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7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2、學習繫鞋帶的正確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能不怕困難,反覆嘗試學會繫鞋帶的方法。

活動準備

短綢帶若干、幼兒穿有鞋帶的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教師請其他老師在食指上用短綢帶結紮一個蝴蝶結,顫動食指模仿蝴蝶飛動,請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動手意識。

——教師:“小朋友們,這隻蝴蝶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隻在手指上飛動的蝴蝶啊?”

——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根短綢帶,學習用綢帶扎蝴蝶結(先繞兩個圓圈,然後交叉拉緊),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拉太緊以免拉過頭等。

——請幼兒互相幫助,把蝴蝶結結紮在食指上。

二、學習繫鞋帶。

——教師請會繫鞋帶的幼兒表演繫鞋帶,激發其他幼兒學習的願望。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扎蝴蝶的經驗,學習繫鞋帶。提醒幼兒注意繫緊鞋帶,以免鞋帶散開。

——開展繫鞋帶比賽,看誰系得又快又好。

三、活動總結

——教師:小朋友學會了扎蝴蝶結、繫鞋帶的方法,以後,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這些事情了,從今天起,看看誰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應變

活動匯入部分也可以選擇使用蝴蝶圖片,然後再現場製作指上蝴蝶。

活動延伸

1、將學習內容延伸至自己扣自己的扣子、收拾衣服,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展相關活動,評比“自理小能手”。

2、用短綢帶教幼兒結紮其他形狀,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區角活動

益智區:投放各種由短綢帶等結紮而成的事物,供幼兒觀察。

投放扎蝴蝶結的短綢帶及穿鞋子的娃娃,鼓勵幼兒練習繫鞋帶。

環境創設

將繫鞋帶的步驟圖貼在活動室內,提示幼兒自己繫鞋帶。

家園同步

1、家長可以帶領幼兒一起給鞋子穿鞋帶、繫鞋帶。

2、家長鼓勵幼兒自己穿衣穿鞋。

隨機教育

1、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自己穿衣穿鞋等。

2、鼓勵幼兒對一些繩結事物拆解還原,增強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故事懂得,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者,無論什麼人都要禮貌謙讓。

2.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準備:

《小熊讓路》故事教具一套(森林背景圖一張, 人物畫:小熊、小花貓、小公雞、小猴、大象)

《小熊讓路》相關的視訊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出示小熊貼絨,介紹小熊的人物特點: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今天就講一個關於他的故事,名字就叫——《小熊讓路》

2.教師演示教具並播放故事。(故事見附錄)

3.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為什麼小熊欺負小兔、小花貓、小公雞,而不敢欺負大象?他這樣做對嗎?

(3)力氣大就可以欺負人嗎?大象的力氣比小熊大,為什麼他就不欺負人呢?

(4)大象給小熊讓了路,為什麼小熊不好意思了呢?你們猜他心裡怎麼想?他明白了什麼?以後他會怎麼做呢?

4.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的人,無論什麼人都要懂禮,講謙讓、說話要和氣。

5.結合幼兒日常表現,教師請幼兒自己想一想有沒有欺負人的現象,今後打算怎麼做?請大家互相監督和幫助,做一個禮貌、謙讓、受歡迎的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遵守規則。

2.感受遵守規則的快樂。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時的ppt課件 。

2.貼有交通標示的活動場地一塊。

活動過程:

一、 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遊戲時沒遵守規則的圖片,圖片中小朋友這樣做有什麼危險?應該怎樣做?

2.出示喝水時沒遵守規則的圖片,圖片中小朋友為什麼沒有喝上水?應該怎樣做?在幼兒園要遵守規則,那生活中是不是也要遵守社會規則?

3.出示生活中人們沒遵守社會規則的圖片“小區怎麼了”,如果你生活在這樣的小區,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應該怎樣做?

4.教師小結:規則無處不在,無論在幼兒園還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許許多多的規則,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二、做一做,玩一玩

1.遊戲——安全過馬路,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2.和老師一起做遊戲,感受遵守遊戲規則帶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讓家長懂得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性,掌握方法,家園一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規則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長期、反覆的引導,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一定能使幼兒將各種規則,化為心中自主的、自覺的、習慣性的良好行為,使我們的孩子,將來順利地融入社會。

小百科;規則,是執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合理推測畫面中人物的角色身份和行為。

2、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創設公交車情境,模擬坐車(出現公共汽車場景,播放汽車行駛的聲音)

聽聽看看,一輛什麼車開來了?(公交車)你們乘過公交車嗎?你們乘坐公交車去過哪裡?誰來說說,有沒有去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公交車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二、看看猜猜下車的人。

(一) 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媽媽下車了。

1、誒,到站了。我們看看誰下車了?她是誰呀?

2、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公共汽車到站了,下來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媽媽。看看媽媽到了哪裡呢?

3、你怎麼知道這是菜場?(哦,有好多新鮮的魚;綠綠的青菜;菜場裡的菜可多著呢,誰能一下子說好幾個的?蘿蔔、黃瓜、西紅柿,土豆、毛豆、小豌豆;肉類、水產、豆製品的營養可好呢,點心、早飯)。

4、媽媽看到這麼多菜,她想幹嘛呢?把菜買回家會做給誰吃呢?做一桌香噴噴的菜給家人吃是一件多麼開心、幸福的事情呀。

小結:媽媽下車買了全家人都喜歡的菜。嘀嘀……坐好咯,車子又要開了,準備回家了。

(二)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建築工人下車了。

1、這次公交車會開到哪裡去呢?我們先來聽聽看?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呀?聽出來了嗎?這回公交車開到了哪裡啊?我們來看看到底到了哪裡?

2、到了建築工地誰會下車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是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戴著黃黃的安全帽的工人,手裡拿著施工圖紙的)工人是怎麼造房子的?來做做看,搬磚頭、釘釘子、刷牆壁。

3、這麼多的工人可能是在造什麼呢?(娛樂場所、遊樂場、醫療設施、住宅區、飯店、賓館)

4、是呀,我們身邊這麼多房子都是工人叔叔造出來的,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的?

小結:我們都想感謝他們,對他們說一聲辛苦啦。公共汽車到站了,工人叔叔下車了,他們給我們造了各種各樣的房子。嘀嘀……我們的公交車又要出發啦。

(三)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到遊樂場的人下車了。

1、這下會開到哪裡去?猜猜。真的開到遊樂場啦,你們喜不喜歡?那遊樂場裡有什麼呀?遊樂場裡到處都是好玩的。誰會在這裡下車呢?

2、去玩的小朋友下車了,除了去玩的小朋友,想一想,還有誰也要在這站下車,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人在遊樂場裡工作呢。有誰呀?(保安叔叔、清潔工、維修工、售貨員、維修員、檢票員)

小結:公共汽車到站了,去遊樂場玩的人還有遊樂場的工作人員都下車了。有了這些工作人員我們才能在遊樂場裡玩的更開心、更安全。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及其產生原因,認識各種垃圾箱。

2、用畫實物、寫數字等形式記錄幼兒園、家庭一週中產生的垃圾名稱及數量。

3、瞭解垃圾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產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班內用的垃圾統計表一張,家庭用的垃圾統計表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幼兒園裡的垃圾箱,初步認識垃圾及其產生原因。

教師提出問題:垃圾箱裡有什麼?什麼叫垃圾?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垃圾?垃圾都是從哪裡來的?豐富詞彙:生活垃圾。

2、猜想:我們一天會製造多少垃圾?

教師提問:垃圾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製造的沒有用的廢物,猜猜我們一天會製造多少垃圾?

3、統計:我們製造的垃圾。

出示垃圾統計表,教師講解垃圾統計表的用法:用畫畫的形式將自己在一日活動中製造的垃圾名稱及數量記錄在垃圾統計表裡。

4、活動延伸:統計家庭中製造的垃圾。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設計家庭用的垃圾統計表,家長協助幼兒用畫實物、寫數字等形式記錄家庭一週中產生的垃圾名稱及數量。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我們的祖國真大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我們的祖國真大

目標:

1、通過遊戲及看錄象感知祖國真大及各地氣候不同。

2、感知詩歌的趣味性,學習用圖示記誦詩歌。

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

過程:

1、出示中國地圖引起幼兒興趣。

2、會議天氣預報,感知在同一天祖國各地氣溫和氣候的不同。

(1)教師播放“天氣預報”錄象。

(2)提問:為什麼北方(如哈爾濱)和南方(如海口)的氣候、氣溫不一樣?

(3)小結:我們的國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時間裡氣候不一樣,北方很冷,南方很溫暖。

3、學習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1)欣賞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你覺得詩歌有趣嗎?什麼地方有趣?

(3)幼兒回憶詩歌內容,教師將有關圖片逐一貼在地圖相應的位置上,如雪花、鮮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十月就飄大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南西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媽媽是幼兒最熟悉、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自己的媽媽永遠是最漂亮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用五彩的毛線擺弄出直的、彎的、螺旋形、波浪形等變化多樣的線條,來表現媽媽的新發型,以激發孩子們對這種表現手法的好奇心,從而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

目標:

1.嘗試用各種顏色的毛線和其他材料為媽媽設計髮型,感受毛線貼畫的美。

2.樂意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準備:

1.經驗準備:

觀察媽媽的髮型;欣賞展示在區角中的各種髮型照片。

2.材料準備:

(1)貼有空白頭像的即時貼,各色毛線、縐紋紙、彩色水筆等。

(2)用即時貼和毛線製作的範例。

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教師的新發型,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要過生日了,做了個新發型。你們覺得怎麼樣?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新發型美在什麼地方或怎麼設計更好看。)

二、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媽媽的髮型,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

師:剛才你們欣賞了老師的髮型。現在請大家講講自己媽媽的髮型。

(教師引導幼兒從頭髮的長短、直卷、顏色以及是否有髮飾等方面進行表述,體會各種髮型的美。)

師(小結):媽媽們的頭髮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直、有的卷,有的黑色、有的黃色、有的棕紅色,有的頭髮上還有夾子等髮飾。這些髮型各有各的美,都很漂亮。

三、引導幼兒觀察範例,激發幼兒的創作願望

1.教師展示自己為媽媽設計的髮型,引導幼兒充分觀察。

師:這是我為媽媽設計的髮型。你覺得最美、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2.引導幼兒觀察製作材料及製作方法。

師:看一看,老師為媽媽設計的髮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毛線是直接貼上在即時貼上的,髮飾是用縐紋紙、泡沫紙、網紗等做出來的。)

3.請個別幼兒嘗試毛線的貼上方法,引導幼兒從頭像的頭頂部位開始貼上。

四、鼓勵幼兒為自己的媽媽設計髮型

1.交代任務及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也來給自己的媽媽做髮型吧。先想一想要給媽媽設計一個什麼樣的髮型,再用各種顏色、各種長度的毛線開始貼,貼的時候要從頭頂部位開始往下貼,不要讓頭髮擋住媽媽的臉。髮型做好後可在頭像上畫上媽媽的五官,還可以給媽媽畫個漂亮的淡妝。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嘗試。要求二:能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要求三:能設計富有特點的髮型並化妝。

五、引導幼兒互相交流,進一步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師:你給媽媽設計了一個什麼髮型?最美的地方在哪裡?想一想,媽媽看到你為她設計的新發型會怎麼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引言:

現在有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收到無限的寵愛。孩子的很多要求都會得到家長的無條件滿足,家長的百依百順漸漸地在孩子心中覺得理所當然,慢慢地會用無禮的語言和表現,甚至生硬態度迴應父母,是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用感恩的心對父母、他人說出感恩的話,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表達感恩的環境,使他們想說、會說、敢說、有機會說。孩子的文明之花自然盛開。

行動依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會用禮貌的方式向長輩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準備:

家裡牆上貼一棵樹;愛心形紙條若干;水彩筆。

任務卡:

1、看一看:這裡有一棵樹,你猜猜這棵是什麼樹?(感恩樹)感恩樹可以做什麼用?(可以說出你心中的感謝。)

2、說一說:爸爸媽媽很愛你,你能發現嗎?從哪些事情發現爸爸媽媽的愛?

2、想一想:思考:當你發現爸爸媽媽為你做事情時你怎麼表達你的感謝?

3、議一議:怎麼讓你的感謝讓爸爸媽媽感受到?看看媽媽在愛心形紙條上寫給孩子的感恩話語。如:謝謝你為媽媽拿拖鞋;謝謝你為媽媽擦汗等。

4、做一做:在愛心紙條上記錄自己感謝的話語貼出來。

1)在愛心紙條上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感謝話語。

2)將愛心紙條貼在愛心樹上。

3)在愛心樹旁向爸爸或媽媽說己記錄的感謝。

孩子說己記錄的感恩紙條時,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安靜地坐下來聽,並對孩子的感謝作出迴應。

除了給爸爸媽媽感恩卡,也可以讓孩子逐漸擴大到感謝身邊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真正學會感恩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