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彙總五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彙總五篇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盪鞦韆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訊《盪鞦韆要小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師:(出示鞦韆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們平時喜歡盪鞦韆嗎?你們知道在盪鞦韆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嗎?

二、觀看視訊,交流討論1。播放視訊2。提問:

1)為什麼智慧樹是森林裡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麼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麼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盪鞦韆時應坐在鞦韆中蕩,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鞦韆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鞦韆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後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鞦韆碰倒。

5)鞦韆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後,等鞦韆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盪鞦韆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盪鞦韆》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盪鞦韆的知識,下次盪鞦韆時一定要記住哦。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有必要進行安全常識的學習,特別是馬路上的交通安全,所以設計了本節教學活動,讓幼兒對交通標誌有所認識,並按標誌行動。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走在馬路上要注意安全,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幼兒能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記並瞭解安全通過馬路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並能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

4、遵守社會交通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認識幾種交通標誌,知道標誌的作用和特徵。

活動準備

交通標誌圖若干,音樂光碟、掛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課前律動。

1、老師帶領幼兒伴隨音樂玩開小汽車的遊戲。

2、 中途會出現斑馬線、紅綠燈等標誌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及重要性。

1、逐一出示剛才遊戲中看到的斑馬線、紅綠燈標誌、人行橫道、地下通道、步行街等標誌,引導幼兒說出其名稱及作用。

A、提問:如何過馬路?安全過馬路有什麼好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結合幼兒實際,用互動談話的形式請幼兒說說自己都見過那些交通標誌,它們都告訴我們什麼?

三、找朋友

1、每名幼兒身前貼一張標誌圖,看看自己身上的標誌圖與黑板上的相同就站在一起。

2、音樂伴奏《找朋友》。

3、讓找到好朋友的各組隊員說說自己身上的標誌圖名稱,還有我們平時應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

四、課的總結和延伸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誌,懂得了它的作用,牢記安全第一,我們要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2、如果有誰發現了其它的標誌,可以用筆畫下來,回到班上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

教學反思

1、教學活動中游戲環節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課堂氣氛活躍。

2、通過遊戲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代表的意義,再通過談一談交通標誌的含義及作用,讓幼兒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孩子們自主地和其他的小朋友去交流,這樣既鍛鍊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感受在一起玩的快樂。

3、遊戲時間過長,導致課的結尾倉促。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開水的溫度,瞭解大火的威力。

2、通過活動,瞭解防燙防火的基礎知識。

3、增加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讓每個幼兒都瞭解防燙防火的基礎知識。

難點:燙傷燒傷後該怎麼辦?

活動準備

一鍋開水,一燒著的木炭,兩隻小老鼠。

活動過程

1、通過教師的提問,使學生初步瞭解開水和火的危害。

①誰來說說開水有什麼特徵?

②誰來說說火有什麼特點?

③老師小結:開水和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是我們的好朋友,但也要注意安全使用它們。

2、演示教學

①把一隻老鼠扔到開水鍋裡後,給幼兒看看結果。

②再把另一老鼠扔到燒著木炭盆裡,又讓幼兒觀看結果。

3、組織幼兒討論

①如果燙傷或燒傷了怎麼辦?

②出示相關圖片,讓幼兒注意安全。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利用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動物作為教具,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讓他們對開水和或有一定的瞭解。平時也能注意安全。但在討論的環節可能準備不夠充分,應該多留點時間給他們發言。希望我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曉安全乘車的道理,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乘車安全要牢記》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

——“過幾天 ,我們要去春遊了,路上需要乘車。那麼,乘車時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

2、感知討論:

出示反映有關兒童乘車時不安全行為的圖片,引起幼兒關注討論:

——“大家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為什麼?有什麼危險?”

圖片1(把頭探出車窗)。

圖片2(把手伸出窗)。

圖片3(車開動時在車廂內走跑)。

圖片4(反向跪坐在車位上)。

圖片5(坐在開動的車內吃帶棒的食物)。

圖片6(從車中望窗外吐痰或扔廢物)。

3、歸納總結:

——“在乘車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出示反映有關兒童乘車時安全行為的圖片。

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想辦法。

4、延伸活動:

幼兒帶著圖片到小班幼兒處進行宣傳活動。

 建議與提示:

1、可結合外出活動,讓幼兒在生活情景中學習、瞭解安全乘車。

2、活動以後,教師可將圖片貼在教室的牆上,作為宣傳用。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因為很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在討論中幼兒也能大膽的回答問題,只是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完整,在老師的提醒下,有部分幼兒能將話說完整。在老師互動方面不是很明顯,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雨具,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雨天要帶上或穿上雨衣。

2、學習雨具的安全使用,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中帶一把兒童傘,一雙小雨鞋或雨衣等;

2、佈置四個場景;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麼東西?

一朵花真有趣,晴天不開雨天開。(雨傘)

師:下雨啦!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不被雨淋溼?

二、參觀“雨具展”。

師:你們看,活動室有很多的寶貝,你們認識它們嗎?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把你認識的雨具告訴好朋友。

提出參觀的要求

師:小朋友在參觀的時候不能搶東西,聽到老師的指令要把東西放回原位,馬上回帶座位上。

提問:你認識哪些雨具?它是什麼時候用的?

三、出示課件,認識各種雨具。

師:老師也帶來了許多寶貝,你們看它是誰?

這是什麼雨具?

教師小結:雨傘、雨衣、雨披、雨鞋等。這些用來防雨的工具都叫雨具。它們都是雨天的寶貝。雨具的本領可大啦!雨衣有兩隻袖子,穿上它可以擋雨。撐開的雨傘也能擋住落下的雨。雨鞋能保護我們的小腳不被雨淋溼。

四、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雨具的安全使用。

師:你們已經認識了那麼多的雨具,那你們會用雨具嗎?請個別幼兒示範。

小結:開啟傘的時候要注意周圍,不傷及別人,看見旁邊的人要開啟雨傘,自己要避開,注意不傷及自己。

五、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

1、認識場景。

師;這是誰的家?(雨衣、雨傘、雨鞋、雨披)

2、聽指令玩遊戲。

師:請小朋友到雨衣的家裡藏起來。(遊戲反覆進行)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雨具並試穿。

【活動反思】

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室佈置了“雨具展”,孩子們看到多彩多樣的雨具很感興趣。活動一開始,教師以謎語引入,激發了幼兒興趣,第二環節參觀中,教師重點提出了參觀的要求而沒有很明確的提出探索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說出雨具的名稱並嘗試使用雨具。在提問的時候,有些孩子顯的迫不及待,這時的課堂氣氛有點活躍,都想搶著回答。在教師的提醒下,孩子們安靜下來了。在第三環節中,我把這一環境為重點環節,孩子們都掌握雨具的名稱。第四環節為難點環節,幼兒在試穿中,教師講的太多,應由幼兒自己說,教師起提升的作用。在遊戲中幼兒玩的很開心同時也鞏固了雨具的名稱。

在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規範,提問要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提問的範圍不限於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內容,要進一步提一些能喚起幼兒想象和思維的內容。在安全使用環節,可重點討論,讓幼兒知道哪些是騎車用的雨具,哪些雨具騎車不能用。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鍊才會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