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好奇心作文通用15篇

好奇心作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8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奇心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奇心作文通用15篇

好奇心作文1

我的好奇心很強,我所想知道的事情猶如天上的繁星一樣,數不勝數,世間的萬物在我心裏都埋有一顆好奇的種子。例如,深海里的水母為什麼會發光?現在的電腦為什麼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切的一切都不可忽視。

從小,我就對太空,外星之類的格外感興趣,要我説原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有一天晚上,我在家裏的陽台上凝望着這個神祕的夜空,看着那些點點閃爍的星星,和一個鐮刀似的月亮,不禁想起了太空裏的東西,“太空裏除了地球、太陽、月亮和一顆顆小小閃爍的星星之外,還有什麼呢?”我迫切的跑去問知識淵博的爸爸,爸爸高興的説:“哎喲,我兒子什麼時候對太空開始感興趣了。”我着急的説:“快告訴我吧。”爸爸和藹的説:“好好,太空裏啊有……”我迷惑的聽着,爸爸看出了我的迷惑就上網去查了一下。年少無知的我在一邊驚訝的看着那一顆顆美麗的星球,我張大着嘴,瞪着眼睛看着這個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另一個空間,從此,我對太空的好奇心有更進了一步。

漸漸的,我長大了,已經學會了用電腦,這讓我欣喜萬分。在電腦上猛搜有關於太空,外星的信息。忽然看見一條讓我心跳加快的消息“一艘外星飛船墜落在某某城的某某荒地上。”打開一看,一艘圓圓的`飛碟呈現在我的面前,我在想“裏面是不是有外星人呢?外星人長什麼樣呢?”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網上一查,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都有,“哇,這個外星人的頭好大啊,這個外星人的眼睛好大啊,這個外星人的手好長啊。”我驚訝的感歎着。那時的我被世界的神奇迷惑住了。

後來,漸漸長大了,對太空的瞭解也更深了,可是,對掏空的好奇心好瘦跟從前一樣的濃厚,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現在空閒的時間遠遠不如從前了,作業也變多了。

好奇心作文2

“哎呦,哎呦!”我輕輕地揉着耳朵,痛苦地呻吟着——我的耳朵被馬蜂蟄得像豬耳朵一樣,紅通通的,還腫得像小饅頭。哎!都是好奇心惹的禍啊!

這事兒還得從開學的第二天下午説起。那天下午,我剛來到學校,就聽到有個同學在喊:“快來看啊!快來看啊!這兒有一個馬蜂窩!”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連忙跑到目的地,果然有一個馬蜂窩。

我飛快地跑到教室,把這個消息散發出去。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一會兒,全年級的同學都知道了。我們幾個哥們在一起商量着,準備發起一場“捅蜂大戰”。不久,我們就在全年級召集了許多“捅蜂勇士”,一行人浩浩蕩蕩向蜂窩進發。

到那兒之後,我們先討論怎樣去捅,由誰先開始。號召了半天,也沒有人敢站出來。正犯愁時,只聽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我,我先來,你們隨時準備跑。”我們一看,原來是劉劉想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們立即進入一級戒備狀態,只要他一捅,我們立馬轉身就跑。只見他拿着一個大笤帚慢慢伸向馬蜂窩,近了,更近了……突然,他一使勁兒,一下子打到馬蜂窩上。“嗡”的一聲,馬蜂們全體出動,向我們襲來。我們嚇得撒腿就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逃跑,終於擺脱了它們的追擊。

成功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便轉回身來一次又一次地向馬蜂窩進攻。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想親身體驗一番。我慢慢地靠近馬蜂窩,剛俯身去拿地上的笤帚,誰料那馬蜂像早有準備似的,一下子就向我衝來。我拼了命地跑,卻猝不及防,一個馬蜂在我的耳朵上連續報復了幾針,臨走時還不忘留下個“簽名”——馬蜂刺。

唉!都是好奇心惹的禍啊!

好奇心作文3

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和愛護自己的眼睛,而我卻恨自己的眼睛……

記得去年四月底,郵遞員送信給我的鄰居,他是讀中學的小強哥哥,可他家房門緊閉,郵遞員只好囑咐爸爸轉交給小強哥哥,爸爸順手把信放進抽屜,有事出去了。我看到那封信,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拉開抽屜取出信,正想撕開,不!這樣太明顯了,我腦子裏閃現了鄰居阿姨偷拆信的情景。於是我把信封口用水浸濕,小心用針一點一點地剔開,信紙出來了,我迫不急待看完信後又趕緊封好口,放回原處。

回到自己的房間,不知為什麼總想起小強的姐姐在信中的話:“小強你在模擬考試中數學考了七十分,你卻騙爸爸説九十五分,這是不對的,我知道爸爸望子成龍,因為性子很急,常打你,但只要你好好地解釋這次考試的原因,相信他會諒解你的……”嘿!小強哥真大膽竟欺騙老爸……唉!與我無關,到小紅家玩,我和她講話時無意間把這件事説漏了嘴,沒想道這個快嘴的小紅把信中的'內容告訴了別人,一傳十、十傳百,全村的人都談着這件事,剛回家的小強爸也知道了。

小強爸一踏進家門,生氣地走到小強面前,“啪、啪”二巴掌,還邊打邊罵:“你這個不孝子,你好大膽,竟然欺騙老子,這還了得,你給我滾。”隨手拿起一根較粗木棒打小強,小強被打得火冒金星,悻悻地説:“這都是你逼的,考不好,你就要打我,你不要我,我走。”説完頭也不回走了。

爸爸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你拆了人家的信,並把內容傳出去,破壞了小強和睦的家庭,你怎麼對得起他呢?再説你是小學生應該知道拆信是犯法的啊!法律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祕密受保護……

事情雖過去一年了,但它會時時出現在我腦海裏,這件事我真後悔啊!我真恨自己的眼睛……

好奇心作文4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平時,總愛多問幾個“為什麼”。爸爸、媽媽以及他們的同事和朋友都説好奇心強是我的特點,也是我的優點之一。

舉個例子來説。前些時候,我從報紙和廣播裏聽説海爾——波普彗星飛到了我們的上空。“彗星是什麼樣的呢?”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去問爸爸,爸爸説:“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親眼看看好。”他給我找來了一些有關海爾——波普彗星的報道,還為我借來瞭望遠鏡。一個晴朗的夜晚,我按照報道的方位,終於在茫茫的.夜空中,找到了這顆與眾不同的彗星。它看起來模糊不清,後面像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觀察完以後,我又有了新的問題:“彗星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它多少年以後才能再飛到我們上空?”對我這些“為什麼”,爸爸、媽媽沒有多説什麼,而是為我找來了有關彗星的書籍,又借來更大倍數的望遠鏡,讓我再次觀察彗星。又是一個晴朗的夜晚,我去觀察彗星。我從望遠鏡裏看到了書上説的銀白色的彗核、橢圓形的彗發和它那長長的彗尾,還從書上知道了海爾——波普彗星要20xx多年才能再飛到我們的上空。通過這次觀察,我又學到了不少關於彗星和天文方面的知識。

在我的心目中,世界上有許多需要弄清的“為什麼”,像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比我們人類還要聰明的動物,計算機今後還能幫助人類做些什麼等等。由於好奇,我常提一些“為什麼”,也非常喜歡讀書。課本和借來或買來的圖書,都成了我尋求答案的地方。所以説,“好奇心”也是我學習知識的動力。

好奇心作文5

朋友有一天告訴我:“好奇心害死人!”

好奇心,的確“害死”了不少人呢!

好奇心為什麼會害死人?且讓我來舉例説明。

縱觀人類科學史,幾乎每一次飛躍都伴隨着殺戮。有的是殘害天真而好奇的科學家,不讓他們吐露人人都可以好奇地窺探上帝的祕密這個真理。有的將真理的幼苗掐斷,熄滅人內心渴求的火焰。

所以布魯諾被燒死,女數學家索菲婭被當做女巫,愛因斯坦被視為瘋子。

而好奇地探索本身就危險重重。居里夫人由於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而身患絕症,哥白尼晚年因觀測太陽而失去視力。

好奇心可真是“害人不淺”!

然而布魯諾昂起頭,索菲婭説“我選擇數學”,居里夫人高貴地合上雙目,哥白尼撫摩著作封面淚水溢出雙眼,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眼眸清澈,決不退縮。

如果可以齊聲回答,他們必然會説:“探索生命自然的奇蹟,我只是有些好奇!”如此驕傲自豪!

帕斯卡爾説:“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的'確,會思考是人類高貴之處,而好奇心正是思考的原動力。“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又到哪裏去?”每每思考這些問題,我彷彿置身於無限的旋渦之中,感到不可知而答案又似乎無處不在。這些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但毫無疑問的是,人類正是由此發展,由此昇華。

“好奇心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朋友又道,指着堆着的課本試卷歎氣。我凝視池塘邊嬉鬧的孩童,不禁有些惆悵。

越是成長,人似乎對這個社會越來越熟悉,我們習慣了天是藍的,月亮會圓會缺,電視一個黑匣子卻會唱會跳,母親的白髮會越來越多,而網絡更告訴我們,你想知道的,我們都有。

《蘇菲的世界》中艾伯特對蘇菲説:“當人們安於沉睡在兔毛中時,哲學家總是攀在兔毛頂端,向下大喊:‘你們快看!’而人們只是一笑:‘這羣搗蛋鬼!’”

“那你呢?朋友,你會怎麼做?”

朋友從書本間抬起頭,清亮的眸子閃動着光芒,她嗔怨我道:“真是個麻煩的問題,不

過如果不幸‘遇害’,也許是另一種幸運呢!”

好奇心作文6

奶奶80歲了,眼不花耳不聾,還能眯着眼在屋裏做針線。大她三歲的爺爺便不行了,不願走動,總是坐在藤椅上曬太陽。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過幾分針,便會放下活兒,喊一聲:“老頭子!”

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於是奶奶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這樣的事天天發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悶嗎?沒有人説話?那她為什麼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爺爺嘮嗑呢?

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見爺爺好好的,便滿意離去的背影。陽光總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鋪在奶奶身上,這樣的畫面每每閃爍着温暖的光輝。

是不是隻要有人答應便好呢?

再有這種事發生時,我便捂住嘴,學爺爺的聲音遲緩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別出來,“小丫頭在這兒搗亂……”奶奶皺紋滿布的手會輕拍我,以示責備;微微笑。

我的好奇心不減反增,“奶奶,你老這麼喊來喊去做什麼呢?也不嫌煩。”

奶奶寬容地笑答:“丫頭,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

心,被濡濕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連日以來如同小蟲一樣不斷噬咬我心的`好奇得到了滿足。

你在,就心安。這是人世間最美麗的風景。粗茶淡飯有什麼要緊?年華老去有什麼關係?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謂愛,便是如此。只要我所愛的人,我惦念的人,在我看得見的地方,好好地存在着。

我慶幸我擁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曉奶奶一輩子的關心、温情與愛。原來,那聲聲呼喚是在説——有你在,整個世界,都在。

好奇心作文7

去年一月的時候,我因為身體一直不舒服,去瑞金醫院看病,醫生要我住院做各類檢查。

住院的第一天下午,我去3號樓做核磁共振,要走過長廊,然後乘電梯到B1層,正好要經過手術室。我對手術室充滿了好奇,想看看裏面是什麼樣的。我站在手術室門口,透過手術室的門縫看見醫生在裏面匆匆地走來走去,病人靜靜地躺在推車上。

第二天下午,我經過那兒時,正好有一位患者被護士推進了手術室。我一打聽,這位患者患的是主動脈夾層瘤。患者臉色蒼白,人很廋,好像生命就快要終結了一樣。手術室的門外,有很多家屬站在那裏,臉上佈滿了焦急、期盼的神態。患者被推進去後,護士一時疏忽,手術室的門沒有關。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我偷偷地溜進手術室,想看看外科醫生是怎樣做手術,挽救生命的。“喂,你這小孩想幹什麼?這裏是手術室,閒雜無關人員不能進來,趕緊出去!”一個醫生將我請出了手術室。

於是,我好奇地和病人家屬一起等在手術室門口。

兩個小時後,病人躺在推車上,被護士推出了手術室。

家屬馬上圍了上去,紛紛問護士:手術成功嗎?護士微笑着説:手術非常成功。病人家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雖然我和病人非親非故,但是,此刻,我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很佩服外科醫生挽救病人的本領。

我出院以後,依然會去醫院看病檢查。每次我去醫院時必會驗血,而驗血在急診。手術室也在那兒。每次我抽完血後我爸都會讓我坐在椅子上等報告,於是我就偷偷地看着手術室那裏。我看見一名又一名的外科醫生走進手術室。

我真想跟着他們進手術室,看看他們是怎樣把臨危的病人轉危為安的。我突然覺得,醫生是最偉大的人。 這時,我的內心有一股熱流湧動。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是的,我的好奇心,讓我樹立了未來奮鬥之路。

好奇心作文8

我們的童年大概也就是在“十萬個為什麼”裏度過的吧!碰到一切心奇的、感興趣的事,我們都喜歡用手指奶聲奶氣地問上一句:“這個是什麼?”這完全是出於我們的好奇心。

何為好奇心?於我來説,不過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種慾望,求知慾學的願望,孔夫子早就回答過子貢,教導他要“敏而好學,上恥下問。”“好”是一種態度,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陸游曾告誡後人“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對他人負責。面對他人的“好”,我們要覽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總之“好”是事情的前提。有了“好”這個意識,才能去探索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令人着迷的“奇”。

何所謂“奇”?只不過是遇到“奇”,發現“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人帶着“獵奇”的.心態去看待世界。然而,“獵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後的事物挖掘出來,這並不是真正的“奇”。

這裏所指的“奇”,是牛頓對於蘋果為什麼會掉在自己頭上的疑問:是伽利略對於亞里士多德兩個鐵球為什麼不能同時落地的質問;是李四光對中國“貧油論”的反問。

對於書籍,我們發現更多的“奇”,人類在“奇”的帶領下更加了解我們所居住的美麗星球。“奇”是我們必須擁有的探索品質。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陽明這樣解釋心與理的關係,雖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但卻能看出人們對於“心”的重要性的認識。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無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會有的發現;有所收穫。人生憑“好奇心”而活,人類憑“好奇心”興旺發達,永續發展。

好奇心作文9

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我也有這麼一段經歷,在好奇心下,我發現了……

記得在從前,我一直對力量很大的螞蟻充滿了好奇,一直都在仔細地研究它,但有一個問題一直纏繞着我:螞蟻的家一般在哪種地方?平時經常見螞蟻們在搬東西,卻不知往哪裏搬,在附近又沒看到巢,今天,我就來研究研究。

到了樓下花園,我便開始尋找螞蟻。不一會,我便看到一羣螞蟻,它們在搬動東西,真是天助我也,肯定是往巢裏搬。於是,我們放了一些顏色鮮豔的朱古麗在螞蟻羣中,因為在草叢裏跟蹤螞蟻相當困難,不一會兒就會跟丟,放點朱古麗我就跟着顏色走。

我一直盯着朱古麗的前進而前進,連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哪一瞬間,螞蟻會鑽進地底似的。跟蹤了許久,我往前看,螞蟻羣不見了,一定就在這附近,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差點在草叢裏打起滾來,現在就是等待,看古麗豆在哪裏消失。突然,古麗豆閃了一下,就不見了,一定是蟻巢,在哪兒,我趕忙起步,三步並做兩步,以劉翔12秒八八的時速衝到了古麗豆消失的地方。哈,終於讓我找着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土給挖開了,在我眼前,出現了螞蟻一片忙碌的景象。這就是蟻巢,我終於見着了,忽然,我驚住了,這就是蟻巢嗎?在裏面只有和平、充實和忙碌,而我們人類呢?戰爭到處都是,鬧饑荒的城市到處都有,我們與螞蟻簡直是兩個極端。面對螞蟻,我們真的'無地自容。我們也許該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滿足了現在的生活嗎?現在的我們也許該向螞蟻學習學習,用自己的手去改變未來,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未來,向自己夢想中的世界進發。

在發現蟻巢的過程中,我不僅知道蟻巢在哪,我還知道人生是要去奮鬥的,讓我們準備就緒,出發!

好奇心作文10

為什麼?兩個人都長年紀了,相距不過幾米的屋子,有什麼必要隔幾分鐘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這件事總是會勾起我的好奇心。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聾,還能眯着眼在屋裏做針線。大她三歲的爺爺便不行了,不願走動,總是坐在藤椅上曬太陽。相隔不過幾米,奶奶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麼叫。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

於是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這樣的事天天發生。我很好奇。是奶奶悶嗎?沒有人説話?那她為什麼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爺爺嘮嗑呢?喊爺爺做什麼呢?還這麼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見爺爺好好的,滿意離去的背影。陽光總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鋪在奶奶身上,每每這樣的畫面閃爍着温暖的光輝。是不是隻要有人答應便好呢?我好奇地繼續想。那好。再有這種事發生時,我便捂住嘴,學爺爺的聲音遲緩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別出來,無論我用布還是用棉花捂以求聲音的逼真。“細丫頭在這兒搗亂……”奶奶皺紋滿布的手會輕拍我,以示責備。微微笑。奶奶依舊。我的好奇心不減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這麼喊來喊去做什麼呢?也不嫌煩。”奶奶看我,寬容地笑:“丫頭,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心,被濡濕了。

是花蕊中的一滴露。連日以來如同小蟲一樣不斷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你在,就心安的。這是人世間最最美麗的風景。粗茶淡飯有什麼要緊?年華老去有什麼要緊?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謂愛,便是如此。就是我所愛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見的地方,我手夠得到的地方,我能夠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我慶幸我擁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曉奶奶一輩的關心,温情與愛。我知道了,那聲聲呼喚是在説,有你在,整個世界,都在。

好奇心作文11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一個採訪,一位記者問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這樣一個問題:作家的特質是什麼?他回答:對周圍的一切具有好奇心,具備天真的玩童的性格。

短短兩句話,讓我思索很多,回味很多,由此重新理解了作家及其作品的源泉。確實,生活豐富多彩,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都有生活,關鍵在於你的發現,在於你是否有玩童的好奇心,作品來源於生活,作品因你對生活的美的發現和發掘而生。

林清玄的經驗和感受,讓我們覺得作家並不神祕,也並非高不可攀,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作家也只有一雙眼睛。就説林清玄的作品,寫的大都是被我們忽視的不經意的小草、小動物、小事、小人物,他用不恣意的筆、不張揚的文字,讓這些生活的點滴閃現出美的光芒,給我們人生的啟迪和前行的力量。

區別在於,林清玄成了作家,而我們沒有。我並不是説人人要當作家,這是不現實的,也有點無稽之談。林清玄對作家特質的表述,在某種程度上,至少也為我們提供了人生的.經驗,每個人都可以自問一句:生活是否豐富和充實?周圍相當一部分人感到生活的枯燥、心靈的空虛,紅塵的煙雲、世界的紛雜讓我們煩惱頓生。

我們生活的煩惱和對美的迷茫,其實來自於自身的心靈,我們讓心沾染了灰色,讓眼睛蒙上了塵土。我們對自然和世界的感受出現了偏差,而自然和世界一直是流動着的,你變換角度看,它會給你不同的感覺,問題在於你看到了什麼,你想看到什麼,你的眼睛將告訴你真善美、假惡醜,這一切也將直接影響你的人生態度。

好奇心作文12

童年時代的我好奇、頑皮、可愛,種種性格促進着我成長着,在這崎嶇的成長小路上,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清晨的一束陽光從窗簾的縫隙裏射進來,正巧照在了桌上的一袋花生米上,我光着小腳丫東倒西歪地快速走動,順着和煦的陽光來到了高大的桌前,我望了望四周,我的`目標鎖定在了桌下的一把蘑菇椅,我小心地爬上了凳子,勉強夠到了桌上的一袋好像很美味的花生米,我的小手拎着“寶貝”一蹦一跳地來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微笑着,彷彿明白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腦袋瓜子和藹地説:“是給小饞貓剝花生呀!”説完他立即為我剝了起來,爸爸一個個為我剝,我一個個狼吞虎嚥地吃,突然,我腦海裏浮現出一個怪念頭:既然嘴巴能吃那鼻子能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選了一個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小小的鼻孔中,剛放入,我沒有絲毫反應,就又拿了一顆塞入了進去,過了一陣子,我似乎察覺到不對勁,鼻尖通紅的,突然間我感到了劇痛,“哇”的一下子哭了出來,一旁專心致志的爸爸看見了一開始通紅的臉頓時變得蒼白蒼白,在慌忙間他讓我用氣息擠出來,可我……爸爸讓我別擔心,我這是才知道:鼻子是呼吸的!

我夢見了我的鼻子不聽話了,兩個討厭的花生在我的鼻孔裏玩耍,怎麼也呼喚不出來,我急得無可奈何,我後悔,後悔我的所作所為……

有一束陽光把我從夢中拉回現實,我呼吸着新鮮空氣,無比舒適,摸摸鼻子,咦?怎麼不翼而飛了?我又好奇地找到了爸爸,原來爸爸在我熟睡時把花生拉出來了哦!一場災難平息了!

在成長中,我總會對這對那而好奇,是它驅使着我對外界事物的熱情與嚮往,是它陪伴着我快樂成長!

都有兩面性:一個是好的一面,一個是不好的一面。

好奇心作文13

星期六下午,我和幾個同學到前邊的廣場玩耍。

忽然有人神祕兮兮地説道:“哎,這裏樓上有個鬼屋,你們知道嗎?。”“哪裏?”“往樓上看,”“哪呀?哪裏有鬼屋呀?”“哎呀,你這個笨蛋,在中心區呢。”“哎,看到了,那怎就叫鬼屋了?”“很久以前我去過,那裏沒有人住,有好多隻老鼠。”“不就是幾隻老鼠嗎?那有什麼可怕的。”

我聽了覺得有些好奇,便跑到了位於三樓的那個房間前。走廊上沒有燈,顯得黑乎乎的。我打開手機電筒,樓道內顯得更加恐怖。

“那隻可怕的.老鼠一見到手電筒就會嗚——嗚——的叫……”我一邊走一邊對身邊的馬浩説。“媽呀,受不了了,快閃人。”馬浩戰戰兢兢地説道,説完,也不管我,扭身就跑了。

我笑了,自言自語地説道:“這個馬浩,我就講了一個鬼故事你就下成這樣,真是個膽小鬼。算了,還是自己一個人去吧!管它有鬼還是沒鬼,豁出去了。”

我從地上撿了一根樹枝,走到門口,準備推門,可一想不行我還得去多拿一些樹枝來,然後,又拿了我的玩具弓,對着門內大喊道:“裏邊何方妖怪,還不快給我出來!”但是,門還是像一個披着黑色的骷髏還要嚇人。“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我是病貓呀!”我猛地推開門,一邊放箭一邊喊到。

一根根樹枝射到了屋內,我一看,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房間而已。“是誰扔的樹枝?”有人聽到動靜從裏屋走了出來。“不好,快撤!”我慌忙轉身就跑。

哎,現在終於知道,鬼屋原來只是一個私人房間,害得我差一點就被人家抓住了,好險呢!

好奇心作文14

好奇,總像是一味藥呢。

它是牆角一抹幽光,帶着你靠近,看到柳暗花明的那一村。

開學初,我挎着書包,遠遠便望見了高居榜首的你,便帶着些許好奇的讚許笑道:“誰呀?分數這麼高,真的想做朋友呢!”

我便看見你在一旁笑靨如花,我便擁有了你——一個調皮又機靈的女孩。

可是,如今我失去了你。我們再也不是同路。

我撐着傘,腳尖劃過這個城市的倒影,留一池破碎的光,一場斑駁的過去。

這應是破曉之時。天空如膠似漆,黏稠得要俯下身子撕裂這片土地,這片鋼筋水泥的森林。

幾隻貓兒竄過牆頭,正如那時的你一般機靈。視線便落在一隅高大的鐵門。

我也如那時的我,好奇着,緩緩推開……

雨停了,幾朵紫藤蘿零星地落下,算不上什麼瀑布,嬌小地可憐地掛着,看起來卻那麼神采奕奕,勉強抬起頭,渴望地望着朝陽升起的方向。

我不忍心告訴他們,在這陰暗的角落裏,一天也僅有幾束陽光悄然蒞臨吧。白色的花瓣翻卷着,飛舞着,悄然縫合了心上柔軟的`傷口。臉有點潮濕,我要強地認為是雨水淋的。

就讓它們默默地生長着吧。也讓那個機靈的身影漸行漸遠吧。這算是一味良藥,即使在昏暗的角落,好奇的我也看到了明亮的光呢。

光……我的眼波明亮地流轉着,不知何時,一束光從牆邊射入,倚着斜斜地紫藤蘿,發着幽幽的光。

我的好奇,又被激發了,然後,我——看到另一個世界。

紫藤蘿的背後,一片波瀾不驚的湖,旭日衝出朦朧的湖面,撒下一片明晰。

好奇的人總是有的,那是心靈的寵兒。

好奇,就是一味治癒心靈的良藥呢……

好奇心作文15

好奇,往往是發現真理的第一步,從古至今,有多少真理的發現不是源自於哪個科學家突如其來的好奇心。

就先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吧。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時被蘋果砸到,從而產生好奇併發出疑問,不斷深入,最終就有了“萬有引力”這個學説。

由此可見,好奇心促使着真理的被發現,無論是牛頓還是愛迪生,愛因斯坦還是霍金,他們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共性——極具好奇心,並會為自己的好奇心而付出實際行動。

要想發現真理絕不是僅僅擁有好奇心就可以的,擁有好奇心,學會好奇只是發現真理的第一步。之後還要不斷進行探索,進行追求,最終才能成功發現真理。

真理的發現往往源自於一時的好奇,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早已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東西能再使它擁有新奇感,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沒了興趣,他還會去探索嗎?答案肯定是不會,對吧?

來,讓我們看一下接下來的'一個事例。

一個叫約里奧·居里的科學家在一次用a粒子轟擊元素鈹的實驗中發現了一種很強的射線,卻並未深究,因此錯過了中子的發現。

像這一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數不勝數,明明已經搶佔到了真理的先機,卻沒能好好把握住。都是因為缺少好奇心而引起的大部分遺憾。

當對一件事物完全沒有好奇時,又哪會拼死拼活地要去探究,不去探究又哪能得到真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付出努力是不會有回報的,然而,沒有好奇心參與的努力怕是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當然,只有好奇心,有時也不能促使人們去進行探究。但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很難指望他能真正潛心鑽研,去不為名利地探究。而沒有這樣的探究,便也很難有所發現,真理的道路向來是為好奇心所點亮的,好奇是通向真理路上的燈塔,有了這燈塔,向前邁進便不是難事,所以,好奇,往往是發現真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