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試論教師教學日誌的文獻綜述的論文

試論教師教學日誌的文獻綜述的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9W 次

【論文關鍵詞】教師 教學日誌 文獻綜述

試論教師教學日誌的文獻綜述的論文

【論文摘要】教學日誌是教師對其專業生活的敍事和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其價值在於教師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的價值,從而改進教育實踐,提高專業素養。本文就教學日誌的概念內涵、產生的歷史背景、寫作現狀及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總結和評論,希望能進一步引起教師對教學日誌的重視,使教學日誌更有利於教師教學。

引言

教學日誌則是幫助教師進行批判性審視自身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教師對其專業生活的敍事和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其價值在於教師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的價值,讓教師記錄他們身上發生的事件及其意義,以及影響其專業成長的方式,從而改進教育實踐,提高專業素養。本文文獻主要來自於中國知網期刊網,搜索主題詞為教學日誌,搜索時間範圍為1998—2008年,搜索結果顯示查詢到17篇相關文章,其中包括來自中國期刊網的文章和優秀碩博論文,去掉部分與教學主體不符的文章共剩餘8篇,本文將這8篇作為本文文獻來源。

一、教學日誌的概念與內涵

“日誌”一詞源於法語,指的是個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對經驗和觀察的記錄。如飛行員的飛行日誌,船長的航海日誌等。後來該詞被運用到教育領域,被理解為日誌為學習者或教育者記錄一天學習、生活及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場所。日誌在英文中有不同的名稱,如:diary,logs,field,notes,journals等。教學日誌可被譯為teachingjournalso但到底什麼是教學日誌迄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

hook認為日誌是一種與個人的對話,它可以記錄作者認為有意義的事件。但日誌不是文學作品,一般情況下只為作者本人使用和保存。

美國學者布魯克菲爾德認為:“研究日誌(又稱“教學日誌”、“工作日誌”或“教師日誌”)是一種教師對生活事件定期地記錄,它有意識地、生動地表達了教師自己。它不是僅僅羅列生活事件清單,而是通過聚集這些事件,讓我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假定。”我們認為該概念對教學日誌的界定不夠準確,教學日誌不僅僅是對“生活事件”的記錄,還包括教學中的對自己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件,還包括閲讀專業書籍地感受;並且教學日誌也不僅僅是“記錄”,還包括對事件的反思,如果一篇教學日誌不是對事件或觀點的反思,那麼這篇教學日誌也不是一篇有效的教學日誌。

有外國學者認為教學日誌是一個報告,是在課堂仔細觀察、課後立即記錄而來的,這包括課堂上有關教—學的質性材料的收集的過程。“撰寫是解釋性範例研究與生俱來的一種研究,特別是當研究者是一名教師研究者(saa,1996;silva,1997,1999)。根據erickson(1986),解釋性教育研究把班級看作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環境,把教學和教學行為看作是促進教學過程的幾個因素之一。”通過以上論述,該學者把教學日誌看作是一種範例研究,這一研究把教師作為研究者,強調教學和教學行為對教育作用的過程。

我國學者王雁荃指出,“教師的教學反思日誌是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提升教師自我發展能力,完善教學藝術、實現教師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王雁荃,2005)。這一概念表達方式直接説出了教學日誌的內容及作用,但這一表達方式不夠全面。首先教學日誌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與“途徑”,而且這一表達方式也沒有指出教學日誌撰寫教學日誌的主動性以及連續性。

國內比較通用的教學日誌概念表達是:教學日誌是教師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反思和研究價值的經驗所進行的持續而真實的記錄和描寫,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批判地理解和認識,從而不斷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一種手段和方法。這一概念我們認為它基本表達了教學日誌的全部特徵,表達也比較合理,但是我們認為教學日誌不應該僅僅被認為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更應該被看作是一項研究。因為只有把它看作一項研究,才能引起實踐者與理論研究者的重視,讓它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和認識,我們認為教學日誌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可替代的。而教學日誌研究也是教學日誌發展的一種趨勢,對教學日誌進行研究不但能幫助教師成為研究者,而且能讓理論工作者對一線教師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結構有更深刻地瞭解。通過以上認識筆者對教學日誌作如下定義:教學日誌是教師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反思和研究價值的事件所進行的持續而真實的記錄,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批判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不斷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它是一種對教師個人認識與思維的研究。

二、教學日誌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日誌作為一種促進教師反思自身教學、促進專業成長的方式的歷史雖然不長,但作為一種正式的研究,有其深刻的根源。自然主義教育的發展、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應用,後現代主義與現象學在教育領域的滲透,敍事研究和行動研究的深入以及教育對話研究等共同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研究與發展。

1。自然主義與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應用

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近代的教育實踐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自然主義教育經歷了“客觀化自然”—“主觀化自然”—“心理化自然”(終結)—現代教育理論銜接的歷程。儘管每個階段的教育家研究的視角不同,但在教育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上卻是殊途同歸。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形式,論證了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對時代的意義,也塑造了自然主義教育的主要特徵和取向。心理學化是西方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終結。它以辯證揚棄的方式豐富了教育研究,特別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對人的關注與研究,使教育者開始關注學生、關注教師自身的主觀感受。教學日誌是教師體現關注自我、關注學生,並達到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

定性研究藉以發展知識的方法是通過對個案的深入細緻研究來收集以語言信息為主的資料,然後用分析歸納法來研究這些資料。它所研究的是個人創造的意識,研究自然環境中人的行為。這種研究不是採取中立或客觀的態度,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經驗。而教學日誌的撰寫就是教師對白己內心世界的表白,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教師通過反思課堂中自己及學生的表現,可以同時發現自己和學生的閃光之處與不足,通過對這些累積性的材料的歸納、分析,可以獲得對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教學實踐的新認識。

2。後現代主義及現象學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吸收了分析哲學、解釋學以及後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強調以語言範式取代以往的意識範式。這種範式的轉變標誌着研究焦點不再集中於認識主體和意識內容,而轉向語言學的討論,討論主體羣之間的活動及其關係。這種傾向凸顯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異性受壓抑的問題,從深層次上直接介入語言—權力—知識之間關係的討論。後現代主義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發展,注重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想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後現代主義對人的解放的訴求。

現象學關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現象。其出發點在於情境,通過對嵌入情境中的典型的意識節點的分析、闡釋來説明生活體驗。同時,它將生活經驗以軼聞趣事等現象學的寫作方式表述出來,既提供體驗的情境,又在描述中埋藏着經驗的本質,從而具有一種人類體驗的共通性,使讀者閲讀時,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引發與現象學文本的對話,獲得對這種體驗的反思性理解。現象學要求研究者投入到豐富的生活中,積極地探究生活經驗的各種形態。現象學的這些特徵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研究。對於教師來説,對生活經驗的探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撰寫日誌描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冷靜、明智地觀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更具洞察力。

3。敍事研究及行動研究的深入

教育敍事研究學者克蘭迪尼和康納利提出了要重視敍事本質的意識及教師發展和實踐中的情境故事的觀點。他們指出:經驗是我們要研究的,我們用敍事方法來研究是因為敍事思維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書寫及思維的主要形式。敍事研究是一種多元文化視角的研究方法,對教師來説,通過文化視角探討教育問題可以使教師把對教育實踐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出來,教學日誌就是教師表達自身感受的主要形式。

行動研究是在一個設定的困難區域內的反思過程,在這個區域內,人們試圖提高實踐或個人理解,實踐工作者執行探究。行動研究是實踐工作者開展的系統的自我反思的科學探究,其目的在於改進實踐。”教學日誌就是教師開展的行動研究,是對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之一。通過教學日誌的撰寫,教師可以定期地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在不斷的回顧和反思過程中,增強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認識,覺察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4。教育對話研究的啟示

日本學者佐藤學(2004)提出,“學習的活動是建構客觀世界意義的活動,是探索與塑造自我的活動,是編織自己同他人關係的活動。”通過學習活動,在客體、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形成三種對話實踐。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和他人(學生、教師等)對話、和客觀世界對話以及和自己對話。和客觀世界對話同時體現在撰寫教學日誌與同“他人”溝通的過程中,通過撰寫教學日誌,教師認識客觀世界,綜合地把握了自己的看法,在同他人交流過程中,又可以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使自己的認識趨於客觀化;和自己對話就體現在撰寫教學日誌的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我的內部對話,改造自己所擁有的意義關係,重建自己的內部經驗。這樣教師通過撰寫日誌來關注自身、關注學生、關注教學,從而達到教師羣體的專業發展。

5。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

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造就了教師博客(網絡日誌)的快速發展。教師博客的出現一方面使教師的話語權得到了釋放,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師有更大的空間來分享在實踐中創造的經驗。

三、教學日誌的寫作現狀

1。重視不夠

事實_匕在日常教學中,能堅持寫教學日誌的老師是少之又少的,每年為評職稱趕文章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辯解。其實還是他們對教學日誌的價值認識不夠,錯誤地以為教學與科研是兩碼事,“述而不作”,仟憑教學中寶貴的教學體驗隨記憶的消磨而流失。

2。質量不高

寫作教學日誌是一個提高教學藝術的途徑,但有些教師採取應付態度,教學日誌成為純粹事務性的作業。博客的興起給教學日誌開闢了一個全新空間,很多老師紛紛開闢自己的博客。寫作者隨時能看到讀者的反應,他也可以回覆,可以隨時介入爭論,將一種“互看”發展到極致,這固然打破了傳統日誌單純的私人寫作侷限,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一種為了表演的“偽化寫作”。

3。急功近利

從人的轉型和全面發展出發,從興趣或責任出發,梳理自己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教育感悟,提升自己,是寫作教學日誌的目標。如果為了發表論文,得到職稱、職務等功利目的而寫作、研究,那就偏離了寫作教學日誌的正確目標,寫作者的理想和激情也不會長久。

4。缺少堅持

有些青年教師開始熱情很高,但不能堅持。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沒有愛的熱誠、理想的追求,就不可能進入學問和教育研究的至高境界。不能堅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失敗和挫折,一有困難,即自甘平庸。

5。形式單一

教學日誌形式多樣,但我們看到的教學日誌往往比較單一,這是由於許多老師不喜歡嘗試新的樣式。

四、發展前景

教學日誌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近幾年來,隨着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興起,教學日誌也受到教師及專家的重視。在國外有關教學日誌的理論研究己經很多,而我國在這方面卻還不全面,因此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教學日誌作為英語教師自評手段具有突顯英語教師評價內容、突顯教師評價目的、突顯英語學科特點的三個重要特點。而教學日誌作為教師自我評價手段使用時應注意:結合英語學科特點使用教學日;態、增加反思評價在教學日誌中的比例、鼓勵教學日誌與其他評價方式適當結合、重視教學日誌對青年教師成長所起的作用、教學管理制度應為教學日誌提供相對寬鬆的空間。

五、結語

教學口志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隨着定性研究的發展,在我國對教學日誌的理論研究也將如火如茶的開展起來。教學日誌是教師進一步認識自我的窗口,是其提高教學實踐、提升自我認識、促進專業發展的途徑,也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關鍵因素;對教學日誌作深入研究是專家瞭解教師思維方法的窗口,有利於其進一步瞭解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