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5關於推廣普通話黑板報資料

2015關於推廣普通話黑板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6W 次

  2015關於推廣普通話黑板報資料:清朝(北京音)

2015關於推廣普通話黑板報資料

清入關後,前期和中期上朝均用滿洲話,漢臣必須學習滿語,但民間則出現了旗下話、土話、官話三者雜糅的趨勢,北京話正是這三者結合的產物,北京話音調高,即受東北話影響,此外很多方言來自東北土話。清代北京話分文讀、白讀兩種,文讀是舊的標準音,接近南京話,讀書人多用,但到了清後期,基本失傳,只剩下了白讀。

清中期,隨着對漢臣的倚重,且為提高辦公效率,清宮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話,滿語仍是國語,但不再充當官話。1728年,雍正皇帝確定北京官話為官方用語,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由政府主導的推廣標準音。到清中後期,北方的大多數地區(包括四川)都和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新官話靠攏,其影響已經超過基於《洪武正韻》的南京話,成為在全國範圍內最流通最廣的語言。

2015關於推廣普通話黑板報

不過,在長江以南,仍然有一些地區沒有和官話靠攏。首先是吳語,當地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得吳語成為一種流行的地方語言。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説:“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吳音最流行的時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説蘇白為榮。當時越劇、崑曲、評彈都以吳語文讀為基礎。其次,除了江南地區以外,嶺南地區的粵語也因為當地經濟發展逐漸流行。有人指出,粵語實際上是唐宋北方徙民影響當地更早期北方徙民的漢語而形成的,也是公認比較接近宋朝標準音《廣韻》的方言之一。 除了這些方言,還有閩語和客家話。而當時的湘語和贛語已經被認為是官話,一直到了現代才逐漸從官話分出來。

到了19世紀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國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受到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特別受到日本的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後大力推廣日本語的共同語,日本人把日本語的民族共同語叫做國語。國語這個詞本來是中國古代一本書的名字,日本人把國語當做民族共同語的名稱。19世紀末中國的文化生活發生很大變化,國語這個名詞得到傳播。1909年清政府把官話稱為國語。1911年清朝學部通過《統一國語辦法案》,以京音為準的官話為國語,取代原來滿語的地位,並且準備加大力度推廣。可惜的是,提出不到一年,清朝就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