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有多種多樣,能比較異同。

2、初步瞭解氣球的用途,認識一些特殊用途的氣球,擴大知識面。

3、能做到動作靈巧而協調地行走。

4、在活動中嘗試合作玩氣球,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氣球、圖片、打氣筒。

活動過程

1、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氣球?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想像。

2、誰玩過氣球?怎樣玩的?誰有不同的方法?

不好的方法有以下幾種,讓幼兒說一說是對還是錯?舉例:小朋友用嘴咬氣球、幼兒對著別人擊破氣球。

3、幼兒自由玩氣球,讓幼兒嘗試合作玩氣球。提醒幼兒使用商量用語,學習交往的初步技能。

4、觀察幼兒活動情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5、幼兒玩氣球時,教師要隨時觀察幼兒,確保孩子的安全,可以隨時更正。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百科:氣球是充滿空氣或某種別的氣體的一種密封袋。氣球不但可作為玩具,也可作為運輸工具。氣球種類有很多,現在主要介紹天然乳膠生產出來的氣球,可以作為裝飾,開業慶典做的拱門,可以印製上自己的廣告圖案作為宣傳,可以印上結婚新人的相片作為祝賀,可以裝飾舞會,新人花車等等,現在氣球成為一種亮麗的風景線,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瞭解自己嘴巴的用處。

2.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學會愛護自己的嘴巴。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物品:吹 (小喇叭等),唱 (話筒等),吃 (糖果等)。

活動過程

一、聽聽哪裡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是從哪裡發出的聲音?

二、嘴巴的用處

1.討論:我們的嘴巴有什麼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遊玩:嘴巴樂園

1.教師:你們想不想去嘴巴樂園去玩一玩呢,我們一起去好嗎?

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遊玩,嘴巴樂園裡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

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遊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遊戲。

2.幼兒遊戲後,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想說一說你去了哪些地方遊玩?你是怎樣玩的?

(幼兒可以邊示範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幹什麼?

3.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愛護自己的嘴巴

1.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嘴巴?

2.提問:什麼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呢?

--壞蘋果、發黴的食品、髒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堅硬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3.教師小結: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

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聽訊號按一定方向跑和在一定範圍內躲閃跑,練習動作的靈敏性。

2、培養幼兒初步具備機智勇敢、互相幫助的品德。

3、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呼啦圈若干

2、小朋友戴上胸飾扮小鴨子,教師戴上掛胸飾扮鴨媽媽、另請一位教師戴上頭飾扮狐狸、趕鴨棒一根。

3、錄音機、磁帶(音樂四段:老母鴨音樂、小鴨律動音樂、小鴨玩耍音樂、狐狸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鴨媽媽帶幼兒在“老母鴨”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活動場地,音樂停止,鴨媽媽說:“鴨媽媽我真能幹,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個蛋寶寶!”幼兒隨即蹲下做蛋寶寶,老師巡視。

2、鴨媽媽邊巡視邊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腦袋!”( 帶幼兒活動頭部)

3、鴨媽媽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幼兒答:“我們伸出小翅膀!”(帶幼兒活動肩、臂部)

4、鴨媽媽又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跳出蛋殼了!”(帶幼兒活動腰、腿部)

5、鴨媽媽(微笑著張開雙臂做擁抱狀):我的鴨寶寶,媽媽好喜歡你們呀,快來和媽媽抱抱。

6、鴨媽媽“現在寶寶跟媽媽一起來學本領吧!”(聽音樂來到草地上做鴨走、鴨叫、撲翅膀、游泳、喝水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遊戲:"小鴨找家",練習聽訊號按一定方向跑。

①第一次找家:聽訊號找家。

師:"孩子們,你們跟著媽媽出來玩高興嗎?讓我們先來看看家在那裡呀?"幼兒興奮地指著家的方向。

師:"媽媽要看那隻小鴨先找到家。"教師發出訊號,幼兒飛快地去找家。教師看到沒有找到家的幼兒:"喲!還有兩隻小鴨還沒找到家,看看有沒有空房子了。"教師幫他們一起找,可是沒找到。

師:"他們多可憐呀!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呢?"

幼A:我們幫他們造家。

幼B:請他們和我一起住吧……(許多幼兒就大聲地招呼沒有找到家的幼兒和自己一起住。師:"啊!現在小鴨子們都有家了,真好!"

②第二次找家:找家時要意識到互相幫助。

師:"孩子們,玩時要注意安全,因為附近住著一隻狡猾的狐狸,如果狐狸來了,該怎麼辦呢?"

幼A:我們一起用石頭砸它。

幼B:我們馬上跑回家躲好……

師:"回家會比較安全,記住要互相幫助。現在,先和媽媽一起做遊戲:小鴨小鴨真可愛,扁扁嘴巴呷呷呷,搖搖擺擺來走路,跟著媽媽一起玩。"(狐狸音樂響起,狐狸來了。幼兒爭相迅速地找家,還會互相招呼同伴一起住。狐狸沒捉到小鴨,只好走了。

師:"狐狸走了,我們可以出去玩了。來跟媽媽一起把我們的房子變成一個大池塘。(幼兒拿起呼啦圈念兒歌走成圓圈。小小鴨,扁扁嘴,愛吃魚,愛吃蝦,走起路來搖搖搖,唱起歌來嘎嘎嘎。)

(2)遊戲:"小鴨躲狐狸",練習在一定範圍(半徑為5―6米的圓圈)內躲閃跑。

教師和幼兒一起站在圈裡,一起跳入池塘中。

師:"啊!池塘水真清呀!池塘水,清又清,小鴨小鴨愛游泳;東遊遊,西遊遊,撲撲翅膀真高興。"(狐狸音樂響起,狐狸拿著趕鴨棒走到池塘邊。有個別幼兒顯得有些緊張。)

師:"孩子們!水裡也很安全,只要你們在池塘裡靈活、勇敢地躲來躲去,不要被狐狸趕到岸上去,媽媽也會保護你們的!"(幼兒在圓圈內躲閃跑,教師適時地保護躲閃能力弱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

師:"哦!狐狸走了,我們戰勝狐狸了,可以快樂地游泳、捉魚吃了!”(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池塘裡做游水、吃魚、撲翅膀等動作。)

師:"天快黑了,孩子們,我們該回家了。"聽音樂,小鴨和媽媽一起回家。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常見的鞋,感受它們的美和多樣性。

2.大膽地說出自己喜歡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腳。

3.嘗試對鞋子進行簡單的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大小、顏色、形狀、用途不同的鞋子。

2.裝有各種鞋子的“神祕箱子”。

3.《幸福拍手歌》音樂;鞋子的分類標誌卡、鞋架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出示禮物——“神祕箱子”,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鞋的名稱和用途。

(對於各種鞋子,幼兒有一定的經驗,教師逐一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說說高跟鞋、大頭皮鞋、旅遊鞋、拖鞋、溜冰鞋等的用途,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鞋子展覽會

1.引導幼兒用配對的方法將鞋子佈置成展覽會。

(幼兒在聽明白了教師的要求之後,開始用配對的方法尋找箱子裡和地板上散亂的鞋子,把它們整齊地擺在教師指定的地方,幼兒的積極性很高,不一會就把鞋子擺好了。在活動中幼兒能互相幫助,有一定的糾錯能力。)

2.幼兒參觀“鞋子展覽會”,通過看看、摸摸、比比、說說,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樣性。

(幼兒自由找夥伴交流,教師隨機觀察、引導,幫助幼兒注意各種鞋子的不同質地。由於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幼兒的交流很熱烈,有的幼兒還說出了自己什麼時候穿過什麼鞋子的經驗。)

三、探索交流

1.鼓勵幼兒自主尋找喜歡的鞋子,並穿一穿、試一試。

(教師一說,幼兒都很興奮,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子試穿起來,有的穿著大高跟鞋歪歪扭扭地走,有的找到小小的鞋子一直穿不進去,有的穿著溜冰鞋不敢移步.有的穿爸爸的大頭皮鞋跑不動……)

2.教師隨機與幼兒交流,請幼兒談談穿上不同鞋子的感受,並組織集體交流。

(每位幼兒都挑出了自己喜歡的一雙鞋子,幼兒更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與教師說.與同伴交流較欠缺,教師就組織幼兒集體交流穿鞋感受,引導個別幼兒穿上鞋子在集體面前跳一跳,讓大家一起來觀察,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已有的知識經驗。)

3.引導幼兒小結:穿鞋要合腳。小朋友穿上合腳的鞋,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才會舒服。

四、鞋子找家

請幼兒按教師提供的鞋子圖示,對鞋子進行分類。

(教師邊出示標誌.邊引導幼兒如何更好地進行歸類。幼兒在歸類的過程中出現了把高跟鞋放在一個家.把大頭皮鞋放在旅遊鞋的家的情況.可能是教師出示的皮鞋實物標記只有高跟皮鞋.讓幼兒產生誤解.下一次活動可以引導幼兒自己來設計不同款式鞋子的標記。)

五、穿上合腳的鞋到戶外遊

(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一顆大樹(樹幹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2、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裡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裡(老師指著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裡?黃樹葉寶寶在哪裡?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裡?綠樹葉寶寶在哪裡?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知道襪子、鞋子能保護自己的腳。

學習穿脫鞋襪。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用墊子鋪一條“小路”,將若干雪花片插塑撒在“小路”上。

課件準備:《脫鞋襪》實拍視訊;《穿鞋襪》實拍視訊。

活動過程

組織談話,鼓勵幼兒討論穿脫鞋襪的話題,匯入主題。

——什麼時候你會脫襪子/鞋子?誰幫你脫的?(上床睡覺的時候、回家的時候)

——什麼時候你會穿襪子/鞋子?誰幫你穿的?(天冷的時候、出門的時候)

播放視訊《脫鞋襪》,鼓勵幼兒自己脫掉鞋襪。

1.播放視訊,瞭解脫鞋襪的步驟。

——視訊中的小朋友是怎麼脫掉襪子的?

——脫掉的襪子要放哪裡呢?

2.幼兒嘗試脫鞋襪。

——請你也學著把鞋子和襪子脫掉吧!

投放材料“雪花片”,在活動室佈置“雪花片小路”,鼓勵幼兒光腳走,並感知小腳的感覺。

——請小朋友們一個接一個慢慢地光著腳走過這條小路。

——走完這條小路後,你的小腳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小結:當我們光著腳走這條“雪花片小路”時,小腳會刺刺的,覺得很不舒服。這是因為小腳沒有襪子和鞋子的保護造成的。所以出門時我們要穿好鞋襪,保護好我們的小腳。

播放視訊《穿鞋襪》,鼓勵幼兒自己穿上鞋襪。

1.播放視訊,瞭解穿鞋襪的步驟。

——視訊中的小朋友是怎麼穿襪子和鞋子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幼兒嘗試穿上鞋襪。

——請你也試著自己穿上襪子和鞋子吧。

——兩隻鞋子怎麼穿呢?檢查下左右兩邊有沒有穿錯?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鼓勵幼兒午睡時自己脫鞋襪,午睡起床時自己穿鞋襪。

家園共育

家長鼓勵幼兒自己穿脫鞋襪,並指導幼兒進一步分清鞋子的'左右。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一個小小茶葉蛋引發了一個長長的故事, “茶葉蛋的媽媽是誰?”“是茶葉媽媽。”“是老虎媽媽。”“是雞媽媽。”

------在孩子們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題產生了。

先前我們已經參觀了小菜場,發現了許多有關蛋的“祕密”,在參觀採訪中,孩子也瞭解到雞、鴨、鵪鶉、鵝會生蛋。回來後,大家還津津樂道,家長們也積極參與了此活動,並和孩子收集“哪些動物會生蛋”的資料。

今天的活動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在組織形式上,我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嘗試用遊戲的形式來開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將新近開展的英語教學結合進去,注重了內容間的有機整合 。

活動目標:

通過遊戲、同伴之間的交流了解哪些動物會生蛋,體驗遊戲的樂趣。 2、嘗試用英文說說動物的名稱。

活動準備:

有關動物生蛋的簡報、動物圖片、版面上貼有YES、NO 字樣,並畫有兩個圓圈供孩子選擇用。

活動過程:

1、智遊:Yes or No

玩法:教師拿出一動物圖片,如:出示小鳥圖片,

師問:這是誰?並用英文“Hello hello bird”與小鳥打招呼,孩子們也跟它打招呼。

師再問:Bird 會生egg嗎?

師說:“One two start。”

孩子們開始選擇(站在兩個代表YES、NO的圓圈中間)。如有爭議就請“電腦博士”、搭班老師或有此經驗的孩子等方式進行確認。 確認後,請孩子將動物媽媽貼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會生蛋的貼在YES一面,反之就貼在NO一面)。 說對的孩子給一顆紅五星獎勵。

2、交流經驗: 說說還有哪些動物媽媽也生蛋寶寶的?

3、評出冠軍:

(1)數數你得到了幾顆星。

(2)請得紅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寶座”,大家一起和冠軍照相。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理智感、求知慾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作為教師要有靈敏的雙耳、敏銳的目光去聆聽、去捕捉孩子中間生成的問題。

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發現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殼顏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動物會生蛋。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地生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強。當然我們的活動還在繼續。

在活動中教師既像孩子一樣在學習、探索,又是整個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協作者,既是他們的同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從而靈活地起到了輔導、嚮導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種資源,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家庭的大力配合。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創新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使幼兒瞭解球的多種玩法。

2、培養幼兒對球產生濃厚興趣和體驗一起玩球的快樂。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展思維的能力,並且使幼兒知道球有多種玩法。

活動難點:主要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發展思維的能力,並且使幼兒能體驗到一起玩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快樂轉轉轉》磁帶、塑料球(每人一個)2、筐子4個、小棍子2個、繩子1個、呼啦圈4個、手巾、報紙、塑料袋、紙杯、易拉罐、(若干份)3.一盆水、不同種類的球安全要求:提醒幼兒不要亂跑,注意個人安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放《快樂轉轉轉》歌曲,小朋友們來和老師一起做運動。

二、展開部分:

1、小朋友們很累了吧!請你們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小朋友看一看是什麼?(出示塑料球)3、小朋友想玩嗎?(想)在玩球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小朋友要說一說你是怎樣來玩球的,才能玩塑料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是最棒的!

4、請小朋友把球的玩法告訴你邊上的小朋友們。

5、小朋友說的真是太棒了,想不想自己拿著球親自體驗一下球有多種玩法和樂趣。看老師這裡給小朋友準備了這麼多好東西。請小朋友拿著球輕輕走到老師這裡。今天,你們就用這些材料來跟球玩一玩。看一看誰能把這些材料都用上,看看誰的玩法最多。

6、老師邊放音樂《健康歌》,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來玩球。(一定注意安全,玩過的要放回原處)7、在玩球的過程中老師問一問小朋友球的多種玩法。音樂停止,現在呢?請小朋友趕快把你手中的材料放回原處,看哪個小朋友放得最快。

8、老師總結(小朋友真棒,有的用乒乓球拍打球的、有的把球放在水裡的、有的用繩子綁球的、有的用易拉罐打球的、有的用報紙、手巾包球的等)。

9、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材料還在靜靜地躺著。哪個小朋友能大膽的給小朋友去試一試,看看球還能怎樣玩。(請個別小朋友試一試,並鼓勵他要大膽想象球該怎樣玩)。

三、結束部分:

你們是不是累了,為了鼓勵你們,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神祕的禮物。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老師這裡。老師出示不同種類的球。請小朋友說一說裡面有什麼內容,並說一說你還見過什麼樣的球。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2、讓幼兒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材料準備:

芝麻糖、調羹、鏡子、杯子、水、水桶等。

重點難點:

讓幼兒掌握正確漱口的方法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方面比較欠缺,缺乏自我服務的意識,而小班第一學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然後針對我們班幼兒在近階段的出現的飯後、點心後不會主動擦臉、漱口等現象,並根據我園近階段的要求,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利用請客的方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利用兒歌的的形式幫助幼兒瞭解正確的漱口方法。

活動流程:

活動導人——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學習漱口方法——嘗試漱口——比比誰的牙齒最乾淨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請客吃糖: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呀?(教師出示芝麻糖,讓幼兒品嚐)"老師帶來的糖好吃嗎?哎呀,你們的牙齒怎麼了呀?(引導幼兒發現牙齒上的黑芝麻,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觀察自己的牙齒)。

2、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辦法。

3、教師總結:

牙齒髒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裡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那誰在家裡漱過口的,請你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示範漱口)

4、請幼兒討論漱口的方法是否正確。

5、集體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3)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

(4)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6、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桶裡。

7、照照鏡子,比一比,誰的牙齒最乾淨。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9

活動意圖:

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另外也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活動目標:

1.知道手掌各部分名稱(手心,手背,指甲,五指)。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3.簡單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律動《我有一雙小小手》音樂,手的圖片,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律動《我有一雙小小手》引出活動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手的動作,感受小手的活動。

二、展開部分1)觀察小手,認識小手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自己的小手,告訴老師你們有什麼發現總結:我們都有兩隻手,一共十個指頭,我們的手指不僅不一樣長還不一樣粗。長得又粗又矮是大拇指,站在大拇指旁邊的是食指,個子最高的是中指,長得又瘦又小的是小拇指,剩下沒有名字的叫無名指。我們的小手上還有指甲,一面是手心一面是手背出示手的圖片,請小朋友們再熟悉一遍手心手背,指甲和五個手指2)小手的本領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師:你的小手會做什麼事?

幼兒:我的小手會拍球、穿衣服……。

2、除了這些事還會做什麼?看看周圍有什麼東西,你去玩玩。

(在各個角落裡放有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3、在幼兒玩玩具時,老師詢問小朋友:你的小手在幹什麼?

4、引導說清手的動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鈴、我的小手在疊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響了等等。

5、老師:“誰還知道小手還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招招手)這是什麼意思?”

幼兒:再見或不要。

老師:(做“過來”的動作)這是什麼意思?

幼兒:來來來。

.......

老師小結:

原來小手它會說話。

3)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教師提問: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

(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可以做這麼多的事,那麼,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

啟發幼兒想想:

如果什麼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幹?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教育幼兒講究衛生,保護自己的小手。

師:

小手這麼能幹,我們怎麼保護小手呢讓幼兒伸出手心向上看看小手髒不髒,接著交給幼兒洗手的正確動作,讓幼兒手背向上瞧瞧指甲長不長,教育幼兒勤剪指甲;此外還有不吸吮手指;不玩刀子,剪子,冬天洗完手要抹護手霜,出門要戴棉手套等。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遊戲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兒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

活動評價:採用律動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首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通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然後通過玩遊戲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最後通過讓幼兒自我觀察。從而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培養孩子早起的生活習慣。

2、能借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準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雞是怎麼叫的?數一數公雞叫了幾聲? 手指遊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

6、遊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後,教師學一聲大公雞的叫聲,幼兒做起床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雞,反覆進行遊戲。

7、學一學公雞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的玩具自由地創造聲音,並說一說聲音象什麼。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床、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附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森林裡有一隻紅色的公雞。每天早晨,當太陽公公剛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大公雞就揚起脖子大聲的叫著:“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起床了!”森林就在公雞的叫聲中甦醒了。 有一天,森林裡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森林選拔賽,選出最勤勞的動物。早晨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裡飄啊飄啊,飄到豬媽媽的耳邊,豬媽媽推了推身邊的小豬,說“豬寶寶,快起床啦!公雞都叫了!”豬寶寶翻了個身,又“呼呼”地睡著了。

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中繼續飄啊飄,飄到了啄木鳥醫生的耳邊,啄木鳥醫生昨天晚上為樹伯伯做了個手術,很晚才睡,聽到公雞的叫聲,使勁兒伸了伸腰,起床了。“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大公雞在叫第二遍。森林裡的小鳥、蝴蝶和小鹿都起來了。

當太陽剛剛升到樹梢的時候,小動物們都聚集在大象伯伯的家參加選拔賽。小鳥說:“啄木鳥醫生每天早早起來給樹伯伯治病,她是最勤勞的。”啄木鳥醫生謙虛地說:“不不不,大公雞才是最勤勞的,

是他每天早晨叫大家起床的,要沒有大公雞,我有一次都差點睡過頭了!”這時候剛剛睜開眼睛的小豬迷迷糊糊地走過來說:“才不是呢,我就沒聽見公雞的叫聲!”小動物們一看,小豬的臉都沒洗,臉上一道又一道,是晚上睡覺時抹的吧!“哈??,哈??,你還說別人,你是最懶惰的,太陽都晒到屁股了,你才起來!大公雞叫的時候,你還在做夢吧!”小動物們哈哈的笑著,小豬寶寶的臉通紅通紅的,他不好意思了。

大象伯伯說話了:“小豬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以後他就會改掉懶惰的毛病的,小豬,你說對不對?”小豬說:“對,我以後一定要勤快起來!大公雞幫幫我吧!”大公雞說:“好吧,每天早晨我叫你起來,和同伴們一起鍛鍊身體。”

從那以後,森林裡最勤快的公雞和最懶惰的小豬成了好朋友。每天在公雞的叫聲中,豬寶寶睜開眼睛。慢慢地,慢慢的,豬寶寶也變勤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