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兒童反法西斯手抄報

2015兒童反法西斯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9W 次

  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手抄報內容:緬懷革命烈士

2015兒童反法西斯手抄報

當你外出旅遊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時,當你津津有味的享受着美味佳餚時,當你取得了榮譽而光榮的登上領獎台時,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給了你這一切?毫無疑問,就是那戰爭中堅強不屈、灑遍熱血,的烈士們。

3月15日,我們滿懷期待,來到了温州市永嘉縣紅十三軍紀念館。紅十三軍是歷時最長、活動最廣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共有6000人左右,經歷大小戰鬥一百餘次,曾攻克麗水、平陽、縉雲縣城,播下了革命種子。1930年6月,紅十三軍第一團永嘉徐定魁部在進軍海門途中受阻折返回,經樂清隘門嶺時,突遭反動武裝的襲擊,死傷慘重,餘部被俘後被全部殺害,集體埋葬在百崗嶺船山“千人坑”,史稱“隘門嶺事件”。敵人在被俘的紅軍戰士手上,用刀扎個洞,再用繩子把他們串起來,一路押送。其中有一個小紅軍,年僅16歲,有人認為他年紀小,就向蔣淑男認個錯,説不定能留一條活路,可他卻堅決地説:“要殺要剮隨他的便,16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蔣淑楠氣急敗壞,拿起刀,就把小紅軍的肚子剖開。”一想到他們,我不禁洶湧澎湃,內心激動不已。

山崗上,有一座精美雕像,上面印刻着數位鬥志昂揚的戰士。他們個個拿着刀,用堅定的眼神奮戰,向前衝。如果沒用當年他們的英勇,沒有他們的堅持不懈,哪裏有我們,哪裏有現在美好的時代呢?帶着這種心情,我們抬頭望去,眼前矗立着紅十三軍紀念碑。碑高十米,張愛萍將軍手書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十三個金色大字,鐫刻在碑體的青石上。這十三個金色大字,歷經風雨,仍然熠熠生輝。碑下細細鐫刻着的是這座紀念碑血染的年華。同學們各個懷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伴隨着《義勇軍進行曲》的樂聲,緬懷革命先烈,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儀式。這一刻,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能平靜。腦海裏,彷彿又浮現出了當年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屠刀,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

導遊帶領我們到了紅十三軍舊址——胡公冕、陳文傑的住所。軍長鬍公冕的房間破舊矮小,東西也非常少,一張小牀,兩張破椅子。陳文傑的房間稍大,一張牀,還有一張方形的木桌。他們兩個的地位已經算高了,可是房間仍然是多麼的簡潔。他們住的只是如此狹小,破舊又簡陋的小屋啊!

至此,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紅軍戰士們的可敬。這一刻,我們不忘先烈,繼承和發揚他們不屈不饒的精神。好好學習,積極進取,早日成才,成為祖國的棟樑。努力吧,為了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了民族的富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