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的習題和答案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的習題和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4W 次

導語:孟詩充滿詩情畫意。詩中的形象都圍繞“待丁大不至”這一情懷。夕陽、羣山、樵夫、煙鳥,都緊扣山中薄暮的環境。松林中的月色清涼,山風中的流泉幽響,樵夫盡走而棲鳥初定,張開素琴,靜候朋友歸來。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的習題和答案

  【原文】: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羣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盡欲,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賞析】: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寫在山間夜宿,期待友人不至。前六句盡寫夜色: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鬆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後兩句寫期待故人來宿而未至,於是抱琴等待。全詩不僅表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時令特徵,而且融合着詩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靜,語言委婉含蓄。

此詩寫詩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來而友人仍不至時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帶黃昏時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先後描繪夕陽西下、羣壑昏暝、鬆際月出、風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生動的意象,渲染環境氣氛。隨着景緻的流動,時間在暗中轉換,環境越來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詩中,很善於表現自然景物在時間中的運動變化。山區尋常的景物,一經作者妙筆點染,便構成一幅清麗幽美的圖畫。

  【閲讀訓練】:

1.前六句是如何表現時間的變化的?請賞析其中第二聯的妙處。

2.“孤琴”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請發揮聯想和想像,把.“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所描寫的'景象描繪出來。

4、宿夜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羣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①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梧桐影

呂 巖

明月斜,西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 教人立盡梧桐影。

(1)雖然寫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試抓住兩首詩詞的末句(或聯)中的關鍵詞來分析這個特點

(2)兩首詩詞都能夠運用形象來表達情感,你認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為什麼?

  【參考答案】:

1.①前六句先後描繪夕陽西下、羣壑昏暝、鬆際月出、風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形象,準確地表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變化。②第二聯寫詩人見鬆月而覺夜涼,聽清泉而感山幽,細緻人微地傳達出日暮山間聽泉時的全部感受,很有韻味。(或“從視覺、觸覺、聽覺等多角度表現日暮山間的清幽,表達了作者等友而心不急的閒適的心境”)

2.以“孤”修飾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孤獨形象。(意對即可)

3.示例:月光傾瀉鬆間,靜靜的夜晚平添些許涼意;清風與流泉相和,在耳畔奏鳴。(意象2分,少兩個扣1分;表達1分)

4.(1)前者重點在“孤”和“候”,後者重點在“立盡”和“ 影”。(2分)孟詩用“孤琴候蘿徑”來表達,一個人孤獨撫琴,雖不遇友人但自得其樂,顯得格調高雅,婉轉含蓄;呂詞用“ 教人立盡梧桐影”直接感歎,一 個“ 立盡”倍感惆悵而孤獨之餘,多了些幽怨,而一個“影”字更顯出夜之深、夜之冷和抒情主人的無限悵惘與孤獨,手法直接熱烈。

(2)孟詩充滿詩情畫意。詩中的形象都圍繞“待丁大不至”這一情懷。夕陽、羣山、樵夫、煙鳥,都緊扣山中薄暮的環境。松林中的月色清涼,山風中的流泉幽響,樵夫盡走而棲鳥初定,張開素琴,靜候朋友歸來。此情此景,閲讀詩歌,如見其人。