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精華)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精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3W 次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

七年級(上冊)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精華)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説乎 “説”(yuè) 通“悦”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bān) 通“攀” 《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雲 “曾”(céng) 通“層” 《望嶽》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説》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説》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説》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説》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m”(zhé) 通“謫” 《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鋭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於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説 “説”(yuè) 通“悦” 《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圉”(yù) 通“御”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4、困於心,衡於慮 “衡”(héng) 通“橫”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6、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 “獺(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2

1、項為之強“強”通“僵” 《童趣》

2、不亦説乎“説”通“悦”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女”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見”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烏”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裁”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不”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9、對鏡帖花環“帖”通“貼” 《木蘭詩》

10、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 《兩小兒辯日》

11、滿坐寂然“坐”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止”通“只” 《狼》

13、便要還家“要”通“邀” 《桃花源記》

14、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同“又” 《核舟記》

15、詘右臂支船“詘”通“屈” 《核舟記》

16、虞山王毅書遠甫刻“甫”通“父” 《核舟記》

17、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核舟記》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 《核舟記》

19、蕩胸生曾雲“曾”通“層” 《望嶽》

20、略無闕處“闕”通“缺” 《三峽》

21、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 《與朱元思書》

22、窺谷忘反“反”通“返” 《與朱元思書》

2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 《馬説》

24、才美不外見“見”通“現” 《馬説》

25、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 《馬説》

26、其真無馬邪“邪”通“耶” 《馬説》

27、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29、百廢具興“具”通“俱” 《岳陽樓記》

30、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 《岳陽樓記》

31、玉盤珍羞直萬錢“羞”同“饈” 《行路難》

32、玉盤珍羞直萬錢“直”同“值” 《行路難》

33、發閭左唔戍漁陽九百人“唔”通“謫” 《陳涉世家》

34、為天下唱“唱”通“倡” 《陳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陳涉世家》

36、將軍身被堅執鋭“被”通“披” 《陳涉世家》

37、故不錯意也“錯”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倉鷹擊於地上“倉”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簡拔以“簡”通“揀” 《出師表》

40、必能裨補闕漏“闕”通“缺” 《出師表》

41、親戚畔之“畔”通“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3、困於心,衡於慮“衡”通“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4、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5、故患有所不闢也“闢”通“避” 《魚我所欲也》

46、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 《魚我所欲也》

47、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 《魚我所欲也》

48、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 《魚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偏”“遍” 《曹劌論戰》

50、始一反焉“反”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惠”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東“厝”通“措” 《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3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童趣》

2、不亦説乎《〈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

6、一切烏有《山市》

7、裁如星點《山市》

8、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口技》

15、止有剩骨《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教材未標示)

22、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雲《望嶽》

25、略無闕處《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説》

29、才美不外見《馬説》

30、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説》

31、其真無馬邪《馬説》

32、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鋭《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於地上《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出師表》(教材未標示)

47、必能裨補闕漏《出師表》(教材未標示)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説《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

51、公輸盤詘《公輸》

52、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4、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6、故患有所不闢也《魚我所欲也》

57、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4

1、項為之強。 “強”(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説乎。“説”(yuè) 通“悦”。——《〈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陳太丘與友期》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bān)通“攀”。—— 《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帖”(tiē)通“貼”。——《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通“耶”。——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6、便要還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雲。“曾”(céng)通“層”。——《望嶽》

25、略無闕處。“闕”(quē)通“缺”。——《三峽》

26、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通“囀”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通“返”。——《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飼” 。——《馬説》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通“現” 。——《馬説》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説》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通“耶” 。——《馬説》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pī) 通“披”。——《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具”(jù)通“俱”。——《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通“囑”。——《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羞”(xiū)同“饈”。——《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直”(zhí) 同“值”。——《行路難》

38、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適”(zhé) 通“謫”。——《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鋭。“被”(pī) 通“披”。——《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於地上。“倉”(chāng)通“蒼”。——《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於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簡”(jiǎn) 通“揀”。——《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闕”(qūe)通“缺” 。——《出師表》

48、公輸盤不説。 “説”(yuè) 通“悦”。——《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圉”(yù)通“御”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4、困於心,衡於慮。 “衡”(héng)通“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6、故患有所不闢也。“闢”(bì)通“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biàn)通“辨”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通“德” 。——《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5

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裏指不順。

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6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説乎 “説”(yuè) 通“悦”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bān) 通“攀” 《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雲 “曾”(céng) 通“層” 《望嶽》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説》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説》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説》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説》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鋭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於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7、公輸盤不説 “説”(yuè) 通“悦” 《公輸》

48、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

49、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圉”(yù) 通“御” 《公輸》

50、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公輸》

51、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3、困於心,衡於慮 “衡”(héng) 通“橫”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4、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55、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56、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57、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58、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59、小惠未 “獺(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60、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6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2、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63、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7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説(yuè):通悦,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説》)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裏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鋭。(《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説》)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説》)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説》)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自餘為僇人,(《始得西山宴遊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遊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闢也。(《魚我所欲也》)闢:通避,躲避。

5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5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於塒(《君子于役》):塒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8

1共通供,供給

2闕通缺,侵損

3説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聰明

5讎通仇,仇恨,如:仇讎敵戰之國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

7取通娶,娶親,如:令壯者無取老婦。

8免通娩,分娩,如: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

9弊通敝,破舊,謙詞,如:而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願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來,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祿,如: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頒通斑,雜色的花紋,有斑點,如: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5檢通斂,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曬,如: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17辯通辨,分辨,如:兩俟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18從通縱,合縱,如: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19敝通弊,困頓,失敗,如:秦有餘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2日光,如:景翳翳以將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如:距關,毋內諸侯。

23要通邀,邀請,如:張良出,要項伯。

24倍通背,違背,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儘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

26曷通何,為什麼,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厭通饜,滿足,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

28當通倘,如果,如: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僅僅,不過,如: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圓,如: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31採通彩,色彩,如:須臾,成五采。

32閔通憫,憂患的事,如: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

34羞通饈,美味食品,如: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如:既又與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將死人入棺,如: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魚。

39辯通變,分別,如:此小大之辯也。

40闔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傾城闔户。

41直通值,價值,如:昂其值,居為奇貨。

42裁通才,時間副詞,如: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43翼通翌,次於今日、今年的`,如:翼日進宰,宰見其小。

44饗通享,如: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45已通以,如: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46以通已,止,如:無以,則王乎?

47説通悦,高興,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

48枝通肢,肢體,如:為長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樣,如:刑于寡妻,至於兄弟。

50蓋通盍,相當於何不;,如:蓋亦反其本矣。

51塗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52塑通訴,告訴,申訴,如皆欲赴塑於王。

53已通矣,語氣助詞,表確定語氣,如: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54罔通網,羅網,如: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獵,如:今王田獵於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57由通猶,表示比況,相當於;就像,如:民歸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樣子,如:施從良人之所之。

59無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無或乎王之不智。

60為通謂,認為,如:為是其智弗若也。

61罷通疲,疲憊,如: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

62趣通趨,向前走,如:趣舍異路。

63徇通殉,獻身,如: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64詘通屈,屈曲,如:其次詘體受辱。

65槍通搶,觸,如: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

66摩通磨,滅,如: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67見通現,表露,如: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68責通債,債務,下獄受腐刑,如: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願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書於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圖。

73賓通儐,九種地位不同的禮賓人員,如:設九賓禮於廷。

74繆通穆,如: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

75孰通熟,仔細,如: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76離通罹,遭遇,如:離騷者,猶離憂也。

77濯通濁,混濁,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質通贄,見面禮,如:厚幣委質事楚。

79決通抉,如:辭決而行。

80鄉通向,如:北鄉自剄。

81衡通橫,與縱相對,如:外連衡而鬥諸侯。

82沒通歿,死,鄙陋沒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發,如:退而論書冊,以舒其憤。

88亡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

89生通性,資質,如:君子生非異也。

90陽通佯,假裝,如:皆陽應曰。

91識通志,記住,如:汝識之乎。

92屬通囑,囑咐,如:屬予作文以記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9

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卻棄而不用,臨時借用了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別字。一般認為,通假字的產生可能是由於書寫或抄書的.人一時筆誤,寫了音同或音近的別字,或是因地方習慣而寫了另一個字。後人見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寫,約定俗成,別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學會辨識通假字,對學習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們所學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

《<論語>十則》:

不亦説乎 “説”通“悦”,愉快

由,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通“旋”,迴轉、掉轉

疾在腠裏,湯熨之所及也 “湯”(tàng)通“燙”,意思是用熱水焐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齊”(jì)通劑

《樂羊子妻》:

日知其所亡 “亡”通“無”

《為學》:

屏棄而不用 “屏”通“摒”

《賣油翁》:

但手熟爾 “爾”通“耳”

《西江月》:

路轉溪頭忽見 “見”通“現” 《桃花源記》:

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口技》:滿坐寂然 “坐”通“座”

《傷仲永》: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愚公移山》:

河曲知叟亡以應 “亡”通“無”,意思是沒有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反”通“返”,還,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cuò)通“措”,放置

《觀書有感》:

問渠那得清如許 “那”通“哪”,怎麼 《三峽》:略無闕處 “闕”通“缺”

《閒情記趣》:

項為之強 “強”通“僵”,僵硬

《晏子故事兩篇》:

儐者更道 “道”通“導”,引導

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

聖人非所與熙也 “熙”通“嬉”

《寓言四則》:

輯以羽翠 “輯”通“緝”,連綴

宣王説之 “説”通“悦”,高興

此何遽不為福乎 “遽”通“詎”,豈

《公輸》: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圉”通“御”,防守,抵擋

公輸盤詘 “詘”通“屈”,理屈

《桃花記》: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裏拉

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甫”通“父”,男子美稱

《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諭矣 “諭”(yù)通“喻”,知曉,明白

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籌劃

輕寡人與 “與”通“歟”,表示詢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倉鷹擊於殿上 “倉”通“蒼”

《荔枝圖序》:華如橘 “華”通“花”

《山市》:裁如星點 “裁”通“才”,僅僅

《陳涉世家》: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通“謫”,意思是遠調,這裏是強迫去守邊

為天下唱 “唱”通“倡”,倡導

固以怪之矣 “以”能“已”,已經

將軍身被堅執鋭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

《馬説》:

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能力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飼”,餵養

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語氣詞,表疑問《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餘為僇人 “僇”通“戳”,遭到貶謫

《峽江寺飛泉亭記》:

而遊者皆暴日中 “暴”通“曝”,曬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見”通“現”,出現

《〈孟子〉二章》: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於慮 “衡”通“橫”,意思是梗塞,指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岳陽樓記》: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具”通“俱”,全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咐

《越巫》:持其貲去 “貲”通“資”,資財

《<世説新語>三則》尊君在不 “不”通“否”

《行路難》:玉盤珍饈直萬錢 “直”通“值”

《魚我所欲也》:

故患有所不闢 “闢”通“避”,躲避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

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

《隆中對》:

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通“伸”,伸張

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

《墨池記》: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章”通“彰”,顯著

《曹劌論戰》: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送東陽馬生序》:

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

《君子于役》:

雞棲於桀 “桀”通“橛”,指為雞做的木架

《大道之行也》:

選賢與能 “與”(jǔ)通“舉”,推舉

矜、寡、孤、獨、廢疾者 “矜”(guā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杜甫詩三首》:

蕩胸生曾雲 “曾”通“層”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0

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説》)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1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總結大全

各位一直關注的老師們同學們請注意了,5068的小編們通過認真仔細的分析和詳細明晰的整合,下面為你分享的是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總結。更多信息盡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説(yuè):通“悦”,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説》)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中考語文:名師為初三學生支招

距期末只剩下一週時間了,同學們都進入臨戰狀態了 初中歷史,也就是最後衝刺階段,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所收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針對性地。桌子上這麼多課本、是否看得過來?看過了又能記住多少?人大附中教研組的廖梅提醒,題海戰術易“溺水”,最後衝刺“貪”不得。在這裏,她給同學們支了三個小“絕招”。

繪製一棵樹:要想了解自己的漏洞在哪裏,就要先對所學全部作一個

系統的梳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繪製一棵知識點系統“樹”,重要知識點是樹幹,次要一些的分支點是樹杈,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引申出一系列的概念、定義的相關知識。複習時,要對照知識表有順序、有邏輯地展開,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反把自己的思路搞亂了。

列好知識表後,學生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複習方式堵住漏洞,練習強度根據漏洞的重要性確定。如果這個概念是知識系統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要下大功夫掌握;如果只是一個旁支的小知識點,可以考慮暫時粗略複習,等再把它補上。

準備一枝熒光筆:期末考試前夕模擬考比較集中,每次考完老師都會講評,同學要準備一枝顏色醒目的熒光筆,便於隨時在上做標註。一旦發現某道題目出了錯,不能僅僅保證這道題會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找到出錯原因,因為粗心,還是公式沒記住,或是乾脆這個知識點就沒有掌握……然後“對症下藥”,徹底解決問題。

製作一盒小卡片:考前每一分鐘都很寶貴,為方便複習,同學們可以動手製作一盒小卡片,把各科常考的知識點、自己的薄弱點記下來。上學路上、課間休息的閒暇時間,隨時拿出來翻閲一遍,做到儘可能有地利用時間,同時,也保證了複習的“有的放矢”。製作卡片時,同學可以根據不同科目,知識點重要性等區別,做好不同標記,分門別類擺放,以免混淆。

總之,衝刺期末考的同學們要記住“貪多嚼不爛”這句老話,學會有所取捨,給自己充分時間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向着自己的目標努力。(北京考試報記者:安京京) 人大附中語文名師為初三期末考前一週衝刺支招

距初三期末考試只剩下一週時間了,同學們都進入臨戰狀態了,也就是最後衝刺階段,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所收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複習。桌子上這麼多課本、資料是否看得過來?看過了又能記住多少?人大附中教研組的廖梅老師提醒,題海戰術易“溺水”,最後衝刺“貪”不得。在這裏,她給同學們支了三個小“絕招”。

繪製一棵知識樹:要想了解自己的知識漏洞在哪裏,就要先對所學全部知識作一個

系統的梳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繪製一棵知識點系統“樹”,重要知識點是樹幹,次要一些的分支點是樹杈,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引申出一系列的概念、定義的相關知識。複習時,學生要對照知識表有順序、有邏輯地展開,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反把自己的思路搞亂了。

列好知識表後,學生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複習方式堵住漏洞,練習強度根據漏洞的重要性確定。如果這個概念是知識系統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要下大功夫掌握;如果只是一個旁支的小知識點,可以考慮暫時粗略複習,等寒假再把它補上。

準備一枝熒光筆:期末考試前夕模擬考比較集中,每次考完老師都會講評試卷,同學要準備一枝顏色醒目的熒光筆,便於隨時在試卷上做標註。一旦發現某道題目出了錯,不能僅僅保證這道題會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找到出錯原因,因為粗心,還是公式沒記住,或是乾脆這個知識點就沒有掌握……然後“對症下藥”,徹底解決問題。

製作一盒小卡片:考前每一分鐘都很寶貴,為方便複習,同學們可以動手製作一盒小卡片,把各科常考的知識點、自己的薄弱點記下來。上學路上、課間休息的閒暇時間,隨時拿出來翻閲一遍,做到儘可能有效率地利用時間,同時,也保證了複習的“有的放矢”。製作卡片時,同學可以根據不同科目,知識點重要性等區別,做好不同標記,分門別類擺放,以免混淆。

總之,衝刺期末考的同學們要記住“貪多嚼不爛”這句老話,學會有所取捨,給自己充分時間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向着自己的目標努力。

初中閲讀理解技巧之小説特點

【—初中閲讀理解技巧之小説特點】,小説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敍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説

大體上講小説的語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敍述為特色,另一類以描寫為特色。這兩類並沒有伯仲之分。以敍述為特色的小説,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説,追求形象的鮮明性。以敍述為特色的小説可以叫情節小説,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説叫細節小説。以敍述為特色的小説讀起來舒暢,它以語感為先導,吸引讀者進入它的藝術世界,這種語感貫穿於作品的始終,處處可以感到這種語感的存在,它往往給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好讀、暢快。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説,它往往以一個接着一個的細節抓讀者,它給讀者的感覺就是形象,就是一個又一個鮮明具體的細節,作品就是以細節與細節的內在聯繫,吸引讀者不斷地看下去,這裏不説讀下去;以敍述為特色的小説可以説讀下去,不説看下去。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説,它的語言可能很簡練,如果讀的話可能有點澀,但描寫的細節很抓人,不得不看下去,它就像看畫面藝術一樣,只是畫面,只是形象,這畫面、這形象很吸引人。如《紅樓夢》就是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説,《三國演義》則是以敍述為特色的小説。

小説的語言和散文的語言,雖然都是散文化的語言,但它們是不同的。小説是客觀性的語言,作者有什麼思想感情,作者並不站出來説,而是讓人物、讓情節代作者説;而散文則是主觀性的語言,作者不站出來説,還不行,作者可以直抒胸意。

當然,不能這麼絕對化,但大體上確實是這樣。有些激情澎湃的小説,作者近乎站出來説話了,因為作品的激情是那麼得強,使得情感和態度已明明白白的表露了。就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什麼都透出來,就缺開口了。但是,這還是客觀性的語言,因為作者並沒有説出口。

總結: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説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説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初一語文女媧造人同步檢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自學階梯評估測

四基達標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開天闢地 女媧 摻水 塑造

A.p@ w1 c1n s)

B.b@ w1 ch1n su^

C.p@ w1 ch4n s)

D.p@ w# ch1n s)

2.課文第10自然段“人”字所用引號的作用是

A.特殊意義 B.強調

C.引用 D.特定稱謂

3.解釋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

(1)開天闢地________

(2)生氣蓬勃________

(3)興高采烈________

(4)疲倦不堪________

4.下列語句表現女媧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內容的一句是

A.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B.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裏揉團着

C.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裏……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一般無二

D.她終於想出了一個,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 起來

提高

1.這篇課文是據《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改編的,下面是這兩則短文的譯文:

通常説天地開闢以後,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土造成人。這項太費力了,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中,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子就成了人。

女媧在神祠裏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安排男女婚配。

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裏最見出作者的想像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封建社會裏,有人借用此則神話把人剝削人現象説成是人命中註定,天經地義的。

他們説女媧用手揉團黃泥做成的人便是社會上那些有錢有勢的統治階級的前輩,那些用柳條甩出的便是無權無勢的下層百姓的先人。對此,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把女媧造人的動機想像為女媧感到世界太孤獨了。請發揮你的想像,試作另一種推測,説明女媧造人的'動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無題

①黑板上赫然寫道:學雜費總計97.5元。他盯着這個數字,口袋裏的手攥着的那張皺巴巴的50元錢已被手心裏的汗浸濕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頭地向校門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門檻上,母親下地還未回來。他聽見過母親無數次在父親的墳頭前嘮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學校!”現 在,他考上了,面且成績拔尖,他記得母親是怎樣顫顫地從衣袋裏取出那錢的……

③“娃,咋回來了?”母親一邊放下鋤頭一邊驚奇地問。“媽,我不讀了,讀書有什麼好……”話還沒説完,母親已經給了他一耳光。他抬起頭來,只見母親噙着淚水,嘴角顫動着,欲説無語。猛然,她問:“是不是錢不夠?”他還能説什麼呢?母親明白了。

④打開堂屋的門,他和母親一前一後地進了家。母親説:“娃,你等着!”他驚愕地望着母親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學的渴望。一會,母親提着一個蓋着紅布的竹籃走了進來,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學校去,去跟説些好話,你成績不是最好的嗎?”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地哭了。

⑤他到了學校,老師正在為這個頂尖的沒來報到而奇怪,忽然看見一個身着藍色土布衣褲的站在門口。“進來吧!”老師説。他默默地放下籃子,掏出50元錢放在紅布上。

⑥老師驚異地揭開紅布&mdash 初中歷史;—

⑦啊!?一籃白生生的雞蛋!

⑧老師拿着他的錄取通知單,看看這50元錢和一籃雞蛋——

⑨愕然無語!

1.給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赫然________ (2)顫顫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兩個動詞表明瞭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他不得不一步一回頭地向校門口走去……”可是到了家裏,卻對母親説:“媽,我不讀了,讀書有什麼好……”“他”説這句話用意是什麼?

選出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表達了“他”不想讀書的真實想法

B.表達了“他”想讀書又難以實現願望 時抱怨母親的心情

C.表達了“他”既渴望讀書又不想因家境困難而使母親為難的複雜感情

D.表達了“他”渴望讀書卻因家境困難造成讀書無望的苦悶心情

4.第③段中最能體現母親理解了兒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________。

5.第④段寫“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地哭了”,修飾語“嗚嗚地”表達了“他”________的情感。

6.第⑦段在“啊”後面連用“!”和“?”,其作用是________。

7.文章結尾用“愕然無語”寫出了老師的複雜感情和內心受到的震動。試設想,如果老師當面説出自己的想法,會怎麼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這篇文章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9.讀完全文,回頭看看用“無題”作標題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無題”作題,能起到激發,促使讀者急於讀下去的作用

B.文章寫的是學生入學時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兒子”、“母親”、“老師”,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錢”和“一籃雞蛋”,用“無題”作題,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文章充滿人間真情:兒子為母親着想,母親為兒子着想,老師為學生着想,使人讀後思緒萬千,震撼不已,用“無題”作題才能含蓄而絕妙地表現這豐富感人的內涵,起到“無題勝有題”的作用

D.以“無題”作標題,意味深長,能引起讀者的深思,給人以啟迪

參考答案

[四基達標]

1.C

2.D

3.(1)開闢 (2)旺盛的樣子 (3)神采神色 (4)忍受,能支持

4.D

[能力提高]

1.課文增加的內容有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②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悦場面 ③女媧像常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④作者的評述。

其中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2.此題核心在於:持這種邪説的人根本上看是在為維護封建社會人剝削人的不平等制度服務,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羣眾思想的險惡用心的。

3.此題着重在拓展想像力,能合情合理即予認可。

[開放探究]

1.(1)h8 (2)ch4n

2.表明“他”因帶來的錢不夠學費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理。

3.C 4.“母親明白了”

5.傷心而感動

6.突出了老師揭開紅布後的驚異、疑慮等神態。

7.圍繞同情、關心、幫助這一中心仿説。

8.語言 動作 神態 9.B

初二語文精選閲讀理解及答案七

【—初二語文精選閲讀理解及答案七】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二語文精選閲讀理解及答案解析,詳情請看

精選閲讀理解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説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

4.下列是成語的是

①毫不利己②專門利人③拈輕怕重④滿腔熱忱

⑤冷冷清清⑥漠不關心⑦麻木不仁

5.本文段的論點是()。

A論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B.論述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倩。

C.批評我們共產黨人中的一些人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指出應該向白求恩學習。

D.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的基礎知識大全

【—修改病句的】初中語文要求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修改病句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裏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蹟,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並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後“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前後矛盾

①前後不統一。如:能否刻苦鑽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否定多餘。如:個別醫生不講醫德,索要紅包,醫院領導對此並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並非”,意相悖,應去掉“並非”或去掉“不”。)

⑧範圍不清。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於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牆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並列,應説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複羅嗦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症疾病。(“頑症”和“疾病”重複,應刪去其中一個)

(7)表意不明(歧義)如:牧童牽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着牛,牛在吃草。”)

温馨提示:認識了病句的這些基本類型,我們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隆中對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撥

【—彙編】接着上面的語文課文基礎,下面5068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彙編之隆中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過來看看。

隆中對

1、用原文填空。

(1) 初中地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2)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時人莫之許也。

當時的人都不認同這種説法。

(2)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上百萬的人馬,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可和他爭勝。

(3)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老百姓誰敢不備酒備飯來迎接將軍呢?

上面的初中語文知識內容是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彙編之隆中對,相信同學們都瞭解其重點了吧。接下來還有更多的語文知識等着大家來關注哦。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2

1.亡,通“無”。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2.材,通“才”。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説》

3.祗,通“只”。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説》

4.反,通“返”。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衡,通“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6.見,通“現”。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7.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8.帖,通“貼”。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9.策,通“冊”。策勛十二轉。——《木蘭詩》

10.著,通“着”。著我舊時裳。——《木蘭詩》

11.火,通“夥”。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12.簡,通“揀”。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13.詘,通“屈”。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核舟記》

14.説,通“悦”。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

15.遽,通“詎”。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

16.要,通“邀”。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17.有,通“又”。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18.屬,通“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9.詘,通“屈”。公輸盤詘。——《公輸》

20.坐,通“座”。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口技》

21.罔,通“惘”。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22.厝,通“措”。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23.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邪,通“耶”。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説》

25.食,通“飼”。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馬説》

26.蕃,通“繁”。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説》

27.唱,通“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

28.闕,通“缺”。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29.少,通“稍”。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0.畔,通“叛”。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3

七年級上冊

①項為之強:〔強(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②不亦説乎:〔説(yuè)〕“悦”的古字,愉快。(《〈論語〉十二章》)

③誨女知之乎:〔女(rǔ)〕通“汝”,人稱代詞,你。(《〈論語〉十二章》)

④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論語〉十二章》)

⑤裁如星點:〔裁(cái)〕同“才”。(《山市》)

⑥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陳太丘與友期》)

⑦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yòu)通又。(《論語十二章》)

七年級下冊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扳(pān)〕通“攀”,牽,引。(《傷仲永》)

②對鏡帖花黃:〔帖(tiē)〕通“貼”。(《木蘭詩》)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yé)〕通“耶”,語氣詞。(《孫權勸學》)

④滿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⑤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級上冊

①便要還家:〔要(yāo)〕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yòu)〕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③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詘(qū)〕同“屈”,彎曲。(《核舟記》)

④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橫”。(《核舟記》)

⑤虞山王毅叔遠甫:〔甫(fù)〕通“父”,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核舟記》)

⑥右手攀右趾:〔攀(bān)〕通“扳”,往裏拉。(《核舟記》)

⑦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jǔ)〕通“舉”,選舉。(《大道之行也》)

⑧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guā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⑨蕩胸生曾雲:〔曾(céng)〕通“層”。(《望嶽》)

⑩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quē)〕通“缺”。(《三峽》)

餘挐一小舟:〔挐(ráo)〕通“橈”,撐(船)。一作“拏”。(《湖心亭看雪》)

焜黃華葉衰:〔華(huā)〕通“花”。(《長歌行》)

八年級下冊

①蟬則千轉不窮:〔轉(zhuàn)〕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fǎn)〕通“返”。(《與朱元思書》)

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盡其材:〔食(sì)〕通“飼”,喂。(《馬説》)

④才美不外見:〔見(xiàn)〕通“現”。(《馬説》)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材(cái)〕通“才”。(《馬説》)

⑥其真無馬邪:〔邪(yé)〕通“耶”,表疑問,相當於“嗎”。(《馬説》)

⑦四支僵勁不能動:〔支(zhī)〕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⑧同舍生皆被綺繡:〔被(pī)〕通“披”,這裏是穿的意思。(《送東陽馬生序》)

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jù)〕通“俱”,全,皆。(《岳陽樓記》)

⑩屬予作文以記之:〔屬(zhǔ)〕通“囑”。(《岳陽樓記》)

玉盤珍羞直萬錢:〔羞(xiū)〕同“饈”,美味的食物。(《行路難》)

玉盤珍饈直萬錢:〔直(zhí)〕同“值”。(《行路難》)

欲上青天覽明月:〔覽(lǎn)〕通“攬”,摘取。(《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九年級上冊

①發閭左適戍漁陽:〔適(zhé)〕通“謫”。(《陳涉世家》)

注:由於此字亦是“適”的繁體字,百度未能顯示。原字結構為“辶+商”。

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chāng)〕通“倡”,首發。(《陳涉世家》)

③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陳涉世家》)

④將軍身被堅執鋭:〔被(pī)〕通“披”。(《陳涉世家》)

⑤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cuò)〕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⑥倉鷹擊於殿上:〔倉(cāng)〕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⑦欲信大義於天下:〔信(shēn)〕通“伸”,伸張。(《隆中對》)

⑧自董卓已來:〔已(yǐ)〕通“以”。(《隆中對》)

⑨更著風和雨:〔著(zhuó)〕同“着”,遭受的意思。(《卜算子·詠梅》)

九年級下冊

①子墨子九距之:〔距(jù)〕和下文“所以距”的“距”都通“拒”。(《公輸》)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圉(yù)〕通“御”,抵擋。(《公輸》)

③公輸盤詘:〔詘(qū)〕通“屈”,意思是理屈。(《公輸》)

④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曾益其所不能:〔曾(zēng)〕通“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⑥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衡(héng)〕通“橫”,梗塞,不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⑦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⑧故患有所不闢也:〔闢(bì)〕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⑨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辯(biàn)〕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⑩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dé)〕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魚我所欲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yú)〕通“歟”,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xiàng)〕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wú)〕通“無”。(《愚公移山》)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隴(lǒng)〕通“壟”,高地。(《愚公移山》)

小結

七年級上冊共有6個通假字,下冊有5個,七年級全冊共11個通假字;八年級上冊共有11個通假字,下冊有13個,八年級全冊共24個通假字;九年級上冊共有9個通假字,下冊有18個,九年級全冊共27個通假字。全書六冊一共62個通假字。

注:本彙總是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課本七至九年級(共六冊)所蒐集彙編的,如有紕漏請以課本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