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説勤奮語文教後反思

説勤奮語文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6W 次

《説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出現的一篇議論文。它作為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為數不多的議論文之一,以清晰的論題、生動的論證和樸實平白的語言讓四年級的孩子初步領略了“説服他人為成功”(葉聖陶語)的議論文的魅力。文章開篇即以一個設問句,把論點鮮明、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接着又以兩個人物的事例證明了論點的正確。最後以“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結尾,再次闡明論點,把對於勤奮的理解昇華到一個至高的境界,體現了這篇議論文的價值導向。

説勤奮語文教後反思

應該指出的是,課文所例舉的人物事例極具代表性:一個是自小天資聰穎的司馬光,一個是大器晚成的'童第周。教學時,我立足於兩位傑出人物的不同基礎素質,讓學生通過關鍵詞的理解、揣摩,瞭解他們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共同之處。文章第一個用來例證的人物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我國宋代傑出的史學家司馬光。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我拋出“終於”這個詞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地讀,瞭解司馬光為成功而付出的艱辛。很快,孩子們從“一遍又一遍”“直到……為止”等詞句中瞭解司馬光小時候就是一個勤奮的孩子。接下來的對“警枕”的認知,輔以“19年”這一“列數字”的方法,使孩子們準確地感知勤奮者對於時間的珍惜和利用,從而在孩子們的心靈裏播撒下第一枚關於勤奮的種子。

在第二個事例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自主讀悟,以使“在文章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在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實踐中再一次得到運用。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階段,我適時地加入了關於“直”字不同意思在具體詞語中的表現的小練習。這處練習是針對我們班學生在對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的聯繫中所存在缺差而設計的,旨在通過平時課堂中的有效訓練,積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經驗,以求達到入文解字的功效。在瞭解了兩個人物的具體事例後,我及時地引導學生總結了人物珍惜時間,勤以致學特點,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時間的主人。希望學生對課文的認識,能使自己的行為受到好的影響。最後的拓展訓練,我設計了積累名言的練習,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從整個課堂時效來看,這節課的預期目標如期達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和提高。回顧本課的教學,我有兩個想法:

1、我們的語文課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訓練機會,儘可能地讓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本堂課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進而理解人物精神就是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假如學生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用這樣的方法去讀書,那麼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一些閲讀的技巧和方法,閲讀能力也就會隨之進步了!

2、在我們進行練習和測試時,總會發現學生出現某方面的缺失。面對這樣的問題,有的老師採取在講評後再做一次試卷的方式,也有的老師急忙地找來一堆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加強練習。這兩種方法所得出的效果如何暫且不論,但所耗時耗力是顯而易見的。莫如抓住日常的教學,有意識地將學生所缺差的知識點滲入課堂訓練,日積月累,學生所缺乏的能力將會得以改善。本課中,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做法即處於這樣的考慮。

總之,課堂是學生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和訓練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訓練機會,引導正確的訓練方法,將會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在一個利於發展的氛圍中有序進行,其最終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朝着積極的方向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