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新課程標準認為語文教師應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學境界怎麼理解

新課程標準認為語文教師應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學境界怎麼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6W 次

關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實踐報告
04秋小教 沈亮
一、問題的提出
創新能力是個人素質結構和人格結構中最有價值的素質,包括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性學習方法、習慣與各種創造性才能,它可以使人做出與眾不同的成就,並能自我突破,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21世紀充滿新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競爭更加緊迫、日趨激烈,其競爭的焦點主要在於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的競爭,而這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為此,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濃厚創新意識和較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面向21世紀所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潛力的發揮。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是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學生沒有機會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萌生了惰性和依賴性,抑制了思維的正常發展,創新能力更無從談起,這是與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根本相悖的。觀今日教育發展之趨勢,信息技術已經引起傳統教育的三大基石即閲讀、寫作和計算的裂變,現代教學媒體如投影、錄音、錄像、廣播、電視、微機等使知識的播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超越,僅以閲讀方式的變革為例,體現在閲讀方式將從文本閲讀走向超文本閲讀,從單獨閲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讀物,在同電子資料庫對話中,進行高效率檢索式閲讀。多年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的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有利於激情引趣,激發
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形成敏鋭觀察、積極求異、豐富聯想、綜合融化、知識建構等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受教育者只有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變成學習的主人,才能發揮自主和創新精神,將客觀的教育影響,內化為自身發展和成長因素,把“家長要……”“老師要……”變成“我自己要……”“我必須要……”“我喜歡要……”,到這時,學生自主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所以,我們選擇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這一研究課題。本課題的研究,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在如何通過語文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做出理論和實踐的貢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一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規律,構建適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尋找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途徑。
二、課題假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為學生創設優化的語言文字學習情境(包括事實性、意境性、示範性、探究性等社會的、文化的、自然的情境),擴大學生視野,課堂教學開放化就能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性表達、交流利用媒體提供信息的能力,從而在語文的學習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以現代教學媒體為認知手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如下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反映在大語文學習觀指導下,以教師主導,學生藉助媒體,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過程。“創設情境,主動參與”,是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圖、文、聲、情並茂的語文環境,激發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它的`優越性,還體現在課外“擴展閲讀”中。“提供資源,自讀自悟”,是教師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媒體,提供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資料,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讀自悟一般可採用“四讀法”進行,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一讀,掃除障礙,知道課文寫什麼。二讀,理清思路,瞭解作者怎樣寫。白作者怎樣組三讀,統攝全文,瞭解課文為什麼寫。四讀,自省自悟,自問悟什麼,疑什麼。通過研討全文,從整體訓部分,再回到整體,對自學中悟到的東西作批註,給疑難作記號或批註。“組織調控,展示收穫”,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互相碰撞,努力撞擊創造思維的火花,教師的參與作用主要是掌握調控的策略,引導有序彙報,即由一個知識點到知識點的全體有序地彙報。“鼓勵點拔,精讀品味”,是在學生彙報自學成果同時或之後,抓住課文精要之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展示相關學習資料,引導學生精讀品悟,悟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目的,並指導有感情朗讀,創造性地“表達出”作者情感。“信息反饋,多向交流”,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將課文難點、重點問題引起學生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多向討論交流,包括師與生、生與生、媒體與人的交流等。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競爭搭建舞台。 “拓展發散,實踐創新”,實踐創新的主要內容是以讀帶練,包括説練和讀後拓展發散練兩部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一個“比較——領悟——仿效——提高——創新”的訓練過程,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研究變量
1、自變量:語文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2、因變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追求創新的創新精神;敏鋭求異的創新思維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方法等)和語文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提高。
3、干擾變量的控制:
(1)、把實驗的一、三、五年級(2001年8月升入)的學生按分層取樣的方法分為兩個班,確定其中一個為實驗班,另一個為對比班。
(2)、實驗班與對比班教師素質大致相同,並確保穩定。
(3)、不人為地為實驗班與對比班之間創造競爭氛圍。
(4)、實驗內容採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按教育計劃開課,控制教學課時,統一作業量,不搞加班加點。
(5)、實驗班與對比班成績測試在命題內容、方式、時間上均相同,評分標準及閲卷統一安排。
(6)、對實在無法控制的變量及時地做出詳細的記錄。
四、實驗目標
1、培養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師積極地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如下創新素質:
(1)、培養創新精神。即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以創新為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語文學習情境,激發創新需要,產生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堅定創新意志。
(2)、培養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求異性、敏鋭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等特徵。
(3)、培養創新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即運用現代信息工具蒐集資料,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表達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想象力豐富,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不斷產生新的設想等。
(4)、培養創新情感。通過語文教材優美的人文性和現代教學媒體的高科技性,培養學生為國家做貢獻、為人類造福、為提高人類的美學價值而創新的高尚情操以及為優化個體創新功能和素質結構而創新的熱情。
(5)、培養學生掌握創造性學習方法:“加一加、減一減、縮一縮、變一變、改一改、聯一聯、仿一仿、擴一擴、續一續、想一想、換一換”
(6)、培養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在學習內容上,不滿足對課內教學內容的記憶,而喜歡對未知世界的探求,進行大量的、自由的閲讀,養成主動地、多渠道地求知習慣;在學習目標上,不僅能獲得教師或書本上傳授的知識,而且能夠敢於發問、善於發問、樂於發問,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在學習動機上,渴望找到疑難問題的答案,並對自己的知覺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覺,有試圖運用各種新的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2、構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小學生創新素質的教學模式。
3、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95%的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和當堂所學知識,並有80%的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語文知識與技能進行想象和表達;通過創新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的聽、説、讀、寫語文基本功得到全面的鍛鍊。
五、實驗方法及步驟
(一)、實驗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相結合的辦法,設立實驗班和對比班,以2004年8月升入一、三、五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數據資料通過各種檢測和評估獲取,採用典型案例和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
(1)、確定課題組及實驗班、實驗人員。
(2)、查閲教學、教改及科研實驗的資料,調查教學實際,瞭解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實驗課題,制定實驗方案。
(3)、培訓實驗教師,學習有關現代教育技術和創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蒐集典型經驗材料,為課題研究做好充分準備。
(4)、聘請專家進行講座,讓實驗人員瞭解創新教育實驗研究的發展動態,為本實驗的研究把好方向掌好舵。
(5)、蒐集研製的現代教育技術軟件教材。
2、實施階段:
①、從聽、説、讀、寫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實驗前的檢測,瞭解學生底碼,建立學生檔案。
②、做好實驗課例、實驗隨想、“個案分析”等日常實驗研究資料的積累與整理。
③、每月開展一次專題實驗研討,交流實驗體會。
④、進行形成性檢測。
⑤、寫出第一階段實驗報告和總結,撰寫實驗論文。
⑥、搞好教學軟件的蒐集。
3、總結階段:
(1)、對檢測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總結成果,撰寫實驗報告。
六、效果檢測
1、檢測項目:
⑴、學生讀書品悟情感、讀出文章感情注意重音、停頓和抑揚頓挫的能力的能力;
⑵、用字組詞、煉詞琢句和通過電視電腦等大眾媒體自覺自願地蒐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創造性地表達等聽、説、寫的能力;
⑶、課堂教學效果;
⑷、現代教育技術軟件教材的編制和教案教例的編輯;
⑸、學生作文、手抄報、電腦報、採蜜集、語文實踐活動等各種創新成果的編輯(學生3分鐘即興説和40分鐘速寫以錄音或錄像方式保存)。
2、檢測工具:
(1)、觀察
①、將學生對教師開放性問題的理解、應答的新穎性、發散性記錄下來。
②、將學生質疑的人次、頻數記錄下來。
③、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及表達中有創意的典型個案記錄下來。
(2)、問卷:
①、將學生學習興趣程度,以“問答題”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自由地説出:a、在課內、課外的學習當中,自己最喜歡哪種學習方法;b、喜歡課堂的哪個環節;c、希望教師怎樣引導並做整理統計。
②、將課外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創新活動分別分為“經常、有時、沒有”的問卷形式向學生調查,由學生互評,並把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統計。
③、適時地抓住上級主管教學部門檢查科研工作時進行問卷,一是由主管部門對教師進行的有關創新實驗的問卷;另一個是課題組對教研部門的問卷,及時調整實驗計劃,保持實驗良性發展。
(3)、課後測試:試題以課課內主要學習內容為依據,分知識型和能力型。
(4)、階段測試(口試——3分鐘即興説話和任意抽課文有感情朗讀;筆試含40分鐘快速作文):每學期期中、期末舉行兩次考試,試題按《大綱》要求統一命題,並符合實驗要求。
3、數據處理分析:
(1)、建立實驗檔案,收集整理實驗教師的課例、教案、編制的教學軟件等。
(2)、統計、分析和檢驗階段測試,插入檢測、綜合檢測的數據資料。
七、實驗措施
⑴、課題組負責制定課題,實驗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和完善實驗方案。
⑵、加強師資培訓。對實驗教師的培訓貫穿於實驗的全過程,採用“請進來,走出去”和“個人自學與集體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水平,做到培訓有針對性,內容有指導性,效果有顯著性。
⑶、加強對實驗的全程管理,堅持課題組集體備課,研製教學軟件,設計訓練方案。負責檢測人員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適時地、有計劃地檢測。
⑷、加強實驗班的橫向交流,通過互聽互評等形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改進和完善實驗研究工作。
⑸、每月一次專題實驗研討活動,談經驗、述體會,共同進步。
⑹、小組負責蒐集實驗課例、教案、隨想、論文、個案分析和自制的教學軟件等實驗資料。

回答

新課程標準認為語文教師應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學境界怎麼理解

在線購買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系列教材)一書,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系列教材)主要內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系列教材)的作者,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