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別笑這就是美國散文

別笑這就是美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1W 次

別笑,這就是美國

別笑這就是美國散文

一次,我在一間超市裏看到一個大概還不滿兩歲的小男孩,小男孩坐在購物車上,他媽媽一邊推着車一邊問他想要哪個口味的果醬。

我在一邊看了,暗暗想,一個兩歲的小孩,連話都説不清楚呢,怎麼會為自己選擇果醬?

可是那個小傢伙看了一眼他媽媽手裏拿的果醬之後,搖了搖頭,伸出手指向前指了指,口裏含糊地説:“前面的,我要前面的。”他的媽媽繼續往前推購物車,一邊問:“在哪裏呢,小寶貝?”

等到購物車經過一罐罐的草莓醬的時候,小傢伙笑着説:“我要這個,這個!”這時,孩子的媽媽看也不看,就拿下一罐草莓醬放到購物車裏。

後來我知道,這位媽媽是在潛移默化中給自己的小孩灌輸着一種個人主義教育。所謂個人主義,就是強調自己掌控自己,自己為自己做主。

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從來就不會干涉子女的決定,同時無論是什麼問題,只要小孩具有感知能力,他們都會讓小孩去選擇。

我曾經在一家兒童服裝店兼職當導購員,在這裏,我發現來買衣服的孩子們都是自己挑自己喜歡的衣服。他們的父母只是站在一邊,當孩子的造型顧問師。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什麼事都要父母代辦,自己只會躲在他們的身後,連話都不敢説一句。現在看到別人的孩子竟然這麼大方可愛,真是自歎不如。

不過,你不要以為美國父母喜歡讓小孩獨立解決自己的事情,就會認為父母不會事事參與到小孩的生活中。其實,恰恰相反,美國人的個人主義教育,更加強調的是父母應該參與到小孩的活動中。一個不會在小孩的.家長會中露臉的家長,往往會被他人認為對方不是一位好家長。不管工作有多忙,美國的父母都會堅持接送小孩上下學。

美國的學校裏舉行的棒球賽或者是足球、籃球賽,一般都選擇在星期天舉行,這樣可以讓參賽的孩子父母也能參加。為了支持自家的孩子,有時候他們會全家總動員,叫上孩子的祖父母、叔叔、阿姨什麼的,一起到場為孩子加油。孩子贏球了,他們就會賣力歡呼,有些情緒激動的還會大聲呼喊:“進球的那個是我的孩子!”一臉“我家孩子是天才”的自豪感。如果孩子輸球了,父母就會安慰自己的孩子,稱讚他表現非常好,並讓他繼續努力,不要泄氣。

我曾經為了體驗美國的生活,也做過幾次這樣的鐘點保姆,順便了解一下美國的家庭生活。有一次,我要去照顧一對小兄弟,哥哥叫羅,剛剛滿七歲,小弟弟叫傑,才三歲。他們的媽媽臨走之前告訴我,傑發脾氣了,弄濕了自己的外套,又不喜歡新買來的衣服,只穿着一件短袖在玩,如果他覺得冷的話,不要拿衣服給他,由他去。我當時覺得驚訝,讓自己的小孩子着涼,美國媽媽竟然這麼狠心嗎?

那天我在照顧小兄弟的時候,一直看到傑冷得在打哆嗦。我看不過去,就問傑:“你冷嗎?要不要去穿件衣服?”傑擦了擦鼻涕,搖搖頭説:“冷。不過,我和媽媽説,我絕對不穿那件衣服,我不喜歡它!”

原來傑是在用這個舉動向媽媽做出反抗。不過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堅持一個小時之後,傑冷得實在受不了,只好跑去拿衣服穿上。後來,兩兄弟的媽媽回來後,看到傑穿上了衣服,便問道:“你不是説不穿這件衣服嗎?怎麼又穿上了?”傑低着頭有些委屈地回答:“媽媽,我太冷了,實在受不了。”他的媽媽依然厲聲道:“那可不行,你説過不穿的。這次,除了你身上的T恤,你今天都不能穿其他的衣服。”

在媽媽嚴厲的目光下,傑乖乖地脱掉了外套,小聲地向媽媽道歉,説自己以後都不會亂髮脾氣了。

傑的媽媽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傑,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雖然我覺得她的做法可能有點過激,不過這樣做卻可以讓小孩子知道,父母在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是認真的,絕對不是鬧着玩的。

有一次,我帶着這對小兄弟去他們的社區公園裏玩。我閒得無聊,就和旁邊的家長聊起了天。後來,我發現有一個金髮小男孩一個人孤獨地在那裏玩泥沙。我好奇地問周圍的人,為什麼沒有人和那個小男孩玩。其中一位媽媽説,小男孩帶來一台很漂亮的遙控車,可是他不肯讓給別人玩,所以也就沒有人和他玩了。

我看到小男孩被其他小孩子孤立了,心裏不是滋味,於是打算叫傑和羅一起和小男孩玩。可是,我卻被剛才那位媽媽制止了。她説,她就是那位小男孩的媽媽,如果小孩被他人排斥,那是他自己造成的,應該讓他自己去解決,誰叫他不懂得分享?

我一聽這位媽媽的話,也就不好再多説什麼。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金髮小男孩重新融入了其他小朋友的圈子裏。看着他和其他小孩子開心地玩着那台遙控車,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就是美國媽媽的智慧。畢竟這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理應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如果旁人冒冒失失地干涉進來,不僅可能導致家長不滿,還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假設你到了美國,千萬不要擅自替孩子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