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合集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6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老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这一学年的语文教学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2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教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我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一样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我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期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我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我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我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必须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能够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很多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到达多少教学目标?异常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经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能够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本事,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到达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可是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齐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担任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能够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资料。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取不一样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光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我是怎样学习歌曲、和当时的情绪。在课中写一写自我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我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齐茁壮成长。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4

20xx年10月17日上午,六年七班的教室里,正在进行学校耕耘杯的作课活动,我讲的题目是《我的老师》。这是一节讲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读中悟,提高能力素养。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设计导语如下:“平凡小事见真情”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恰恰是这句话在现代作家魏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中妙笔生花。本节课咱们师生共同体会“平凡小事”见“真情”。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写出了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文章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细节描写来深入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老问题,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是一种懒与思考的惰性!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的体会语言细节环节不好,后面时间也不够了,如:让学生找出蔡老师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师的哪些性格特点耽误时间过长。结果后面的一个给以前老师写明信片的拓展迁移训练环节感情调动不够。看来还是要在课堂气氛节奏的调控上多下些功夫。不过,和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相比,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体会探究独立思考习惯,无论是好还是坏。其实课堂中自己最兴奋的时候是学生提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和词语,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和学生共同临时探讨是最快乐。这个时候才有点教学相长的意思。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5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构成与理解,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状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用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经验必须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个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发展空间。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潜力。透过、写、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潜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透过连词、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透过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教育和必须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6

最近上了《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感触很深。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等等。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平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虽然这堂课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带给我的却是太多的震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大的潜力,那么大的暴发力,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信任学生,他们只是个孩子;

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驾驭课堂;

三、为了赶进度,怕浪费时间;

四、习以为常,不愿破这个规矩。

五、孤陋寡闻,不思进取。

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也拿一鸡蛋紧握在手中,感觉一下“薄壳结构”。时隔几日,我想起了这个作业。于是,我询问实验的结果。有22人回家做了这个实验,但是,有8人把蛋壳给捏碎了。这给同学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疑惑:书上说的这种“薄壳结构”不是很牢固,怎么捏也捏不碎吗?为此,我也产生了很深刻地沉思,现在鸡蛋的质量影响了“薄壳结构”的牢固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错!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7

我国教育领域涌现出了新的局面:教育对象的理想志趣、知识视野、生活习惯、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设备、教学评价也都经历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各种新鲜的教学手段向传统教学方法和程式提出了挑战。我坚信一点:那就是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都离不开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语文老师更是必要的。一旦没有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参与,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就如同魔术师的道具。

1、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心、真心、爱心之于语文教师的必要性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教法的关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标准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自觉的态度和积极的动机,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评价,并转化为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一课,虽然读了不知有多少遍,但是每读到这篇文章,心中总是难以平静。沙利文老师面对一位性格孤僻、体弱多病的聋哑学生时,他的童心、真心、爱心尤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凯勒封闭的心灵。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写……”沙利文老师以童趣激发了海伦凯勒学习拼写的兴趣。看起来是个简单的语文教学过程,但实际上是沙利文老师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让海伦凯勒在认知基础之上(玩的洋娃娃还可以用四个字母“d-o-l-l”表示),产生了情感活动(使我很感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人在认知事物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有了积极的感情,就能产生坚强的意志行动,努力去完成各项任务。为了让海伦凯勒认识和感悟大自然,沙利文老师用心设计了生动的一课。为了让她理解抽象的名词美妙的真理,也许只有充满爱心、充满智慧的沙利文老师才想很出那样的办法。

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师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不仅能调节整个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塑造高尚的师魂、师德。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运用作家所创造的作品去影响学生的心理、道德面貌,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到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渗透,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对于海伦来说,肉体的痛苦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沙利文、萨勒等老师给了她温暖,给了她力量。如果没有沙利文、萨勒等老师以是以童心激励她兴趣,以真心走进她的心灵、以爱心塑造她人格的活动过程,海伦凯勒是难于拒绝向内心的敌手屈服的。也很难写出:“拒绝向那种令人瘫痪麻木的影响力投降,在心灵的领域里,我要永远地走在晨曦的光明里”的自信。正如海伦凯勒自己所说:“是沙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

富有意义。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有价值。”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师生关系,无论现代化教学设备怎样先进,也不能完全取代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老师面对的是各有差异、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个体,是一个个信息繁富的“小世界”。老师富有表情的面对面的讲授,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答疑解惑的时效性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企及的。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年龄不同,对教师语言的接受程度也不同,老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心灵的接触就要有民主、相容的气氛,愉快、和谐的环境。这种环境少不了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参与。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童心、真心、爱心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人创造出来的,它本身就包含着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积淀,因此语文教育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体。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通过语文的工具性训练升华到人文性的熏陶和感受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在通过自己的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际时,总是在不知不觉地接受和表达由语词所暗含携带的思想文化极其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的童心、真心、爱心是实现这个过程的载体及决定着其活跃方式、程度。

直面以前语文教育现实,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因此,新课程标准“人文性”的提出是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调整。语文教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学生不但从自身感受到的师爱中陶冶良好的情感,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培养起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并在这基础上,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将文明积淀成人格。因为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色时,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知识才发挥了作用。童心、真心、爱心正是语文教师实施这种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语文学科受到普遍的关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不是仅仅靠改变教材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所能解决得了的。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大部分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结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完成语文工具性教学基础上,升华其人文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有童心、真心、爱心,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清华大学作了一个调查,对人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语文老师。因此,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与机会。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赞美,对山河的爱恋,对友情的讴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和讲授这些课文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以纯洁的童心、诚挚的真心、广博的爱心发现并体会真、善、美。在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作用下,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拓展创新能力。

无论今后的教学设备怎样升级,我还是会坚持以童心激励学生兴趣,以真心走进学生心灵、以爱心塑造学生人格。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奉献生命的点滴价值。希望我的见解能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一缕阳光。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8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此刻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务必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个性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我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我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我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

4、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9

今年3月23日,我有幸在郑州惠济区实验小学“惠济区卓越教师提升工程启动仪式”上领略了武凤霞老师课堂的精彩,她高雅的气质体现出来的是文化积淀,让人望尘莫及。她的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生活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她的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对语文课堂的追求和探索,深深的吸引了我。

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堂生动的《伯牙绝弦》。她以一首诗开端,引入课文,层层深入,把握感情,反复朗读,既让学生体会了“知音”的含义,又让孩子背诵了课文。她把句子的训练融入到课堂中,让枯燥的语言表达变得有趣生动,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后我们又聆听了武老师的讲座。她说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先走进备课,备好一节课,首先要有思想,如何让自己更快的有思想呢?那就是读课、读书、思考。

其次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武老师强调了教师要学会在语文课堂中注重感情的投入,关注学生学习的交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学生有了思考的欲望,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一个个思考的欲望连缀起来就是一种思考的.习惯。孩子们有了思考的习惯,还会发愁学习不好吗?

总之,聆听了武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把自己的课上得简约而深刻,充满童心童趣,让自己的精彩讲解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与他们一起飞往梦想的天堂!从武凤霞老师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我更体会到: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不断地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涵养自己,向不同的人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珍惜成长的机会,丰满自己的翅膀,努力使自己成为卓越型教师。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0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 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1

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2

在低年级,尤其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困扰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习惯不一养成的问题。我们老师也在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例如,广泛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排精致的教学环节、设计生动的教学语言、穿插有趣的游戏活动、运用丰富的教态或适时的律动等等。而我觉得游戏活动的运用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生成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坚持以游戏活动教学,会快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就对游戏活动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游戏活动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简单易行,切勿纷繁复杂,耗时过大造成麻烦,适得其反。当然,游戏活动的实施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2、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生硬的套用。

3、游戏活动的互动性要强,参与性要高,照顾大多数同学,尤其是让弱势生有参与的机会。

4、游戏活动形式要追求“新、奇、趣”,不能将一种游戏从开学初做到课程结束。

5、游戏活动前必须说清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游戏后也要给学生积极的`鼓励。

6、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要用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召唤。

在这次区教研员闵老师的听课指正下,获益匪浅,让我在上完一节低年纪的准备课时,留下了许多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使我以后的课更进步。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3

[案例一]

师:“大作家为之一震,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会想,我恨你!”

顿时,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案例评析]

这是我在上赛教课《大作家的小老师》时,讲到课文的重点部分——让学生理解“大作家在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会为之一震,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从而体会大作家的心胸宽广以及为什么大作家会称小女孩是他的老师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可是,当冯朝阳在座位上说:“他会想,我恨你!”时,我也弄不清,自己是没在意,还是不想引起什么“麻烦”,下意识地躲过去了。

下课后,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的还不是很好,于是,每一个环节我都好好地进行了反思。当孩子这一句“他会想,我恨你!”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时,我用力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这不正是我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时机吗?可我却让课堂上这一突发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自己有意无意的害怕中流失了。

[案例二]

下午一上课,我就说:“早上上课时,冯朝阳小朋友说,大作家恨小女孩,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同意吗?”孩子们马上七嘴巴舌地喊到:“不同意,不同意!”我故意皱起眉头说:“为什么呀?”个个都把小手伸得老高,跃跃欲试。于是,我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冯朝阳既然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大家要打开书再认真地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到证据说服他才行。”哇,孩子们立刻打开书,拿起笔,仔细地读起来。

五分钟后,王郡文举起小手,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冯朝阳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因为文中第四自然段紧接着就告诉我们,大作家马上意识到刚才是自己太自夸了,感到不好意思,怎么会是‘我恨你’呢?”

陈静言小朋友等不及了,急忙站起来说:“我觉得冯朝阳这样理解,把大作家的心胸看得太狭窄了。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萧伯纳深有感触,说明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让他明白了做人应该谦虚才对。”

“对!”马文静也忍不住站起来说道:“我从萧伯纳说的话中知道,他不会恨小女孩,而是在感谢小女孩。老师,我想读读他说的话可以吗?”于是,她声情并茂地朗读道:‘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冯朝阳能向老师说的那样,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我想,他就不会误解大作家了。”

我紧接着问冯朝阳:“你接受大家的意见吗?”调皮的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又问:“‘我恨你’,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他摇摇头,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下次,可要思考好了再回答哦!”

我又嘟着嘴巴说:“大家都不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早上上课时,不提出来呢?”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我接着说:“老师也不对,今后,让我们大胆一些,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对与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来讨论,好吗?”全班孩子用力地点点头。

[案例评析]

上完青赛课,经过反思,我觉得没有好好利用这意外、突发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我这堂课最大的遗憾。于是,下午上课时,我马上进行了弥补,利用孩子思维的'焦点——矛盾点,充分激发了孩子读书的欲望,明确读书的目的,在读中感悟;激发了孩子讨论的兴趣,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大作家宽广的胸襟,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来,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由此可见,勇敢地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会让我们挖掘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机智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充满思维的活力;善于小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会让我们孩子的学习更洋溢着个性。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4

去年担任九年级的语文老师,暑假的时候心里盘算学校应该会继续让我教九年级的语文。没有料到的是新学年分到了八年级1班,重新做一名八年级语文老师。

八年级的学生,没有七年级学生那么活泼,没有九年级学生那么沉稳。八年级学生的优点,是思想很活跃,上课气氛很好。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了轻微的变化,增加了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六单元《孟子》也从两章变成三章。经过九年级复习,我对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有一定了解,教法上面更加细致。首先,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增加了每课的生字,生词,多音字,成语等的积累。基本上是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都给学生深入一些文学常识。其次,针对每个单元素材教材的研究上,也比往年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加注意到记叙文与说明文教法上的不同之处。此外,在课外名著阅读上面,收集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课的开展,帮助学生课下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最后,关于语文的'备课和讲课上面还是有一些迷茫。对于教材,自身理解、解读并不到位。个人思考太少,更不具备研究的能力,处于一种模仿名师为主的模式。还是应该自己多读专业书籍,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明确的的备课之路。

本次考试,比六班差了很多,个人反思觉得最后复习阶段不够细致。学校少了一次月考,应该抽空自己考。考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只是单纯做题讲题并不能深刻理解。今后,每一单元结束后都应该给学生进行测试,改变之前单纯的听写默写,加大难度。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自己今后更要自己多做题,研究题型。

这是我爱人写的,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却不爱写文章,我也多次建议她多读书、多写作,她以照顾孩子累、没时间等缘由置之不理,直到现在她竟然主动的来写教学反思,这就是进步啊,我很开心,我相信,这将是她教学生涯的转折点。因为我们都知道,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是进步最快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或是企业老板或者企业员工,都是这样的。

要知道,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

耐心和积累,是实现理想的前提,只要认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坚持下去,总会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番成绩。毕淑敏曾说:“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保持等待与希望,总有一天,埋得再深的钻石,也会被发掘。

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5

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述作比较引入,然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学生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专家指点能够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述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学生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备课,思考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比让学生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学生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述时,将自己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学生,学生不会回答就自己包办。回想自己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专家指点,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解决问题。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自己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就应革除,换成“组织他们探讨,自己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吗?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吗?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绳子呢?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资料。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但是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

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