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茶中的清風明月

散文欣賞:茶中的清風明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9W 次

茶中的清風明月

散文欣賞:茶中的清風明月

茶是水寫的文化,不僅能洗胃,更能洗心。

無論大隱於市,還是小隱於野,人都要喝茶。茶道從始至終追尋的境界應該就是心境平和。一杯茶在手,不管它是等級如何,滋味如何,是否名貴,在品飲的那一刻,依然保持着內心的平靜。它依然還只是那一杯茶,再沒有別的。

你的全身心都投入到那一杯茶裏面,它當然就好喝。只有每次喝茶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心,你才可以進入“茶的道”,才可以進入“茶的境界”,才可以讓魂進入茶裏,茶進入心裏。

一位禪師説:端起茶杯來,要有和愛人會面時歡喜、期待的心;輕輕放下茶杯時,要有和愛人離別時不捨和纏綿的心。這和人生的道路一樣,很多喝完茶很粗魯,談戀愛失敗不是不捨和纏綿,而是“把茶杯都打破”。這就沒有進入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取決於內在的選擇。

好茶如箴言,樸實無華,韻味悠遠。飲茶就是讓我們見到至純至淡的本性。佛家所謂“見性成佛”,若是沒有見到自己的本性,那麼心中向佛,口中唸經,行為上持戒,儘管在功德上可能獲得果報,智慧也能夠得到增長,但是並沒有真正瞭解自己的本性,沒有徹底領會生死的根本,所以也就沒有見佛。

禪宗認為,佛就在自己心中,而不能到外界去體認。這與飲茶時的悠然自得,不多言語,靜靜體味自然人生的境界不謀而合。

一個人靜坐,曾幻想過自己是被歲月洗禮、被時光沖淡的茶,坦然地舒展在杯底,歷經摘、揉、焙、泡的煎熬之後,剩下半盞殘茶,留給餘生無限回味的滋味。在浩瀚的歲月中,人的一生何其短暫,有多少人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茶葉,釋放出人生的光芒?

真正的安靜,來自於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於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茶香中,一顆心慢慢沉靜下來。浮躁世界紅塵滾滾,惟願內心清風朗月。

茶與壺的三大關係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主要是就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香味比較低沉。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

談到茶與壺質的關係,壺內不上釉的,這層關係表現得更加明顯,但“得”、“失”就要從兩方面來説: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但壺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則吸了滿肚子的茶湯,用後陳放,容易有黴味。從另一方面來説,如果使用內側不上釉的茶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相互干擾的缺點,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試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烏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考試茶─白毫烏龍,第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麼茶來。如果只能有一把壺,而要衝泡各種茶類,最好使用內側上釉的壺,每次使用後徹底洗乾淨,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擾下一種茶。所以評茶師用以鑑定各種茶葉的標準杯,都採用內外上釉的瓷器。

如果將茶器的質地分為瓷、火石、陶三大類,瓷質茶器的感覺是細緻、高頻的,與不發酵的綠茶、重發酵的白毫烏龍、全發酵紅茶的感覺頗為一致。火石質茶器的感覺較為堅實陽剛,與不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凍頂、鐵觀音、水仙的感覺頗為一致。陶質茶器的感覺較為粗獷低沉,與焙重火的半發酵茶、陳年普洱茶的感覺頗為一致。

再就茶器的顏色而言,茶器的顏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顏色與裝飾其上的釉色或顏料。白瓷土顯得亮潔精緻,用以搭配綠茶、白毫烏龍與紅茶頗為適合,為保持其潔白,常上層透明釉。黃泥製成的茶器顯得甘飴,可配以黃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製成的茶器顯得高香、厚實,可配以鐵觀音、凍頂等輕、中焙火的茶類。紫砂或較深沉陶土製成的茶器顯得樸實、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鐵觀音、水仙相當搭調。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藥,釉色的變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覺,如淡綠色系列的青瓷,用以沖泡綠茶、清茶,感覺上頗為協調。有種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適合沖泡白茶與黃茶。青花、彩繪的茶器可以表現白毫烏龍、紅茶或薰茶、調味的茶類。鐵紅、紫金、鈞窯之類的釉色則用以搭凍頂、鐵觀音、水仙之屬的茶葉。

茶葉末、天目與鹹菜色系的釉色,就用來表現黑茶。就視覺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應與茶葉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鬆幹壺泡龍井,就沒有青瓷番瓜來得協調,然而紫砂鬆幹泡起鐵觀音就顯得非常夠味。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壺形僅顯現在散熱、方便與觀賞三方面。壺口寬敞的、蓋碗形制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温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壺口寬大的壺與蓋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方便,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後,打開蓋子很容易可以觀賞到茶葉舒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等注重外形的茶葉,這種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的色調,是很好的表現方法。

郎鹹平説茶(二):一方水土一方人

中國擁有悠久茶史、茶葉發源地(很有可能,學界尚無定論)、頂級茶葉出產地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像法國等舊世界國家和美國、澳大利亞等新世界國家的好酒產區,都是倚賴天成的自然條件,以此為基礎培養最適合當地的釀酒葡萄,才能釀造出好酒。中國也一樣。如果説上帝給了法國最好的自然環境來種植葡萄以制佳釀,那上帝無疑也給了中國最好的自然環境來種茶樹制好茶。

茶樹生長對土壤條件、生態環境、降雨和温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從温度來看,茶樹生長季節月平均氣温在18攝氏度以上為宜,最適氣温20~27攝氏度,生長適宜的年有效積温在4000攝氏度以上。因此從世界範圍來看,茶樹主要在北緯6~22度之間分佈最集中,而中國國土在這個緯度範圍內面積十分廣大。

從降雨量和濕度來看,茶樹適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長季節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對濕度一般以80%為佳。在世界同緯度熱帶、亞熱帶地區很多為荒漠或草原,温度條件符合了,水量卻不足。幸運的是,我國就正因地形和海陸位置因素,受季風影響顯著,因此我國的亞熱帶地區在高温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温暖濕潤,茶樹才得以生長。

此外,茶樹還有耐陰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有樹陰的遮蔽或雲霧的散射)。也就是説,不僅要有熱、有水,光還得恰恰好,這正是為什麼有“高山產好茶”一説——因為高山集合了各種適宜的自然因素:多雲霧,温差大,漫射光多,曰照時間短,濕度大,芽葉持嫩性較強,有利於提高茶葉香氣,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並不是山越高越好,而平地也有產好茶的。重點在於是否有綜合適宜的自然環境)——我國山地、丘陵面積佔國土面積的2/3!

茶樹喜歡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要低)、呈酸性或微酸性反應的礫質、砂質土壤。知道我國的一個顯著地質特點嗎?古代紅色風化殼分佈範圍很廣。呈紅色是因為缺乏鹼金屬和鹼土金屬而富含鐵、鋁氧化物,這樣的土壤呈酸性。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確實很多地方擁有適宜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而這正是做高端好茶的前提。以下以竹葉青、西湖龍井和安溪鐵觀音產區的自然環境為例説明。

竹葉青屬綠茶類,產區位於“三峨之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茶園主要位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山中。氣候方面,峨眉山以多霧著稱,常年雲霧繚繞,雨絲霏霏,存在着被世界氣象氣候學界稱奇異的“華西雨屏”氣候現象。同時,8.5億年的地質生長史,再加上相宜的氣候、生物條件,因而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天然肥沃。峨眉山為世界自然遺產,遠離現代工業污染和輻射,擁有多達5000餘種野生植物組成的龐大的植物基因庫配置的生態鏈,物種豐富,構成完整複雜沒有污染的峨眉生態圈。也因為有如此的自然,峨眉山產茶歷史悠久,於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為貢品。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萬年寺,也就是竹葉青茶園所在〉種茶萬株,採製入貢。唐代學者李善在其所著的《眧明文選注》中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

又好比居中國名茶之冠的西湖龍井,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茶區裏傍湖依山,氣候温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因而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這西湖羣山產茶巳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又比如鐵觀音產地安溪縣。戴雲山支脈從漳平市延伸安溪境內,地表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縣內多山,3000多平方公里,80%為山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1000多座。温潤的海風從東面吹來,給安溪帶來了充沛的降雨。全縣24個鄉鎮,大部分都屬於內安溪山區。這裏四季分明,晝夜温差大,季節性變化明顯,具有相對低温、高濕、多霧的氣候特徵,為優質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更難得的是,安溪雖近海,卻有崇山峻嶺相阻隔,不受海風侵擾。在整個小氣候區內,茶區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新,沒有污染。香氣好的鐵觀音多是生長在高海拔的內安溪山區,那裏雲霧多,曰光漫射,紫外線強。茶葉部積累較多芳香物質,茶葉葉質厚、柔軟、嫩性強。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使安溪成為一個紛繁複雜、琳琅滿目的茶樹品種寶庫。現在縣內仍生長着許多野生茶樹品種寶庫。

祖國大好河山,名茶遍佈大江南北,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毫無疑問我國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擁有出產高端好茶的自然基礎,但這僅僅是前提條件而已,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茶人們做了些什麼。

郎鹹平説茶(十):中低端茶總結

有數據顯示,80後近70%不喜歡喝茶,90後不愛喝茶者更是高達95%。但那大概不把立頓計算在內。有多少80後、90後沒喝過立頓的茶飲料?沒用過立頓茶包?不要不屑立頓的“茶末末”。聯合利華(立頓所屬集團)在2008年就購買了世界12%的紅茶,而世界紅茶產量佔茶產量的70%以上。你是中國茶商的話,你不想要這個市場?不要瞎吹中國茶有多好,我們當然有世界頂級的好茶,但一説到中國茶就誇那確實是不合理的。中國年產茶百多萬噸,全都是好茶?全都能內部消化?真的都是好的'留國內,壞的出國門?

而且中國中低端茶葉的安全、質素確實良莠不齊、令喝茶人擔憂,價格也是迷霧重重,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相熟茶店可以買到性價比比較高的茶。一個只有靠“人情”才能辦成事的市場在現代確實太容易被規範、可靠的品牌商佔領;與此同時,很多茶農們過得十分艱辛,為了提高產量多賣些錢而噴過多農藥、施過多化肥,砍去本地生的茶樹轉而栽種產量大的茶種,這些都造成茶葉質素的再度下降,收入不見顯著增加,又必須再採取投機取巧辦法提高收入,造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這樣的行為也會使質素極低下的茶流入市面,損害中國茶的聲譽、惡化消費者對中國茶質素的懷疑和降低其消費茶的慾望。

我們當然也有很多始終支持中國茶葉的人們,中低端茶中也有性價比很高的茶。但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喝慢茶的主要人羣正在老去,將佔據社會主流的就是那些不想喝或沒時間、沒心思喝中國“慢茶”的青年人。我們既然有那麼多遠勝於立頓的且價格可接受的茶,為什麼不稍微改變自我,提供給廣大尚未懂得欣賞中國茶的人們呢?

這已經不再是中國中低端茶商死撐、維持本色也能優哉遊哉的時代了。好在我們也看到許多中國茶商也正在改變,開始推出袋裝茶、推出各種口味、穩定化質量和口味,進行宣傳(但要找準方向,別老走“奢華”、“文化”風),但出招仍顯混亂,大多是亦步亦趨和一窩蜂,就是因為沒有找準方向。

要想在中國中低端茶市場成功,就必須放下架子,改造自然遷就人的各種需要,主動拉近自然與人的距離。

茶·酒·女人

有一種茶,叫作“雀舌”,清香甘甜;有一種酒,稱作“女兒紅”,芳香馥郁。有一些女人如茶,清澈透明;有一些女人似酒,豐盈醉人。

茶分種類,酒有濃淡。花茶芬芳,綠茶清新;紅茶厚重,磚茶濃烈。所以,女人雖如茶,但盞盞皆不同。米酒醇厚,果酒甜淡;白酒性烈,黃酒綿長。所以,女人雖似酒,但杯杯有乾坤。

茶宜晨飲,酒要夜酌。茶禪本一味,酒醉目迷離。所以,如茶的女人心清志明,柔軟而固執。總是堅持只在早茶的清朗和下午茶的閒適中釋放自己,即使這堅持有時會讓人絕望到落淚,也無憂無懼。而似酒的女人聰敏細緻,曖昧而温婉。總是會將密密的期盼和無盡的心思釀成一杯濃淡相宜的美酒,在模糊的夜色裏,醉了別人,成就自己。

茶要保鮮,酒要窖藏。茶乃樹之葉,葉之尖。吸天地之精氣而生,納人間之百味而亡。所以,如茶的女人敏感而嬌嫩,一定要有最温柔的呵護和最細緻的對待,方才不致輕易就失了顏色,散了芬芳。而酒為花之果,果之漿,釀於內而溢於外。所以,似酒的女人細膩而豐富,一定要有恆久耐心的守候和適度空間的珍藏,方才可能成就絲縷的幽香盈懷。

茶不過三遍,酒卻可以五味。一道苦,二道甜,三道淡。再好的茶都禁不住三遍的沖泡。所以,如茶的女人清醒而淡定,簡單而純粹。而酒卻是五味俱全。憂時飲,樂時飲,憂樂參半更須飲。所以,似酒的女人嫵媚而善變,飄忽而迷醉。

茶是新的好,酒卻是陳的妙。雖然“從來佳茗似佳人”,但佳人有期,總有“新桃換舊符”。所以,如茶女人最大的幸運,就是可以在有限的佳期裏遇上最上乘的水質,然後在最適宜的温度裏釋放自己,從而成為一盞沁人沁己的香茗。而酒則需歷藏經年方為佳釀。所以,似酒女人的最大幸福,就是能在悠長的歲月裏從容地發酵自己,將青春的容顏和不老的光陰釀成一杯醉人醉己的陳釀。

茶滋於水,而酒釀自水。如果説如茶是女人無法決定的青春,那麼似酒則應該是女人最好的歸宿了。如水的光陰滋養了如茶的女人,而水樣的年華成就了似酒的女人。所以如茶似酒的女人即使已在熱烈如茶的青春裏漸漸冷卻,但一定還會在夜色的美酒中慢慢沸騰。

一片一茶葉 一味一世界

茶聖陸羽講究“天人合一”的意境,輕輕地煮茗,縷縷清香飄起,當我穿過時空的隧道,同茶聖一起品味芬芳,總能品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許多年與茶結緣,品味茶館的最大收穫,就是能遇到很多的不相識的茶客朋友,茶館裏的常客能夠與我真誠地交流,久之都成了朋友,每次都能學到很多知識。而我一坐到茶館裏,內心就無比歡喜。逐漸地,人有了變化,從浮躁變得平和。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好鬥茶。有時自己也發現,滾燙的開水一任衝下去,茶會在有限的環境中翻滾着、飄蕩着,但始終不忘把自身濃郁的芳香帶給人們,用它特有的香氣,讓我們回味,讓我們在現代浮躁喧囂的社會中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心靈的家,在那氤氲的暖香中,永遠留存着最幽靜的茶之記憶。這其中境界是超然脱俗的,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這是一種意境的追求。

品茶的內涵就悟出了人的質地。其實,品茶就是品人。沒有泡好的茶,會有一些散散的浮在上面,會將它輕輕的吹開,也會因匆忙而將它吸入口中,咀嚼它;來品嚐它的苦、它的澀,給以生活的調劑。茶苦,人更苦。但“香茗”確不假,再苦的茶也能嗅出個“香”來。這香就預示着人生的五彩繽紛了吧。或是檸檬茶,或是雨花茶,或是碧螺春茶,或是西湖龍井茶,或是烏龍茶,或是祁門紅茶,或是銀針白毫茶。不同的茶葉代表着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天性。出生的環境猶如沏茶之水,這水或許是泉水、井水、江水、山雪,不同種類的水沏出的茶的味道也不一樣。歲月的修飾也會讓茶的味道有更多的變化。久經磨礪的茶味道會苦,但絕對香醇。不經世事的茶也許會變質,失去了茶的味道。

人總是要回歸的,複雜迴歸簡單,喧囂迴歸淡定。一片茶葉就是一個世界,我找到了自己的世界,我是幸福的!人喝茶、品茶,從茶中品出了人生哲學。那茶香的品質才是人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