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精選7篇)

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8W 次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寫的一夜秋雨,水泥道鋪滿法國梧桐落葉,“我”走到水泥道上,覺得水泥道真美,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讚美和喜愛之情。下面給大家分享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精選7篇),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精選7篇)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3—4年級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正是三年級需要培養的語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讀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為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奠定基礎。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們常説:“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詞語的理解要儘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在課文中的具體語境中去揣摩,這樣的詞語教學是一種感性的體會。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聯繫上下文”理解。這種方法是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如,教學“明朗”一詞,就需要聯繫前文領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寫到“天開始放晴了”,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導一點撥,學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要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就要重視對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和查閲工具書習慣的培養。在教學第六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熨帖”一詞,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一個新鮮感的詞語,需要學生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於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

1、(用字、用詞)貼切,妥帖。

2、心裏平靜。

3、舒服。

4、(事情)完全妥當。

學生在對比選擇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樹葉很舒服,很享受。從而讓學生明白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使課標中“查工具書學習字詞”這一要求落到了實處。

  三、找反義詞理解詞語

解釋詞語時,有的可以找出這個詞的反義詞,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教學“凌亂”一詞,先讓學生採用找反義詞(否定詞“不”+凌亂)的方法,得到“凌亂”的意思就是不整齊。同時“凌亂”一詞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不規則”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反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又鞏固了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的遷移運用。

當然,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如“找近義詞”“結合圖片”“藉助生活經驗”等。教給學生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後,遇到詞語理解就能很好地結合多種方法,再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體會和感悟,讓詞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

  四、不足之處

通過本課的教學,雖然完成了本課的目標和訓練點,帶領學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歡愉和快樂!但由於剛剛開學,時間比較緊張,準備不夠充分,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時間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時。二、課件設計不精緻。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達效果時,預設不到位,對於學生回答把“落葉”比作“地毯”這個問題處理不夠機智,最後把“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這個答案硬塞給了學生。今後,我會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內容、情思上富有兒童趣味,而在構思、語言上表現得十分精巧和熟練的散文。顯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為兒童寫作的成年人。的確,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張秋生先生。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同學們讀了很多次課文,小希和小彤在讀書時總是特別有感情。通過多次朗讀,同學們自然能體會到整篇課文所包含的情感。

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我”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吸引的故事。這個故事吸引讀者的,還有語言的準確和細膩。“亮晶晶的水窪”“小小的藍天”“閃着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水泥道”……讀着這些細膩的描述,就好像身臨其境,也和“我”一起走在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鋪滿金色梧桐葉的水泥道上。讀着這樣的描述,還很容易喚醒讀者心中類似的經驗和記憶,並重新發現秋天的美。

  教學環節:理解詞意

這篇課文要學會用“聯繫上下文呢”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如:

我問大家“明朗”時什麼意思?大部分學生默不作聲,過了一會兒便有三四個學生舉手説是“晴朗”的意思,後來我讓大家讀一讀前後文,從文章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明朗”的意思?個別學生反應很快,但是部分學生還是不知所云。

教學“凌亂”也是如此,部分學生反應迅速,馬上找出前文中的“不規則”。午自習時,我再次將詞語的意思寫在黑板上,但是今天的作業本上還是有五個左右的學生不會寫。

  教學板塊:發現“美麗”

問:在讀書的過程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美麗呢?將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劃出來。

同學們找了許多句子,小涵説:“老師,有人幾乎把整篇課文都划起來了。”小希立馬接上:“全部划起來就難看死了。”

大大部分同學所找的句子集中在6、7、8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喻。這個也是顯而易見的,難不倒孩子們。所以,這篇文章是適宜用來進行句子積累的。

但是不足之處在於我沒有在此環節讓學生仿照“金黃金黃的葉子”“閃着雨珠的葉子”這樣的詞語形式説一説。而這個是班裏學生所欠缺的。也可以仿寫:水泥道像鋪上了_______________。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也可以用句中的詞語寫一寫,達到積累語言的教學目標。

  教學板塊:小練筆

剛開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上學或者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都説自己沒看到什麼東西,都是坐車回家的,或者説自己只是看到了房子、樹、同學家等。我便讓大家想一想再寫下來,孩子們一動筆,確實比口頭表達的句子要完整生動多了。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3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秋生的一篇寫景敍事散文,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讚美和喜愛之情。本文在表達上獨具特色:首先,語言生動形象,尤其是比喻手法的運用,突出事物特點,形神兼備,巧妙靈動。其次,在選材和寫作視角上更是獨具匠心,抓住秋雨過後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這一典型景觀,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選材獨特,堪稱美文佳作。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反覆朗讀、結合插圖等各種方法理解詞句,把課文讀懂,這個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達成,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充滿詩意的語言感受景緻之美、意境之美、語言之美,領悟詞句表達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我圍繞着“感悟水泥道的美”這一中心展開,力圖引導學生通過聯繫生活積累、反覆朗讀、想象畫面、品味關鍵詞句等方法感悟課文中描寫的景物之美,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學性的語言轉化為具體的想象,讓一幅幅秋天的圖畫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同時,通過關鍵詞句分析,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教學中看,部分學生對於自己雨後漫步小路上的經歷記憶猶新,對於課文描寫的場景很感興趣,並能從中喚起對秋之美的共鳴,而很多學生對類似的體驗沒有很深的感觸,由此而喚起的對美的感受程度較弱,因此,感悟起來稍有些困難。教學中,我努力營造了一個美的氛圍,通過配樂、圖片、重點詞句的賞析、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等形式創設了濃厚的氣氛,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美。另外,在朗讀中遵循學生的個性體驗,並沒有嚴格按照課文中句子的排列順序來指導學生朗讀,而是根據學生的愛好,選擇性地進行對句子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對句子所描寫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體驗。通過教學,大部分同學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受到美的薰陶,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4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梧桐落葉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課文導入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也是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創設情境,因為創設情境能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我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通過梧桐單個落葉到一羣落葉,最後到鋪滿路面的梧桐落葉的圖片介紹,鼓勵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國梧桐樹的資料,通過課題質疑,提高同學們的閲讀期待,預熱課堂。交流談話導入課題,鼓勵學生看課題進行質疑:巴掌為什麼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麼會鋪滿金色巴掌?並引導學生聯繫對梧桐樹的介紹,把梧桐樹和巴掌連起來,説一句話。這樣,一方面注重學生“説話”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生所敍述的內容都融入了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體現語言學科的人文性。同時,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2、多角度讀,悟文章內容。“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要求教師把讀書的時間給學生。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在課堂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次讀的過程中都有收穫。一種是同位合作,一人讀課文,另一人聽,指出讀得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這樣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脈絡,避免了機械的分析,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另一種是引讀,如一人讀:“可是,地面還是怎麼樣?”另一人讀:“地面還是潮濕的。”學生在享受讀書的快樂的同時,也品嚐到合作的快樂,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品悟了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二、成功之處

這次比較成功之處是識字教學。三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很重要。本課在教學生字時,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自主識字,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並提供平台讓孩子當小老師,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識字時,我大膽提問:“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説説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學生興趣盎然,説出了兩種識字方法:第一種是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鋪、泥、院、列、棕、遲”。如“鋪”,“釒”是形旁表義,表示這個字和金屬有關;“甫”是聲旁,表音。第二種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木+宗=棕;夫+見=規。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辨字析義,掌握構字規律。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教學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學生提出:“為什麼是當我揹着書包去上學”才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我只是簡單地解釋: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現的?是在上學的時候。我沒有進一步説明“上學”與“覺得真美”兩者的關係,這其中既有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身邊的美,也有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的含義在裏面。

2、教學過程中,第二自然段中“水窪”的一角,拓展延伸比較多,導致時間很緊張,影響了後續部分的教學。此外,我對學生的回答評價應在多元化些,鼓勵性再強些。

  四、改進措施

回顧本課教學,需要進行一些改進。

本課層次還需要幫助學生理清“天上——地下(水窪——很多落葉——水泥道——怎麼美——我的活動)”,如果有條件更需要把課堂移到課外,讓學生欣賞秋色,開展欣賞落葉、落葉作畫、落葉做書籤等活動,把學生對秋天的喜愛融入活動中,真正建立開放、自主、有活力的課堂。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5

本教課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問學生在上學路上有什麼發現,引入新課。然後讓學生通過PPT課件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學生帶入課文中,讓學生在讀中抓住重點句子:“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發現美的樂趣和美帶給人的快樂。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PPT課件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學生帶入課文中,讓學生在讀中抓住重點句子:“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節課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發現美的樂趣和美帶給人的快樂。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朗讀、美讀貫穿了整個課堂,讓學生在每次讀中都有不同的收穫,如在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品悟課文中所藴含的情,我帶領學生讀的入情入境,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歡愉和快樂!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6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在這堂課上,我的教學心得有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優美的語言進行“美讀”訓練。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美,很適合讓學生進行“美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創設情境,理解情感。

在這堂課上,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邊讀邊想象,並結合優美的電子圖片,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情境,彷彿自己也來到了這條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歡快地蹦跳玩耍,使學生感受到這條水泥道的美,從而理解了小作者對這條水泥道的喜愛。

3、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的開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説: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7

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為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奠定基礎。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們常説:“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詞語的理解要儘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在課文中的具體語境中去揣摩,這樣的詞語教學是一種感性的體會。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聯繫上下文”理解。這種方法是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如,教學“明朗”一詞,就需要聯繫前文領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寫到“天開始放晴了”,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導一點撥,學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要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就要重視對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和查閲工具書習慣的培養。在教學第六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熨帖”一詞,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一個新鮮感的詞語,需要學生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於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

1、(用字、用詞)貼切,妥帖。

2、心裏平靜。

3、舒服。

4、(事情)完全妥當。

學生在對比選擇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樹葉很舒服,很享受。從而讓學生明白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使課標中“查工具書學習字詞”這一要求落到了實處。

  三、找反義詞理解詞語

解釋詞語時,有的可以找出這個詞的反義詞,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教學“凌亂”一詞,先讓學生採用找反義詞(否定詞“不”+凌亂)的方法,得到“凌亂”的意思就是不整齊。同時“凌亂”一詞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不規則”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反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又鞏固了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的遷移運用。

當然,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如“找近義詞”“結合圖片”“藉助生活經驗”等。教給學生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後,遇到詞語理解就能很好地結合多種方法,再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體會和感悟,讓詞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

  四、不足之處

通過本課的教學,雖然完成了本課的目標和訓練點,帶領學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歡愉和快樂!但由於剛剛開學,時間比較緊張,準備不夠充分,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時間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時。

二、課件設計不精緻。

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達效果時,預設不到位,對於學生回答把“落葉”比作“地毯”這個問題處理不夠機智,最後把“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這個答案硬塞給了學生。今後,我會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