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語文《遊山西村》練習及答案

初中語文《遊山西村》練習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導語: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遊山西村》練習及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和練習。

初中語文《遊山西村》練習及答案

 【課前預習】

 一、解釋下列詞語:

1.臘酒: 2.足雞豚(tún):

3.山重水複: 4.柳暗花明:

5.簫鼓: 6.追隨:

7.春社: 8.古風存:

9.若許: 10.閒乘月:

11.無時: 12.叩(kòu)門:

 二、說出這首詩的大意。

 三、朗讀詩歌

【課堂練習】

 一、填空:

1.《遊山西村》選自 ,作者是 ,字 ,自號 , 朝著名詩人,現存詩 多首。

2.《遊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寫農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

 二、請概括詩人遊山西材的所見所聞。

答:

 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為什麼千古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答:

 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廣為流傳的名句,你認為人們會在什麼情況下引用它?

答:

 【課後練習】

閱讀《遊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練習。

1.寫農家樸實好客的句子: 。《桃花源記》熱情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過故人莊》熱情好客的句子: 。

2.不僅反映詩人對前途所抱希望,也說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性詩句: 。既寫景又含議論哲理的詩句: 。描繪南宋農村風俗畫的句子: 。

3.陸游的《遊山西村》:歷經“山重水複”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可引用本詩中的詩句是: 。這兩句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

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所寫,詩中讚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景。

B.頷聯寫出山西村優美的環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後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頸聯寫鄉俗民事,從村民的服飾、言行和習俗的描寫中,展現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以及宣揚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習。作者於讚美中含蓄地表達批判之意。

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樸,意境清新。

5.請以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你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

6.展開想象,描繪出陸游《遊山西村》詩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風光。要求:①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②符合詩歌的意境。③不少於60字。

答:

7.“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歷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說說現在有什麼含義?

答:

8.品讀詩歌,展開想象,描繪詩人初來農家時見到的情景。(不超過100字)

答:

9.你是怎樣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答:

 【試題連結】

 一、(2008年江蘇省徐州市)閱讀詩歌《遊山西村》按要求回答問題。

1.古典詩詞講究煉字,首聯中的“足”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 l 分)

答:

2.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答:

 二、(2008年江蘇省連雲港市)閱讀陸游的《遊山西村》,回答問題。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蘊含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

答: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

 三、(2011年浙江省溫州市)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補充點評】詩人搬家作別久住的湖上亭,亭邊柳條、藤蔓輕展,枝頭黃鶯鳴聲悠悠,一“系”一“啼”別有意味,彷彿是它們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隨感】花草本是無情物,但詩人筆下的一草一木卻多情多義,那是因為

 【參考答案】

【課後練習】1.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C

5. 略

6. 詩人在青翠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淺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趕愈漸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漸依稀難認。正在迷茫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家農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頓覺豁然開朗。

7.常喻敗中獲勝、絕處逢生的喜悅。

8.開放性試題,要求:寫出出場的人物(詩人和村民)、景物和場面(擺的酒席)等。

9.“山重水複”寫地形複雜,變化無窮,“疑”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又一村”則寫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現在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

【試題連結】

(一)1.( l 分)“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傾其所有的盛情。

2.( 2 分)頷聯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水環繞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難辨,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每問各1 分,共2分.意對即可。)

二、1.(3分)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1分);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2分)。(內容闡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2.(2分)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閒適的田園生活(農村生活)(1分)的喜愛(嚮往)(1分)之情。

三、(2分)依戀(不捨、挽留)16.(2分)示例1:詩人久住湖上亭,與這裡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詩人移情於花鳥,借花鳥抒發自己的不捨之情。示例3:詩人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