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很多幼兒有過參觀海底世界的經驗,即使沒有到現場參觀,也在電視和繪本中看到過美麗的海底世界。所以一說到海底世界,孩子們的話題就會很多, 會表現出極高的興致,其中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給幼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已有經驗、細緻觀察和獨特的視角,認識海洋生物及其特性,自由進行創作,表現出海洋的多樣性。

【活動目標

1.瞭解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的神奇與美麗。

2.能說出海洋動物外形的特點及顏色,在互動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海洋動物。

3.感受海洋動物的多樣性,萌發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海洋生物圖片、海底世界視訊短片,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

(如章魚、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棉籤、報紙團。

【活動過程】

1.播放海底世界視訊,引導幼兒興趣。

提問:誰看過海底世界?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知道有什麼動物生活在海洋裡嗎?

2.觀察海底世界,開拓視野,引導幼兒認識海底的生物。

(1)逐一出示海底生物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它像什麼?我們來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動物?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說說自己看到的這些生物的顏色。

小結:海底世界真是美麗,有漂亮的珊瑚、有各種顏色的魚,還有各種顏色的海藻。為了讓海底生物始終有這麼美麗的家園,我們要保護海洋環境。

3.畫畫我喜歡的海洋動物,萌發保護海洋動物的情感。

(1)教師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如章魚、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讓幼兒用各種工具(用棉籤畫、用報紙團印等)為海洋動物畫花紋、塗色。

(2)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主要是什麼顏色的。

【活動延伸】

認識更多海洋動物及其生活習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思路

幼兒園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從不肯來幼兒園哭哭鬧鬧,到現在喜歡來幼兒園,喜歡老師和小朋友。孩子們都在為自己的成長感到激動與興奮,同時又對幼兒園的老師、同伴充滿了濃濃的、依依不捨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天過得有意義,對幼兒園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邀請每一位家長有孩子一起來進行一次畢業聯歡會活動。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與家長、老師、同伴共同聯歡,使幼兒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情誼,體驗離園時的惜別之情。

2、教育幼兒珍惜友誼,培養他們愛幼兒園、愛老師、愛同伴的美好感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佈置教室,準備各種小食品,每人一本通訊錄(內有本班小朋友的合影)

2、選定一名老師和孩子做主持人。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辭

老師:親愛的大班小朋友,

幼兒:親愛的爸爸媽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師說吧。請欣賞大班小朋友的《畢業獻詞》,放伴奏音樂,幼兒一起朗誦。

二、回憶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學會感恩。

1、小朋友想一想三年前你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都有誰幫助了你?你應該怎樣感謝他們?

請幼兒輪流表演節目,表達感激之情。

2、今天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到了幼兒園,你們的成長更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咱和爸爸媽媽一起表演節目好嗎?

親子節目《盲人摸象》《同步走》並請幼兒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3、品嚐小食品,增進親子感情。

4、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幼兒園,離開老師,老師心裡真捨不得你們,老師送給小朋友一本通訊錄,希望你們能通過他們保持永久的友誼,記得要回來看老師。播放歌曲《朋友祝福你》小朋友們互留通訊地址。

三、播放歌曲《老師再見了》幼兒與老師、家長一起拉手、轉圈。

願今天的聯歡會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希望你們永遠記得幼兒園,記得老師。祝大家在小學裡過得愉快,學習進步!小朋友們再見了。

活動反思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參與各種各樣的典禮。大班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告別老師和同伴,對教師的情感、對同伴的情感、對幼兒園的情感都是值得孩子們一生珍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

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麼?心裡怎麼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他說了什麼?)

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裡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裡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麼做的?心裡怎麼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為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裡怎麼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裡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裡怎樣?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裡玩的?)我們到走廊裡、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麼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裡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1)拾到了東西為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三)結束: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裡非常高興,以後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后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並給予鼓勵表揚。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看公益廣告,強化對正確行為的認知,瞭解小小宣傳員要宣傳的內容。

2、製作文明宣傳卡,大膽地向周圍人宣傳文明的行為。

3、通過小小文明宣傳員活動鍛鍊積極主動的交往能力,並體驗做宣傳員的快樂。

活動準備:公益廣告(成人的文明行為)、錄影(幼兒的文明行為)、歌曲“講文明、懂禮貌”、不同造型的小紙卡、彩筆。

活動重難點:能夠清晰判斷社會行為的對與錯,用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

活動過程:

1、通過傾聽歌曲“講文明、懂禮貌”(放錄影),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你聽見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歌曲裡說了一件什麼事?

幼兒:我看見小朋友很懂禮貌,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教師:我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觀看公益廣告錄影,分辨正確行為。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段錄影,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麼?

幼兒:叔叔把可樂易拉罐從地上撿起,扔到垃圾桶裡了。

幼兒:有個阿姨把一個盲人送過了馬路。

幼兒:還有個叔叔幫助阿姨把門給打開了。

幼兒:有個開車的阿姨把車停下讓走路的人先過去的.。

教師: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幼兒:最喜歡叔叔,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幼兒:……

3、觀看幼兒錄影“好娃娃”,進一步分辨幼兒行為的對與錯。

教師:錄影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如果是你怎麼做?你想學誰?

幼兒:我喜歡排隊的小朋友,不推擠。

幼兒:我喜歡澆花的小朋友。

幼兒:我喜歡有禮貌地和別人說話的小朋友。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我們生活中有些行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為。我們要上小學了,怎樣讓更多的人學習文明的行為。

4、共同討論。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更多的人講文明,表現文明的行為?

幼兒:我們要像錄影裡的好娃娃學習。

幼兒:我們還可以向大家宣傳好的行為。

5、製作“文明宣傳卡”。

引導幼兒自選分成小組,用不同形式將我們瞭解的文明行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成宣傳卡。

6、幼兒走向社群、街頭宣傳文明行為,爭做文明小天使。

幼兒送出宣傳卡,並做簡單講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對生活中的家務勞動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更別說是幫助大人們做些家務活了。平時大人們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給孩子,究竟什麼是最美好的東西呢?是高檔的服裝?精美的蛋糕?昂貴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教會他們生存、生活、創造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為了讓孩子多瞭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種細節,感受到大人們的勞動之辛苦,我特此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他們體驗與他人共享勞動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感受勞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分工合作學習野菜菜餚製作的烹調方法(涼拌、炒、包餃子等)。

2、體驗自己動手用野菜製作食品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加野菜活動。

2、提醒幼兒參與買菜做菜等家務,觀看過家長制作的多樣菜餚。

3、家長幫助幼兒準備野菜製作的菜餚(一種),並知道菜餚的名稱及製作。

4、餃皮、肉餡、野菜實物,佐料(幼兒已熟識)

5、涼拌菜的製作錄影

6、預計活動需要兩小時。

7、本活動需要兩個老師配合完成。

活動過程:

1、野菜菜餚展覽。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菜餚的名稱及烹調方法。

2、組織幼兒摘洗並製作野菜菜餚。

(1)摘洗野菜,提出活動要求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摘菜,一組洗菜。摘菜時注意將黃葉摘去,洗菜要浸泡並清洗乾淨。(教師在旁指導)

(2)製作野菜菜餚。

根據菜的烹飪方法不同,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包餃子小組;另一組為涼拌組。

兩組同時進行活動。

包餃子組:一教師示範包餃子的方法,幼兒學習。教師幫助準備菜肉餡和幼兒一起包捏。並將包好的餃子在現場或交廚房煮熟。

涼拌組:教師組織幼兒觀看錄影《涼拌馬蘭頭》,並請幼兒講講涼拌馬蘭頭的方法。

教師幫助幼兒切、燙馬蘭頭。

教師重點講述馬蘭頭涼拌方法,幼兒根據自己的口味試著涼拌,教師在旁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製作。

3、野菜品嚐會活動。

教師將幼兒製作好的餃子、涼拌菜擺放在桌上,組織幼兒已自助餐的形式品嚐自制的及家中帶來的野菜菜餚和混飩、餃子等。

4、談談野菜食品的味道,討論人們為什麼喜歡吃野菜?

活動延伸:

1、將自制的餃子和涼拌菜送給其他班的孩子嘗一嘗,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樂意與人交往的良好品質

2、讓幼兒向他人講述當天的活動經理,既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又培養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活動後的效果分析:本活動及科學、生活勞動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活動。在活動中,老師通過家園互動的方式,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看一看、講一講、動一動、嘗一嘗等活動形式,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野菜菜餚的樂趣。整個活動是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幼兒沒有任何的壓力。教師和幼兒一起共同學習,分工合作,相處得十分融洽,正是這種融洽,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野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從而完成了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