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50年前沐愛胡咪子洞遊憶記散文隨筆

50年前沐愛胡咪子洞遊憶記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1W 次

現在回憶50年前的夏天,那次我們鑽胡咪子洞的經歷。

50年前沐愛胡咪子洞遊憶記散文隨筆

筠連縣沐愛鎮潘家山(興隆村)的胡咪子洞,洞口在沐愛場西南方向約2公里多的地方,即現在的沐愛鎮興隆村,潘家祠附近,離筠連縣城東南約22公里。

1966年夏天,大哥外出工作兩年多第一次回家探親,在家耍探親假期間,母親就叫大哥帶上我去沐愛潘家山看望姑母。

去姑母家後的第二天,大哥及姑母,姑父等在家閒談外面的情況。姑姑家的表哥,他大我一兩歲吧。他就叫上我,用一尺把長、四五釐米直徑大的生竹筒,一頭有結,另外一頭塞上水紙捲筒子做燈芯,裝上煤油,做成了最簡易的火炬照明燈。再提上裝一兩斤的煤油壺,預備上幾根紙捲筒子及火柴,還有一盞馬燈。這就是50年前我們鑽胡咪子洞的照明工具。

表哥自己用他做的簡易火炬照明燈,我用他們家的唯一一盞馬燈。我們準備好後,就去離姑母家不遠(就在她們生產隊土地上)的胡咪子洞門口。

大概上午9點左右,太陽很大,到了胡咪子洞口,那裏已經有幾幫人,大概10多人吧。他們也準備了火把,電筒、也有拿簡易火炬燈的。他們也是來鑽胡咪子洞的。因為前幾天説是省城裏的專家來鑽過這個洞,沐愛場上的青年和附近的人們也好奇,也來鑽這個洞。所以每天都有人鑽胡咪子洞,一時間很是熱鬧。

我們就隨同鑽胡咪子洞的大哥哥們,一起鑽胡咪子洞了。

現在回憶起來,看見洞口寬大,人稱蝦蟆口,洞口大約寬15、6米,高9、10米。

比較平緩的(大約10來度坡度)下行入洞10米左右後,有一大廳,頂高大約10米,寬四五米,面積三四百平米的一個大廳,這大廳裏有廢棄的灶頭,有人睡覺睡過的痕跡等,有大點人説是以前的人在這裏燒硝或者是因民族間民族矛盾時漢人躲藏用過的。

走過大廳後,洞內中間開始有點點小溪流,兩邊有人們踏平了的平路。再行一段路程,有記載説是4公里左右,有天窗,看見有點外面的亮。

再走一段路,有人説大約8公里處,開始走一段很狹窄的路,還有彎拐,我那時候10歲,身材較小,都要側起身子用力卡過去。人們説這裏叫窄門。這窄門大約有10多20米的樣子。

窄門過後,洞又寬敞了,直走很長的路,有人説大約10多公里,再往前走幾公里,看見前面一個巨大的石乳又像石鍾完全堵着了路,人們左邊鑽,右邊鑽,都沒有能夠卡進去的縫隙,再看看那堵着的石乳石鐘上,有人刻畫了一排醒目的符號。現在想起來應該是阿拉伯字,就是A.B.C之類的字母。説是前幾天省上的專家來考察時候刻的。

省城裏的專家都到此止步了,我們就返回來,走了一段,往另外一處連接洞走去。從這個洞往這邊走,要下一高梯,大約六、七尺高的一梯坎。我們鑽洞人羣都紛紛往下跳,因為那個洞也寬敞,跳下去的地方完全同露天河壩的小石子、河沙一樣的。

下到這另外的一個洞(其實是下洞)以後,看見有河沙壩,有小小的河水。我們這羣人走啊走的,突然看見有根生竹子,這根生竹子有一丈多長,有小茶杯那麼大,而且沒有破,沒有折,完全不是從外面經過狹窄門帶進去的.。

人們被這根竹子驚呆了,都不敢再往前走了。這時候有人居然吼了聲“妖怪”!於是大家一窩蜂往回跑,表哥和其他一個表哥認識的大哥哥拉着我爬上剛才跳下的梯坎後,也同大家往回來的路跑。其實這個洞是下洞,坎上這個洞是上洞。也許那根生竹子是從下洞的某處衝進去的或者有人從下洞帶進去的。

待我們跑出洞後,外面已經下過偏刀雨了(夏天的雷陣雨),天上有雨有云有太陽,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一幅景象。看太陽的位置,有人説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

我説這個洞好長啊,有人説:這洞通往巡司了(説明洞深),我們當趕了一回巡司場!實際上有記載這個洞是向西南延伸的,大約有20公里長。

我們這一天從早上吃過早飯大約9點左右開始鑽胡咪子洞,到下午5點左右出洞,足足走了8個小時,除了在狹窄的窄門處速度慢以外,幾乎一路都是小跑的,因為人們都被裏面的奇形怪狀的巖漿石(石鍾石乳,似野獸)嚇着,也生怕有什麼妖怪,都總是希望自己不能夠掉在後面。可見這洞確實比較深的。

今天回憶起50年前遊胡咪子洞那一天,所看見的奇形怪狀的巖漿石(石鍾石乳),真是同沐愛中學曹老師所説的一樣:洞內溶有大量的酸式碳酸鈣的巖漿水成年累月流淌滴漏,形成石獅、石燈籠、石小橋、石簾片、石戰鼓等等,真是千奇百怪,琳琅滿目、鬼斧神工。

我們期待開發胡咪子洞的旅遊,使更多的人們能夠一睹胡咪子洞的真容!

補記一:據沐中退休教師曹老師説,元明時期,統治這塊土地的僰夷——都掌蠻或久絲蠻有穴居的習慣,胡咪子洞可能居住過一個都掌部落。“胡咪子”是夷語譯音。

補記二:據傳説1966年夏天來沐愛興隆村胡咪子洞考察的專家是某某軍區督戰處長。

聽沐愛中學退休教師曹取吳老師還説:除了當時就任四川的省委書記李井泉、還有鄧華(原志願軍副司令員)都曾經來沐愛考察胡咪子洞。

補記三:“僰人”是先秦時期就在中國西南居住的一個古老民族。那麼沐愛地勢比較高,胡咪子洞居住過僰人,也就是説沐愛這裏應該很早就有人羣活動。沐愛古稱“木乃”,系彝族姓氏譯音。沐愛場處環境優美,周圍也有許多大小洞穴,如鷂鷹巖洞等,那麼古人不會沒有看見沐愛場這塊土地。因此推斷沐愛場的形成也許應該有一千年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