺舀水,到在漏斗裡,水是怎樣到桶裡的?

(2)用水勺將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樣,看看水是怎樣 到桶裡的?

總結:水是流到桶裡的,並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5、玩水遊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6、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7、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幹什麼?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8、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約水。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識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

教學重難點:

認識到水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

教學準備:

水、燒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狀共他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出示課件有關水的圖片?

學生觀看。

2、談話:我們生活、生產都良離不開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水。(板書課題)

二、活動: 觀察水的形狀

1、你們知道哪些水的知識?能學生彙報。

板書:無色、無味、透明、易流動

2、課件出示書中插圖。小明不知道水是什麼形狀?我們來幫幫小明好嗎?

學生說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狀。

3、實驗證明水倒入容器後的形狀。(老師演示將水倒進不同容器中,學生觀察水的形狀。)

4、同樣的水倒進不同的容器裡,形狀就會不一樣,那水的形狀與什麼有關?

(教師板書: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5、(課件出示練習)如果我們把水倒入一面容器中,水會是什麼形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書中畫出水的形狀。

6、出示裝了水的塑料袋,用手擠壓,感知水有一定體積。

生:不能

師:這說明水佔據了手掌之間的空間,也就是水有一定體積。(板書:水有一定的體積)

三、討論學習:自然界中哪裡有水,(結合課本插圖討論後教師總結)

四、課堂小結

區角設計八:套戒指

目標:練習5以內的數物對應。

材料:海綿紙製成的手印、廢舊橡皮泥盒,紙製“小戒指”。

玩法:按照手指上的數字,從紙杯中取出相應的“小戒指”套入手指。

提示:可以先易後難,投放手指上打洞的手印,進行相應操作;再可以增加難度既按照數字又按照手掌顏色進行套戒指。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講述故事內容。

2、幫助小猴討論不同的運水方法。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運水器具。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嘗試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講述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意圖:師幼談話引出活動

1、出示圖片,引出活動。

教師:山上有一對猴兄弟,種了三棵小樹,可是山上沒有水,小樹快要渴死了,小猴很著急,怎麼辦呢?

2、運用已有經驗,思考怎樣幫助小猴子們解決困難?

3、教師小結。

意圖:觀察圖片中的線索,嘗試講述故事內容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理解故事內容

(1)瞭解猴子運水的方法,觀察引出小猴抬水上山很累。

教師:只有兩隻猴子抬水力氣太小,那該怎麼辦呢?

(2)得知大象來幫小猴抬水了,但小猴子還很累。討論大象會想什麼好辦法。

(3)觀察圖片,發現是大象把水吸到鼻子裡去了,猴子沒發覺只感到輕鬆些了。

(4)觀察到了山頂小猴發現了什麼,討論水去哪裡了?

(5)出示圖片,說說大象、小猴在幹嘛,並討論它們為什麼會笑?

教師總結:大象幫助了小猴子,小猴很快樂,大象自己也很快樂。

2、師幼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嘗試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

意圖:經驗回憶討論各種運水的方法

1、教師:如果沒有大象,小猴的水桶又少,還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小猴運水?

2、幼兒討論各種運水的好方法,鼓勵幼兒在區角遊戲中探索各種運水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愛玩水是幼兒的天性,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幼兒接觸到水,就常常玩得很開心。既然孩子們對水這麼感興趣,於是我設計了好玩的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德重要性。

2. 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

3. 萌發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條目標意在豐富幼兒的基本認知,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裝有水,牛奶,醋的三個杯子。一盆水,圖片,玩水的玩具。

2. 知識經驗:請家長給孩子講一些生活中有關水於人們關係的故事。

活動過程:探索活動——集體討論——提取經驗——聯絡生活實際——拓展生活經驗——獲得感悟

第一個環節:探索活動

(1) 瞭解水是無色,無味的。

(2) 玩水探索水的基它特徵

第二個環節:分享交流

利用圖片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討論水是從哪裡來的?水有什麼用途?讓幼兒瞭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人們喝的水叫淡水,淡水資源在地球上是很有限的,只有幼兒認識了水,知道了水的形成過程,才能知道節約用水。

第三個環節:拓展經驗

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水對與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人類沒有了水就會面臨巨大的危險。此環節我會利用圖片來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產生認知認同。

第四個環節:談話活動

也是本次活動的結束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做節約水的好娃娃》。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表揚能將自己的節約水的方法介紹給別人的好娃娃,該環節可以很好地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對幼兒節約水的思想情感再次進行提升。

教學反思

我想: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應該從孩子抓起,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喚起全社會的人都來自覺地節約用水。通過這個活動,我想孩子們對於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對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做好記錄。

3、有積極的探索興趣,有大膽發言的慾望。

4、能大膽進行油和水的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份水,一份醋、一份油,備用的水、醋、油。

2、筷子若干

3、記錄板、記錄紙(帶標記的)、黃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一杯水,一杯醋。

老師:老師這邊有兩個杯子,一杯是水,另外一杯裡是什麼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是醋!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知道是醋了,那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我是聞出來的。

老師:你們真棒,小鼻子真靈,一下子就聞出來了,這杯子裡就是平時我們吃的醋。

2、老師:那如果把醋倒在水裡,會怎樣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幼兒:水會變成醋的顏色。)(老師:水和醋融在一起了)

3、幼兒操作並觀察:醋倒入水中發生了什麼?

老師:那究竟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想的一樣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和醋,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下,把醋倒在水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不過要記住在倒醋的時候要嘴對嘴慢慢的倒(老師示範),不要把杯子弄倒了。倒好了,你可以用筷子攪一攪,再觀察。

4、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

老師: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我發現...

出示老師的記錄現象示意圖:小朋友把醋倒在水裡,這樣你們還能分清哪邊是水哪邊是醋嗎?(不能)原來醋和水融在一起了。

二、第二次猜想

1、出示油杯:老師這邊還有一點油,那如果把油倒在水裡,又會怎樣呢?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大膽地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再進行自由猜想的表述,

老師:老師先讓你們的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那怎麼記錄呢?老師來說一說。

出示記錄紙:看看紙上有什麼?(?眼睛 兩杯水)

老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把猜想記錄在哪裡呢?為什麼?(記錄在?的下面)

老師:請你們把凳子下的記錄紙和筆拿出來,黃顏色的蠟筆就代表油。好,開始記錄吧。

老師:先把記錄好的紙放在腿的前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猜想的?

幼兒拿好自己的記錄紙上來表述。

幼兒第二次操作,仔細觀察,並將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老師:那是不是這樣呢?等會兒老師還要讓你們自己去試一下,看看跟你的猜想是不是一樣。在做實驗時,也要把油輕輕的倒在水裡,然後用筷子攪一攪,最後蹲下身子觀察,觀察到的現象才準確。觀察時要等幾分鐘再觀察,等到水面不動了,你才能回來把你看到的記在眼睛的下面。

老師:我們要怎麼觀察?幼兒說一遍,老師補充一下。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

老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記錄的結果跟後面的老師說一說,也可以貼到前面黑板上和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把帶有標記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讓幾個幼兒上來講一講。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我看到油在水的上面。

老師:那你剛才猜想的是什麼呢?哦,原來猜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再來試一試,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實驗驗證

小結:我們把油倒在水裡,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都是油浮在水的上面。它們分成了兩層,說明油是不溶於水的。

三、延伸問題。

老師:今天我們發現油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能不能讓油和水也溶在一起呢?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探討,好不好?

教學反思:

在第一環節中,讓幼兒觀察醋和水可以融合這一現象,可以讓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師操作示範。

整租操作材料——油,準備的不夠多。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幼兒可以用到的油,不足以讓孩子們明確的觀察到水和油分離的現象,後來我馬上拿來備用的油,給每位孩子新增進去,讓他們更直觀的觀察到了這一現象,彌補了這個問題。(

小百科:油,漢語詞彙,形聲字,字從水,從由,由亦聲。“由”意為“滑動”,“水”指“汁水”、“液體”,“水”與“由”聯合起來表示“潤滑的液體”。油是常溫下為液體的憎水性物質的總稱。而在生活中,油一般是食用油的簡稱。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體驗自由辯論的樂趣,嘗試說服對方。

2、 懂得水資源是有限的,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1、 圖畫書《請你判斷》。

2、 紅黃兩隊的隊牌各一塊,小紅旗和小黃旗各一面。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 我們的生活能離開水嗎?

2、 說一說水是生命之源的理由(人、動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需要水)。

二、辯論

1、 引出辯論題:你們認為水用得完嗎?

2、 分組:幼兒分成紅、黃兩隊。認為水用得完的幼兒參加紅隊,認為水用不完的幼兒參加黃隊。就“水是否用得完”這個主題作一次自由辯論賽。

3、 幼兒分坐兩邊,自由辯論。

4、 教師擔任主持人,請兩邊的隊員分別講述各自的理由,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注意平衡兩隊的發言次數。

小結:雖然地球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讓人們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卻越來越少,我們每個人都要節約用水。

三、判斷

翻閱圖畫書《請你判斷》,進行判斷。紅黃兩隊進行競賽,認為對就舉紅旗,認為錯就舉黃旗。看哪一隊判斷又快又對,請判斷正確者解釋理由。

1、 第一幅圖中的小朋友的做法對嗎?為什麼?應該怎麼做?(喝多少水就應該倒多少水。)

2、 第二幅圖中的阿姨的做法對嗎?為什麼?(汙染魚池,影響魚的生存。)

3、 第三幅圖中的小朋友的做法對嗎?為什麼?(一水多用。)

4、 第四幅圖中的叔叔的做法對嗎?為什麼?(保護水環境,撈水中藍藻。)

總結:水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裝水活動中,感知水的特徵。

2、通過操作,知道物體的沉浮現象。

3、樂意參加玩水活動,積極進行探索。

材料準備

1、給瓶子裝水:塑料瓶若干,幾種裝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2、物體沉浮:盆子裡裝好水,各種物品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 指導要點 1、建議將該區遊戲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3、準備幾盆水,讓孩子用提供的裝水工具試一試給塑料瓶裝水,看看怎樣可以把瓶子裝滿水。

4、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幼兒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積累初步的經驗。

實施步驟

一、介紹區域中提供的各種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1、分成兩組進行探索。(裝水、沉浮)孩子們自主選擇,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換。 2、裝水要求:把瓶子裝滿水。

3、沉浮要求:看看這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怎樣?

三、觀察指導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一步提出要求。

1、裝水活動:直接用瓶子裝水可以嗎?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把瓶子裝滿水嗎?怎樣可以很快裝滿水?

2、沉浮活動:先猜一猜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分一下類)然後實踐一下,再分類。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發現 討論:你有什麼發現?你用什麼方法裝水的?哪些東西從沉下去?哪些東西浮在上面?

反思分析

1、孩子們對操作本身很感興趣,能夠專注地進行探索,對每一種材料都有興趣,過程中也能動腦筋想各種辦法,老師觀察指導時的提示語能夠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2、用幾種工具搭配裝水,小班孩子還不太能主動發現,他們往往都選擇單一的一種工具進行,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示。

3、沉浮活動中,由於提供的材料較多,又沒有記錄,所以孩子們對自己的操作發現很容易就忘記,建議可以設計一張簡單的記錄表,嘗試用貼圖片的方式進行記錄。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

2、激發幼兒樂於親近水,接觸水,熱愛乾淨水環境的美好願望。並能關注周圍的水環境。

3、鼓勵幼兒發動身邊的人一起積極參加節約用水活動。

4、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瞭解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 教學難點: 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的願望,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表明水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的圖片。

2.小水滴圖片,一杯水。

3.水汙染圖片,故事《魚兒哭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我們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為好朋友嗎?說說生活中你見過的水是什麼樣的。

(幼兒自由交流)

二、活動進行

1.認識水,瞭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請幼兒喝一下,說說水是什麼味道,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感受水的狀態(無色,無味,的液體)

(2)水是從那裡來的呀?

(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水從地下來,地球上儲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為我做什麼呢?

幼兒回答(洗衣,做飯,每天喝水,小樹要喝水)

教師引導:生活中離不開水,人每天必須要喝水

(2)討論沒有水會怎樣呢?

幼兒自由討論

3.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觀看圖片 (區域性地方缺水造成乾旱……)

聽故事《魚兒哭了》

幼兒說出“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小結: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將沒有生命。所以我們要怎麼做呢?

怎樣做到節約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動延伸

音樂遊戲:魚兒水中游。

製作“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

小百科: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10

教育目標:

1、初步認識漢字:洗澡、游泳、流淚,並知道它們有共同之處:都有“氵”及其原因。

2、運用圖片、語言、形體動作、漢字舉牌等形式,表達自己對詞彙的理解。

3、在遊戲中體會漢字的奧妙。

活動準備:

游泳、洗澡、流淚的圖片及漢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用語言、動作表示其中內容並匹配漢字。

1、幼兒觀察三張圖片,分別說出這個人在幹什麼,怎麼看出來的?並用動作表示。

(1)“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三幅圖,大家看一看圖中這幾個人在幹什麼?”

(2)“你是怎麼看出這幅圖是在洗澡的呢?那我們做一做洗澡的樣子”

(3)逐一出示另兩幅圖並做相應的動作。

2、給圖片匹配漢字

(1)“洗澡、流淚、游泳可以用圖片表示,也可以用動作來表示,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示呢?”

(2)“我們還可以用漢字表示,小朋友桌上也有這些漢字,你們把這些圖片排成一排,配一配相應的漢字”,幼兒嘗試自由匹配漢字。

(3)逐一匹配流淚、游泳並說出理由。

二、找出這些漢字的共同點

1、請幼兒觀察,這些漢字哪些地方相同?

(1)“我們看看這些字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2)“哪些是一樣的?這三個點子象什麼?它們的名字就叫三點水”

(3)“奇怪,這些字為什麼都有三點水呢?”

2、小結:洗澡有洗澡水,游泳要在水裡,流淚也有許多淚水,它們都有水,都和水有關,所以在它們的前面加了“氵”這個偏旁。

三、遊戲,鞏固對漢字的認識

1、換位遊戲

(1)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拿去圖片,剩下三個片語,請幼兒睜開眼睛認讀。

(2)幼兒再次閉上眼睛,教師把這些片語進行換位,請幼兒睜開眼睛認讀。

2、匹配遊戲

(1)教師說片語,幼兒舉漢字

(2)幫助個別講錯的幼兒

(3)教師舉漢字,幼兒做動作

四、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很能幹,認識了三點水的字,有洗澡、游泳、流淚,下次老師還會再帶你們玩其他的漢字遊戲。”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水》的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大自然裡有各種各樣的水。

2.初步感知疊詞的特點,學習使用疊詞。

3.初步接觸重點字詞:水、跳舞、髒、西瓜、汗水。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喜歡觀察生活中的水,對水感興趣。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大字卡;詩歌讀本。

活動過程: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讓幼兒猜謎語,教師說水的謎面,讓幼兒猜測。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水“,讓幼兒感知。

二、感知理解活動

1.分享與講述。

(1)你在哪裡看到過水?它是什麼樣的?是什麼味道的?鞏固幼兒對水的形態、特徵的認識。

(2)擴散性猜想:水。

小小的水是什麼水?大大的水是什麼水?

會跳舞的水是什麼水?靜靜的水是什麼水?清清的水是什麼水?髒髒的水是什麼水?甜甜的水是什麼水?鹹鹹的水是什麼水?

教師適時出示相應的打字卡“水”、“跳舞”、“髒”等,讓幼兒感知。

2.幼兒有序取書,進行自主閱讀。

啟發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麼水。

3.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幼兒認真傾聽詩歌《水》。

4.師幼看掛圖,共同討論,理解詩歌內容。重點講述詩歌中的疊詞。

(1)圖上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的水?為什麼說噴泉是跳舞的水?為什麼說湖水是靜靜的水?西瓜水是什麼樣的?汗水真的是鹹鹹的嗎?

引導幼兒從各種水的特點來理解詩歌內容。並出示相應的大字卡。

(2)引導幼兒對比、發現疊詞的特點。

請幼兒嘗試說說其他疊詞。

三、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收書,整理自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