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8W 次

導語: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讓人收穫多多。下面是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歡迎參考。

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篇一: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我喜歡讀書,雖然讀的書並不多。

上小學的時候,我痴迷於那種黑白的連環畫小人書。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的只是那種小人書,雖然想讀但再無其他課外讀物。那個時候,一本小人書只要三角五角,可是我們大多數農村孩子依然買不起,所以也難得有人會買書。那時候,我只要瞧見誰手裏有小人書,就四處打聽書的主人,然後想方設法借到手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閲讀。有時我在課間讀,有時我在油燈下讀,有時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讀,經常的我會與對面的行人撞個滿懷,又或者碰上大樹,頭上起個大包,那個時候的我竟會不覺疼痛,繼續讀着小人書前行。

讀初中的時候,家裏的日子也稍稍寬裕了些,我省吃儉用訂了一種刊物——《少年文藝》,還買了一些其他的課外讀物,只要有時間,我就捧起書來讀。我讀書,什麼也不為,只是喜歡,從心底裏喜歡。也許,是因為我喜歡讀書的緣故,我上學讀書時的語文成績一直優秀。

後來我站在了三尺講台,成為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接着結婚生子,書也就離我漸行漸遠,偶爾讀讀書也只是教學方面的書籍罷了。

直到2011年暑期培訓,新教育走進了我們南和,走進了我的視野。河南焦作市的張碩果老師精彩的講座,喚醒了我對讀書的渴望,激起了我加入新教育的衝動。然而種種原因,這艱難的一步始終沒有邁出去。而我們南和縣第一小學的師生們已經積極加入,並行動起來,他們的晨誦、午讀和暮省,他們的讀書活動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初見成效。

數次到我們南和縣第一小學學習,數次聆聽我們南和主管新教育的王素平老師的講座後,我們的祕建民校長堅定了走新教育之路的決心,2013年暑期,祕校長在網上為我們全校教師訂了許多新教育書籍,特別是薛瑞平的各個系列的圖書我尤其喜歡。從《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們二年級了》,再到《書聲琅琅的三年級》……一本本記錄薛瑞萍老師帶領孩子們成長的真實記錄深深吸引了我。如果説河南焦作市的張碩果老師精彩的講座是喚醒,那麼,薛瑞萍老師的書就是引領。

我深深的震撼,薛瑞萍所踐行的班級閲讀和日有所誦,她影響了無數位教師,同時也使廣大學生享受到了閲讀的樂趣。我想薛老師所提倡的,難道不就是我所期望走的教育之路嗎?

我願在孩子們心田播種母語,撒下閲讀的希望,我願像薛老師一樣播下了閲讀的種子,給孩子讀故事、讓孩子們天天沐浴着祖國優美文字的芬芳。雖然我的孩子們開學已經二年級了,但我想,只要我們開始加入,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2013年9月,經過幾次和家長們溝通,我的新教育夢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可是網上購書沒貨,還好,祕校長每個年級都發了一本《日有所誦》,每天的《日有所誦》就由我抄寫在黑板上,孩子們再抄寫在自己的小本上進行背誦,至於故事書麼,暫且讀孩子們手裏的《5分鐘小故事》好了!我和孩子們在漫長地等待中,度過了四個多星期,至今我也忘不了,第一次發圖書的情形,孩子們歡呼雀躍,那興奮勁兒簡直無法形容。

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我給孩子們讀了《365夜故事》《中國神話故事》《木偶奇遇記》《海底兩萬裏》,還有讀了大半的《稻草人》。

雖然我天天給孩子們讀書,但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讀的書也不過那麼區區幾本而已,一次偶遇教研室的王素平老師,我道出了自己的困惑。王老師熱情地鼓勵我要堅持把讀書活動開展下去,並提出在教室內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孩子們自由借閲讀書,還給了我適合我們三年級孩子讀的圖書單。我想:是啊!孩子們都三年級了,可以自己閲讀啦。我們的祕校長聽我説想建立班級圖書角,立即表示支持,特地為我們班購置一個圖書櫃,如今網上訂購的適合我們三年級孩子讀的圖書就要來了,我和孩子們現在的心情就像我們班祕永樂在日記中寫的“好期待哦”!

我堅信: 閲讀是教育底色,是知識根基,是教與學的根本。所以,我要將自己的新教育夢進行到底!

  篇二: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手中的書頁翻過。牽起一絲風,夾帶着書本特有的氣味。這樣的味道是那樣熟悉,細細追究,卻又似乎有些不同,思緒亦被那一頁紙、一縷風引向往昔4歲。我躺在暖暖的被窩裏,媽媽讀着一本安徒生童話,猶如被窩一樣暖暖的聲音。我被夜鶯所感動,我為小人魚兒而悲傷。

我羨慕變成天鵝的醜小鴨,我同情在聖誕夜死去的小女孩……

我總是縮縮脖子,把自己埋得更深,鼻尖是吸滿了陽光的棉絮的,味道。我便一直以為,童話便是那種味道,和陽光一樣的温暖、明媚,和棉絮一樣的柔軟、温馨。

8歲。學會認字的我粘上了太婆家的書櫃,那個彷彿藏寶箱一樣的小櫃。或許,對於那時的我來説,那裏面的確藏着寶貝。

我會一整天坐在書櫃邊,看那帶着大段圖片的古老的小人書。那比它更古老的傳説。我相信了女媧造人,我崇拜追日的夸父,我向往奔月的嫦娥,我難過牛郎織女的分隔……我總是埋在那堆發黃的紙頁中,鼻尖劃過的歷史的味道,帶着點點黴味,卻更多的是種未知的神祕,出奇的好聞而吸引人。

12歲。不知不覺,我有了自己的書櫃。我開始讀四大名著,艱難地啃着,囫圇地吞着,卻依舊興致勃勃。我開始讀詩,讀冰心的《繁星》與《春水》,讀泰戈爾的《飛鳥集》和《吉檀迦利》。

我懵懵懂懂地讀魯迅的雜文,安安靜靜地讀朱自清的散文,津津有味地讀歐,亨利的小説……腦海中漸漸形成一個由書構成的世界。深吸一口氣,那是書的味道,是世界的味道,那是思想的味道。

16歲。我依舊讀書,讀《瓦爾登湖》,讀《一個人的村莊》,讀《相約星期二》,讀《行者無疆》……但是。依舊沒有故事,沒有特別的故事。我想,或許讀書並不需要故事。紙張翻過,絢麗的顏色——花朵皆故事。是啊,每一本書。讀每一本書,它們難道不是故事麼?那每一種思想的激盪,每一種靈魂的感動,他們難道不是故事麼?讀書,本來就是故事吧。

20歲。我走上了教育生涯,非常欣賞歌德説過的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從那時起,在我眼中,書是知識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盤。

書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嚐”它。

《周恩來的故事》告訴我要從小心懷天下,關心百姓;《海倫,凱勒》啟迪我要笑對人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三國演義》使我瞭解到古代歷史上的戰爭故事;《綠野仙蹤》則使我浮想聯翩現在,雖説年齡大了,可始終不忘讀書。心情好了,翻上幾頁,有點心得也好,沒有也罷;晚上上牀睡前,披衣而卧,念上幾章散文,在飽嘗書香的韻味之後便安然入睡,何嘗不是一種幸事。讀書是樂事,是容易的事。舉手之勞的小事,我也嚴格遵守歐陽修老先生所諄諄教導的“讀書三上”,“枕上”“廁上”。只不過把歐老師的“馬上”改成了“車上”。

一本書,它改變不了世界。但它影響着讀書人的心。

自己讀書多了,收穫多了,又當了30多年教師,也就“好為人師”了,我常常説給我的學生:讀書要廣,要有獵奇心理,而且什麼都要涉獵,面要廣,當然了也要精,對一個方面要深讀下去,深讀,也是慎獨,君子慎獨。

讀書不是做樣子,不是在人面前擺擺“我要讀書了”的`樣子,而是給自己看,給自己的心看,要人前人後一個樣,這就是所謂的讀書慎獨。要想着如何挖掘自己的思想,一日三省,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廣泛閲讀,而且還要專門地去讀一些哲學著作,要上知老子,蘇格拉底,下知老子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思考追問。遠知上古先秦,近知今人學者,所以要更多地去讀哲學類書籍,哲學。萬學之母嘛!

是啊,書,是我們無聲的老師,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隨時向它們“請教”。是書,開闊了我的眼界;是書,啟迪了我的智慧;是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要感謝書,是它們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飛向美好的明天。

書頁翻過,翻過春夏秋冬,翻過喜怒哀樂,讀書知書識禮。

讀書皆故事……

  篇三:2017年關於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都要成為"讀書人",這是一種召喚,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各種的渠道來充實自己,而讀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喜歡《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地表述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鎮西老師培養“優生”的六大方法:

一是引導“優生”樹立志向。他常通過談心,讓“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着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而現在起就應該比別人多一份努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經常給“優生”推薦有關偉人名人的傳記讀物,使“優生”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歷史空間和時代背景中認識自己的使命。二是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他們超越某些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進而有針對性地發展自己。三是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優生”面對分數和榮譽學會淡然處之和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勵“優生”超越自我。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訓練“優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養“優生”的創造能力。以上方法,我會不斷地去琢磨,研究,然後不斷地去嘗試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使它們能受益學生和自己。

同時讀《愛心與教育》也給了我另外一種領悟,古人説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着許多美好,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賞它。“雖説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湧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並不是美好的。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讓人收穫多多。我會一直將閲讀進行到底,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方面都有所受益。

最後,我以莎士比亞的話與大家共勉: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願我們的生活有書相伴,濃郁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