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推薦】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2W 次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江雪》這首詩,簡單易讀,朗朗上口,在背誦上不須花較多時間,我便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書寫。首先是把課文讀熟。因為朗讀是理解的有效途徑,反覆地讀文,能提高字詞的復現率,有利於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和強化,能熟讀成誦。但我沒有機械的讓他們反覆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於是在指導背誦上,我採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把講台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這裏施展自己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讓每顆種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陽光。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並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説一説。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説話熱情。最後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人人成為小詩人。再重點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於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今天聽了莫老師《雲房子》一課。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總體感覺是老師的目標意識強。這節課裏學生應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教師心中有數;對教材的重難點和關鍵處把握得準;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昭然入胸,説明莫老師備課是很充分的。這節課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1、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突出了重點,抓住了關鍵。支玉恆説過:“那種把教材所有的內含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的做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是面面不到。淺嘗輒止、水過地皮濕式進行教學,是決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莫老師上這節課緊緊圍繞“雲房子的形狀”(第二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小鳥的活動、雲房子的變化一讀而過。

2、教法選擇得當,適合低年級學生,符合學科特點。這節課老師沒有生搬硬套地運用某種教法,而是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優選活用。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教師依教材特點組織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出雲房子形狀的美;還設計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活用語言,如“小鳥造的雲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隻小烏,還能造出怎樣的雲房子?”,“做個小詩人(模仿文中句式説話):‘有的像那樣’”,“這麼多的雲房子,你能用什麼詞語來概括?”。這其中,學生有滋有味地讀,調動生活積累,展開想象,運用文本的詞語和句式説話,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若老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形成有效地互動,在動態中生成,更好。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一、換種方式提問,提高教學實效

在以往的生字教學中,我常常問學生:“這個字你是怎麼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剛開始學生個個踴躍,爭相做答,但久而久之,這種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弱,部分學生的惰性開始顯露。於是,在這節課上,我嘗試着換了一種提問方式“你發現了什麼?”“你提醒大家要注意什麼?”鼓勵學生去探究去發現。結果在這堂課上,我又看到了學生按捺不住的興奮。在讀字音時,學生提醒到“慶”是後鼻音,“幟”是翹舌音,“曲”在課文裏讀第三聲。書寫時,學生髮現了“歡”是左窄右寬,“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這樣的學習情景,這樣的學習效果只有在興奮的'情緒狀態下,在思維得到了極大激活的情況下才能出現。

二、整體吟誦的高效

本詩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億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如何讓學生領悟這部分的內容,我選擇了整體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這四句話,讓學生不斷誦讀,避免了逐句講解的支離,避免了詩意美感的破碎。詩是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使讀者可以展開各自富有個性的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因此,在吟誦中引導學生想象,讓詩中景、詩中物在學生腦海裏浮現,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入詩境。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誦讀中説説“眼前出現了什麼景,心中出現了什麼物?”同時展開想象“你彷彿聽到各自在説着什麼話呢?浪花會唱什麼歌?”給學生建立了語言與形象的聯繫,同時自然地滲透了誦讀的方法,即讀書的時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讀出感情,達到了整體的高效。

三、真誠的課堂對話,喚起學生學習的歡樂:

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真誠的課堂對話能喚起學生的歡樂的課堂情趣。例如:“老師寫不好,等會你們寫的要比老師好。”“放開聲音讀,小朋友讀書的聲音最好聽了。”“再讀讀課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讀正確了,就翹起大拇指,誇誇你的同桌,或着衝他笑一笑。”等,這真誠的語言,喚起學生學習上歡樂多多,童心無限,才使得本課誦讀聲聲,氣氛濃濃,才使的以學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實。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用闖關的遊戲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關都有闖關要求,有趣、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關:諺語聲聲讀。闖關要求:將每一條諺語讀準確,讀流利。

諺語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圖片來體現每句諺語的含義,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看到圖片就理解諺語的含義。最後總結諺語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歌曲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來讓學生再次體會諺語的含義。

第二關:闖關要求:將每一個生字都會認、會讀、會組詞。

生字個個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用猜字謎(移、柴)、實物(筷子、繩子)、圖片(柴、火焰、繩子、搓衣板、蒼蠅、斧頭)、拓展識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組詞識字。鞏固識字時利用摘果子、走迷宮等小遊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關:我會寫。闖關要求:看誰寫的又漂亮又正確。我指導寫的'有:斤、謀、滿

第四關:諺語大本營。闖關要求:看誰記得多!在這裏告訴學生,諺語有很多種類,舉例有農業諺語、學習諺語、團結諺語等,並舉一例。

不足:課件看不清;

指導寫字時方式太單一,粉筆字基本功有待練習;

教育機智不靈敏,柴的字謎;

整體前鬆後緊,拓展時應該只拓展有關團結的諺語,這樣後邊不會緊,也和本課的主題聯繫的更緊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初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短小、圖文並茂,以“霧中、霧後”為序,文脈清晰。以其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時間為序,每層又以空間順序清楚明瞭,是引導學生了解冬天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載體。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二年級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使之受到情感的薰陶。

1、讀中感悟。這篇文章是一篇語言優美,用詞精準的寫景例文,課文中好句連連,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背一背,既培養學生朗讀水平,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句子美在哪裏。如:柿子樹上掛着許多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首先,通過抓重點語句,啟發學生想象。從“為什麼説大柿子像紅燈籠”入手,引導學生藉助圖畫,觀察想象,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從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把“大柿子”與“紅燈籠”聯繫起來,理解了這個比喻句,體會出柿子的可愛和農民看到豐收景象後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具體的活的表象。其次通過自讀自悟,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霧散後的柿子如此之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之後,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課堂上抓住重要契機,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不僅找準了語言訓練的能力訓練點,而且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彷彿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麗和農民豐收後的喜悦心情。

2、對比理解。通過霧中、霧後景物的變化,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霧中和霧後的不同,來體會大霧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體可抓住“望不見→望得見”“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詞語,啟發學生理解:為什麼望不見了?為什麼又望得見了?也可以設問:説説霧中和霧後,下面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塔、小山、田野、樹林、太陽)通過學生同桌互讀,男女生互讀了解霧中、霧後的景色的不同。

3、逐步放手,由讀到背要由淺如入深。

遠處的( )、( )都望不見了。

近處的( )、( )像隔着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

( )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 ),一點也不耀眼。

去掉景物和修飾詞你還能準確的填出來嗎?

遠處的( )、( )都( )了。

近處的( )、( )像( ),( )。

( )像( ),( )地升起來。發出( )的( ),一點也不( )。

霧中的景象印在你的腦海了嗎?請全體同學試着背一背。

以讀促思,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脈絡來感受霧中和霧後小山村不同的景緻特徵。由自由讀文——同桌互相賽讀——分段讀文——藉助畫面進行情境觀察,激發學生讀文的慾望。依據低年級兒童語言特點,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台,把語言訓練和形象思維緊密地

結合起來,以語言訓練為基本點,自讀、自悟、有感情地表達文本、背誦課文,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美感,又使學生內化了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本課由5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啟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朗讀為重點,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人文教育。

雖然,課堂上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齊讀時有喊嗓子的現象,還有拖調現象。只有部分孩子讀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導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識字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識字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理。

在寫字指導中,我對“滿”、“容”的寫法進行了重點指導。可在聽寫時,有同學把“滿”寫錯,甚至還有同學組詞寫成“滿易”。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取長補短,發揚優點。讓孩子們會學,愛學,好學。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最近教了《假如》這篇關於“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課文,下面總結一下學習這篇課文的一些做法:

一、學習課文中的好詞語,注重語言的積累

低年級閲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範的詞、詞組。這篇課文,生字和詞語的教學主要把教學着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律的詞句、優美的詞組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構建好新的語言圖式。另外,積累了好幾對反義詞:“寒冷——温暖、縮——伸、遙遠——附近、哭泣——歡笑、不幸——幸福”。

二、感悟課文中體現的關愛他人和環境的願望

《假如》這首詩表現的是對弱勢羣體的關愛,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反覆讀這篇課文,就會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是一首愛的讚歌。“愛”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環境”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本詩的學習起點是《神筆馬良》的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愛好,因此,把這個故事引進課堂,由此來拉開本詩學習的序曲。然後圍繞“愛”展開教學,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許多共鳴。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覆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三、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一位外國作家説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這句話説得太好了,兒童的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創造力。少年兒童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這些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抓住課後第四節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麼?”沒想到學生們的回答非常精彩:1、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們畫上一雙雙好眼睛,讓他們重見光明,親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2、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親愛的奶奶畫許許多多的好衣服,讓她穿得舒舒服服的。3、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雲南災區的人民畫上一箱箱甘甜的礦泉水,讓他們不再冒着烈日到處找水喝,讓他們不用再喝那髒髒的黃泥水。4、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舟曲災區的人民畫一道道安全的堤壩,為他們阻擋住泥石流,讓他們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們有着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有着熾熱的真情,孩子們心裏裝着無數美好的願望,孩子們的心地最善良美好!

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如學生的朗讀還須加強。在語文課堂中應該有琅琅的讀書聲,只有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的課堂才有了語文的色彩。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識字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是由五則諺語組成。它的教學目標是在識字和寫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收集諺語的興趣。對於本課的構思,我是這樣思考的: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程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應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開課以拔河的形式進入,創設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走入“諺語王國”,先感受諺語告訴我們的道理,再學習諺語。識字中,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正音。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立,學生有了一種“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感覺。他們主動地學習,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表達。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利用多媒體,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感悟。讀書形式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想出與眾不同的趣味讀書方法。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課堂中,我不斷地讓孩子們總結出好的學習方法,如好的預習習慣,多方面蒐集資料的能力等。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設計得比較新穎,課堂效果也不錯,但細細品味,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時間分配還不夠合理,教學機制還有些缺乏等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把語文課上得更好,更出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溪水和池水》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只有不斷鍛鍊,才能變得 強壯,如果像池水那樣天天懶洋洋地一動不動,結果就會變得病怏怏。 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要讓學生體會溪水和池水的不同做法,結果又如何, 為此,出了一個填空練習給學生“溪水(怎麼做) ,結果(怎麼樣) ,而池水(怎 麼做) ,結果(怎麼樣) 。

學生通過閲讀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回答,而 且能把問題回答完整,但是這樣的練習對於學生來説,還是太難,尤其是一些學 習有困難的學生, 根本就是不知所措, 或許是因為看到四個填空, 有些心慌意亂, 所以在教學中, 還是應該讓學生一個一個填空進行練習,或者給他們一定的閲讀 範圍。

這四個填空,需要閲讀的量還是相當大的。 其次,這篇課文中,對話相當多,因此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但是朗讀指 導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有感情的閲讀,而是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進行朗讀。如第 一小節中“溪水熱情地説: “小兄弟,別躺在這兒睡覺啦,快跟我們一起到大海 裏去鍛鍊吧! ”如何讀好這句話,還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這句話中“小兄 弟”這個詞語應該讓學生理解, “小兄弟”是溪水對池水的稱呼,這種稱呼應該 是對一些年紀小的男子的一種親切的`稱呼, 從這個稱呼中可以看出溪水非常熱情, 而且它讓池水和它一起去鍛鍊,也能開出它的熱情,非常關心別人,再加上一個 感歎號, 這樣學生在朗讀是就會感受到溪水的熱情, 如果需要, 教師還可以指導, 自己範讀,從而讓學生感受溪水的熱情,也能讓學生體會熱情地含義。在讀池水 的話時 “池水聽了, 睜開眼睛説??” , 這裏可以讓學生思考, 池水是怎麼樣的, 它像一個怎麼樣的人,通過剛才的練習,學生不能發現池水是非常懶惰的,所以 它在説話時應該是有氣無力,懶洋洋的。這樣學生就能體會,然後有感情地進行 朗讀。 最後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設計了一個練習,那就是根據最後一小節 “池水很後悔,他想: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題對於學生有些難度,因為 學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這裏要先進行指導,那就是什麼事讓池水後悔,通過前 面的學習,學生就可以明白“池水後悔是因為他沒有聽池水的話,和他們一起鍛 煉,而是天天躺着一動不動,結果變得又黑又臭。 ”

明白了池水後悔的原因後, 學生就只要把池水變成 “我” 就可以了, 所以答案也就有了 “池水很後悔, 他想: 我真不應該天天一動不動,結果變得又黑又臭,應該和溪水他們一起去鍛鍊。 ” 二年級學生在上課中,教師的指導還是非常重要,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是 無法進行思考的,因為他們沒有方向。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

不足之處: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改進措施:

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出來。就讓這些啟示鼓勵我繼續努力吧!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今天,我給學生新授了《一分鐘》。由於我剛剛參加工作,對二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理解能力的大小,還不能完全地瞭解,以至於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由一分鐘本應該等於六十秒,但元元卻讓一分鐘等於了二十分鐘,這個小問題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揭開了本節課的序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及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帶着“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這個問題讀課文。我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認為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應該也能理解。正是因為我的這種不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使大多數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理解。因此,他們在讀課文時,並不能很好的感知課文,也就使這個教學環節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學作用。

其次,我讓學生聽範讀的錄音,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劃出來再説説為什麼這部分給你的感受最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整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而喪失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正如前面所説的,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從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我自身的理解出發編設問題。學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數學生找不到點子上,而我由於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根本駕御不了整個課堂。由於以上兩個原因,使整節課也就無法向下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

再次,本節課主要就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元元的心情,從而教導學生要珍惜時間。在這個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是,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歎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歎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雖然設計的'很好,可是由於在教學時,對學生放手放的過大,以至於出現了網放出去了,卻收不回來的現象,正因為上述的問題,使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元元的心情,學生體會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為何要珍愛時間。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藴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悦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第三,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説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説些什麼?”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悦,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唸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説説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為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着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為什麼説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讚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着圖,不看着句子讚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讚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麼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麼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我們剛才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歎於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着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為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説:“老師,我認為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説:“我認為是金秋時節。”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念一想,這不正説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於是我又問學生:“你為什麼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説:“因為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孫乾站起來説:“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後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蒐集的關於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於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於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説一説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説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很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作者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在課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反覆地朗讀第三自然段,並且結合書上的插圖,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作者為什麼要把此處的雲海描繪成“翻滾的雲海”呢?學生很難想象出“翻滾的雲海”到底是怎樣的壯觀。這時,如果我把自己對“翻滾的雲海”的理解講解給學生聽,無論我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體驗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了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説“雲海”真是波濤洶湧,有的説“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説“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過這一片段的教學,學生由難以理解到深刻體會。我深刻地認識到:要讓學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孩子體驗遇到困難時,我們老師可以給他們一盞指路燈——多謀體,讓他們看圖或視頻自由地去想象,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講解代替學生自己的感悟。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