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7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育同伴之間不能爭吵、打鬧,要懂得相互謙讓。

2、培養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引導幼兒說故事內容,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詞:獨木橋。

3、能激發幼兒表演故事的興趣,大膽地學說對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知道爭吵、打鬧的不良後果,懂得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的道理。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故事錄音,小黑羊、小白羊頭飾各一個。長板凳一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遊戲“走小橋橋”進入教室。(一條長板凳)

師:你們剛才走小橋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啊?

(1)幼兒說感覺。

(2)老師總結。

2、出小羊頭飾,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小夥伴,你們看它們是誰?今天,我們要學習關於它們兩個小夥伴過橋的故事。出示課題《小羊過橋》。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聽故事錄音,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

聽後,回答兩個問題:

(1) 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

(2) 兩隻小羊過橋了嗎?結果怎樣?

這兩個簡單的問題,我會請能力差的幼兒回答,培養他們學故事的興趣。

2、展示課件,讓幼兒瞭解方位。

3、展示小白羊和小黑羊走到橋中間過不去的課件,讓幼兒理解獨木橋的窄,只能走一個人。學習詞:獨木橋。

4、展示對話課件,讓幼兒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這時,我會請口語表達力較強的兩名幼兒大膽地學說對話,其他幼兒小聲地學說。

5、展示兩隻羊掉到河裡去的課件,讓幼兒懂得:爭吵、打鬧的不良後果,懂得同伴之間相互謙讓的道理。

(三)結束部分

1、玩獨木橋遊戲,探索怎樣過獨木橋。

⑴ 兩人一組嘗試過橋。

⑵ 你過橋了嗎?怎樣過橋不掉進河裡?

師:剛剛我們相互謙讓就過了獨木橋,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方法告訴小白羊和小黑羊吧。

2、讓幼兒戴上頭飾分角色表演。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

小朋友,你們想對兩隻小羊說些什麼話呢?鼓勵幼兒大膽地說給同伴聽。我巡迴指導,聽聽小朋友的討論結果。教師小結:小朋友,以後你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爭吵、打鬧,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

教學反思:

本課是幼兒大班的語言活動課,故事內容是講兩隻小羊在過獨木橋時,互不相讓,然後都掉進河中。這一節課的主要目標的培養幼兒聽故事的興趣,並讓幼兒懂得與同伴相處要互相謙讓,不爭吵,不打鬧。在本堂課中,我先設講了過橋的遊戲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關讓幼兒通過過橋理解獨木橋的“窄”後面埋下伏筆。

然後通過課件展示,瞭解兩隻小羊的方位,和兩隻小羊對話爭吵的場面,讓幼兒能夠直觀感受故事內容。在一堂課中,幼兒的興趣都比較濃,後面參加討論都比較積極。角色表演這些孩子也演得非常有興趣。總的來說這堂課比較成功。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為孩了年齡較小,個別孩子還不能從根本上理解謙讓的含義,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做不到與同伴間玩而的時候相互謙讓。而且後面自由計論的時候很多幼兒都不知道說什麼,我沒有更多的去引導,到結束的時候課堂紀律有點混亂。以後一定更加註意在引導方面多下功夫。爭取做到更好。由於我是剛從小學轉入幼兒行業,所以其他聽課的老師說我在上課的時候,語速有點過快,語言也不夠親切,有點生硬,以後一定會多加註意改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地球同月亮、太陽的關係,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環境與材料】

1、幼兒蒐集相關的資訊。

2、手電筒、乒乓球每組1份。

3、《科學》下P.28。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地球啟發幼兒自由討論: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地球上有什麼?地球是怎樣轉動的?

二、認識太陽以"太陽的本領"為話題進行交流。

三、認識月亮

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月亮會發光嗎?為什麼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2、教師給幼兒介紹一些有關月亮的傳說。

四、看畫冊《地球和它的夥伴》,進一步感受地球與夥伴們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關旅遊知識的瞭解,促進幼兒對旅遊經歷的回憶。

2、培養幼兒快速整理、創設環境的能力。

3、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4、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服裝、帽子、票子、紅旗、食品、包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師:你和爸爸媽媽出去旅遊過嗎?除了你們一家,還有誰也在旅遊?你們和其他人不認識怎麼會在一起旅遊?旅遊團裡除了遊客還有誰?導遊負責幹什麼?司機呢?

2、師:春天快到了,旅遊的好時機又來了。娃娃家、單位裡的人都會組織去旅遊。今天我們就增加旅遊團的遊戲。

二、幫助幼兒增加對旅遊知識的瞭解。

1、旅遊前要做些什麼準備?(去旅行社報名,買好旅遊時所需要的物品,準備好揹包……)

2、旅行社要為遊客安排好司機、導遊以及旅遊時的路線等。

三、分配角色:

旅行社接待員兩名,導遊一名,司機一名。

其餘遊戲組自選負責人,自由組合進行遊戲。

四、幼兒遊戲:

1、重點指導:指導旅行社的旅遊報名登記工作,啟發接待員應向遊客介紹有哪些旅遊路線?什麼時候報名?要帶哪些東西?

2、幫助導遊進行自身形象的包裝。(如:戴上鴨舌帽、隨身帶紅旗、包等)

3、指導娃娃家把家中的環境整理乾淨,要去旅遊的一定要帶好物品,做好準備。

五、遊戲評價:

1、重點評價旅行社的開展情況:

接待員的接待情況?導遊的介紹?遊客的參與情況……

2、幼兒分組快速整理遊戲材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季節故事內容。

2、嘗試看圖重複故事。

3、初步瞭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重難點

1、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2、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3、嘗試看圖重複故事。

活動準備

1、胃先生紙偶、保鮮袋、餅乾。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胡蘿蔔的旅程》。

2、向幼兒提問:

(1)小新愛吃什麼?(胡蘿蔔)

(2)胡蘿蔔到了嘴巴里後都發生了什麼變化?(自由回答)

(3)圖中長長的管子是什麼?(食道)它像什麼?(自由回答)

(4)胡蘿蔔到了胃裡,胃會做什麼?(胃會把胡蘿蔔變得越來越小)

(5)你認為胃的作用重要嗎?為什麼?(自由回答)

(6)胡蘿蔔最後變成了什麼東西?(大便)

3.老師在保鮮袋裡放幾片餅乾,請幼兒觀察餅乾被捏碎的過程,老師以此比喻胃磨碎食物。

4、請幼兒總結胡蘿蔔在小新的身體裡到過什麼地方。(嘴巴、食道、胃、小腸、大腸)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食物在人體內要經過一系列的消化過程。

5、請幼兒嘗試重新講述故事。

活動建議

活動前,老師應為幼兒提供人體消化系統的圖片或模型,為活動進行積累相關經驗。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比較感興趣,孩子們聽完故事後,很快知道食物消化的整個過程,食物經過嘴巴、接著到胃,胃把食物嚼得更碎、更小、再到小腸,小腸把食物中的營養吸收,再把沒用的殘渣送到大腸去,最後變成大便送出體外。特別在出示消化系統圖時,孩子們特別好奇,這時,要藉助一個模擬器官,讓幼兒去摸區感受,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會唱歌的線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藉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願望。

三、適用物件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麵粉、玉米麵、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五、活動過程及內容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用手指蘸玉米麵捋線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用手指蘸玉米麵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嚐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於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後洗手、換線。

七、拓展線索

1、製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正確地發“星、鷹、釘、冰”等字音,感受繞口令的趣味性。

2.通過觀察、想象、參與演示等,感知、理解繞口令,並嘗試創編繞口令的部分內容。

3.對繞口令感興趣,體驗學說繞口令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白板。

 活動過程

1.視訊匯入,激發興趣。

播放相聲中繞口令的視訊:他們表演了什麼節目?你覺得怎麼樣?

小結:會說繞口令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很有趣!今天我們也來學一首繞口令。

策略:相似聯通,以動帶靜。播放繞口令的精彩視訊,意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直觀的視覺刺激,激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繞口令的慾望,為下一個環節作好鋪墊。

 2.運用圖片,練習準確發音。

(1)呈現四圖,初步感知。

提問:瞧,我手上有一根魔術棒,它可神奇了,輕輕一點它就會變。我變出什麼?用一個字怎麼說?(星)

提問:你想變嗎?那請你來點。變出了什麼?也用一個字說。(一個幼兒點。)

(2)趣味遊戲,練習單字發音。

①教師指點,快速念。

導語:星、鷹、釘、冰,說起來它們都差不多,還真有點像,如果說得不清楚,別人根本分不清。我們來試試,一個一個說清楚。 (老師指,幼兒念?)

②“開火車”遊戲,接龍念。

導語:現在,我們玩開火車的遊戲,一個接著一個!像剛才一樣說得又清楚又響亮! (老師指,幼兒輪流念)

小結:火車開得很順利,你們個個都是小機靈,星、鷹、釘、冰分得清。

策略:將電子白板的互動功能化為“魔術棒”的情境,一點就變,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寓教於樂。有趣的呈現方式、生動的形象刺激、神祕的語言引導,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引發了幼兒的無意注意,強化了幼兒的有意識記。

 3.結合情境,學習繞口令。

(1)逐一出示,分句學習。

①天上七顆星。(使用探照燈功能、連線功能。)

提問:夜晚靜悄悄,我們使用望遠鏡,你找到了什麼?天上幾顆星?

提問:誰能把七顆星連起來呢,讓它們手拉手?給你我的魔術棒! (幼兒操作連線。)

提問:你覺得它像什麼?

小結:對呀,這個星座就叫勺子星座。它在天空的北方,是最亮的,也叫北斗七星。

②樹上七隻鷹。(使用放大鏡功能、拖動功能。)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樹上幾隻鷹?望遠鏡看不清,我變個放大鏡給你看。

提問:睜大眼睛仔細看,這隻鷹可真調皮,躲在這兒呢,請你把它拖出來吧。(請一幼兒拖動。)

③牆上七根釘。(使用動畫功能。)

提問:牆上有什麼?牆上幾根釘?敲過釘子嗎?我們揮起小榔頭,對準了敲。一邊敲一邊數:一根釘,兩根釘,三根釘……牆上幾根釘?(幼兒答:牆上七根釘。)

④河裡七塊冰。(使用移動功能。)

提問:這是到了哪兒?河裡有什麼? (老師拉動圖片)飄來了許多冰。數一數,河裡幾塊冰?(幼兒答:河裡七塊冰?)

(2)完整呈現,整體感知。(使用遮幕功能。)

提問:想一想,我們找到了什麼?

看,他們都在這裡呢!我們看著說一說:天上七顆星,樹上七隻鷹,牆上七根釘,河裡七塊冰。

(3)變化遊戲,花樣學說。

①師生互動:玩“我說你接”遊戲。

導語:我們來玩“我說你接”的遊戲,看誰接得快。天上七顆——星,樹上七隻——鷹,牆上七根——釘,河裡七塊——冰。再聽好:天上——七顆星,樹上——七隻鷹,牆上——七根釘,河裡——七塊冰。

小結:你們接得又快又準,頭腦真機靈。

②幼幼互動:兩個幼兒一組,玩“我說你接”的遊戲。

小結:說得準,接得快,兩人合作真不賴。

③集體練習。

導語:現在,我們連起來試試。(第一遍)我的魔術棒會越跑越快,你要跟緊哦! (老師點指,第二遍。)

小結:你們說得越來越好了,本領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策略:分層遞進,以境促說。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如果採用圖片或實物展示,不僅需要準備大量的教具和學具,而且不能生動地展現作品斫要表達的意境及魔術般的奇妙效果。為此,我採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白板中的探照燈、放大鏡、遮幕、拖動、聲效、動畫等功能,將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劍設流動畫面,聲像結合,突破時空限制,優化了情境呈現的方式,曾強了互動的效果,有效地幫助幼兒感知繞口令的內容,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4.多元互動,嘗試創編。

(1)出示八圖,引發興趣。

提問:咦,我神奇的魔術棒又要點了。眼睛別眨哦!看它又變出了什麼? (石頭、長槍、烏雲、鉗子。)再看,還有什麼?(星、鷹、釘、冰。)

(2)匹配操作,趣味感知。(使用拖動功能。)

提問:我們來玩一個連連看的遊戲。誰和星星連連看?(一個幼兒移動烏雲,與星星重疊。)

小結:原來是這樣呀,烏雲把星星給……?我們就說“遮了星”。

提問:誰還想來?(再請一個小朋友。)長槍可以幹什麼?用一句話怎麼說? (用動作提醒幼兒)“趕了鷹”。鉗子可以幹什麼?(用動作提醒幼兒)我們就說“拔了釘”。 (再請一個小朋友?)可以用石頭幹什麼?砸碎冰。我們就說“砸了冰”。

小結:老師發現你們很了不起,個個都聰明,什麼都難不倒你們!把掌聲送給你們!

(3)嘗試創編,互動學習。

①師幼互動:我演你猜。

導語:我們來玩“我演你猜”。我做動作,你猜我在幹什麼。

②幼幼互動:一演一說。

導語:你們兩個好朋友也一起玩一玩,一個演一個猜。

小結:演得生動,猜得準確,兩個合作很默契。

③四句連說:加快速度。

策略:提供支架,以玩帶學。操作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人機互動有效地滿足了幼兒的操作慾望,變“點選”為“點撥”,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潛能,顯示了現代教學裝置在教學中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親自操作白板,使繞口令的內容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慾望和學習積極性,使得創編活動變得更輕鬆,更有效,更富有挑戰性。

5.藉助動畫,完整學說。

(1)初次欣賞動畫。(慢速動畫。)

導語:有位小哥哥,他也會說這首繞口令。我們一起看。

(2)完整學習。

提問:這首繞口令名字叫什麼?《天上七顆星》。

我們也像小哥哥一樣,完整地說一說。(幼兒一起說。)

我們跟著節奏說,要說得快一些。(老師拍手打節奏。)

(3)再次欣賞動畫。(快速動畫。)

導語:會說繞口令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說得快,說得順溜,才能表演給別人看。這回,小哥哥說得可快了。我們跟著小哥哥一起試試。(幼兒一起說。)

(4)幼兒表演。

導語:小哥哥真了不起,說得又快又好!我們都站起來,和小哥哥PK一下。請客人老師做裁判。

客人老師都在表揚我們呢!現在,我們去和客人老師PK。

策略:同步連結,以仿導演。動態的事物,更容易成為幼兒的知覺物件,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動畫演繹形象誇張,富有變化,更能在聲像俱佳中表現繞口令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從而更好地幫助幼兒加深理解,豐富體驗,優化學習效果。

附:天上七顆星

天上七顆星,樹上七隻鷹,牆上七根釘,河裡七塊冰。遮了星,趕了鷹,拔了釘,砸了冰,小朋友們越說越聰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集體舞中感受交往的快樂。

2.熟悉音樂的旋律,並通過舞步走、跳錶現出來4拍的節奏。

3.初步學習聽辨4拍延長音,學會曲線走交換舞伴。

活動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空間,進行集體舞的表演。通過教師的參與,語言提示,幼兒練習解決。

難點:運用分配公主與王子的角色,分組練習曲線走,讓幼兒在4拍延長音中掌握曲線交換舞伴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音樂《賓果》、《鐘聲》、《郵遞馬車》。

2、頭飾:王子的桂冠,公主的頭紗。

3、提前瞭解《灰姑娘》的故事內容。

4、事先排好的集體舞。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師:“小朋友,你們都聽過灰姑娘的故事嗎?在故事中,王子為了找到一位美麗的公主,舉辦了舞會,在舞會上王子拉著灰姑娘的手不停的跳舞。他們跳的什麼舞呢?聽,舞會的音樂響起來了。”

(二)過程:

1.幼兒帶著問題欣賞音樂(一段),教師隨音樂向幼兒介紹舞蹈內容。

師:“王子拉著公主的手;大家一起圍成大圓圈;互相交換舞伴握手。”

2.聽音樂,欣賞集體舞。(四段)

師:“小朋友,你們從音樂中聽出來他們是怎樣跳舞的嗎?今天,我把舞會中的王子與公主們都請到了我們家,他們要為小朋友表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看看他們是怎樣跳的。”(幼兒示範集體舞)

3.分段學習動作,重點學習曲線走交換舞伴。

師:“王子和公主跳的是宮廷舞,你們覺得有意思嗎?想學嗎?現在,就請帥氣的王子找到自己美麗的公主併為她帶上桂冠,一起到前面來隨著音樂,跳舞吧。”

(1)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幼兒站雙圈。

(2)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聽著第一段音樂手拉手面向圈上雙圈行進走。

(3)第二段由雙圈變成一個圈,手拉手在圈上側身跳,側身跳時注意保持圓圈的大小。

(4)第三段看教師示範、講解順時針曲線走交換舞伴,瞭解交換舞伴的方法。先在圓圈上分組聯絡(王子不動,公主練習曲線走;公主不動,王子練習曲線走),然後再集體練習(不聽音樂,教師語言提示),最後跟音樂練習。

(5)邊聽音樂邊做交換舞伴的動作。

5. 聽音樂完整的表演集體舞。

師:“王子和公主真聰明,這麼快就學會了,那我們連起來完整的表演一遍好嗎?”

(1)(兩段)在教師語言的提示下,幼兒邊聽音樂邊完整的表演集體舞,逐步熟悉動作的順序及交替規律。

(2)(四段)幼兒傾聽音樂,獨立完成集體舞的表演。

6. 釋放活動:(音樂《郵遞馬車》)

(音樂:敲鐘的聲音)師:“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王子和公主要駕著自己的小馬車回城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