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1W 次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羣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字裏行間包含着對南沙羣島的讚美與熱愛之情。

在初步感知課文時共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南沙羣島的美麗:地理位置、物產豐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體會每個部分所介紹的特點。其中第二部分物產豐富所用時間較長,不僅要理解“藴藏、貯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點或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感知本段總——分式段落結構的特點。以及為什麼稱南沙羣島為“巨大的`藍色寶庫”這個總領問題。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達成了這一段的教學目標,不過我感覺引導講解的多了一些,學生接受的比較多,但自主理解、體會還不夠,特別是“海洋動力”中的潮汐能,儘管花了時間描述和講解,但是學生還是沒有一個深層的認識,今後在這方面還要抓一抓學生的課外閲讀,我準備另外再找時間補充些視頻資料,將這一塊補上去。

第三自然段與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在寫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較順利,用時也不多,嘗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體現在哪幾個方面。相對而言理解的難度比第二段要簡單一些,配合圖片進行理解,以學生自己説為主,重點指導理解“翡翠與藍玉合璧”、“碧波浩渺”、“蔚為壯觀”的意思。再指導朗讀。從效果來看,理解的目標已達成,學生也比學第二段更加自主、參與性更高。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後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瞭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教後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瞭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着具體細緻的'敍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説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麼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了學生聯繫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教後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美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荷花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教後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採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教後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了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1、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由於恐龍距離我們年代久遠,誰也沒有見過,學生無法調動生活經驗來感悟。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圖片、調動學生對恐龍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認識恐龍、走近恐龍,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人説,教是為了不教。故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精讀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集體學習雷龍,用抓重點詞句、瞭解説明方法、感情朗讀等方法來感受恐龍的特點,總結了學習方法和步驟,為後面的自學作了一個示範。劍龍、三角龍、樑龍等幾種恐龍由學生自主研究,通過表格填空,讓學生明確目的,帶着任務去讀書。在彙報時相機點撥,達成共識。這樣既激發了自主探求的`慾望、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讓教學靈活機動,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檢查反饋來看,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回答都很精彩,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讓課堂呈現很多亮點,顯得精彩紛呈,煥發生機與活力。這正是學生在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主動積極性後產生的良好效果。

3、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在學習了幾種恐龍的特點後,我給了學生幾個畫面,讓他們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説明方法進行描寫。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各種説明方法的認識,也初步學習了運用説明方法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的重點部分時,要抓住“我”和奶奶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不同的態度來學習。在表現“我”的態度時,引導學生抓住“我沒好氣”、“心裏不高興,暗暗怪奶奶偏向他們”,學生通過抓關鍵詞體會出“我”對小夥伴埋怨、責怪,對奶奶的`不滿。在體會奶奶的品格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奶奶的“動作”、“語言”。例如:“走”、“扶”、“揉”、“回過頭説”,讓學生體會出奶奶心腸好。“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讓鄉親們嚐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讓學生體會出奶奶的善良淳樸。最後我進行總結:同學們以後寫作文要想體現一個人的精神或者品質時,就要學會抓住這個人的“動作”、“語言”、“神態”、“衣着”等來表現!為了讓學生學着運用這種方法,課後佈置了一個小練筆:誰是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動作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能仿寫得不錯!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1、燕子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向孩子展現了一個真、善、美的畫卷。如何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平靜的湖面,淡綠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紅的桃花,新綠的稻田。遠處,羣山起伏,連綿不斷,山依着水,水繞着山。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角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着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

2、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詠柳》和《春日》兩首古詩描寫和讚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學時,我抓住“春”這一主題,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

一、多方整合,營造濃濃春意。本課教學採用了“合──分──合”的方式。

二、抓住詩眼,巧設切入口 。 在分步解讀《詠柳》和《春日》時,我分別抓住了“裁”和 “尋”這兩個字展開教學。

三、想象補白,豐富詩歌意藴。體會出一種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

3、荷花教學反思

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説這是一大幅活的畫?誰是畫家?為什麼説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説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説:“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説:“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高波平説:“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眾説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説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説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説要查找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説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閲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覆查閲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裏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瞭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説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説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四、探險期——拓展閲讀探索奧祕。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閲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祕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閲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閲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為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並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後,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着問題初步感知,並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着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裏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於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並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用口語交際帶寫作。教材在編排口語交際和習作時,確實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説説我自己”,習作的內容就是“自我介紹”。首先上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課上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準備工作充分,學生再寫作就得心應手了。所以我認為每次習作之前,教師都可以設計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藉以啟迪學生的思考,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理順學生的思路。學生往往善於説,而不善於寫,教師要提醒學生,把自己説的內容記錄下來,其實就是一篇好文章。

強調口語交際的目的.性,做到有條有理。一堂口語交際課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説話的中心。但學生在興奮的同時,説話就不着邊際,東拉西扯的。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回到説話的主題中來。如:學生開始都在説自己的外貌、性格、優缺點,但是説着説着話題一轉,就介紹起別人的優缺點了,這樣就沒有把話題落實到介紹自己上。這時,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地提問:“同學們,説別人是為了更好地介紹自己,你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什麼表現呢?”經過老師引導,又回到了主題上。在學生説話前,我先讓學生閉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緒,把話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並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為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2.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法,如個別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等方式,使他們掌握字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找出描寫“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內容,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説,在説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總喜歡錶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學中,不能枯燥無味的講,要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我讓學生分小組來表演這個故事,一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二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這則故事,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很出色,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連樹樁,他們也想出花樣來展示,兔子的動作,特點也展示得十分棒,學生在歡樂中度過這堂課,也正因為他們的表演使這堂課顯得生機勃勃,成為這一堂課的亮點。

三、不足之處

拔高要求,總喜歡要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應抓住最佳時機給學生予以點撥。大多數時候,教師成了一個洗耳恭聽的觀眾,沒有窮追猛打,乘勝追擊。一味對孩子講的東西表示認同,似乎是不管你講什麼,只要你能説就行。局面失控,變成了老師被學生牽着走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有沒有妄想過不勞而獲的成功,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2)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丟下”、“全完了”,在簡筆畫中找出這樣的情景。

(3)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通過“拾兔”,懂種田人懶惰的原因。

(5)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6)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種田人認識錯誤後的情境。

(7)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脱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説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脱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説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着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説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海底世界》是一篇關於海洋的常識性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文的特點,我創設了到海底一遊的情境,在引入課題後,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聽一聽。”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接下來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情境的創設最忌有頭無尾,最後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再以“讓我們再來看看海底世界”觀看錄象,使情境的創設有始有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積極地參與,因此,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度也很高。

在教學中,我還努力在課堂中體現個性化的閲讀。首先,給學生自主選擇閲讀的材料,由於每個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口味不同,閲讀材料不可單一化,應在一定範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的權利。因此,在教學中提出“你覺得海底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從哪兒讀出來的`?”這一句牽一髮而動全身,讓學生根據自己最強烈的閲讀感受來領悟海底的奇異與斑斕。這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形成獨到的見解,又提高閲讀水平。其次,鼓勵學生多討論,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在閲讀中,讓學生與文本交流,進行思想碰撞,但只要是學生切實的閲讀感受都可以,並牢牢抓住這種個人體驗展開閲讀教學,做到以人為本。再次,大量閲讀是個性化閲讀的基礎,不僅要加強課外閲讀量,同時鼓勵學生讀有關海洋知識的書籍,上網查資料,擴大知識面。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自己是唱着《小燕子》長大的,《燕子》這篇課文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經過了這麼多改革,它還是被留了下來,證明還是一篇經典課文,怎麼教呢?當年我的老師是怎麼教我的已經沒有印象了!我又會給我的學生什麼樣的感受呢?對於開學的第一節課我自己很重視,想給孩子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於是從字詞到標點,從表達方式到生字書寫我都作樂精心的準備,萬事俱備只東風了。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説説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説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2、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人們常説,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繫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 “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説説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説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説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説説。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説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課文重點段落是寫燕子飛行和憩息的兩段文字,如何體現新課標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喚起情感的共鳴,最後一自然段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蔚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遠遠望去這多像五線譜啊。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了?? 師:你們看,它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正做着快樂的夢呢。你們猜猜看,它們夢到了什麼呢? 學生1:它們夢到了美麗的春天,柳樹綠了,桃花紅了??

學生2:它們夢到了自己從南方飛到這兒時所經歷的困難??

學生3:燕子寶寶夢到了,媽媽剛才是怎樣教自己捉蟲的??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教

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寓創新能力的培養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喚起學生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在教學中我並不抹殺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而是讓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我讓學生想像落在電線上休息的燕子會做怎樣的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缺少的屬性。”在人的智力的活動中,想像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在教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往往想像燕子譜的就是讚美春天的歌。而這次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多次與文本對話,鼓勵學生聯繫生活、聯繫已學知識、聯繫已學課文,充分發揮想像。不難看出,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發展。

學生有書寫障礙怎麼辦?

在我們的認知裏,不會寫的是能力問題,而不寫作業的絕對是態度問題。而對這一類學生我們是怒其不爭的同時又有些厭惡的,偶爾會發出這樣的感歎:“現在的學生怎麼這麼懶呢?”

也許,有一部分學生真的很懶,但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學習障礙,並不能讓我們以一個“懶”字遮蓋住我們的無能。是的,我得承認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我甚至無法發現他們究竟是怎樣的學習障礙,我只能以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地幫助他們。至於最後的結果,誰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他們在進步,最終會離開我自己也能努力前行吧!

小苗,一個山區的孩子,虎頭虎腦的,有些憨實,問起他什麼總會眯着眼羞澀地一笑。他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在外賣保險,算是村子裏的能人,寫了一手漂亮的字。我從一年級起教小苗的。拼音部分寫的作業不多,我沒有在意。漸漸地,我就發現他的作業總有些慢吞吞,於是我有意識地減少他的作業量,偶爾我會在教室等他寫完作業再放他離開。我想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掉隊吧。在我的嚴密監督之下,小苗的一年級險險地過關了,成績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寫作業慢的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認為是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段時間還查了查感統失調綜合症。但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確定他是哪種原因。

二年級,要學的字成倍增加,學生們很吃力,當然也鍛鍊了他們。而我們兩班合為一班,班級人數的增多讓我也很吃力,當然也鍛鍊了我。但是,對小苗或者還有幾個學生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看着他們完成作業了。後來,他們的作業有時是沒完成的,我有些擔心,但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折騰他們,也實在不忍心把他們的休息時間也佔用了。畢竟,快樂的童年回憶是那些知識所無法填滿的。我縱容了自己,也縱容了他。於是,付出與回報成正比,他原本就很難掌握的字崩潰了,提寫20個字能對4個還算是很努力的結果了。説實話,我很吃驚,他就算反應較慢,這也太離譜了。何況,數學老師説他的成績還可以,不算太好但也不錯。而他寫的字很顯然是不太協調的,與他爸爸的字簡直沒法比。我想他的家人看到他這樣的字也有些不能接受吧。

我自然不想他的字再如此錯下去,老師們不是常説嗎“字都不會寫還會做什麼?”我該怎樣幫助他呢?他的癥結到底在哪呢?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協調?感統失調?我不知道,但我會最笨但有效的辦法。事實上字的記憶書寫也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點來記。這也是有些學生,尤其是所謂的“懶”學生語文學不會尤其是字寫不好的原因吧。我在他每天上自習課的時候,單獨給他提寫,每課一次,每次錯誤的他再寫,我再

提,直到這一課他全部能聽寫正確。就這樣,我給他提了十幾課,他逐漸地能夠對的多一些,一課的字詞他能在兩次後全部記住了。看着他的羞澀的笑,我想他是高興的吧。但是,這樣擠時間,真的會有用嗎?還是很累的,因為我畢竟不是隻有他一個學生。他現在對字的畏難情緒減少了些,但學習的動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自己學習。於是,我找了個學生來做我這份任務,算是讓自己喘口氣。

後來,我又檢查了他前面提過的字。大家猜猜結果?我有些欣慰又有些難過。這麼説吧,20個字他現在能對6個左右,比原來是進步了,但我給他提字時可都過關了啊。我鬱悶極了!!不是沒想過遺忘規律,可人家寫字他也寫了啊,怎麼就不儲存呢?説實在的挺老實的一個孩子,原來雖然慢但他從來不少作業除非我説了。但現在他不想寫了,誰都可以理解看不到希望的努力太難堅持,何況他只是個孩子。但我該怎麼辦呢?繼續下去嗎?我嘗試給他家裏人發信息讓他們也在家裏給他提寫,還試着讓他們做做感統失調的康復訓練。但迴音卻很少,或者家裏人也很忙,還很寵他,拗不過他吧。

面對這種情況,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夠堅持多久,我很想不放棄不拋棄,但我的精力也很有限,另外五十多個也需要我去關注。他的字依然很髒,我依然會努力去嘗試,但我也看不到前方到達的會有多遠,儘管我會微笑着告訴他每學一點都是進步,離目標更近一步。或者,這也是我的心理支撐點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後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説説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説説“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説“衝”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説“鑽”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第十二次微笑》這篇課文,文中講述的是一位空姐和一位乘客之間的故事:飛機起飛前,乘客提出需要開水吃藥,空姐告知等飛機飛穩當了再吃藥比較方便。結果,空姐由於工作忙碌而疏忽了這件事,使得乘客為此極為生氣。空姐一直以微笑面對,反覆致歉,但乘客均未理解。最後,飛機即將降落時,乘客想要投訴這位空姐,空姐依然以微笑相待,並最後一次致以誠懇的歉意,最終化干戈為玉帛,乘客把投訴信改成了表揚信。

課堂上,我引領大家走入文本,通過朗讀去感悟人物內心的變化,並且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按課後習題要求找出描寫乘客態度前後變化的相關句子,與空姐的每次表現做對比,從中感悟人物內心。彙報時,大部分同學都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分析,比如乘客的“請→不理睬→臉色一變”,空姐的“面帶微笑→小心翼翼→請”等,從中體會到兩人之間的態度和內心。其間,一生問道:“課題寫十二次微笑,為什麼課文中一共只出現了四次呢?”這個話題馬上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認同,大家都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此時我説:“能發現這個問題的都是仔細閲讀的好孩子,懂得質疑就是一種閲讀的好習慣。”接着,我引導同學們在課文第5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讓大家瞭解到這一段中的“每次”一詞代表了空姐的9次微笑,而其它三段中寫的'微笑都是具體的,這就是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至此,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同時也進一步深刻明白了有詳有略的寫作才是技巧。

課堂上,還有同學提出對乘客的固執態度表示反感,同時又為空姐感到委屈。對此,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我讓大家在小組裏進行了一番各抒己見的交流,讓大家都有了表達的機會,之前那些激動情緒就自然而然地淡化了。這時,我又引導同學們梳理了一遍乘客與空姐前後態度的表現,尤其是空姐的最後一次道歉,讓大家語氣朗讀了好幾次,從中感悟空姐當時的心情。結果,有同學説道:“空姐不想被投訴,所以一直真誠地道歉,這最後一次道歉讓乘客原諒了她,我覺得這位空姐很聰明。”還有一位同學説:“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隨便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就像這位空姐那樣做最後的努力,不是解決了這次困難嗎?”聽完,我帶頭鼓起了掌,同時説道:“對!我們要學會堅持,相信自己。人生當中,有些機會稍縱即逝,有機會就要及時抓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