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説明文該怎麼寫?

説明文該怎麼寫?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5W 次

説明結構

説明文該怎麼寫?

結構

説明文的結構一般有五種:

1.總分式

事物説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

(1)總——分,如《蘇州園林》(先總體的概括,再分説。結尾沒有總結性的語言)

(2)總——分——總,如《故宮博物院》(先總體的概括,再具體來説,最後再總結)

(3)分——總。

2.統分式

事理説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

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係為遞進關係,一層一層地剖析事 理。如《向沙漠進軍》。

分清説明文結構的方法

理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關係。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是怎樣組合的,是並列關係還是遞進關係。

3.並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論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

4.對照式

對照式,就是在中心論點提出之後,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運用對照式,目的是通過兩個方面的對照,突出説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另一個方面只起烘托、陪襯的作用.

5.遞進式

(事理説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係是遞進的。如《向沙漠進軍》。 遞進結構的主要形式有: ①現象——本質; ②特點——用途; ③原因——結果; ④整體——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體。

思路

1、按説明對象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條理規律,把握了這種規律並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説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一般來説,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態,説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先寫文字產生和出現書籍的雛形,再寫正式的書籍,最後寫現代的書籍,從而説明了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

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如建築羣、名勝古蹟、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性。説明這類事物,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后里、先外後內進行説明。如《故宮博物院》説明一個古代建築羣,這個建築羣處在一定的空間方位上,排列有序,內部建築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間位置,先寫外部城門,後寫城內建築,寫內時先寫主,後寫次。整篇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2、按人們對説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

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説明對象,説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事理。由個別推及一般。在具體説明中,宜先寫狀態,後寫功用或成因,最後揭示性質特徵。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説明文,具體説明部分先説一種現象:傳説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把俘虜的奴隸投在死海里,但奴隸卻安然無恙地浮上來並講述了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然後解釋原因,這是因為死海海水的鹹度很高。接着進一步解説死海的成因,説明時先敍事,後説它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樣説明,讀者易於理解。

對讀者並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説明時可先説一般,再敍説個別現象。這種寫法宜先寫性質特徵,後寫狀態,人們可先獲得事物或事理的總體認識,然後具體理解。如《蘇州園林》,一般讀者都知園林這一事物,但蘇州園林與其他園林有所不同,因此,寫作時宜先説出它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性質特徵,然後具體説它的形態。這種結構安排有利於讀者儘快地認識事物。

説明文的結尾一般是自然結束,説明清楚了,文章就結束了。有的説明文最後再次歸結特徵,有利於讀者區別事物。如《故宮博物院》最後寫道:“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令人不能不驚歎。”結尾直接點出了故宮建築羣的特徵:宏偉、和諧、統一。有的説明文,結尾作一些補充性的説明,或開拓讀者的視野,或增強説明的準確、嚴密程度。如《看雲識天氣》結尾是這樣寫的:“在某些情況下,看雲識天氣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還是要依靠天氣預報。”這一補充,比較全面地説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增強了説明的科學性。

[思路分析]

事理説明文是闡明抽象事理的。這種説明文主要是説明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內在聯繫一類問題找事物的起因、功用、關係等等進行解説。

下面給出事理説明文的寫作提示

[解題過程]

注意事項

1.審題──弄清説明對象。

弄清説明對象,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説明文還是事理説明文。弄清説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如《食物從何處來》,它的語法結構是“食物從何處來”。文章要説明的是食物“從何處來”,即要説明食物是怎麼樣來的。《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雄偉”是個修飾語,指出説明對象的特徵,“人民大會堂”是説明對象。由此可以判斷出《食物從何處來》是事理説明文,《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是事物説明文。

弄清説明對象之後,就要就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確定中心思想時,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正確。也就是説,我們解説的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説明事物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要使讀者不僅瞭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第三是集中。所謂集中就是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文章裏面面都説到。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2.注意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事物內在聯繫安排材料,進行説明,可以用邏輯順序。事理説明文是闡述事理的,用邏輯順序便於説明得清楚明白。我們所學課文《向沙漠進軍》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説明順序。闡述比較抽象的自然科學原理,一般要由具體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質,這樣一種邏輯順序來説明。因為這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比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開頭先介紹“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然後由紅花的表象分析到“為什麼這樣紅”的本質。同學們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説明順序,主要是根據説明對象的自身規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