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推薦】《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46篇)

【推薦】《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4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7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46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寫了荷蘭被德國佔領,“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抓捕猶太人,取消猶太人的身份,把大批大批的猶太人趕進裝牲口的大卡車裏,拉去集中營,在哪裏遭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她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着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希特勒”派去的人)發現了他們,並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十五歲。

讀完《安妮日記》使我不由得聯想到日本侵略中國,有無數中國百姓死在日本人的刀槍下;例如:南京大屠殺,活埋了三十萬中國人。我們痛恨戰爭,我們也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生活在和平、自由、幸福的年代裏。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着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註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裏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彷彿發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着凡間的塵埃,撫摸着戰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裏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的力量,儲蓄着對於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於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裏,淌在後人對於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裏。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歎,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

再看看我們自己,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儘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可能破碎。因此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相對於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於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逆境中錘鍊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因為,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永遠快樂的女孩;一個面對逆境卻不願低頭的女孩正激勵着我們衝出逆境!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特別有趣的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主要以書信的形式,真實的記錄了一個猶太少女在兩年時間裏親身經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有對生活情況的細緻描寫;有對少女萌動戀情的直白流露;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躁動;有對人生日漸成熟的理解與思考,也是有對親情的排斥,但同時也無比的依戀和依賴………

通過這本日記,我看到的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但卻有時多愁善感的女孩。太有主見,愛思考,唯一受別人的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再遇到委屈的時候,人以微笑面對生活。

因為戰爭的原因,少女安妮在祕密小屋度過了青春期,如果沒有戰爭安妮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是一名才華橫溢的作家呢?還是一名特別有才華的人呢?…………可是都沒有,在祕密小屋,過了25個多月後,祕密小屋的所有人都被送進了猶太人集中營。最後,祕密小屋的八個人,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這違紀是對二戰時生活的縮影,我們應記住安妮的日記,記住那字裏行間的堅強,天真,甜美…………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5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人,就是因為她是一個猶太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許多的歧視和排擠。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向吉蒂——她的日記本“訴説”了出來。她偷偷的躲在一個陰暗的小閣樓裏將她那段時期裏的所有遭遇都寫在了她的日記本上。

在日記裏,她寫出了:“我希望能夠完全信任你,因為我對誰都沒有完全信任過。”一個小女孩竟然不能完全信任每一個人,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現在,我盡了的努力,做到樂於助人,為人友善,態度和氣,所以對我的責備已經從怒不可揭變成和風細雨了。”在這麼艱苦的情況下,在沒有一個可信的人的環境中,她竟然抱着如此善良的心態面對他人,真令人佩服啊。

安妮的經歷,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根本不像我們現在那麼幸福,在她們那時,只有戰爭,根本就沒有幸福。更讓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説不定那天它們就離我們而去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6

暑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猶太小女孩安妮。弗蘭克的生活實錄。

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商人家庭,擔任總統後德國法西斯開始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蘭,可是好景不長,德國又佔領了荷蘭,弗蘭克一家只能躲進密室裏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還給它起名叫“吉蒂”,從此以後安妮每天都給“吉蒂”寫信,他寫的都是關於信仰和宗教的信,這使我非常感興趣,安妮雖然呆在密室裏,但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熱愛生活。安妮在密室裏呆了二十五個月之餘,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壞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營,後來染上傷寒失去了生命。

在這本書裏我學到了很多,安妮雖然年齡不大,但卻很成熟。她十分堅強,有勇氣,從容的面對一切。她的這種熱愛生活的精神,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7

這是一本精妙絕倫的書。由一個年輕的。勇於揭露事實的女孩子所寫。是我所讀過的有關戰爭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書。

安妮。弗蘭克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佔領的那兩年裏,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界隔離以及被監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於外界可怕的戰爭環境,也來自於他們自身。這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墜落。

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鋭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儘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裏快速的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時改變,那麼迅速而艱難。憑藉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裏,安妮都在思索着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敏感問題。她還寫道了與父母的關係,自己意識的發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環境下的一個少女的思想與感情,她的日記更多地向我們講述了我們自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裏。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8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 而13歲的安妮呢?應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向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趣味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完美的。”

所以,在閲讀了《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頭,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東西能比這個更歡樂的嗎?”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9

讀着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裏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着樂觀的心態,她嚮往着美麗的大自然,享受着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着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裏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麼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着的嚮往讓他們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慾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願人世間不再風起雲湧,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0

也許大家都讀過《安妮日記》,我也早已看過,只是因為被主人公安妮寫作的熱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是一場戰爭使她不得不隨父母一起 逃命;隨後,他們在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裏安下了身。在密室度過的日子裏,安妮只能靠寫 日記的方式打發時間,隨着時間的消逝,每天一記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任務。漸漸的她喜 歡上了寫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經過她的筆下,就變的充滿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納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們;幾個月後,安妮和姐姐 都染上了“風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沒過多久,姐姐去世了,由於失去了身邊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幾天後,也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憐的安妮!如此不公的離開了這個喧鬧雜亂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確是最美好的心 聲。記得她曾説過一句話:“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 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還留下了我們琢磨不透哲理與未來的守望,和她對日記的戀 戀不捨……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1

讀完德國作家安妮·弗蘭克所著的《安妮日記》後,感觸頗深。

黑夜裏我關掉燈,想象着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躲避猶太人所住的房間:“祕密後屋”。在這兒住上二十五個月,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晚上睡覺會被炮聲驚醒,被警察的敲門聲給吵醒,還會被小偷雜亂的腳步聲嚇醒……每天連上完廁所沖水都要膽戰心驚。

安妮雖然也害怕這種恐怖的生活,但她從不曾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麼堅強,儘管挫折一次次向她進攻,但她毫不退縮。猶太人——最聰明的民族,常常讓人嫉妒,所以安妮——這陽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來……

這時,我才感到我是那麼的幸福,從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被父母呵護着長大,就像温室裏的花兒,經不起風吹雨打。

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不斷激勵着我們堅強、勇敢、快樂地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2

《安妮日記》裏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裏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裏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着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裏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3

暑假裏,我讀了安妮·佛蘭克寫的《安妮日記》,讓我感悟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多麼深重。

《安妮日記》主要講述了一位德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寫的多篇日記。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在一間密室裏熬過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1945年8月4日,待在密室裏的人全部被逮捕,最終只有安妮爸爸一人逃生,爸爸為了完成安妮的夢想,出版了安妮日記。

安妮的日記,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遇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生活情況,同時也見證了安妮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讀了《安妮日記》,我深深體會到猶太人生活的痛苦,感悟了戰爭的殘酷。

“我感覺到了千百萬人在受苦受難。可是,我堅持仰望天空,冥冥之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書中的這句話,讓我一直銘記在心,還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小女孩對和平的呼喚,對和平的渴望。

這本日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因為戰爭讓很多人泯滅了生命,戰爭帶給人們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所以我們反對戰爭,渴望和平。

戰爭是邪惡的,戰爭給人類的災難時深重的,戰爭留給人類的瘡傷是難以癒合的。戰爭奪去了多少人寶貴的生命,罪惡的子彈吞噬了多少嬌嫩的生命。所以我們渴求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4

《安妮日記》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於二戰期間藏身密室時,作下的日記,記錄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裏度過了25個月,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密室裏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範丹,雖然密室外響着陣陣槍聲,但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一個個無辜的人死去,讀到這裏,我已經心驚膽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悲傷和恐懼,戰爭讓一個幸福的家庭破裂,戰爭是殘酷的,而人們的堅強卻是難以預測的,安妮沒有因為親人的死亡而喪失勇氣,她知道自己時刻面對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戰爭早點結束!是啊,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對和她在一起的七個猶太人,把悲傷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對困難,她會勇敢的往前衝,這種勇氣不正是我需要的嗎?

每次失敗後,我就退縮,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獲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須堅持到底,遇到困難堅強的面對它,你就會成功!愛迪生曾經説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須面對失敗!

讀完《安妮日記》後,我很慚愧,安妮,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她只有16歲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點困難,父母就會幫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難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衝!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5

從古至今,書籍便是文人墨客謳歌的對象。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今有“書籍是飢餓的人的一塊麪包”的名言。作為一位惜書愛書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讀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總眾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族少女安妮·費蘭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安妮被迫全家遷至荷蘭避難,二戰爆發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成員後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們8人被捕並被關進集中營,最終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其父整理並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即為《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鮮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個性格活潑的花季少女,她的父親謙虛隨和,母親語言誇張,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內斂端莊,温柔懂事……,性格迥異的8個人,構成了這本日記式小説的主體,更觸動我內心的是,讓我對生命、對二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記燃起了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人性內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為現代業界的精神象徵。

《安妮日記》給我帶來了太多感悟,對親情、對友誼、對人生……

暢遊書海,愉悦心靈;寧靜歲月,唯願與書香常伴……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6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流傳下來。他的勇氣、正義、樂觀、善良,將永遠打動全世界人們的心。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安妮日記》中的日記,是安妮在與世隔絕,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密室裏完成的。為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安妮隨家人藏到了父親公司隱蔽的房間裏。他們在那裏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沒有自由,生命、生活都沒有任何保障。面對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她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用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她的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標報道,是對人性、和平和安寧的熱切呼喚。

讀過這本書,我被安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滿懷希望的人生態度深深地打動了。她在戰爭的陰霾下,尚能將一切苦難轉化為激發自己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如此。遇到困境時,我們也要用堅強的心去面對,用勇敢的信念去攻克。憑藉着這份堅強與勇敢,相信我們會走出一個個困境,用強大的心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7

安妮是一名與我們同齡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潑,但是卻要忍受逃兵般的生活,而一切只是因為他們一家都是猶太人。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讀完這本書後, 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説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我發現了 安妮的生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現在的自己,和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8

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但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兒,卻能以樂觀的心態一邊自學,一邊保住生命!

她們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間倉庫裏,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安妮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名記者和作家,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安妮説:“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的日記更豐富的材料”!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純潔,率真,個性鮮明的安妮,我認為這樣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特別令我們感動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醜惡暴露,世界正在變成荒漠而無比痛苦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我也要向安妮一樣堅強,努力學習,好好的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9

陽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可我們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小主人公安妮卻為了躲避納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兩年多之久。讀完她的日記,我深有感悟,感覺領悟了很多東西。

我們在十幾歲的時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長輩的愛護,享受着無比的快樂,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主人公卻失去自由,失去快樂,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閉環境中記錄着自己兩年多的成長經歷。她有過憤怒,有過失望,但是隨之時間的推移,她慢慢變得成熟,慢慢長大。即使沒有陽光,也應該堅強,即使沒有快樂,有不應該氣餒。她學會了正視自己的所犯的錯,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僅如此,她還用這種樂觀的精神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她的這種精神同樣感染自由的我。讓人很悲痛的是,最後安妮被納粹抓走了,毫無徵兆的結束了日記的記錄。罪惡的法西斯泯滅人性,婦孺兒童都不肯放過,他們讓多少家庭破碎,讓多少人失去生命。

讀完《安妮日記》,我捫心自問,比不上安妮的堅強和樂觀,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儘管身處困境,依然不放棄,不氣餒,勇敢的面對現實。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當下,我們用將安妮的身上的這種精神傳遞下去,用實際行動來影響身邊的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0

《安妮日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妮,她當時只有十三歲。他們一家是猶太人,當時正在進行二戰於是他們一家和另外一家猶太人藏匿到一間密室裏,在藏匿的兩年中,安妮經歷了一段美妙的戀情。後來,密室被人告發,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進了集中營。把人中的七人都陸續死去,最後,唯一的倖存者——安妮的爸爸,將女兒在藏匿期間裏寫的這本日記出版問世,成為一本用垂不朽的日記體世界名著。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種族歧視、戰爭的強烈的厭惡之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1

我喜歡看書,我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安妮·弗蘭克,安妮出生於猶太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和安妮都是猶太人。1940年,納粹警察四處抓捕猶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爾先生都躲進了公司大樓的密室裏。為了不讓納粹警察抓到,他們不能拉開窗簾,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聽廣播,看書……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懼,經常在飢餓的狀態中。

雖然日子過得很苦,可是安妮還是堅持學習,不斷地寫日記,並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戰爭之後成為一名記者或者作家。她説過:“只要我還活着,能從佈滿灰塵的舊窗簾縫裏看到這陽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還在日記中寫道:“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學習安妮的樂觀、信念、堅強,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堅持着,不言放棄,而我自己,有時候學習上遇到一些小困難,比如,不會做的數學題,不會寫的生字,不能彈熟練的鋼琴曲,我就會有急躁情緒,甚至想到退卻,現在我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而且,安妮經常要忍受飢餓,看看我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經常會買回來很多我愛吃的食物,可是我也會挑肥揀瘦,完全沒有感受過飢餓,我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記》,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彷彿自己就在安妮身邊,和她同歡樂,同悲傷,我建議爸爸媽媽也來讀,這是一本感動世界的日記,親愛的同學們,你也來讀一讀吧!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2

一點點翻開日記,最近一個星期裏彷彿每天都在可愛活潑和智慧的安妮的陪伴下度過。我彷彿成為了凱蒂,仔細聆聽安妮內心的訴説。

每天都能看見最深刻最真實的安妮,見證她的成長,彷彿我真的有了一位願意向我吐訴真心的朋友。我實在是為扮演了世界上唯一能夠看到安妮純潔美好的另一面的人而感到十分開心和幸福。到今天日記戛然而止的時候我的心彷彿被巨大的天外隕石撞上了一樣,熾熱而疼痛不止彷彿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種痛楚真實的有些不可思議。我想,我的一生中大概也不會經歷幾次這樣的失去所愛的感受吧,這麼説也許是有些誇張,但卻是最能表達我真實感受的話了。我想,一個人如果袒露真心地對待一個陌生人的話一定非常容易和快速成為朋友吧!就像安妮和凱蒂一樣,穿越時空與安妮日夜為伴,可以説是我應該珍惜的一段經歷了。

作為比安妮大七八歲的成年人,我卻時時刻刻被安妮的話語警醒我時刻為這個上世紀的13歲小女孩而驚歎連連和自歎不如,我實在驚訝於這個小小的年齡的孩子十分清醒和辨證的自己認知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還有超乎同齡人甚至大部分成年人的睿智和寬容,以及理性和充滿哲思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有的合集,讓我看到的絕對不是13歲小毛孩。而是文明世界的寶藏!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3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安妮的在荷蘭被德國佔領希特勒上台後大力補猶太人取消猶太人身份,那是猶太人被大批大批的裝進牲口的大卡車裏拉去了集中營,那裏總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

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着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發現,並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15歲。散發着單純和安靜氣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樸實的方式在我們面前解剖了戰爭,沒有所謂的正義,也沒有所謂的利益,更沒有所謂的分歧,只有人生中深深的瘋狂。在讀《安妮日記》時,在大戰的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在日記裏,她訴説着她憤世嫉俗,在日記裏,她控訴着人世間的痛苦與殘酷,在日記裏,她傾訴了那種剪不斷的惆悵,在日記裏,她談到了外面一切與追求自由的青春和渴望。安妮沒服輸過,低過頭,停過步,她在前進着。

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對她的結局,感覺到萬分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是我還是不忍心看着一個小女孩被敵人殘殺。

安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是那麼勇敢,堅強,在危險面在危險面前不退縮。我認為:閲讀,會讓歷史變得更有血有肉。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4

一本好書不在於詞組有多麼華麗優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着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夥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己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時日記閃耀着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為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着。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後來同住的牙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裏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為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裏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於威脅他們生命的戰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現,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現”彷彿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後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5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着富裕安寧的生活。

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

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裏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裏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麼概念哪,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户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

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裏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裏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安妮總説“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説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

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説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6

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基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裏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裏整整生活了兩年。兩年這可是什麼概念?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十分地感動。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户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這麼好過的,在裏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裏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説“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説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不諳世事的小女孩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這其中經歷了多麼艱難的蜕變過程啊!

其中我也體會到了15歲的少女對於情感的渴望!他日思夜想的想念着她的夢中情人——彼得!恨不得立馬得到他,她並不避諱,而是大方的説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我很佩服她!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這本書也非常引人深思!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裏面的喜、怒、哀,樂。以及一個少女對情感的渴望!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7

一位少女在集中營悄然死去,一本她寫的日記卻永遠傳下來。她的希望、她的勇氣和她的温柔卻永遠地打動着全世界所有人。

這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於猶太人來説,更是一場災難。安妮是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奇怪的鄰居、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安妮仍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堅強的人在黑暗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磨滅的希望!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社會問題!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這樣的一名少女最終沒有逃過被納粹殘害的命運。當她在貝根貝爾森集中營永遠地閉上雙眼時,她距自己16歲生日尚差3個月。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8

安妮·弗朗克,一個激情、敏感、純潔、率真的猶太女孩,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與家人等八人一道躲進狹小、封閉的“密室”,膽戰心驚地生活了兩年多。在這艱難的日子裏,她把“密室”裏發生的故事,無聊和恐懼的感受,以及自己對戰爭與和平、人性善惡等重大問題的思考,通過日記形式真實地記錄下來。這本《日記》自發表以來,在全球發行,成為戰後有世界性影響的百部書之一,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和動畫片。

讀完《安妮日記》,我深刻感受到自由與和平對於人類是多麼的重要。安妮在日記裏寫道,她們在“密室”裏,每天都得輕手輕腳、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點聲音,生怕被在樓下和庫房裏工作的人聽見。窗户釘上板子,拉上窗簾,遮住一切光線,只在夜裏才偶然能打開窗户,吸一口新鮮空氣。她們像老鼠一樣生活了兩年多,這是多麼大的痛苦和折磨啊!可是就這樣,最後還是被人告密,進了集中營,藏匿的八個人中,只有父親奧托一人生還,可憐的安妮,死的時候還不到十六歲,真是讓人痛惜。

我從安妮的日記中看到,安妮在“密室”期間,讀了很多很多的書,還堅持自學速記、英語、法語、數學、歷史等課程,她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堅守信念,這種頑強的性格讓我非常欽佩。

安妮日記裏的人物描寫的非常生動,喋喋不休的範·丹太太、靦典的範·丹兒子、和範·丹太太對着幹的安妮母親、老實的範·丹先生、非常愛安妮的父親奧托、學習成績好的姐姐瑪戈……一切都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流暢的文字給了我一種閲讀的渴望,生動的人物描寫讓我彷佛進入了書的世界,我是一口氣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的。安妮開始寫這本日記的時候,剛滿十三歲,與我的年齡相差不多,與她相比,真是慚愧啊!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9

《安妮日記》是我從好朋友那兒借來的。一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它牢牢吸住眼球,再也挪不動步子了。因為它,我還鬧出了不少笑話:吃飯的時候被安妮的機智詼諧笑噴了飯;踢球時球還沒踢到我這兒,我就徑直一踢,結果把鞋給踢飛了;走路時為安妮打抱不平。結果一腳踏進了泥水裏,後果可想而知……

《安妮日記》中安妮·弗蘭克假借給朋友吉蒂的寫信形式,真實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日誌。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及對和平年代的嚮往。她不畏強敵,勇敢的用筆墨控訴了法西斯戰爭的邪惡。講述了戰爭帶給人民深深的災難。這本《安妮日記》不僅僅是安妮這位成長中的少女的內心獨白,也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是對人性和平與安寧的迫切呼喚。

這冊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在父親公司的密室裏完成的。為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殘酷迫害。安妮和家人逃到了父親公司的隱蔽密室裏。他們在密室整天提心吊膽,連大門都不敢出。就這樣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面對一切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心懷生的追求與期盼,以及對未來的向住與期待。安妮這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樂觀期盼的人生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嗎?

讀着這本安妮用生命寫就的日記,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國人對猶太人的不公平: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金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上交自行車;猶太人不能乘坐一切交通工具;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時出行買東西;猶太人只能上猶太人開的商店、理髮店;猶太人禁止到娛樂場所、體育場去……如此種種,簡直是把猶太人整天關在家裏!我還了解了歷史,戰爭與種族迫害。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何必互相殘殺呢!

安妮,我敬佩你。我敬佩你的勇敢和堅強,尤其是你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永遠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0

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因自身信仰猶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優越感,被基督教視為異教徒,在長達二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長期仇視,迫害,屠殺!經歷了二次亡國。也正因為猶太人獨特,聰慧,堅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後仍未消亡,終於成功復國以色列,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民族!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生於1929年德國的法蘭克福。1942年安妮13歲,當時歐洲的情景是德國的納粹為轉移國內矛盾及經濟蕭條,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把猶太人當作替罪羊,瘋狂迫害,進行種族屠殺。

13歲時安妮收到了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安妮就開始寫日記。1942年7月,安妮一家為了躲過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躲進一間密室。在那裏度過了25個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她本來應該過着快樂的生活,可就因為她是一名猶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國的納粹的種族迫害。在密室裏,安妮不知道與媽媽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這一切,只因為安妮是一名猶太人!

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在密室裏生活的25個月。在密室裏生活的25個月,他們白天什麼都不能做,只能靜靜地坐着,就連上廁所都要在特定的時間。可就算這樣,安妮還是樂觀的去面對未來。在狹小的空間裏,每天面對未知的恐懼,密室裏的8個人對恐懼表示出不同的反應,這是一種真實的表現。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有人告密而被德國黨衞軍查抄,1945年3月安妮與姐姐一起因傷寒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距離她16歲生日還差三個月。

安妮在日記裏説,我感到孤單,卻從不絕望!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從13歲到15歲,幾乎每一篇日記,寫的不是戰爭帶給她的傷害,而是她對待戰爭的樂觀。

正是有這麼堅強的人,一個民族才不會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訴,戰爭是悲劇,是災難,它摧毀着生活中的美好!全人類要反對戰爭,堅決不讓愚蠢的災難再次發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1

這個寒假我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我本來準備稍微應付一下媽媽的,可是最後我卻只花了4天的時間將這本書認真的讀完。因為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太深了。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讀書筆記)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可是隨着法西斯執政起蓋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猶太人,從那一刻起,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因為為了躲避災難她們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不得不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安妮日記》就記錄了這25個月的點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歲生日那天,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密室是非常隱蔽的,窗户全部釘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簾,擋住了一切光亮。在躲進密室的這25個月裏,她們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過她父親公司的同同事幫助才能解決。在漫長的25個月內,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密室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直到她16歲那年因傷寒而死。

我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閲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再看看我自己,從小就一大家人的寵愛中。經不起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困難而輕言放棄,但相對於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2

安妮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但她的命運卻不同尋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對德國來説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一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就是眾多受害者當中的一個。那時,安妮剛剛過完她13歲的生日,他們一家就開始了躲藏生活,竟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而這25個月裏,他們卻過着痛不欲生的生活: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就連上廁所也不能。只有到晚上,他們才能依靠父親同事給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維持生命。而在這25個月的漫長歲月裏,小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密室內的點點滴滴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思考反猶太主義,思考一切的一切。顯然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已經有了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她每天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面對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但卻堅持着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那樣的環境裏,空氣都是令人窒息的,她卻依靠她成為作家的夢想寫作着,直到被發現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閲讀這本書時我們能感受到安妮的樂觀、堅定和執着。她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她還説:“當我仰望天空時,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它”。安妮,這個充滿樂觀自信的小女孩,她是寒冷時的篝火,是沮喪時的星光,是絕望時的朝陽,有她在,就有生命的存在。

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直到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軍隊發現不久。這個年齡和我們一般大的小女孩,經歷了多少,又忍受了多少?

戰爭的殘酷並非常人能想象的。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美好的生活,摧毀我們的一切,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無助。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3

心裏有很大的不安。

為曾經的自己。

我覺得,寫出下面這段話都需要勇氣:

“安妮日記”這四個字,我聽過,也看過,只是想不起在何時何地。可見,這本書有多大的知名度——連沒有看過內容的我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僅僅只是知道它的存在而已!曾經,我多麼荒唐地以為,這是某位歐洲貴婦人寫下的文字,可能她的文字情感至真,思想至深,因此她的書得以暢銷,並將繼續暢銷下去。總之,這本書值得流傳。

直到現在,我閲讀了它的內容。我感覺已經無法直視曾經的自己,無知到令自己害怕。我甚至覺得對不起安妮——我有一份責任,讓安妮活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瞭解並反省歷史,懂得並珍惜和平。

心裏有很大的震顫。

為書中的安妮。

她13歲,是一個猶太人,生活在一戰、二戰期間。為了逃脱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忍迫害,她和家人及朋友一共8人,躲進了一個“密室”。在那裏,他們一住便是兩年多,期間他們的好朋友(當然是非猶太人)為他們提供食物及其他物品,儘自己所能保障他們的生存。在這兩年裏,正值青春期的安妮,身體和思想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有了第一次月經,這標誌着她開始走向成熟,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她對自己,對異性,也對生活和政治都進行了極深刻的思考,並且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了這一切。從日記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她的堅強,樂觀,以及對未來充滿的各種渴望。她是一個很難不讓我們喜歡的女孩。於是我們沉浸在她的日記裏,跟隨着她時而困惑,時而歡喜,但更多地卻是,一直無法擺脱的恐懼......直至1944年8月1日,她的日記戛然而止。發生了什麼?我想你已經猜到了,他們被發現了,最終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那個讓人一聽到名字就不寒而慄的地方,而我們喜歡的安妮,自從走進那裏,就沒能再走出來。

安妮曾在日記中説,她希望在她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的願望實現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4

“當人類開始在廢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園時,我們不會忘記,有一雙來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視着我們,有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召喚我們。”我知道,這就是安妮·弗蘭克。

這是一本神聖而精妙絕倫的書,一個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個猶太名族的心聲。她勇敢、善良,尖鋭清晰地寫出了人類精神中高貴的閃光點,在倔強高傲地保持着尊嚴時,發現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本應可以當上無憂無慮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台,對猶太民族開始了迫害。安詳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個特別的禮物——一本精緻的硬皮筆記本,並從此稱呼為基蒂,並得到了一個知心的朋友,她與基蒂談心,把一切特別的事情都寫成日記。

德國佔領荷蘭,對荷蘭猶太人進行嚴重清洗,弗蘭克一家為了避免迫害,與達恩一家躲去了奧托辦公樓的一間密室。在祕密小屋裏一直生活了兩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膽的,炮火的轟炸,人心的不安,聽着廣播裏的情況,期待着營救。

安妮在祕密小屋裏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裏,她無知調皮,口無遮攔,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裏的嬉戲這是這個女孩掩飾自己孤獨寂寞的保護色,她認為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內心,這個女孩經常在被窩裏獨自地哭泣,可是誰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誠懇的心活着。

終究是逃不過命運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發現了這裏,幼小的安妮帶着她破碎支離的夢一起離開了人間。不過幾年,德國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還活着。”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她怒訴了希特勒種種的惡習,用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去對待這世界,但又對這種黑暗無能為力。

她的最大的夢想是當上一名記者或者作家,來發現與記錄這個世間的美。是什麼力量讓她在這種如此艱苦的環境下毅然決然地堅強?因為她的心中有夢,她渴望着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麼偉大,世界多麼渺小。願逝者有她的天堂,願生者有他的寄託。

阿門。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5

喜歡看書,但是不喜歡寫書評,這似乎是我第一次寫,毫無頭緒,但總會好起來的!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説説我的感觸:

一、小小的年紀,豐富的內心

安妮的情感細膩,情緒多變,最可貴的是她敢於深層剖析自己的內心,敢於面對自己的對錯,這也是她能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得過且過,我想如果人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混沌度日,雖長命百歲也不如安妮的16年有意義。

二、理解的重要性

安妮和彼得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典型心理代表,他們深深感覺到沒人理解的痛苦,安妮表現得尤為明顯,她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表現出叛逆,如果她的媽媽能試着理解她,心就不會那麼疏遠,這也給我敲響了警鐘,我要試着理解我的愛人,而不是一味地去改變,去要求,這完全是以愛之名的殘害!

三、珍惜眼下

看安妮內心世界的時候,我總在想我13~15歲的時候在幹什麼,答案是無憂無慮吧,儘管家境拮据,但起碼衣食無憂,有着充分的自由,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開懷大笑,想跑就跑,想跳就逃,這看起來簡單的需求,在戰爭時期都是奢望,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反而迅速成長,儘管恐懼籠罩,儘管噩夢不斷,但支撐她的還有很多,她能為了爭取單獨學習的時間而與杜塞爾起爭執,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小説...炮火連天,遭遇可怕的滅族危機,安妮並沒有表現出多少沮喪和悲傷,而是一直擁抱自己熱愛的一切,不斷汲取營養,用盡全力來等待陽光的來臨。

我多麼希望他們能堅持到解放,能重現過上正常的生活,當看到結尾的時候,我的心是顫抖的,捶胸頓足,就差一點點,奇蹟並沒有發生,命運並沒有被改寫,我想如果安妮能活下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像她自己嚮往的一樣,親愛的安妮,祝你在天堂依然堅持自己,依然與眾不同。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6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爸爸媽媽,姐姐過着殷實安定的日子。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嚴酷地虐待,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嚴酷的虐待。為了逃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子裏邊,成為了他們廕庇的“密室”,相同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裏整整日子了2年。2年這但是什麼概念哪,他們竟然那麼有意志地生計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具體地描繪一下,為了逃避德國法西斯的進犯,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結結實實,窗户悉數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布,擋住亮光。白日,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咱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國際仍是存有一些很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物便是從靠公司幾位職工。這些人忘我為他們貢獻,給予他們食物,書本,學習!但是……

但是,想想也是!密室的日子可不是好過的,在裏邊的日子不能看到陽光,不能接觸天然,是極端單調,愁悶的和無聊的!這兒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傑出的教師,沒有無限的高興,沒有……並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役局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説“紙比人更有耐性”,是的!這種説法我也感觸得到,對人講一些繁複的工作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宣泄,傾吐!她巴望自在,高興。在這本日記中,能夠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觀點,別人的觀點,日子的觀點。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老練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意志!

中心也有許多的人鼓舞安妮,比如説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便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地感動!主張我們也去看吧——你們會感觸到裏邊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我們閲覽愉快!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7

上週末,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寫下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錄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猶太人朋友為了逃避納粹迫害,藏匿在“密室”裏度過長達兩年暗無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蘭克一家原來居住在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後來搬到荷蘭避難。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蘭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親送給她的日記本,從此,她便開始寫日記。她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她假託給一個叫“基蒂”的朋友寫信來介紹“密室”裏的逃難生活以及她的成長心事。

日記的第一部分記錄了安妮·弗蘭克如何與同學相處,戰爭的殘酷,猶太人如何慘遭迫害......那時的安妮時而開心,時而憂傷。日記的後半部分主要寫的是安妮對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從前的校園等等。

最讓我感動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兩年中還仍然不忘豐富生活,發展心智,克服種種困難,一直在刻苦學習記憶法、英、德、荷蘭語、幾何,歷史......在這樣殘酷的戰爭中,她有時很沮喪,但從來不絕望......因為她執着於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許有那麼一天她的理想還可以實現。

安妮經歷了開心,隱匿,期望……的人生歷程,她勇敢、幽默、獨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戰爭最終給她帶來的卻是恐懼與死亡。而如今我們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歎祖國強大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我們不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還可以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我們都活着,可有些人卻不知為什麼而活着,我們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們過着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們得自己去爭取,爭取幸福意味着要努力學習,工作,而不是投機倒把,好吃懶做,偷懶也許看起來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滿足。”讀完《安妮日記》我覺得安妮當時的思想特別成熟,像個成年人,我想這跟她從小良好的教育,經歷,以及廣泛的閲讀分不開。

相信日記中平凡而又真實的歷史記錄能夠引起你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鳴,安妮·弗蘭克驚人的勇氣與毅力鼓舞了我。(陳佳婕)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8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無止境的,在二戰期間,有成千上萬的孩子都是在苦難中長大的,安妮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猶太少女,本應該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但當時德國排斥猶太人風氣日盛,1933年,父親奧圖便放棄於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那裏上學,暫時有一段平靜的時光。但是1940年5月後,荷蘭為德國攻佔之後,荷蘭的新統治者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於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這段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

1942年,由於納粹捕捉猶太人的行為日益嚴重,安妮一家決定搬到更隱蔽且安全的地方,那年的7月9日,安妮一家與範丹一家搬入奧圖公司的三樓與四樓,以書櫃擋住出入口以避人耳目,過着隱蔽的生活。應還可以住一個人,所以後來他們的夥伴又多了一位牙牙醫杜賽爾。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安妮自從搬到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裏,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窗户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後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的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密室生活的兩年裏,正處於花季少女時期的安妮,在極度的恐慌與不愉快下,在暗淡無光的密室裏,度過了少女成長的關鍵時期。然而她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是走到處處都會受到德國人歧視的猶太人。戰爭的殘酷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衝進了公司的後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後,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凡丹夫婦一家,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裏。克萊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營。

安妮死的時候,年僅15歲,因傷寒而死去,她本來應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但由於戰爭,她失去了生命。但從她的日記裏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漸漸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少女。所以,我們要遠離戰爭,減少戰爭對我們的傷害,讓和平永駐人間。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9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後的感想,湧到心頭中的是對德國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迫害猶太人行為的憤怒,不解。

這本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記敍了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四名猶太人為了逃避生離死別的命運,他們便佯裝失蹤,躲進一座樓房後部,即所謂”後屋“,他們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的辦公室和庫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們在這種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境況下生活了兩年多。安妮把他們在”後屋“的生活情況,也包括自己憂愁,不安、歡樂、愛情全都傾訴在這本日記中。

我覺得,通過記錄在日記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發現,安妮是一個聰明、善良、純潔,敏感和熱情的`一個少女,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愛好和興趣十分廣泛,涉及的範圍遍及許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時刻都有危險的絕望處境中,她也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對生活的觀察已經遠遠超越了”後屋“那個彈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處的戰爭年代。她通過觀察周圍這羣人,寫下了她對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對各種問題的思考。不難理解,安妮正是通過對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對”後屋避難者“之間的種種糾紛的描寫,從側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方面,安妮能對自己一分為二,無情的剖析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此外,日記裏還記下了她與彼得之間的愛戀和她對待愛情的嚴肅態度。

這本日記中側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荷蘭,在政治制度上,德國法西斯給猶太人制訂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可以這麼説,在人格上,法西斯認為猶太人永遠比他們低一等,這也反映納粹德國的殘暴。日記的最後,十分,具體形象的描繪出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的抓捕並屠殺猶太人,許多人甚至官兵也開始在黑市賣食物、藥品給猶太人,以此來盈利的表現。

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記,卻真實的反映了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屠殺猶太人,反法西斯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0

在這個週末裏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安妮》。這本書描寫了小主人公——小女孩安妮和家人為了躲避戰火的災難,而不得不在密室中艱難生存的故事。

安妮於1929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一開始她和姐姐、爸爸、媽媽過着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可是在1933年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後,希特勒便建立了猶太人隔離區,只要是猶太人就必須配戴一顆黃星做標記,這樣德國人就好分辨猶太人了。因為德國人與猶太人發生了利益上的衝突,又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同,再加上猶太人很富有、很聰明,所以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肆虐的壓迫和殘忍的屠殺。從此安妮一家便沒有了自由,安妮和姐姐不能去上學了,安妮的爸爸和她的媽媽不能再工作了。他們再也不能生活在幸福、美滿、快樂、和平的國家裏了,只能生活在恐怖和苦難當中了。為了人身安全,安妮一家人從德國幾經周折逃到荷蘭這個國家躲藏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德國攻佔荷蘭。安妮一家和其他四人不得不躲進了密室,這一年安妮才13歲。她本應像我們一樣在學校裏專心致志的學習,開心玩耍,享受童年時代的幸福時光,可安妮和她的姐姐卻只能在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地方,苦苦的捱過過了兩年。在密室的兩年,安妮每天都在寫日記,記錄一家人在密室中的單調、困苦的生活,以及自己在困境中精神和心理的壓力,和她對未來生存的信心的希望。安妮還給她的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叫————“貝蒂”。安妮把它當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都會和貝蒂“説”幾句話,讓“貝蒂”知道戰爭的恐怖;希特勒的殘酷無情;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自己家人生活的苦難。安妮她多麼嚮往原來沒有戰爭的和平時光啊!她不想在黑暗的密室裏生活了,她想重獲自由,再見陽光,她想進入學校學習,她想在自己的家裏和同學盡情玩耍……

我很喜歡《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讓我知道了人在困苦和在困境中應當採取的生活態度。還讓我瞭解了那時候希特勒的殘酷、無情、冷漠。如果讓我選擇在哪個年代生活的話,我想我一定選擇在和平年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學習、玩耍。不要讓安妮的悲劇重演,我也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發生,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1

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安妮,呈現一場最殘酷的戰爭。

所有認為人類在無數次大災難與迷失中會有尊嚴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記作為最有力的證明。

這本書以一個猶太小女孩的角度,為我們解析二戰,不,為我們感受自己,感謝家人,充滿信心,擁抱明天!就在這次大戰中,安妮一家為了躲避戰火,全家一起逃到了一個密室中去,躲了起來,在這裏,安妮興奮過,傷心過,生氣過,開心過,羞澀過,她為媽媽的偏心傷心過,為自己與皮特的聊天興奮過,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氣過,為大家對自己的態度無奈過,可是,她仍然是那個安妮,她也希望在聽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後改變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後她發現,無論自己怎麼改變,她始終無法滿足所有人,她願意做那個真實的安妮,那個周圍全是批評的聲音,驚愕的表情,嘲諷的面孔,不喜歡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這全是因為她不聽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卻都不相信她,以為她在變什麼戲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總是家裏的小丑和淘氣包,做錯事總是要受到雙倍的懲罰;不僅要受到父母的責罵,還要受到感情上的傷害。”我很能理解安妮,的確,世上怎麼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開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無論幹什麼,都不會有人相信我,他們就是這麼偏心!

“如果我説話,他們説我炫耀;我沉默,他們説我可笑;我回答,他們説我無理;我有了好點子,他們説我狡猾;我累了,他們説我懶惰;我多吃一口,他們説我自私,還有愚蠢,懦弱,奸詐等等,沒完沒了!”看了這一段,我想問,難道這個密室中就沒有正常的人了嗎?太噁心了吧!?

安妮是個好女孩,她敢做敢當,有勇氣,有個性,有主見,她渴望的當父母的愛,不是因為她是他們的孩子,而是因為,她是安妮,她希望變得更優秀,她會更反省自己。她緊握理想,不讓它失去,因為她堅信,終有一天,她的理想就會實現!

她就是她,一個真實的,有無數缺點但是很快樂的安妮!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當你在讀一本好書時,書如一支畫筆,悄悄渲染着你的心靈;“書是人類的朋友”,不錯,這個摯友願傾聽你所有的心聲,從不感到厭煩;“書是一頓大餐”,當你精神萎靡的時候,飽食過這一餐,你的心靈已經復活了。我愛讀書,只要是好書,我都愛讀,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讓我感悟深刻的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其實是安妮寫的日記,主要記述了安妮在“辦公室”的監獄般的生活。她有着孩子般的驕傲,當大人們將焦躁發泄到她的身上,她會反抗,面對自己和同伴的品性,在安靜時她會去分析,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她是一個孩子,改不掉自己的缺點,這造就了她透明的性格。她遠遠比大人們要從容、淡定——在災難將來臨時,她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一切。同時,她也是感性的,她用朦朧的手法錄下她那時心中所愛慕的人。她坦率、透明,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呻吟。她的話像珍珠一般一顆顆留在我的心底。“再多的財富都會消失,但你內心深處的幸福只會暫時被矇蔽,只要你活着,它就終有一天會回到你心裏。”安妮的願望很簡單,但一種安寧幸福的生活對那時的她來説是一種奢侈。當她覺得一切都要煙消雲散時,當她認為自己將要回到自己夢寐的學校時,她被帶走了,被戰爭和死亡無情的帶走了。

我痛恨戰爭,你可知它帶走了多少人的性命,我像安妮·弗蘭克那樣討厭戰爭,當一個個璀璨的生命像流星般墜落河中,一個個孩子用心靈的聲音去呼喚和平,那些“喜歡”戰爭的人又在做什麼?我們做不了什麼,唯獨像安妮那樣——堅強,她雖然生命之路很短,但她卻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了很遠。她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在困難中堅強,在淚水中微笑,在憤恨中寬容。

我們要明白,不是納粹與法西斯沒有良知,只是因某種信條堵住了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讓他們無視同胞的痛苦和呻吟。他們認為人類的存在要從屬於歷史,為了他們所效力的政權,他們真的有權力犧牲掉一代人、兩代人嗎?

啊,和平之夜!我希望為了世界,您可以留住多一些的孩子,而我也知道,這是需要我們共同來創造,我相信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您會永遠真摯地留在我們這些孩子的身邊,直到永遠······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3

“只要我還活着,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説,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閲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着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裏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十分嚴格的限制,並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可是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期望的田野!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夢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期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飢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於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衝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裏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於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完美願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着我和更多人。願安妮能將這温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4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讚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歎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台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説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讚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5

“只要我還活着,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説,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閲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着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裏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衞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飢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於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衝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裏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於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着我和更多人。願安妮能將這温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6

當我爬在巍峨的黃山上,當我漫步在東方明珠塔之上,當我走在人民用血汗築就的長城之上……每一次,這麼多的“每一次”都讓我有千言萬語想高聲吶喊出來,那便是讓我最自豪的話語:“我有一個美麗的夢,美麗的————-中國!”這是發自內心的吶喊,這是發自內心的激情……

對於小時的我來説,美麗的夢想似乎是那樣的遙不可及。記得有一次,我在作畫,一羣女生突然走到我身邊,冷嘲譏諷道:“咦?這是什麼玩意兒?”“鞦韆”“什麼,我看這是磚塊吧!”説着她們都仰頭大笑,還説我不是畫畫的料。我立刻紅着臉,低下了頭,我感覺我的心都碎了,這是我的夢想,卻這樣被侮辱。於是,我放棄了。因此在那時候,我眼中的夢想就像一個漂亮而又透明的泡泡,在廣闊的太空中飄來飄去。可正當停留在自己眼前的那一刻,正想用手去觸碰的它的那一刻,美麗的泡泡就這樣————破了。因此,我從不相信夢想的存在。直至有一次品讀完《安妮日記》,這才讓我感受到夢想的偉大。

安妮生活在“祕密小屋”25個月。在漫長的日子裏,唯有13歲的安妮用她富有生活氣息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讓她記錄下小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真的很難想象,當猶太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為了自己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安妮説:“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就是這樣的一段話,卻讓我感慨萬千。安妮把寫作當成心靈的支柱,即使常為這樣的生活而沮喪,但從沒有絕望過。她樂觀地認為這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我在想,她在這樣殘酷的戰爭中都能夠堅持夢想,為理想努力、奮鬥。那對於身在和平與寧靜中的我們來説,為何不像她一樣,勇敢而又堅定地放飛夢想、追逐夢想、實現夢想。

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成為一位像安妮一樣能夠追求理想的人,能夠放手去追逐一切的人,能夠成為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中國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