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会要卷八十九 疏凿利人武德元年。长孙操除陕东道行台金部郎中。遂自陕东引水入城。以代井汲。百姓赖之。七年四月九日。同州治中云得臣。开渠。自龙门引黄河。溉田六千余顷。贞观十一年。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以江都俗好商贾。......

  • 唐会要卷二十八 搜狩武德元年六月二十四日。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书曰。陛下龙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踵。大位遂崇。陛下勿以唐得天下之易。不知隋失天下之不难也。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既为竹帛所......

  • 唐会要卷七十八 诸使中黜陟使贞观八年。将发十六道黜陟大使。畿内未有其人。上问房元龄。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尚书右仆射李靖曰。畿内事大。非魏征莫可。上曰。朕今欲向九成宫。事亦不小。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乃为其见朕是非得......

  • 唐会要卷二十六 册让贞观八年敕。拜三师。三公。亲王。尚书令。雍州牧。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左右仆射并临轩册授。太子三少。侍中。中书令。六尚书。诸卫大将军。特进。镇国大将军。光禄大夫。太子詹事。九卿。都督。及上州刺......

  • 唐会要卷六十八 河南尹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废东都。置总管府。以淮阳王道元为之。其年十一月十一日。置洛州大行台。改为东都。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改东都为洛州。九年六月十三日。废行台。置都督府。以屈突通为之。贞观十一年三月十......

  • 唐会要卷五

    2019-12-12

    唐会要卷五 诸王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于常制。垂拱中。太平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皇嗣封为相王。太平公主皆三千户......

  • 唐会要卷二

    2019-12-12

    唐会要卷二 帝号下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以其日为庆成节。)长庆元年。封为江王。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即位。改名昂。(年十八。)开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大明宫之太和......

  • 唐会要卷四十四 水灾下开元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东都谷洛瀍三水溢。损居人九百六十一家。溺死八百一十五人。许卫等州。田庐荡尽。掌关兵士。溺死者一千一百四十八人。十四年七月十四日。瀍水暴涨入洛。损诸州租船数百艘。损租米十七万......

  • 唐会要卷九十四 北突厥高祖初起义兵晋阳。刘文静曰。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从之。自为手启。遗始毕可汗云。欲举义兵。迎主上。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视受宝货。亦惟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臣曰。隋......

  • 唐会要卷十三 亲飨庙太宗二。贞观三年正月十日。上有事于太庙。十七年四月十一日。亲谒太庙。谢承干之过。苏冕曰。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云。陛下践阼已来。宗庙之享。未曾亲事。遂使大唐一代之史。不书皇帝入庙之事。将何以......

  • 唐会要卷四十九 像久视元年八月十五日。将造大像。税天下僧尼人出一钱。内史狄仁杰上疏曰。今之伽蓝。制逾宫阙。功不使鬼。必役于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生之有时。用之无度。编户所奉。恒苦不充。痛切肌肤。......

  • 唐会要卷四十二 历武德元年五月。太史令庾俭。丞傅奕上言。东都道士傅仁均。能为历算。于是下诏。令仁均与俭等议造唐历。是岁九月。历成。仁均奏新术七事。其一曰。昔洛下闳以汉武太初元年。岁在丁丑。更历起元。元在丁丑。今大唐以......

  • 唐会要卷九十八 回纥回纥在薛延陀北境。居近婆陵水。去京师六千九百里。胜兵五万。人口十万。先属于突厥。初。有特健俟斤死。有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由是大振。菩萨劲勇有胆气。善筹策。常以少制众。其母乌罗浑主。知争讼之......

  • 唐会要卷四十五 功臣武德元年八月六日。诏曰。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实仗群材。尚书令秦王。右仆射裴寂。或合契元谋。或同心运始。并蹈义轻生。捐家殉节。艰辛备履。金石不移。论此忠勤。理宜优异。官爵之荣。抑惟旧典。......

  • 唐会要卷八十三 嫁娶贞观元年二月四日。诏曰。昔周公治定制礼。垂裕后昆。命媒氏之职。以会男女。每以仲春之月。顺时行令。蕃育之理既宏。邦家之化攸在。朕恭承天命。为之父母。永怀亭育。周切于怀。若不申之以婚姻。明之以顾复。便......

  • 唐会要卷六十六 太仆寺龙朔二年。改为司驭寺。卿为正卿。咸亨元年。复为太仆寺。光宅元年。改为司仆寺。神龙元年。复为太仆寺。少卿。景云元年八月。加一员。韩思复为之。丞。大足元年三月六日。加一员。开成三年。太仆卿赵蕃奏。请......

  • 唐会要卷四十六 前代功臣永徽三年九月。诏以周司沐大夫裴融。赠尚书左丞封孝琰。有功前代。擢其子孙旌之。其年五月诏。隋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游楚客。齐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并标忠烈。其子孙令所司量材叙用。先是。......

  • 唐会要卷八十一 勋旧制。勋官上柱国已下。至武骑尉为十二等。有战功者。各随高下以授。岑文本谓资高而勋卑者。皆从卑叙。至贞观十九年四月九日。太宗欲重征辽之赏。因下制。授以勋级。本据有功。若不优异。无由劝奖。今讨高丽。其从......

  • 》唐会要卷三十二 舆服下笏武德四年八月十六日。诏五品已上执象笏。已下执竹木笏。旧制。三品已下。前挫后直。五品已上。前挫后屈。武德已来。一例上圆下方。其日敕。凡笏周制七。周礼。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晋宋以来。谓之手板......

  • 唐会要卷八十七 转运盐铁总叙皇朝自武德永徽以后。姜行本。薛大鼎。褚朗。皆以漕运上言。然未能通济。其后监察御史王师顺。运晋绛之粟。于河渭之间。增置渭桥仓。自师顺始也。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为水运使。大兴漕事。十八年。宣州......

  • 唐会要卷十九 庙隶名额太庙署旧隶太常。(官有庙令丞各一员。)至开元二十一年二月二日。敕宗庙所奉。尊敬之极。因以名署。情所未安。宜令礼官。详择所宜奏闻。至五月十六日。太常少卿韦绦奏曰。谨按经典。窃寻令式。宗庙享荐。皆主......

  • 唐会要卷九十七 吐蕃吐蕃者。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种也。不知有国之所由。(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子曰樊尼。国灭之后。西奔于羌中。建国。为众所怀。故姓窣勃野。或云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历魏及隋。隔阔诸羌。未通中......

  • 唐会要卷七十九 诸使下诸使杂录下太和二年六月。中书门下奏。诸道观察等使。奏请供奉官及见任郎官御史充幕府。贞元长庆已有敕文。近见因循。多不遵守。然酌时议制。事在变通。如或统帅专征。特恩开幕。戎府初建。军幄籍才。事关殊私......

  • 唐会要卷九下 杂郊议下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其二日于太极殿。一日于行宫。前致斋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于太极殿西序及室内。俱北向。尚舍直长张帷于前楹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所部屯门列仗。昼漏上水......

  • 唐会要卷一百 瑟匿国瑟匿北接石国。其俗不好商贾。风俗与康国略同。贞观二十年三月。使至朝贡。与似没役盘国康国同邻。出好马。悉立国悉立在吐蕃西南。户五万。胜兵五千人。其地有城邑村落。咸依溪涧。男夫以缯彩缠头。衣毡。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